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短道速滑(1 / 3)

第四章短道速滑

簡介

短道速滑在室內冰球場進行的速度滑冰比賽,是速度滑冰發展演變的分支,但已自成獨立的競賽項目。1988年第15屆冬季奧運會列為表演項目,1992年第16屆冬季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短跑道速度滑冰源於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1905年加拿大首次舉行全國錦標賽,次年美國也舉行了全國比賽,後來又多次舉行兩國間的比賽,並逐漸傳入歐洲和日本等。

國際滑冰聯盟於1978~1980年試舉辦了3次國際錦標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於1981年在法國的麥頓舉辦第1屆世界短跑道速滑錦標賽,以後每年舉辦一屆。短跑道速滑比賽的項目通常是:男、女的單項均為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另有男子5000米接力和女子3000米接力比賽。1992年第16屆冬季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的項目,男子為1000米和5000米接力,女子是500米和3000米接力。比賽時運動員必須頭戴護盔,手戴防護手套,身穿長袖連身服,冰刀後跟必須呈圓弧形。

場地設施

短跑道速度滑冰比賽一般均在室內冰球場上進行,使用橢圓形、周長為11112米的跑道,直道長28855米,直道寬不少於571米,彎道半徑為8米,彎道弧頂標誌物到界牆的距離不少於4米。

冰鞋冰刀

短跑道速滑冰刀的特點是刀身短、刀刃底部有弧度,與冰麵接觸麵積很小,便於在彎道時滑弧線前進。冰刀的刀身較高,在冰刀傾斜度很大時冰鞋也不會接觸冰麵。現代高級專用短跑道速滑刀的刀托不是圓桶式,而是可移動的板式,運動員可隨時根據比賽項目或個人習慣,將刀管刀刃向左或向右調整到適合自己需要的位置。

規則

比賽場地麵積為30米60米,跑道每圈周長11112米,比賽采用分組預賽、次賽、複賽、決賽的淘汰製,抽簽決定道次。比賽出發時,多名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滑行過程可以隨時超越對手。運動員必須戴防護頭盔和防護手套,身穿防切割服參加比賽。短道速滑1980年首次出現在冬奧會上,當時為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設男子1000米、女子500米和男女接力四項。1994年利勒哈默爾增加到男女500米、1000米和男女接力六項。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又增加了男女1500米,短道速滑已經增加到了八個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比賽由每組4名選手(有時5人或6人)進行比賽,集體出發沿逆時針繞圈滑行。這是一項多輪淘汰賽,每次比賽的前兩名晉級下一輪,直至決賽。短道速滑比賽中超越非常困難。超越通常發生在直道的外道,如果領先者留下很大的空隙,也可能在彎道的內道完成。比賽中經常會出現摔跤現象,結果可能導致相當數量的申訴和取消資格。接力比賽由四名隊員按預先確定的順序依次完成,每一棒要滑一圈半或者兩圈。接力交接棒由一名隊員推動另一名隊員完成。在隊友滑行過程中,其餘三名隊員在賽道的內部等待。

短道速滑技術口訣

直道滑行

1身體基本姿勢(流線型蹲屈勢)。

弓背抬頭兩肩平,肩背稍高於臀部。

髖膝踝角要鎖住:45、90、50度。

兩眼前看30米,鼻膝腳刀同軸線。

上體脊柱不扭曲,蹬冰高低不變動。

軀幹兩臂背放鬆,重心落在偏後部。

左手輕握右手腕,放在中線腰下部。

2蹬冰(蹬冰階段:形成蹬冰角42°~50°,體重到位,至蹬冰腿冰刀抬離冰麵止)。

蹬冰分為三階段:開始最大和結束。

開始膝關節前壓,踝關角度略縮小。

等到最適蹬冰角,首先迅速伸展膝。

伸膝帶動髖和踝,展髖伸髖伸膝踝。

膝關角度看賽距,賽距越短越彎曲。

蹬冰角度視速度,平均擺幅53度(下刀105°結束42°)。

內刃中部咬冰麵,蹬冰方向為垂進。

平穩有力漸加速,極點呈現爆發力。

慢實快、柔擠爆,先移體重後蹬冰。

蹬冰時機掌握好,最用力時刀著冰。

蹬冰結束膝伸直,刀冰平行刀尖起。

3收腿(收腿階段:蹬冰結束,冰刀抬離冰麵起,至將腿收至後位某一點止)。

髖為軸,膝領先,自然回擺至腿後:

