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速度滑冰(1 / 3)

第二章速度滑冰

簡介

速度滑冰是一項比賽滑行速度的冰上體育運動,從事速滑運動有助於增進身心健康,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防寒能力,培養堅毅頑強的意誌品質。速滑項目按照國際滑冰聯盟的規則規定,分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和全能4種,每種均分男女組。

速度滑冰又分為大跑道速滑和室內短跑道速滑。速滑通常指的是大跑道速滑。大跑道速滑比賽在周長400米的跑道上進行。跑道分內、外兩條,每組2人同時滑跑。每滑1圈交換1次內、外道。運動員滑跑時呈蹲屈姿勢,借助窄而長的冰刀,通過兩腿輪流蹬冰、收腿、下刀、滑進及與全身協調配合而形成的周期性動作來獲得滑行的最快速度。

曆史

滑冰運動在世界上有悠久的曆史。古代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人們,在冬季冰封的江河湖泊中以滑冰作為交通運輸的手段。以後,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步發展為滑冰遊戲,直到現代的速滑運動。滑冰運動的發展,從滑冰工具的改進上可以看得出來。從10世紀開始,出現用骨製的冰刀滑冰。到1250年左右,荷蘭盛行釘在木板上的鐵製冰刀,綁在鞋上,在冰麵上滑行。17世紀,鐵製冰刀有了改進,有人發明了管式鐵製冰刀,使速滑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國際性速滑比賽,始於19世紀末。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了第1屆國際速滑比賽。參加國有荷蘭、挪威等13個國家,並商定以後每年舉行一次世界性比賽。1892年,正式成立了國際滑冰聯盟,它負責組織比賽的項目有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並規定每年舉行1次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893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936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1924年,第1次舉行冬季奧運會,僅設男子速滑比賽項目;1960年,增加了女子速滑比賽項目。國際速滑運動的發展,促進了速滑成績的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前,挪威和芬蘭的選手稱雄,世稱“北歐派”。

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速滑運動崛起,在第7、第8、第9屆冬季奧運會上蘇聯獲得金牌最多,占絕對優勢。到了60年代,挪威、瑞典和蘇聯的健兒互爭短長。中國運動員王金玉和羅致煥曾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致煥並獲得1枚世界錦標賽的金牌。70年代初,荷蘭的A·申克曾多年保持世界紀錄。進入80年代,第13屆冬季奧運會標誌著現代速滑水平已經很高,在男女9個項目的比賽中,有63人共打破106次奧運會紀錄,打破1項世界紀錄。歐美爭奪激烈,過去威震冰壇的挪威和蘇聯的成績下降,而美國的E·海登卻獨得5枚金牌,成為一時之雄。

中國的滑冰活動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出現了由滑雪發展而來的“冰嬉”。元代以後,“冰嬉”更為盛行,而且規模更大,明代有了關於“冰床、冰擦”的記載,清代乾隆年間,更設“技勇冰鞋營”,並有一套管理製度和訓練方法,管理機構稱為“冰處”。據《清文獻通考》記載:速度滑冰“每年十月,各族選善走冰者二百名,內務府預備冰鞋、行頭等項,每到冬至後,皇帝到瀛台等處看表演冰嬉。”

