第三章網球基本技術(2 / 3)

(2)下旋球。和上旋球相反方向的是下旋球,俗稱“削球”。擊球時,球拍稍向後傾斜,揮拍是由後上方至前下方打球的後下部產生下旋轉,球是由前上方向後下方旋轉並向前飄行,過網時很低,落地後彈起也很低並伴有回彈(走)現象,下旋球的落點容易控製,也可以打對方的深區,常用於隨擊上網,可以協調連貫地把隨擊與上網結合起來,利用球的飛行時間和深而準的落點衝至網前截擊;也可以做為變換旋轉和節奏的打法,擾亂對方的節奏,使之失誤。

(3)平擊球。揮拍擊球的路線向上較平緩,擊球時拍麵幾乎垂直地麵。擊球的正後部,用同樣的力量擊球,平擊球的球速最快,球落地後前衝力大,球的飛行路線較平直,但其準確性和控製力較差,因此這種擊法在比賽中較少使用。

(4)側旋球。擊球時球拍由後部向內側平行揮動(也稱“滑擊”),使球產生由外向內的側旋轉,故稱側旋球。這種球飛行路線呈水平向外側的弧線飛行,落地後向外跳,常用於正拍直線進攻。

在實踐中,球的旋轉常是混合性能的,球的旋轉與來球的方向、力量,旋轉速度和擊球時的揮拍路線、觸球時的拍麵角度等因素有關。因此,要掌握正拍擊球的不同旋轉球方法,需要在平時訓練中反複練習。

反手擊球

網球反拍擊球指的是與握拍手相反的落地球打發,它和正拍擊球一樣,也是網球的基本技術中最常用的擊球方法。初學者一般先學習正拍後再學反拍,這是因為,用右手的人,習慣於在身體的右側做事,正拍的拉拍動作既方便又容易,身體向右轉動已成習慣。正拍有了一定的基礎,對球的彈跳規律已熟悉,再學習反拍就比較容易。反拍的許多動作要領與正拍相似,隻是方向相反,反拍擊球是左眼和右手,由於三叉神經不協調,使人感到別扭。

1網球反拍擊球的動作要領。

(1)反手擊球的握拍法。“反手”的意思的手背,所以一定要有用“手背打球“的意識。握拍方與發球時相同,右手握拍時,虎中在拍柄的左餘麵上。

(2)準備姿勢。麵對球網,雙腳向前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腰部略向前,用非握拍手輕托拍頸,拍頭與下巴齊平,雙肘彎曲,將球拍舒適伸在前麵,身體前傾,重心落在雙腳上。當判斷對方來球朝你的反拍方向飛來時,輕握拍頸的左手應該迅速幫助右手握拍變換為反拍握拍法。正拍若使用東方式的正拍握法或西方式握法,在打發票時應變化為相應的反拍握拍法,不然反拍是打不好的。雙手握拍的人,大多也需要變化握法。

(3)後擺引球。向左肩轉髖帶動右手向左後方擺動,左腳向左轉90度與底線平行,同時右腳向左前方上步,左肩對著球網,手腕繃緊、後伸,雙肩夾緊,右手拇指靠近左腿的上部。後擺時肘關節自然彎曲,下垂,重心移向後方的腳上。反拍的後擺動作應比正拍後擺更早地完成。單手反拍時,左手可輕托拍頸,伴隨著向左轉的協調動作;若是雙手反拍揮臂,需要更充分的轉體動作,右肩轉向左側的網柱。

(4)前揮擊球。從後擺進入向前揮動時應緊握球拍,手腕固定,右腳與網成45度角,轉動雙肩、軀幹和臀部,揮拍向球,反拍的擊球點應在身體的左側前方,擊球時球拍於右腳應在一條直線上。擊球瞬間,揮拍頭的揮動最快,對準來球把球打正,肘部應伸直,球拍與手齊平,雙眼盯住球。隨著身體重心從後腳移向前腳。反拍上旋球的擊球動作其拍頭軌跡是自上而下的。

