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滑冰健將(2 / 3)

1997年,王曼麗經人介紹認識了馮明強。馮明強是個農家子弟,靠給別人開出租車和幹一些其他零活維持生活。而當時的王曼麗已經是牡丹江市十大傑出青年的公眾人物了。

但王曼麗偏偏看中了馮明強,他能吃苦,有責任心,對王曼麗一心一意。但是周圍的輿論卻一片反對聲。王曼麗的母親幾乎動用了所有的關係,包括謝天恩夫婦,試圖勸女兒回心轉意。馮明強幾次到王曼麗家都被母親連罵帶損地攆走。有一次王曼麗做闌尾手術住院,母親看到馮明強在醫院照顧王曼麗竟為此大鬧一場。氣得王曼麗很長一段時間不回家。王曼麗的父親又得維護老伴兒,又不想違背女兒的意願,兩邊為難。

這場“冷戰”一直持續了4年。母親最終明白,女兒是無法改變的。最後,強不過女兒的母親還是出席了婚禮,並衷心祝福女兒快樂幸福。

馮明強如今已經是哈爾濱體院二年級的學生。按照王曼麗的話說,馮明強應該多讀點書,尤其是增強體育方麵的專業知識,將來好成為自己事業上的幫手。

王北星

王北星於1983年3月5日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速度滑冰運動員。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女子速度滑冰500米季軍。2003年,榮獲全國速度滑冰單項錦標賽女子500米冠軍,2004~05賽季榮獲世界杯埃爾福特站女子1000米冠軍,2005年,榮獲速度滑冰世界杯密爾沃基站500米冠軍,2006~07賽季獲得世界杯海倫芬站女子500米冠軍,2008~09賽季,獲得世界杯柏林站500米第一場亞軍、第二場冠軍,海倫芬站500米第一場亞軍、第二場亞軍、1000米第三名,鹽湖城站500米冠軍,2009年,獲得短距離速滑世界錦標賽冠軍。

王北星是我國近年來湧現出的天才型的速度滑冰選手,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長期刻苦的訓練決定了她優異的比賽成績和高超的臨場發揮,也注定了王北星將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速滑選手之一。

王北星身材高挑,但並不瘦弱,粗壯有力的大腿給了她巨大的力量,發達的大臀肌賦予了她出色的爆發力,通過近年來嚴格的訓練,大腿也練得更加的粗壯飽滿,臀肌也更加的強健結實,即使在速滑選手中也顯得出類拔萃。這些條件都是天才型選手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出色的身體協調性和控製能力,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隻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想更多超越高水平選手,成為世界第一,要走的路還很長,腰腹力量的不足以及上肢力量的匱乏有時也限製了她的發揮,加上本不強壯的胸肌,一定程度上也成為王北星成功路上的一大阻礙,但隻要通過科學的訓練和自身不斷地追求與超越,相信奧運冠軍將不再是夢。

1992年,7歲的王北星參加了小學運動會,沒想到,她在中長跑上的優異表現讓一位業餘教練看中了,希望王北星的父母讓孩子參加速滑隊,父母和北星都同意了。就這樣,王北星進入到了速滑運動的天地之中,不斷地挑戰自己、追趕時間。枯燥的速滑在王北星看來卻有著無盡的樂趣,而當時恰好是中國速滑名將葉喬波最輝煌的時期,就在王北星開始訓練的那一年,葉喬波在冬奧會上連奪兩銀,為中國冬季軍團實現獎牌“零”的突破。“葉喬波一直都是我的偶像,她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看著她站在奧運會的領獎台上,我就下定決心,將來有一天,我一定要拿到世界冠軍。”王北星說。11歲時,王北星家搬到另一個城區,於是,爸爸媽媽讓她改練就近的短道速滑。按說,由速度滑冰改練短道速滑比較容易,沒想到,王北星卻執拗得很,每次訓練時,她總喜歡一個人孤單地滑著外圈,每次比賽她幾乎都是最後的那一個,但如果隊裏派她去參加速度滑冰的比賽,她準能抱個第一名回來。教練建議王北星重新回到速度滑冰的隊伍當中,她回到了齊齊哈爾市青少年重點班。“其實回想起來,兩年的短道速滑訓練,對我的彎道技術幫助非常大。”隨後,王北星於15歲進入省隊,18歲遠赴加拿大,跟隨外教訓練至今。出於對項目的熱愛,王北星一路走得都很堅定,每每訓練不順利,或者比賽不如意時,她也會賭氣說,“不練了!”但僅限於說說氣話,下堂訓練課,她準會精神百倍地出現在訓練場。