大腿冰刀要垂直,小腿與冰麵平行。

收腿目的有五個:

放鬆肌肉;調平衡;加速慣性移重心;

承蹬(冰)啟下(刀)調頻率;協調配合助蹬冰。

收腿技術六要點:

積極迅速要流暢;準確到位走捷徑;

自然放鬆要利索;擺動收腿內轉膝;

收腿移體要統一;冰刀盡可能要低。

4下刀(下刀階段:收腿動作結束<腿在後位某一點>,至冰刀觸及冰麵止)。

下刀作用有四個:

協調蹬冰;建平衡;確定方向;調時機。

下刀分為兩階段:向前擺腿和著冰。

向前擺腿要提拉,屈髖大腿帶小腿。

浮腿控製於胸下,臀部放鬆膝朝前。

腿向前擺要加速,展膝前踢刀前送。

踝背略屈略外偏,積極下落刀尖起。

精力聚焦著冰點:

蹬角最小再下刀,最用力時刀著冰。

下刀角度按需要,下刀方向隨重心。

著冰位置前內側,盡量靠近支撐腿。

後部外刃著冰麵,連貫自然要穩定。

下刀著冰一刹那,咬住冰麵頂膝蓋。

迅速全部移重心,開始身體略壓低。

頂膝聚焦刀外刃,前頂外展用合力。

易犯錯誤有四個:

上體扭轉踝外轉;刀尖觸冰位偏後;

下刀停頓和等待;側跨、下切、開角大。

5單腳支撐自由滑(單腳支撐自由滑階段:蹬冰、下刀結束,全部體重移到支撐腿<含收腿全階段>,至再次蹬冰、下刀前止)。

單腳滑行三目的:向前衝滑增慣性;

全麵調整作休息;維持平衡利蹬冰。

動作分為三階段:外刃、平刃和內刃。

蹬冰用力下外刃,頂膝重心略壓低;

隨著收腿和擺臂,改為平刃穩重心;

體重回移擬下刀,再用內刃壓重心。

外刃重心在後部,感覺腳趾向上起;

平刃內刃在中部,一邊滾動一邊移。

滾刃腿髖要配合,積極壓腿臀同移。

重心外移要迅速,切忌帶水又拖泥。

重心回移把時機,太早太晚都不行:

太早滑行時間短,浮腿不能得休息,

重心可能提前落,內刃前滑易懈力;

太晚滑速要減慢,錯過蹬冰最佳期。

滑行盡量用平刃,時間節奏隨心意。

靜力支撐視情況,根據戰術把時機。

變刃擺動幅度大,收縮成團求穩定。

變刃重心在中部,眼睛控頭頭控體。

頭肩體臀成整體,共軸水平左右移。

身體上下不起伏,脊柱左右不扭曲。

目視前方走直線,軌跡盡量不彎曲。

浮腿膝蓋要低垂,有效放鬆得休息。

重心移到浮腿時,結束滑行擬蹬冰。

6擺臂。

擺臂作用有四個:

提頻、提速、助平衡;有效壓迫移重心;

增加蹬冰爆發力;節奏準確又清晰。

擺臂滑行同方向,前擺頜下後擺平。

避免側擺幅度大,身臂夾角40度。

擺臂蹬冰同節奏,先慢後快同始終。

擺臂領先於兩腿,高速運動才同步。

開始蹬冰控擺速,手臂自然往下落。

最大蹬冰再用力,蹬冰擺臂同加速。

擺至前後最高點,蹬冰結束刀著冰。

擺臂服從於兩腿,保持節奏和勻速。

前擺屈肘向側壓,不要超過縱軸線。

擺臂要視情況定,擺單擺雙可不擺。

擺幅力量和速度,取決戰術和腿部。

起速搶滑擺幅小,蹬距越大越伸展。

擺臂自然要放鬆,避免起伏和扭動。

7直道配合。

(1)兩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