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書蒲永升畫後(1 / 2)

【題解】

這是一則品評蒲永升的畫的題記,事實上也就是一篇藝術小評論。文末已經注明,是蘇軾元豐三年(1080年)十二月十八日貶任黃州團練副使期間寫的。據郭若虛《圖畫見聞誌》記載,蘇軾這篇文章是寫給“成都僧惟簡”的。

蒲永升是北宋畫家,成都人,最善畫水,所以這篇文章又名《畫水記》。

蘇軾本人就稱得上是個畫家,他懂得怎樣欣賞畫,因此,這篇文章寫得既深刻又在行。文章裏關於畫水優劣的具體差別,以及水畫活了能給觀畫人的形象感受,寫得非常生動,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不是蘇軾對畫了解得十分深刻,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來的。

這篇文章本來是品評蒲永升的畫,但蘇軾從活水和死水的截然不同說起,縱橫捭闔,引古論今,信手拈來,皆成文章。文字生動形象,活潑犀利,對古今畫家的褒貶,無不為了襯托突出蒲永升,正所謂紅花綠葉,各得其所,得之自然,不見得就是定論。

【原文】

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窪隆,以為至妙矣[1]。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於毫厘間[2]耳。唐廣明[3]中,處士孫位[4]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5]。其後蜀人黃筌、孫知微[6]皆得其筆法。始知微欲於大慈寺壽寧院壁作湖灘水石四堵,營度[7]經歲,終不肯下筆。一日,倉皇入寺,索筆甚急,奮袂如風,須臾而成。作輸瀉跳蹙之勢,洶洶[8]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筆法中絕五十餘年。近歲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與畫會,始作活水,得二孫本意,自黃居寀兄弟、李懷袞[9]之流,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勢力使之,永升輒嘻笑舍去,遇其欲畫,不擇貴賤,頃刻而成。嚐與餘臨壽寧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掛之高堂素壁,即陰風[10]襲人,毛發為立。永升今老矣,畫亦難得,而世之識真者亦少。如往時董羽[11]、近日常州戚氏[12]畫水,世或傳寶之。如董、戚之流,可謂死水,未可與永升同年而語[13]矣。元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黃州臨皋西齋戲書。

【注釋】

[1]捫:摸。以為至妙也: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為色不隱指者(手指摸得出顏色)為佳畫。”又,範鎮《東齋記事》卷四雲:“又有趙昌者,漢州人,善畫花。每晨朝露下時,繞欄檻諦玩,手中調采色寫之。自號‘寫生趙昌’。人謂:‘趙昌畫染成,不布采色,驗之者以手捫摸,不為采色所隱,乃真趙昌畫也。’”[2]品格:有高下等級之分。特:僅,隻。工拙:精妙笨拙。指繪畫的技法而言。毫厘間:即相差無幾,或不相上下而已。[3]廣明:唐僖宗(李儼)年號。[4]處士:有才德而隱居、不出來做官的人。孫位:唐朝末年畫家,初名位,改名遇,居會稽山,號會稽山人。黃巢攻克長安,孫位由長安到四川,居成都。他擅長畫人物、鬼神、龍水、鬆石、墨竹。畫龍和水尤其其著名,筆精墨妙,雄狀氣象,不可一一記述。[5]奔湍:奔騰的急流。隨物賦形:隨著所遇山石形狀的不同而描繪出水的不同形態。神逸:即神韻十足。[6]黃筌:字要叔,成都人,是五代後蜀畫家,為翰林待詔,後官至如京副使。他善畫花竹翎毛、佛道人物、山川龍水。超過他的三位師父。(花鳥以處士為師、山水以李升為師,人物龍水以孫位為師。)孫知微:字太古,眉州彭山(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是宋代的畫家。他善畫山水、仙官、星辰、人物。他性情高潔,不娶,隱居於大麵山,時常往來於導江和青城,所以,這兩個地方的人家都藏有他的很多畫,亦藏畫於成都。壽寧院《十一曜》畫得很精妙,有先君(父親)題記在上麵。[7]堵:牆的量度單位長和高各一丈為一堵。營度:謀求、醞釀。這裏指構思如何繪畫。[8]奮袂如風:是說揮臂作畫,衣袖擺動的樣子。輸瀉:傾瀉。跳蹙:形容水波急促跳躍的樣子。洶洶:水勢飛騰奔湧的樣子。[9]黃居寀:字伯鸞。是黃筌的第三子。他繼承家法。善畫花竹翎毛。曾在後蜀、北宋擔任宮廷畫師。他的兩個哥哥黃居實、黃居寶都善於繪畫。李懷袞:成都人,亦是善畫山水,又能畫木石、翎毛。[10]臨:臨摹。臨壽寧院水:是以壽寧院中孫知微所畫的水為範本,把它臨摹下來。陰風:涼風。[11]董羽:字仲翔,俗號董啞子,毗陵(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善畫龍水海魚。曾在南唐和北宋擔任過宮廷畫師。[12]戚氏:宋朝毗陵人中善於畫水的有戚化元、戚文秀。[13]同年而語;即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