“我從來不給自己留後路,在省隊是這樣,去加拿大也是這樣。”王北星說。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速滑運動員尚沒有享受到腳型鞋的待遇,冰鞋都是號碼鞋,而王北星的冰鞋因為不太合腳,尤其在穿新鞋磨合時,她的腳總會被磨得“慘不忍睹”。“跟腱那兒的肉都磨開了,隱約都能看到白色的筋膜在裏麵。但也不能不訓練呀,一般貼個創可貼就上冰訓練了。”說起來似乎輕描淡寫的,但誰都可以想象到王北星當時的痛苦,每次穿上冰鞋,便是一陣陣鑽心的疼痛,每一下滑行都會疼得她齜牙咧嘴。此時,頑強的王北星便咬牙猛滑,直到腳跟麻木到沒感覺了……那時候,每次訓練回來,王北星總要擦拭冰鞋上留下的鮮血。

即便如此刻苦,王北星在同齡人當中也不屬於最為出色的選手,直到鹽湖城冬奧會後,她遇到了去加拿大的機會。在葉喬波之後,中國的速度滑冰一度陷入低穀,在長野冬奧會和鹽湖城冬奧會上隻拿到第13和第14,為了盡快提高運動成績,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速度滑冰部派出了一批年輕選手,遠赴加拿大卡爾加裏。

“從我去加拿大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我要一直留在那兒。”18歲的王北星告訴自己。的確,在身邊的隊友來來回回地反複於加拿大與國內時,王北星選擇了堅守,並且將並不出色的自己打造成為一名世界優秀級的運動員。

在加拿大的生活和訓練並不順利,尤其對於習慣了集體生活的運動員。在國內時,飯菜都是現成的,衛生也會定期有人打掃,而放在宿舍樓裏的洗衣機,更是極為方便。這一切在中國運動員看來極為尋常的事兒,到了加拿大便成為一種奢望。王北星和隊友們租住在一個小小的公寓裏,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都要自己來。“那時候卡爾加裏正是冬天,非常非常冷,路麵上都是冰。我們每天騎著自行車去很遠的地方買菜、買米,還要背著很沉的東西,經常摔跤。”而燒菜做飯更是小隊員們的弱項,買好材料和油鹽醬醋後,王北星和隊友們隻能照著菜譜一點點學習,逐漸將飯菜做成了可以入口的味道,“剛開始怎麼做都特難吃,不過幾天以後,我們就能控製好調料的量了”,王北星驕傲地告訴記者,她和隊友們逐漸適應了獨立生活,開始實行輪班做飯製,每兩人一組值班一周;周末,大家集體進行一次大掃除;晚上,大家用手搓洗衣服和床單被罩……“沒有什麼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現在已經很會做飯了,中餐、西餐都做得非常不錯,有機會可以給你露一手。”王北星笑著說。

過了生活關,王北星還有一個語言關,由於和外教溝通不暢,王北星便努力地學習外語,速度滑冰部為隊員們安排了外語老師,王北星的外語突飛猛進著。為了盡快練就聽力,她還堅持收看動畫片。“動畫片的發音非常清晰準確,非常適合我這樣的初學者。”王北星忍不住向記者傳授起了經驗。

憑借動畫片上學來的英語,王北星感覺和外教溝通還不太夠。於是,王北星便借助英語詞典,先認真細致地研究自己的訓練計劃,想清楚不太明白的問題,準備好相應的單詞,查好詞典後記錄下來,再去找外教溝通。久而久之,王北星逐漸過了語言關,有時候,她還會教外教凱文一些中文,“凱文現在會說很多中文了,很棒!我們倆的交流完全沒有問題。”

在加拿大五年多的時間裏,王北星感受最深的還是想家,“出去之前還不覺得,現在才發現,哪兒都沒有家裏好。”王北星說,每次回國,隻要飛機一降落,她就會感覺到異常的親切,不管是在北京,還是在家鄉黑龍江。“我這次回來是四點多落地,到首體差不多六點半了,正趕上北京的下班高峰期,但就是堵在大街上,我也覺得特親切,特興奮,終於回家了!”