(5)隨揮動作(跟進)。球擊出後,拍麵平行於網的時間盡量長些,揮拍沿著球飛行的方向前送,球拍隨球向前的距離小於60厘米,重心前移,落在右腳,身體也隨著轉向球網,揮拍在右肩上方結束,拍頭指向上方(削擊球則不同),完成好隨揮動作有助於控製球的落點和方向。隨揮動作要比後擺動作大而充分,從而保證擊球動作的完整和穩定。隨揮跟進動作結束,身體轉向球網,迅速恢複原來的準備姿勢,準備下一次擊球。

反手還分單反和雙反。

2反手雙手握拍擊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攻擊力強。由於反手雙手握拍,擊球時有另外一隻手扶持,可以抵擋住對方凶猛的來球,即使擊球點靠後也能靠雙手握拍擊球彌補單手擊球的不足。此外,雙手握拍還可以在擊球時固定拍麵。

(2)隱蔽性好。反手雙手握拍擊球時,擊球點離身體較近,後擺時是背向球網,對手很難判斷揮拍動作及擊球的角度,從而有較好的隱蔽性。

(3)準確性提高。雙手握拍時,容易固定拍形,增強腕部力量,克服了單手握拍擊球時手腕不穩的局限,使擊球的準確性和攻擊力增強,提高主動進攻的意識。

(4)擊球力量增大。反手雙手握拍動作,向前揮拍與身體重心的移動是同向的,從而能充分利用轉體的力量,增大擊球力量。而且也有利於克服肘、腕領先的毛病,提高擊球的準確性和攻擊效果。

(5)增強處理近身球和高球的能力。網球比賽以力量和準確性為本,以刁和巧為輔。球員以底線深球壓製對手,調動對手大幅度地跑動,強迫對手退到場外,是擊球的有效戰術。而快速有力的近身底線深球和高球,往往造成對手還擊不利,從而創造得分條件甚至直接得分。雙手握拍打反手球,對於還擊這種威脅大的底線近身的深球和高球要比單手握拍好得多。由於雙手握拍力量集中,手腕固定,可以用抖腕動作還擊,這樣可以彌補後擺短促和高球不易用力的不足。這是單手握拍無法相比的。

3反手雙手握拍擊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擴大了對方的攻擊範圍。由於用雙手握拍揮擊,手臂受到身體的限製,影響了另一臂向前的充分伸展,又因擊球動作的影響,擊球點較近,拍與手隨揮走向偏上,因此造成整個前揮的距離短,縮小了擊球的控製麵,相對擴大了對方的攻擊範圍。

(2)對腳步移動和判斷能力的要求很高,不易掌握。因為擊球點較近,所以要求提高應變能力和腳步移動的能力,保證準確到位。因此要求運動員必須加強身體素質的全麵訓練,特別是心理素質的訓練,提高判斷和預測的能力,做到起動早、移位迅速。

(3)體力消耗較大。由於雙手握拍擊球點較近,使自身的控製範圍相對縮小,而移動距離相對加大。跑動多了,自然體力消耗大。所以要保證強有力的反手雙手擊球,具備充足的體力是一個重要條件。

總之,網球基本技術的運用是根據戰術打法、對手及自身情況而決定的。基本技術的掌握同樣與自身條件有關,有些運動員由於身材、力量並不具備優勢,而速度快、靈活性好,使用反手雙手握拍擊球更能發揮他的潛能。如網壇高手張德培、裏奧斯兩位就是例證。像桑普拉斯、科達這些身高力大的選手較適合於用單手反拍。單手反拍和雙手反拍不能說哪種更好,哪種不好,其實這兩種方法各有長處,隻能說哪種技術更適合於你自己使用。一般地說,反手雙手握拍擊球可以彌補擊球力量和穩定性的不足,使擊球更具有攻擊性。

不論雙手及拍,還是單手反拍,反手位都將是被攻擊的目標。所以提高反手技術水平,加強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分析反手雙手握拍擊球的利弊,僅供參考。尤其對於那些青少年選手,在選擇使用技術方麵可能有所幫助。

網球的發球技術

發球是一頂比較難掌握的技術,因為發球時動員的身體部位較多,動作幅度較大,需要肌肉的協調程度較高。高水平比賽中,球員保住自己的發球局是贏取勝利的關鍵和基礎。

發球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是惟一由自己掌握的擊球法。它可以不受對方製約,在較大的程度上能夠發揮出個人的特點,用以控製對方。為此,要求運動員必須比較全麵地掌握各種發球技術,以利在比賽中爭取主動。