19世紀末,歐洲的滑冰運動傳入中國,速滑運動逐漸成為北方人民群眾所愛好的冬季運動項目,1935年,在北京舉行過1次滑冰比賽。1943年2月,在延安舉行的冰上運動會比賽項目有男、女100米速滑以及各項表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大青少年參加速滑運動的人逐年增多,特別是哈爾濱、長春、齊齊哈爾、吉林等城市的群眾性冰上運動開展得很活躍。1953年2月,在哈爾濱市舉行了第1屆全國冰上運動會,有6個單位參加了速滑比賽,創造了中國第1批速滑紀錄。1955年,在哈爾濱市舉行了第2屆全國冰上運動會,有72人次打破了全國最高紀錄。1959年,舉行了第1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同年,中國速滑運動員王金玉在蘇聯阿拉木圖參加6國國際邀請賽中,獲得男子全能冠軍,並在5000米比賽中戰勝世界紀錄保持者蘇聯運動員希爾科夫。同年,在第53屆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中,楊菊成以42"4的成績取得500米比賽的第2名(平第1名成績)。1961年,在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上,劉鳳榮獲得全能第4名;在男子錦標賽中,王金玉獲得全能第8名,並在同年9國國際邀請賽中獲得全能冠軍。1962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王金玉和羅致煥分別獲得全能第5名和第6名;王金玉並在1500米的比賽中獲得第3名;劉鳳榮再次獲得全能第4名。在1963年世界男女錦標賽中,王金玉和羅致煥均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致煥在1500米比賽中以2'09"2的成績獲得金牌,並創造該項錦標賽紀錄;女運動員王淑媛獲得1000米的第2名和全能第6名。1975年,在挪威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趙偉昌以40"93的成績獲得500米的第2名。1976年,在第3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速滑比賽中,少年組的成績提高幅度較大。1979年,在第4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速滑比賽中有32人、60次打破14項男女成年、少年的全國紀錄。1980年,中國速滑隊參加了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第13屆冬季奧運會。

速滑場地

速滑跑道

標準速滑跑道是由兩條直線跑道連接兩條弧度為180°的半圓式曲線組成的兩條封閉跑道。最大周長400米,最小周長為3331~3米。國際比賽應在400米周長的跑道上進行,其直線跑道長為11198米,跑道寬5米,內跑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外跑道的內圈半徑為30米。假定跑道為南北方向,終點應設在西南角,東邊直線跑道為“換道區”。跑道分界線應用寬10厘米、高5厘米嚴密整齊的雪砌成(冰刀稍觸及即能清楚地看出痕跡)。除換道區無雪線外,其餘均應堆砌雪線,但不使雪線凍結在冰麵上。如無雪,可將寬5厘米、長10厘米、高不超過5厘米的橡皮、木塊或其他合適的物質塗上協調顏色代替雪線。起點線、邊線、起跑預備線、終點線前5米每隔1米的標線均為藍色,終點線為紅色,線寬均為5厘米。

速滑裝備

速滑裝備包括冰刀、冰鞋和滑冰服裝。

冰刀、冰鞋

速滑冰刀是由刀刃、刀身管、前小刀托、前大刀托、前托盤、後刀托和後托盤等部分組成。現代高級速滑刀刀刃多由優質高碳鋼製成,其他部分由輕合金製作。速滑刀的特點是:刀身比花樣刀高、比冰球刀低,刀身比這兩種刀長,刀刃比這兩種刀薄(厚度為1~13毫米)而輕,刀刃平,與冰麵接觸距離長,可保持滑行的良好直線性。速滑冰鞋選用優質厚牛皮縫製,為半高腰瘦長形,鞋跟部為堅硬式,以包圍和固定腳跟。鞋底為硬皮、冰刀以螺釘或鉚釘固定在鞋底上。一般運動員冰刀與冰鞋的匹配長度是:從鞋尖到刀尖為8~9厘米,從鞋跟到刀跟為5~6厘米。由於兩隻刀的刀刃在滑跑中使用的程度不同,加之彎道滑跑時身體向左傾倒,所以兩腳冰刀與鞋固定的位置也不同。一般右腳冰刀將冰刀尖裝於右腳大腳趾正下麵,冰刀後跟位於鞋跟的正中間。左腳冰刀將冰刀尖裝於左腳大腳趾與二腳趾中間,冰刀跟位於鞋跟中間。

服裝

速滑運動員的服裝應具備保暖、輕便等特點。速滑運動員的比賽服均為尼龍緊身運動服和連衣服。連衣服是帽子、上衣、褲子、襪子連成一體的,具有輕便、緊身、阻力小、動作靈活等特點。由於尼龍服保溫不好,在溫度較低的氣候條件下,運動員需穿貼身的棉毛內衣。男運動員還要穿三角褲叉或護身。天氣奇寒時則應在膝、胸等部位墊上防風紙或其他物品。做準備活動時,冰鞋要套上保溫較好的鞋套,以防腳凍傷。練習時要穿保暖服,褲子兩側縫上拉鎖,以利穿脫。