於小洋王晨

於小洋為王晨我國花樣滑冰冰上舞蹈運動員,二人為冰舞搭檔。於小洋,女,生於1986年6月6日,王晨,男,1986年6月19日出生,兩人都為黑龍江哈爾濱市人,1992年開始練習滑冰,2004年榮獲亞洲錦標賽冠軍,全國冠軍;2005年獲得第十屆全運會亞軍,2006年獲得全國錦標賽冠軍,2007年獲得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第九名,亞冬會季軍,全國錦標賽亞軍,2009年奪得全國花樣滑冰錦標賽冠軍。

希望中國冰舞不斷發展

冰舞規定舞環節,要求選手們必須根據規定的音樂、規定的軌跡和規定的步法完成動作,以此來考察他們的基礎滑行技巧以及對舞蹈的詮釋能力,對選手們的基本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2009年4月10日,率先進行的這項比賽中,10對選手次第登場,他們的舞姿雖“千篇一律”,但特色鮮明的著裝,各具風情的表演,仍令現場觀眾如癡如醉,回味悠長。

國際滑聯冰舞技術委員會從眾多舞種中遴選了24個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舞種作為規定舞內容。

每個賽季開始前,委員會將從中選擇3個舞種作為當賽季的預選舞種。每次比賽前,會通過抽簽,從預選舞種中鎖定比賽的規定舞種。本次比賽的規定舞種“芬蘭快步”2008年6月才被正式引入規定舞的競賽,屬於非常年輕的舞種。在1995年多特蒙德歐錦賽上首度亮相的“芬蘭快步”,因其歡快的節奏和舞風,被譽為“閃光的香檳”。

當天的冰舞賽場,最引人矚目的三對選手當屬黑龍江隊的黃欣彤/鄭汛、於小洋/王晨和江蘇隊的王佳月/高崇博,在2月份結束的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上,這三對選手分獲七至九位。2005年的十運會上,他們包攬了這個項目的前三名,隻不過當時高崇博的搭檔是楊芳而已。合著歡快詼諧的樂曲,隻見他們身著光鮮的霓裳羽衣,在冰麵上蹁躚起舞,比翼雙飛,男選手優雅的風度與舉止,女選手飄逸的舞裙與長發,無不令現場觀眾心曠神怡。

根據規則,選手們在規定舞環節中的得分由技術水平分和節目內容分決定,其中節目內容分涵蓋滑行技術、節奏、表演、音樂配合四個方麵的得分。最終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這三對實力明顯高出一籌的選手在規定舞環節後暫居前三:王佳月/高崇博得到2574分排名第三;雖然鄭汛在比賽中因失去重心而差點摔倒在地,但她和黃欣彤還是以2721分獲得第二;於小洋/王晨則奉上了完美無瑕的表現,以002分的微弱優勢力壓隊友排名首位。

哈爾濱大冬會上,於小洋曾因在創編舞環節中出現重大失誤而淚灑賽場。4月10日,身著一套綠色舞裙的她笑靨如花,看來已明顯走出了一個半月前失利的陰影。賽後,她神情輕鬆地表示,自己和搭檔王晨在比賽裏發揮出了訓練時的最好水平,他們會在創編舞和自由舞環節中再接再厲,爭取將四年前的銀牌換成金的。王晨則將暫時領先的功勞記到了青島賽區組委會的頭上:“要感謝組委會,以往參加的許多比賽,隻有在比賽當天才有試冰的機會。而這次,我們在比賽開始前兩天就可以進場訓練,所以踏上冰場後根本不需要熟悉的過程。”

奪得這塊金牌後,王晨顯得很冷靜,一邊安慰自己的搭檔,一邊介紹說:“其實我們之前來並沒有什麼奪金的想法,我們隻是想把自己的最好水平發揮出來,這樣就足夠了。當然,這套節目我們已經很熟練了,能夠奪得今天的金牌,我們感到很開心。”

淚光閃爍的於小洋說:“我們一年沒有拿過任何比賽的金牌了,這次真的很不容易,很多朋友可能認為中國冰舞沒有發展,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請相信我們的決心。”

“我們會按部就班的努力,向中國雙人滑學習。”於小洋/王晨最後表示了決心。

赴美編排意外摔傷

2009年8月21日上午,國家花樣滑冰隊冰舞教練奚紅雁為兩對弟子於小洋/王晨、黃欣彤/鄭汛安排了兩堂訓練課,但於小洋隻上了第一場冰,而且還是一個人單飛的狀態——男伴王晨並未出現在訓練場上。