發球的幾個重要環節

1穩定情緒。心浮氣躁的情況下是很難發出一個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發球的位置上做幾次深呼吸,再拍拍球,然後站定準備發球。各人習慣不同,因而穩定情緒的作法也各有異,但這一環節最好不要被略掉並且盡量延續至準備動作當中去。

2握拍。東方式反手或大陸式握拍。許多網球初學者都喜歡用東方式正手握拍進行發球,如果采用此種握拍在右區而且是用正常動作發球的話,球出手後十有八九會偏向外角一側,因為手腕在自然情況下所形成的拍麵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使拍麵偏向內角則必須向內轉手腕,而經常做此動作不僅相當別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損傷。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用東方式正手握拍進行發球。

3準備動作雙腳自然分開站立,兩腳的連線根據球員中同的習慣可與底線相垂直,也可以保持另外一個合適的角度;身體自然前傾;最好隻持一個球,球自然著落在持球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上,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屈於球的後部,切忌用力將球握在手裏或捏在手裏。關於球拍相合。許多初學者喜歡拿起球、拍,走到發球位置後立即就開始拋球並揮拍擊球,仿佛球和拍是不相關的兩樣東西,這顯然是很草率的,最好能改一改。

4拋球準備動作穩定下來以後,順勢就是拋球及揮拍擊球了。

(1)拋球的方法:在準備動作的基礎上,持球手的肘部漸漸伸直並向下靠近持球手同側的大腿,然後從腿側自下而上將球拋起。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狀態,其走勢與地麵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將球平穩托起,盡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餘的手部小動作,以免影響球的平穩走勢,球在空中的旋轉越少越好。球脫手的最佳點在手掌走勢的最高點,脫手過早容易造成球在空中旋轉或晃動,出手過晚則會令球“走”向腦後失去控製。脫手時托球的三手指已最大程度地展開,球不是被“扔”到空中而是被“拋送”到空中去的,初學者應對此多作體驗。

(2)球脫手後在空中的位置:一般來說,第一發球強調出球的速度與攻擊力,擊球點較靠前,因此球也拋得較靠前。第二發球較為保守,在保證成功率的前提下強調球的旋轉和控製球的落點,擊球點也就相應後移,因此球自然要拋得靠後一些,基本上與背弓時身體的縱軸線相一致。拋球的位置也可參照球落地後相對於前腳的位置來確定。一般來說,第一發球拋球後球應落於前腳前一個拍頭的位置上。

(3)拋球的高度:球拋到空中的高度當然不能低於擊球點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適要視個人情況而定,因為此高度限定了揮拍擊球所用的時間。從準備姿勢到拋球出手,身體重心還有個後靠至後腳再前移至前腳的過程,同時髖部前頂、腰背呈“背弓”狀,然後反彈背弓並發力揮拍擊球。

5揮拍擊球拋球與揮拍擊球是同時開始進行的。揮拍擊球的環節包括:

(1)後擺球拍:以準備姿勢為基礎向持拍手一側轉身,同時持拍手引導球拍貼近身體像鍾擺一樣將球拍擺至體後。一發拋球,球的位置較靠前。二發拋球,球的位置較靠後。

(2)背弓動作:球拍後擺至一定高度後,以肘為軸,小臂、手、拍頭依次向體後、背部下吊,同時屈雙膝並伴隨身體後展呈“弓”狀。

(3)擊球:在屈膝、背弓動作的基礎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反彈背弓並向出球方轉體,與此同時仍以肘為軸帶動手、拍頭擺向擊球點,最後在力的爆發點上擊中拋送於空中的球。發力是自下而上一氣嗬成的,其間的快慢由個人掌握,習慣、素質不同速度也就不一樣,但共同的一點是:球拍走勢最快、最具爆發力的一點應在到達擊球點那一瞬間。擊球點時身體已全部麵向出球方,拍麵自然地稍向內側以便擊於球的側後部,發出側上旋球或側旋球。

