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舉重運動訓練(2 / 3)

力量組合訓練法

此類方法可以比較多地運用於各個訓練階段的常規力量組合,適合於田徑各項目的力量訓練。

1寬金字塔法。主要是增大肌肉體積。即60%×8,65%×7,70%×6,75%×5,80%×4,75%×5,70%×6,65%×7,60%×8或者60%×4×2組,65%×7×2組,70%×6×2組,75%×52組,80%×4×2組。

2組合法。主要是提高神經~肌肉協調性。即70%×5×2組,80%×4×2組,85%×3×2組,90%×2×2組,95%×1×2組。

對比訓練法

這種方法源於保加利亞,因此也被稱為保加利亞對比訓練法。它實際上是綜合多種力量訓練組合的優點,並致力於逐步滿足專項動作的速度要求,從而演化而成的。練習負荷按序列完成,從克服最大外部阻力直至克服自身體重,逐級提高動作速度,尤其適合於專門準備期和比賽期的力量訓練。

1提高肌肉最大力量:90%×4,95%×2,100%×1×2組,95%×2,90%×4×2組。

2提高肌肉爆發力量:60%×10秒內最大重複次數×2~3組。

3提高肌肉最大輸出功率:30%×10秒內最大重複次數×2~3組。

4提高肌肉快速力量:采用對抗自身體重的練習,無附加負荷。

快速力量訓練法

上述力量訓練方法都能夠有效提高肌肉快速力量,以下是一些其它常規方法,且適合於各個時期的訓練。這裏涉及的練習需在運動員身心狀態良好時安排,並要求接近個人最高強度,當感到疲勞時就停止練習。

1快速杠鈴練習:隻在向心收縮時加速杠鈴。35~50%×7×5組,組間休息3~4分鍾。

2減小阻力練習:下坡跑、牽引跑等。

3超等長收縮練習(肌肉被動拉長後快速收縮):各種反應性的上體器械練習和下肢跳深練習等。

4投擲各種輕器械:結合專項技術設計和采用多種形式。

反應力量訓練法

反應力量的產生機製涉及神經-肌肉反射弧的一係列複雜過程,較多地取決於遺傳因素和早期訓練。因此,在運動員訓練初期,就要訓練神經-肌肉係統“學會”在肌肉和肌腱受到牽拉狀態下的快速反應收縮能力,並使其在以後的訓練中不斷得到保持和強化。它是一項運動員在各個訓練時期都要堅持的常規力量訓練內容。

1垂直縱跳。

(1)原地雙腳跳可采用自然頻率、最大頻率和最大高度三種要求練習。重複30次,做3組,組間休息5分鍾。

(2)高水平運動員可以采用單足跳,重複10次,做3組,組間休息4~5分鍾。

2各類跨跳。

(1)交換腿單足跨跳:20次×3組,組間休息5分鍾。

(2)立定三級跳或五級跳:8~10次×5組,組間休息5分鍾。

(3)各種跳欄架練習:欄間距1米,高度和數量依運動員情況而定。

(4)采用最快速度跨跳,單足跳或蛙跳25米,3~5次重複×3~5組,每次間休息5分鍾,組間休息10分鍾。

3跳深後接縱跳或平跳。從80厘米高的跳箱跳下,而後緊接向前或向上跳出最大遠度或高度。10次×5組,組間休息10分鍾。如運動員落地後腳跟觸地或起跳太慢都應調整跳箱高度,並應避免在鬆軟地麵做這個練習。由於跳深練習對神經~肌肉係統要求很高,並需較長恢複時間,一般在重要比賽前2周停止采用。

力量耐力訓練法

采用運動員最大力量的30%以上重量,方法運用和持續時間要適合專項需要。

1短期力量耐力:主要依靠肌肉最大力量的增加而提高。

2中期力量耐力。

(1)多次重複法:40%~60%×10~20次×3~5組,組間休息1~15分鍾。

(2)循環訓練法:采用6~12個練習分成不同的“站”,每個“站”練習40秒,“站”間休息20~40秒,做2~6組。

3長期力量耐力:依靠多次重複、短間歇提高力量耐力,30%~40%×30次以上×4~6組,組間休息1~1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