少練並非於小洋偷懶,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訓練非常刻苦、努力的孩子。“中午要去上海參加一個隊裏安排的活動,因為趕時間隻能提前下冰了!”於小洋道出“減量”原委。除了趕時間,於小洋透露,在美國編排期間意外摔傷也是導致自己不能上量的重要原因。

於小洋將右胳膊的T恤袖子挽高至頸部,記者發現從她的右肘至右肩部位,都留有明顯的醫用膠帶纏過的痕跡。“剛把膠帶撕下來。每次訓練都得纏上厚厚的纏帶,不然受傷的地方就會特別疼。”於小洋是回國前十天受的傷,“當時我和王晨正在做托舉,因為動作都是新編排的,還不太熟練,托到半空的時候因為兩個人都在旋轉腳下不穩我就掉下來了,先是頭著地,緊接著是右肩。”

由於傷勢較重,隨後幾天於小洋一直未能上冰。“那幾天包括外教和隊友們,每天見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伸出兩個手指,‘這是幾?’,然後問‘你叫什麼名字?’。”於小洋忍俊不禁地說,“別看摔得挺重,其實那幾天我的頭腦一直是非常清醒的。就是右肩非常非常疼,做不了任何動作。”因為在美國沒有醫療保險,於小洋一直拖到回國後才走進醫院。

“檢查結果是鎖骨錯位,醫生建議要靜養一周,可是馬上就比賽了,而我們的新節目因為這次受傷至今還沒有成套合樂,怎麼可能能休息呢?!”於小洋無奈地搖了搖頭,“不能練上肢,活動活動下肢也好啊!”

男伴保護意識很強

說到因托舉受傷,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男伴出了狀況。但於小洋對男伴卻沒有絲毫的埋怨,“主要還是我們對新節目不熟,穩定性不夠造成的。說不上誰的責任,王晨是個保護意識非常強的舞伴,不管什麼動作隻要感覺不好,他就不會去做,以避免受傷,而那天我們兩個人的感覺都非常好,失誤隻能說是意外失手吧。”於小洋透露,“那天王晨為了保護我還把腰給扭傷了呢,這也是他今天沒有上冰的原因。”

扮《貓》衝擊冬奧資格

於小洋和隊友們是2009年8月18日從美國費城飛回北京的,之前兩個月他們一直在費城編排新節目。為了在2009年9月底的冬奧會落選賽上如願拿到入場券,今年國家花樣滑冰隊專門為冰舞項目聘請了世界冠軍多姆尼娜/巴沙林(俄羅斯)、亞軍貝爾賓/奧古斯托(美國)的節目編導為他們編排新節目。於小洋介紹,為了給裁判帶來不同的感受,新賽季他們的自由舞一改以往大氣、抒情的表演風格,而選用了由外教推薦的百老彙經典音樂《貓》,“這是我們第一次嚐試這種比較抽象的音樂,有些難度,但是我們很有信心。”

編排方麵,“以前我們的節目大動作比較多,因為要模擬貓的動作,這套節目小動作比較多,比如步伐和眼神。”於小洋轉動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神,躡手躡腳地在演示著。9月初的全國冠軍賽是於小洋新賽季的首場演出,由於距比賽隻剩下不到兩周的時間,而新節目至今沒有成套合樂,於小洋的焦急心情可想而知。不過她表示,“冠軍賽我們肯定要參加的,因為新節目隻有通過實戰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現在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肩傷能快點好起來!”

關穎珊

關穎珊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托蘭斯人,1980年7月7日出生。她5歲開始滑冰,7歲奪得自己第一個花樣滑冰冠軍頭銜。97年出版自傳《關穎珊:冠軍的心聲》,到現在已經是第六版。連續四年被美國滑冰愛好者選為年度最佳花樣滑冰運動員。