(4)搔背動作:揮拍擊球時肘部有一個引導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後再以肘部為軸帶動臂、拍擺向擊球點的過程。這一過程好像在用拍頭給後背搔癢,故被稱為“搔背動作”,其目的是為了持拍手能有一個足夠的獲得擺動速度的過程,為到達擊球點一瞬間力的爆發做充分的準備。

(5)擊球點的位置:球員手持球拍在空中所能爭取到的最高一點就是擊球點。這當然屈膝、弓背積蓄力量及蹬地、發力示意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說法,因為根據第一發球和第二發球的不同需要,擊球點是相應要有前後變動的,但“力爭高點”卻是在選擇擊球點時最基本的原則。

6隨揮擊中球時雖然揮拍擊球動作已告完成,但整個發球過程卻仍在繼續。到達擊球點後球員應順著身體及揮拍的慣性做收腹、轉肩和收拍的動作,最終拍子由大臂帶動收向持拍手的異側體側,結束發球動作。這一過程被稱為隨揮,即隨球揮動,與底線擊球的隨揮異曲同工。

發球的種類

發球基本分三種:平擊發球、切削發球和上旋發球。每一種發球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用途,好的發球具有相當大的攻擊力,並使發出的球在速度、力量、旋轉和落點方麵有變化。

1平擊發球。平擊發球在諸種發球中是球速最快的發球法,也叫謂炮彈式發球。該發球不但球速快,而且反彈低。如果身材高大就可以借助高點擊球的空中優勢直接進攻對方;如身材較矮小或女選手就不宜使用平擊發球。這種發球雖然力量大、球速快、威脅大,但命中率比較低。

發平擊球時的擊球點應在身體的右眼前上方,以拍麵中心平直對準球,擊球的後中上部。因此手腕的向前拌甩和前臂的“旋內鞭打”非常重要,身體充分向上向前伸展,以獲得最高擊球點,以提高發球命中率。

平擊發球的技術要點:

(1)拋球至身體的前上方。

(2)向上揮拍時充分伸展身體。

(3)在身體前麵擊球,重心跟進。

(4)盡量於最高點擊球,觸球時拍麵與擊球方向相垂直。

2切削發球。

向後引拍:做好準備姿勢後,雙手以同下、同上協調的動作節奏,左手持球向下然後再向前偏右上方直臂抬起,大約高至頭部上方時,手指自然鬆開,讓球垂直上升;右手握拍與左手同時一起先向下擺,經右膝邊然後向後上方擺動,當握拍手擺至肩高時,轉肩抬肘彎臂,使拍頭垂於背後如搔背狀,同時身體向右轉動,兩膝向前弓,下頦抬起,全身呈背弓形。

揮拍擊球:當球快進入擊球點時,右臂迅速向前上方揮動球拍,同時蹬腿、直腰、踮腳尖,身體從屈到伸,並伴隨著轉體,轉肩使重心移到前腳。讓球拍在所能達到的最高點上從球的右上角切削而下。如果把球朝著發球者的那個麵看作是一隻鍾的麵,即拍麵應擊在鍾麵的兩點鍾的那個位置上。並且擊球時須有扣腕動作,在觸球時使前臂、手腕和球拍柄近似於一條直線。

隨揮:擊球後,右腳應跨前一步,以隨揮動作將球拍經體前從左膝側麵揮向身後,此時上體前傾,右肩明顯低於左肩。

切削發球要點

(1)采用大陸式或東方式反手握拍方法。

(2)做好“搔背”動作,肘關節盡量向上。

(3)拋球至偏右前上方,須準確到位。

(4)招頭盯住球。

(5)擊球點要高,擦擊相當於鍾麵的兩點鍾位置。

(6)扣腕動作要明顯。

(7)做出完整的隨揮跟進動作。

3上旋發球。這是以上旋為主,側旋為輔的發球法。由於球的上旋成分多於切削發球,使球產生一個明顯的從上向下的弧形飛行軌跡過網,發力越強,旋轉成份越多,弧形就越大,命中率也越高;落地後高反彈到對方的左側,迫使對方離位接球,給對方造成很大壓力,同時為發球上網帶來足夠的時間。