速滑技術

合理技術

速滑的合理技術是運動員以最快的速度滑完規定距離所采用的協調、省力的全身動作。滑行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是鑒別滑行技術合理程度的主要標誌。它要求運動員滑行時上體前傾,兩腿深屈,身體呈流線型,雙足交替進行單足支撐慣性滑行、單足支撐蹬冰和雙足支撐蹬冰3個階段進行循環,各動作結構嚴謹,協調自如,節奏自然流暢。運動員要有較高的平衡能力和較強的腿部力量,才能作出合理的技術動作。

直道滑行

直道滑行姿勢是速滑的基本技術。合理的滑行姿勢應是﹕上體放鬆前傾,自然團身與冰麵平行或略高於臂部,腿部深屈,膝關節成90°~110°角,踝關節成50°~70°角,兩臂放鬆置於背後,頭微抬起,滑行姿勢根據個人形態素質特點、滑行距離、冰場條件、天氣情況等而有所不同。直道滑行,關鍵在於要能掌握適宜的蹬冰時間。冰刀切入冰麵,獲得牢固支點,同時即應開始蹬冰,最大用力蹬冰,應在兩腿交接體重的刹那間完成。為了利用體重蹬冰,傾倒時體重應牢牢壓在支撐腿上,不要過早交接體重。收腿動作要利用蹬冰後的彈力立即放鬆後腿,積極靠攏支撐腿,不要有停頓和後引的動作。下刀動作應注意膝關節領先,與前進方向一致,向前提拉要快,著冰後動作要輕巧。

彎道滑行

基本姿勢與直道滑行大致相同,但由於向心力作用,彎道與直道動作又有很大區別。彎道滑行時,身體始終向左傾倒,用左腳外刃、右腳內刃蹬冰。彎道滑行中的慣性滑行階段很短,右腳尤為短暫,在短距離滑行中幾乎不存在慣性滑行階段。其主要動作要求是﹕進彎道時右腳最後1步要進入直道和彎道交接處,深入程度以天氣、冰質、風向、項目等情況而定。左腿緊貼右腳下刀,指向切線方向,著冰時腳尖開始逐漸順送,用外刃緊緊咬住冰麵,左肩與新的切線方向一致,不要扭腰擺臀。收腿動作在蹬冰後即放鬆,積極向支撐腿方向提拉,膝關節領先,以利形成前弓角度。在浮腿收回過程中促進身體向左傾倒,兩腿成邊收邊蹬形式。蹬冰方向,兩腳要有“側送蹬”感覺,上體縱軸與浮腳著冰方向一致。

起跑技術

主要有兩種﹕一是正麵前腳點冰起跑法,二是側麵起跑法。優秀運動員多采用第1種方法。其主要動作是由靜止狀態,運用合理技術,迅速轉入快速滑行的技術動作。起跑技術對提高短中距離項目成績尤為重要。前腳點冰起跑技術要領是,前腳刀尖為支點,後腳全內刃著冰,兩刀距離略比肩寬,麵向前方。蹲屈姿勢略高於其他起跑姿勢,重心在兩腳之間或稍前。起動時,大腿高抬,上體前傾,冰刀著冰時要緊緊切住冰麵,頭幾步不要滑動。

擺臂動作

主要是用於短中距離滑行,可起到協調、加大蹬冰力量的作用。現在,在長距離滑行中采用單臂擺動的人越來越多,擺臂用力程度較小,擺動方向要與滑行方向一致。短中距離無論采用雙擺臂或單擺臂,都要用力,特別要注意向側前擺動的速度和力量。

犯規: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可隨時越過對手,但如不法手段,如:故意推擠其他對手、偷跑、滑出跑道等都會被取消比賽資格。而在接力賽中,每隊有4位運動員,運動員不可故意推擠其他對手、偷跑、滑出跑道、非法超越、無故慢下來、超越接棒區待都是不法行為,會被取消比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