輝煌戰績

在長野冬奧會前的1998年全美花樣滑冰比賽上,關穎珊在安吉利卡著名小提琴伴奏下演繹的一套無懈可擊的動作完全征服了觀眾和裁判,一位裁判曾在賽後驚歎自己完全陶醉在其中。關穎珊最終輕鬆戰勝15歲的97年世界冠軍利平斯基奪冠,並成為為冬奧會最大奪冠熱門。1個月後的冬奧會上,關穎珊果然在短節目過後一馬當先,在自由滑中同樣伴著安吉利卡的小提琴曲,但在完成的7種三周跳中有一個落地不穩,結果不敵同胞利平斯基屈居亞軍。賽後關穎珊承認比賽中有些壓力,沒有完全放開。

奧運會關穎珊第三次奪得世界冠軍,隨後進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一年後帶著奪得奧運金牌的希望複出。

由於觀念分歧,2001年10月關穎珊與師從了近10年的著名教練卡洛爾分手。

2003年,關穎珊在新教練斯科特·威廉姆斯的指導下第五次奪得世錦賽冠軍,成為曆史第一人,之後再次更換教練師從於拉菲爾·阿烏圖尼安。

2004年,關穎珊奪得世錦賽銅牌,同年連續第九年在全美錦標賽上進入前三名。

2005年第九次問鼎、連續第八次奪得全美冠軍,後因為臀傷缺席了全年的大獎賽。

2006年,退出全美錦標賽,但獲特批得到冬奧會入場券。到都靈後,因傷宣布退出。

個人生活

關穎珊出生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縣的托倫斯,是父親關惠棠與母親關劉淑儀的第3個兒女,他們是從香港移民到美國的。關穎珊在孩提時期會在家中夾雜著說粵語與英語。除此之外,她也會說一些簡單的普通話。關穎珊在5歲時開始對花樣滑冰產生興趣,因為哥哥是一位冰上曲棍球的球員,而姊姊則是花樣滑冰選手,所以她跟隨著他們從事冰上運動。在關穎珊大約8歲大時,她開始與姊姊凱倫進行嚴格的訓練。

她們每天練習3到4小時,每天在早上3點起床練習溜冰,直到上學時間;放學後又馬上回溜冰場報到。因為關穎珊父母是工人,所以溜冰花費增加使得關穎珊全家麵臨了財務困境。關穎珊的母親於是再兼第二份工作,她的父親也增加工作時間來應付溜冰費用與教練費。最後關穎珊一家決定賣掉他們的房子,但是仍然不夠支應溜冰專業的支出。在關穎珊10歲時,關家已無力再雇用教練,不過他們也得到洛杉磯花樣滑冰俱樂部在財務上的幫助,而且允許關穎珊她們可以在加利福尼亞州箭頭湖的冰之城堡國際訓練中心進行練習。

教育

關穎珊曾在加州帕洛維迪的小學就讀,不過在13歲時開始接受在家教育。她在1999年從世界圈中學畢業後,進入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修課一年以尋找其最喜愛的專業領域。在2006年秋天,關穎珊轉學到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大學,主修政治學,副修則是國際關係,並於2009年6月畢業。然後,她選擇在塔夫茨大學Flectcher法學和外交學院繼續她的研究生學業。

公眾生活

關穎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在2006年訪美期間,曾與美國總統布什及胡錦濤一起用餐。

美國國務卿康多莉紮·萊絲在2006年11月9日任命與其同於丹佛大學修習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的關穎珊為公共外交大使。在這個無給薪的職務上,關穎珊將代表著美國的價值,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與熱愛運動的人,而且關穎珊預期將會到處旅行。

關穎珊作為公共外交大使的第一次海外行程是在2007年1月17日至25日間前往中國訪問,包括北京、廣州及香港等地。

運動員生涯

關穎珊贏得5次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女子單人滑的金牌,是卡羅·黑斯之後贏得最多金牌的女子選手,她與卡羅黑斯同時也是贏得最多金牌的美國女子選手。關穎珊也是9次美國花樣滑冰錦標賽女子單人滑的金牌得主,與薇森歐恩並列為奪得最多金牌的女子選手,這也是美國花樣滑冰對抗賽的紀錄。關穎珊在美國花樣滑冰對抗賽連續8年奪得女子單人滑金牌與連續12年奪得女子單人滑獎牌,皆是賽會紀錄。她也是唯一一位重新奪得世界花樣滑冰對抗賽金牌3次的女子選手,分別是在1998年、2000年與2003年完成。關穎珊在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奪得銀牌,而在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會則奪得銅牌。關穎珊也獲得了蘇利文獎,成為1949年狄克波頓之後第一位獲獎的花樣滑冰選手。目前關穎珊在美國國內與世界級的溜冰競賽中總共獲得57次60分(滿分),也是美國國內比賽中獲得最多次60分的女子選手,而且因為花樣滑冰不再采用滿分為60的評分標準,所以這個紀錄將永遠不會被打破。