發上旋球時把球拋到頭後偏左的位置,擊球時身體盡量後仰成弓形,利用杠杆力量對球加旋轉,球拍快速從左向右上方揮動,從下向上擦擊球的背麵,並向右帶出,使球產生右側上旋。

上旋發球的技術要點是:

(1)拋球離身體較平擊發球和切削發球近。

(2)腰部扭轉和背弓的程度要大,重心在後。

(3)手腕的扣擊動作明顯大於平擊發球和切削發球。

(4)球拍橫揮過身,結束隨揮動作。

除以上三種發球方法外,還有一種急劇旋轉的發球法,也叫美式旋轉發球。這種發球難度較大,需要身體腰部更多的彎曲和強力扭轉發力動作。由於難度大,稍有不慎極易造成扭傷,現已很少使用。這裏作一介紹,發美式上旋球時的拋球位於頭的後上方,揮拍沿球中下部向左上部擦球,隨揮動作在身體的右側結束,使球產生強烈上旋。

發球易犯的錯誤和改正方法

1錯誤:拋球不穩,抖腕拋球。

改正:直臂向上擺送至頭部以上鬆開手指。

2錯誤:拋球和執拍的兩手沒有一起向下、一起向上的協調動作。

改正:從準備姿勢開始,默念“一”時,雙手向下,念“二”時雙手同時向上,念“三”時擊球。

3錯誤:擊球前,後腳先跨出。

改正:身體放鬆,保持平衡。如果拋球不到位,應重新拋球,不要勉強去擊球。

4錯誤:擊球發揮不出力量。

改正:做出正確“搔背”動作,然後像投擲標槍、手榴彈一樣體會揮拍擊球的發力動作。

5錯誤:擊球點太低,肘關節下降或本來就沒有充分抬起。

改正:觸球前肘關節保持在肩以上位置,要“向上揮擊”,拋球要高些。

6錯誤:隨揮不自然,妨礙跟進動作。

改正:擊球後隨揮應完成於左側腿邊。

一則棒球的格言說:投手應該投一些慢球才能夠讓他的快球顯得更快。這樣的格言也適用於網球上。結合速度與旋轉將讓你的發球局更有效率。

網球發球技巧

為讓你的發球得到更多的旋轉與動力,以下是六個你可以嚐試的方法。

1加快拍頭速度。然而,相反於大部份休閑球員的認知,職業球員發平球的力道反而稍稍有減弱,以維持一定的控製與準確性。但發旋球時,不論是側旋或上旋(往前旋轉),世界上最佳的球員都傾全力地去打。由於帶有旋轉的發球比平擊的發球具有更高的過網空間,所以它的安全也高了很多。此外,旋轉也給你更大的方向控製。總之,旋轉增加了錯誤的容許空間。

但休閑球員在發側旋或上旋球時幾乎都把他們的拍頭速度放慢下來。事實上,他們應該剛好相反:你的拍頭速度越快,你能夠對球施加的旋轉就越多,發球的控製性也就越好。因此你應該追求最大的拍頭速度。

2刷球。當你發球時,你的球拍是否會發出嗖嗖的聲響?如果是的話,那就表示你有足夠的拍頭速度可以發上旋球。發上旋球的關鍵在於由球背往上打。以下的練習可以讓你在發上旋球時感到更為自在:

主力膝跪地並打幾個發球。從這個單膝跪地的姿勢,你的擊球點高度隻不過比球網高幾英寸而已。如果你直直打的話,球將掛網。你一定要往上打,給球一些提升,才能夠過網。把球想成是一個鍾麵。如果你是右手持拍者,你要從7點鍾的位置刷向1點鍾。左手持拍者應該從5點鍾的位置刷向11點鍾。如此的發球將沒有巨大的勁道,所以不要擔心速度的問題。從一腳跪地的姿勢打約十球,然後站起來並以相同的動作發球。過網應該不再是個問題,而這樣的旋轉會讓你的發球在落地之後彈高。

3克服握拍恐懼症。發球的握拍方式對於你能賦予球多少旋轉有很大的影響。初學者以及沒有經驗的球員幾乎都覺得以打正拍的握法來發球比較自在,因為它加大了拍麵的擊球麵積。但有經驗的球員知道,這樣的握拍是無法得到旋轉的。