關穎珊與姊姊在1991年開始接受花樣滑冰教練法蘭克·卡羅的訓練。在接受卡羅訓練一年之後,11歲的關穎珊在美國花樣滑冰錦標賽青少年組中奪得第9名。她在1992年透過最後測試,成為成人組的花樣滑冰選手,雖然她的教練並不同意。關穎珊隨後在1993年於美國花樣滑冰對抗賽成人組獲得第6名的成績,並且在1994年的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對抗賽奪得金牌。

關穎珊在1994年的美國花樣滑冰錦標賽中敗給坦婭·哈定,奪得銀牌。這項的成績通常可以讓她成為美國隊的成員來參加在挪威利勒哈默爾舉行的199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然而後來是由1993年的冠軍南西·克麗岡來代表美國參加奧運。不過克麗岡在練習期間遭到人士攻擊,後來得知是坦婭·哈定的前夫所雇用的。13歲的關穎珊因為成為候補選手也來到挪威,雖然他沒有上場比賽。後來坦婭·哈定與克麗岡皆退出1994年的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而關穎珊則在比賽中拿到第8名的名次。

1995年的美國花樣滑冰錦標賽的冠軍是妮可·包貝克,當時關穎珊在短節目和自由滑作秀勾手跳時並不順利,所以最後名列亞軍。關穎珊後來參加1995年世界錦標賽時,被媒體與播音員稱為“跳躍的豆子”。在比賽中她演出7次完全的三周跳,次數比其他選手都要多,不過最後關穎珊隻奪得第4名。

1995年世錦賽女子單人滑冠軍是中國的陳露,亞軍是法國的賽亞·波娜莉,季軍是美國的妮可·包貝克。

隨著1995年到來,關穎珊的風格越顯成熟。她分別在短項目與自由滑作秀更有藝術性的新曲目:《羅曼紮》與莎樂美。她也提升了速度及跳躍的技巧,並且作秀更困難的舞蹈。關穎珊在1996年同時獲得美國花樣滑冰對抗賽與世標賽的冠軍。關穎珊在1996年世標賽中以些微的差距擊敗衛冕冠軍陳露,當時她與陳露在自由滑皆獲得兩個60分的藝術分。

在1996年~1997年賽季中,關穎珊的短項目的曲目為《夢德斯莫納》,自由滑的曲目則為《泰姬瑪哈》。在這一年當中,她首次展現了一個變刃,仍然被認為是關穎珊的招牌動作。然而在這個賽季中,關穎珊因為快速成長與更換新的溜冰鞋廠商的問題使得她的跳躍動作相當不穩定。她曾經在1997年美錦賽的自由滑中跌倒2次與絆倒1次,也在國際滑冰聯盟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與1997年的世錦賽中輸給了塔拉·利平斯基,最後都隻得到銀牌。

1998年第18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她依然獲得了第二名。

但在這一年,關穎珊盡管腳趾受傷,卻奪得1998年美錦賽的冠軍。從技術與藝術的觀點來看,許多人認為她在該屆美錦賽的短項目及自由滑所作秀的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與威廉斯·艾爾文的《利拉當歸》是關穎珊生涯中的顛峰。這次演出總共獲得了8個60分,並且讓一位裁判留下眼淚。

關穎珊是1998年於日本長野舉行的冬季奧運會,有希望獲得金牌的其中一位。後來關穎珊奪得銀牌,敗給塔拉·利平斯基,銅牌則是陳露。塔拉·利平斯基與陳露在這次奧運會結束後不久就退休,而關穎珊則贏得1998年的世錦賽。