為讓你的發球更具有動力,要使用大陸式或東方式反手握拍。雖然這兩種握拍都讓你感覺像是要以拍框擊球一樣,但它們才是正確的握法。做大陸式握拍時,拍麵與地垂直,右手持拍者必須把食指的底關節置於握把的右斜麵,左手持拍者則必須把左食指的底關節置於握把的左斜麵。

然而,如果你一直使用大陸式握拍,但想要更多旋轉的話,你應該把你的食指底關節滑向握把的正上平麵,也就是把大陸式握拍轉向東方式反手握拍。(注意:每根手指之間要保持一點空隙並避免握拳。)

4調整你的拋球。拋球位置的明顯改變有可能被眼尖的對手察覺出來,但拋球位置的改變卻可以讓你更容易得到更多的旋轉。

舉例而言,把球拋於較靠主力側並離開身體的位置將讓你更容易橫向地揮過球背並產生額外的側旋。並記得:不要繞著球的外側做切菜的動作;而是要橫向地刷過球背。

把球拋於非主力側或拋於頭上會使你更容易打出上旋發球。你的身體將位於球的底下,使你能夠直接從球的底部往上刷。

5發側旋球,要保持手部外轉。要發出側旋球,大部份的人認為他們必須把他們的手與手臂向內轉。這是錯的。當你要以球拍的網線繞著球的外側切的時候,球早就飛出去了。反之,你要側向地刷過球背並持續手與手臂的外轉。

當你打側旋的發球時,你要如何確定你的手與手臂是向外轉的呢?當你送拍時,如果你的拇指朝下的話,你的手與手臂就是向外轉。如果你的拇指朝上的話,你的手與手臂就是向內轉,你就打不出你所要的旋轉。

6放鬆。場上的職業選手看起來好像繃緊了他們的手臂肌肉,但他們真正所做的卻是保持手臂的放鬆,如此他們才可以在發球之中達成鞭打的動作。反之,休閑球員則傾向於把球拍握得太緊,繃緊他們的手、手腕、和前臂的肌肉。結果,他們失去了轉動手腕的能力,而手腕的轉動是產生拍頭速度與獲得旋轉的關鍵。

網球的接球技術

網球比賽首先是從發球和接發球開始的。比賽中,如果接發球不好,不僅會給對方較多的進攻機會,而且更嚴重的是常會引起自己心理上的緊張和畏懼,並造成失誤,甚至導致全盤失敗。反之,如果接發球技術好,不僅有時可以直接得分,而且還可以破壞對方的搶攻,成為戰術上和心理上的有力武器,為自己的進攻創造有利條件。因此,接發球是網球技術中一個重要環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對接發球的要求首先在思想上要具有先發製人,力爭主動的意識。接發球時一定要把球穩定的接回過網,能進攻的要大膽發動接發球搶攻,即使沒有進攻機會也要設法變化球速,控製好落點,使對方不能進攻。其次,要突出“快”和“變”。一個優秀網球運動員在接發球時,如能做到判斷準確,有頂有打(以頂為主),有拉有削(以拉為主),就能對發球員施加很大的心理壓力,打掉對方進攻的銳氣,從而有利於使自己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麵,為搶先進攻創造機會。

接球動作要點

1正確的握拍法。應根據運動員習慣的握拍法來決定。大陸式握拍,正、反拍無需換握拍;東方式或西方式、混合式握拍的正。反拍擊球需換握拍,當球一離開對方的球拍,就應該決定是否要轉變握拍。向後小拉拍時改換握拍要做到迅速及時,才能還擊好來球,特別是在快速場地上更需要爭取那點滴的時間。

2準備姿勢及站位。接發球的準備姿勢隻要能以最快的速度還擊球就行。當對方發球前,可以膝蓋彎曲,兩腿叉開;當對方拋球準備擊球時,可以重心升起兩腳快速交替跳動,並判斷來球迎前回擊。接發球站位要根據對方的發球水平和自己的接發球水平、習慣、場地快慢和戰術需要來確定,一般應站在對方能發到內外角的中角線上,接第一發球時站位稍後些,接第二發球時站位略前。