1998年冬季奧運會女子單人滑冠軍是美國的塔拉·利平斯基,亞軍是關穎珊,季軍是中國的陳露。

2000年,關穎珊贏得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第一名。

關穎珊贏得2000年美錦賽冠軍對一些人而言是有爭議的,批評者認為她在短項目中計劃的動作比對手的跳躍動作還容易完成(因為後外點冰跳比後內點冰跳容易)。盡管如此,裁判仍然在短項目中將她列為第3位,落後兩位比她年輕的選手:薩莎·科恩與薩拉·休斯。然而這個排名仍然讓關穎珊維持在可以爭奪金牌的行列中。最後關穎珊在自由滑表現出最好的演出來贏得第一,在9位裁判中有8位將她列為第一。2000年的世錦賽中,關穎珊再度於短項目名列第3,落後於斯盧茨卡婭與伊琳娜·斯盧茨卡婭。而在自由滑項目中,關穎珊演出7次三周跳,並且在這個項目超過她的對手。斯盧茨卡婭則失去她原本的優勢,隻在這個項目名列第3位,最後隻得到季軍,因此關穎珊再次拿下世錦賽的冠軍。

關穎珊在2001年再度奪得美錦賽冠軍,9位裁判在短節目與自由滑全都認為她是第一名。在2001年世錦賽中,關穎珊在短節目屈居斯盧茨卡婭之後,名列第2;不過她在自由滑以《黑天鵝之歌》奪回第一,並演出7次三轉跳,其中包括一次後外點冰三周跳/後外點冰三周跳組合。

在2001年的秋季後,關穎珊與卡羅在2001年秋天決定結束合作的關係。整體來說,關穎珊說她需要對她的溜冰“負責任”。在沒有教練的情況下,關穎珊參加了2002年於洛杉磯舉行的美錦賽,而媒體將焦點放在她與前教練之間關係的結束及她在賽季不穩定的表現上麵。關穎珊在短節目演出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在自由滑則以天方夜譚為曲目,並入選2002年奧運代表隊。

2002年美國奧運代表隊的其他成員分別是得到亞軍的薩拉·柯恩與季軍薩拉·休斯。21歲的關穎珊與伊琳娜·斯盧茨卡婭是最被看好最後贏得金牌的選手。關穎珊在短曲領先其他選手,不過她在自由滑的演出是有缺陷的(在後內點冰三周跳中跌倒),相較之下,薩拉·休斯有一個完美的演出,而伊琳娜·斯盧茨卡婭也在這個項目擊敗關穎珊,所以最後關穎珊隻奪得銅牌。關穎珊在世錦賽中敗給伊琳娜·斯盧茨卡婭,以第2名的成績結束這個2002年這個賽季。

當關穎珊麵臨是否繼續職業運動員生涯的疑問,她選擇繼續參加奧運資格巡回賽。關穎珊又贏得3次美錦賽冠軍(2003年至2005年),與第5次世錦賽金牌(2003年)。這使得關穎珊連續贏得8次美錦賽冠軍,總共累積9次冠軍。

在教練史考特·威廉的指導下,關穎珊在2002年~2003年賽季中贏得她參加的比賽中的每一個項目。關穎珊的短節目與自由滑分別使用英國音樂家彼得·蓋布瑞爾創作的《開始的感覺》(短節目)及《阿蘭惠斯協奏曲》(自由滑),她也在這個賽季中贏得美錦賽與世錦賽金牌。

關穎珊在2003年雇用拉菲爾·阿魯圖裏安作為她的教練,關穎珊企圖借此增加表演時技術的困難度。在2003~2004年賽季中,關穎珊再度以《開始的感覺》作為短節目的曲目,自由滑則是《托斯卡》,她也再度贏得美錦賽冠軍。在2004年世錦賽中,關穎珊在短節目隻得到第4名,然後在剛開始自由滑的表演時,因為一位觀眾跑進場中導致冰麵碎裂,所以她必須閃開安全人員。關穎珊最後在世錦賽隻得到第3名,敗給日本的荒川靜香及薩莎·科恩。

在2002年至2004年秋季,關穎珊隻參加1次花樣滑冰大獎賽,那是在2002年的花樣滑冰大獎賽美國站,她並且贏得冠軍,取得參加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的資格,不過關穎珊最後選擇不參加這項賽事。關穎珊也沒有參加2003年及2004年的花樣滑冰大獎賽,這些賽事都采用新的計分係統。在2004年~2005年賽季,關穎珊以阿拉姆·哈恰圖良的芭蕾舞《斯巴達克斯》及《波麗露》作為短節目與自由滑的表演曲目。其中《波麗露》因為簡恩·托薇爾與克裏斯多福·狄恩於1984年南斯拉夫薩拉熱窩舉辦的冬季奧運中以這首曲子搭配冰舞演出,並奪得金牌而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