3擊球動作。根據對方發球好壞、速度快慢而定。動作一般介於底線正、反拍擊球動作和截擊球動作之間。對發球差的選手,可用自己的底線正、反拍動作來接對方的發球;而對發球好、速度快的選手,可用網前截擊球的動作來頂接對方的發球,這樣接出的球很有威脅。

4擊球後的回位。好多選手擊球後喜歡站在原地等對手的回球。要知道是對手在發球,占有主動權,我們更應該積極奔跑防禦。因此,接發球後,應該積極回位準備下一拍擊球。

接好發球的關鍵在於:快速靈敏的判斷、反應和充分的準備。當擊球點在身體前麵的接發球時,在判明來球的方向後,即向後轉動雙肩,馬上向前迎擊來球。接大力平擊發球時,靠近身體大多向左側身用反拍頂擊球。用正拍側身搶攻需要有更快更早的動作。迎上去頂擊球時,要握緊球拍,手腕保持固定,使拍麵正對著來球,身體的向前動作加上發球者的球速將提供所有接發球者所需要的力量。

接發球的技術先從判斷說起。沒有人可以預先知道對方將要把球發向哪裏、發完球後又將有什麼行動,球員水平越高發球時的隱蔽性就越好,所以接發球的判斷基本上都是靠即時的反應。但事先的預測也並不是一點兒都不能做,其意義在於讓自己心裏更有數、接起球來更自信。接球員可從以下幾方麵著手做一些工作:

(1)觀察發球員拋球時兩腳的前後位置,有時候初學者拋球時兩腳的連線幾乎就指明了出球的方向,但這一點放在高水平選手身上就沒有絲毫意義了,因為他們依靠轉體及手腕動作的精妙變化可以隨心所欲地將球送到自己理想中的位置,而初學者還達不到這樣的程度;

(2)粗算一下自己在比賽中接發球失誤的概率,聰明的發球員總是能夠很快發現接球員都有哪些弱處、經常會在怎樣的情況下失誤並且盯住這些打個沒完,而作為接球者則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3)注意觀察發球員的某些特殊習慣,比如站位貼近底線中點時發出的球多是斜線還是直線,站位靠於邊線時經常會有哪些變化,在左區喜歡發什麼線路的球,在右區又喜歡發什麼線路的球等等,隻要細心一點兒總不會是一無所獲的。

即時反應的快慢很大程度上仰賴於天賦。也許習球多年後自己會感到比初學時反應要快得多,但這種進步的程度根據每個人先天素質的不同是有差異也是有限度的,是熟悉了球性及掌握了擊球技巧等諸多因素摻雜作用的結果。所以,接球者最需要做的事情應是盡最大努力爭取把在快速反應方麵有限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平時多加操練是最根本的途徑,而需注意的具體事項多集中在準備動作上:準備時降低重心,上體前傾,重心落在前腳掌上,兩腳保持動態的穩定,不能死釘在地,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絕非肌肉的高度緊張),發球員球、拍相撞就等於發令槍響,兩隻腳應該在槍響的同時瞪地並轉身後擺。其他提高反應速度的好辦法是找機會多接些速度快的球以加強適應能力,可讓練習夥伴站到場地內靠近發球線的地方將球發過來,這樣就縮短了球的飛行距離從而相對加快了球的飛行速度。

判斷後的回擊幾乎是與判斷同時進行的,因為球太快了。但“回擊”這一環節的可塑性比“判斷”要大得多,球員完全能夠通過改進技術動作來提高回擊球的質量。接發球采用的是底線擊落地球的動作,其特點是整個動作(特別是後擺)要做得更早、更小、更精、更快、更有力度,搶點擊球的意識要更強,隻有這樣才談得上下一步的控製球路、抑製對方的攻勢從而扭轉受支配的局麵,變被動為主動。如果在接發球時球員,心發虛、手發軟、步子往後退、動作做得又慢又粘又長,那肯定是沒有好戲可唱的。技術上的細節及如何控製出球在此就不多言,參照底線擊落地球的打法即可,最重要的仍是四個字“早、小、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