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舉重運動健將(1 / 3)

第五章舉重運動健將

陳鏡開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中蘇舉重友誼賽上,陳鏡開挺舉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國運動員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成為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從這以後,陳鏡開先後9次打破世界紀錄,5次獲得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87年5月11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決定授予陳鏡開銀質獎章。

陳鏡開的赫赫戰績舉世矚目,然而他是怎樣被發現的,卻很少有人知道。那是在1954年底,當時的中南軍區體工隊舉重教練李啟龍正在物色舉重運動員,一位朋友向他推薦陳鏡開。當時,陳鏡開離開家鄉廣東東莞石龍鎮,在廣州一家私營建身房打雜,閑時也練練健身,玩玩石擔子。

正巧,開辦這家健身房的譚文彪是李啟龍的熟人。李啟龍便借找譚文彪的機會到健身房去看陳鏡開。19歲的陳鏡開身高僅149米,兩腿奇粗,全身肌肉發達,美中不足的是足踝內翻。那時糧食供應比較緊張,陳鏡開飯量太大,常常吃不飽。譚文彪希望李啟龍收下陳鏡開,給他找碗飯吃。於是,陳鏡開拉著一輛板車,馱著行李跟著李啟龍來到中南軍區體工隊。經過短期訓練,陳鏡開參加了1955年3月舉行的全國舉重測試。由於他個子矮,沒有適合他穿的服裝,隻得用別針將舉重服別起上場,這次測試他隻挺舉起95公斤,連名次也未得上。

盡管如此,李啟龍仍然認為陳鏡開大有希望,推薦他進入國家舉重集訓隊。在國家集訓隊,陳鏡開訓練十分刻苦,並且得到前蘇聯舉重教練的指導,成績上升很快。最後終於成為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

在第一次打破世界紀錄以後,陳鏡開的信心更足了。但是,當時西方國家的一些報紙發表文章,說陳鏡開的世界紀錄是寫出來的,不是舉起來的。陳鏡開十分氣憤,難道在阿拉國內創出的世界紀錄就不算數嗎?他時時激勵、鞭策自己,總有一天要在國際體壇上,讓外國人看看,阿拉的世界紀錄是真的還是假的。

機會終於來了,1957年8月,世界青年聯歡節舉重比賽在莫斯科舉行。比賽開始後,陳鏡開由於身體有傷,在前兩個回合中,舉得不理想,成績比前蘇聯運動員少15公斤。在挺舉130公斤的時候,他的兩腿猛烈抽筋,雖然試舉成功,可是他似乎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主持比賽的前蘇聯人,已經把他們國家的國旗掛到了第一名的旗杆上。陳鏡開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看胸前的國徽,一股神奇的力量從心底湧起。他沉著堅定,成功地舉起了140公斤的杠鈴。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前蘇聯的那位主持人無可奈何地解下國旗。鮮豔的五星紅旗在賽場冉冉升起。

事後,一位記者問陳鏡開,是什麼力量使你把這麼重的杠鈴舉起來的,他自豪地回答:“我是用6億人民的力量舉上去的。”

曹磊

1983年12月出生,河北秦皇島山海關人。中國著名舉重運動員。2001年全國錦標賽第一、亞洲錦標賽第一;2003年亞非運動會第一名,世青賽總成績、挺舉第一,抓舉第二;

2004年全國錦標賽女子69公斤級總成績、挺舉、抓舉冠軍;

2005年十運會第四、東亞運動會69公斤級第一名;2006世錦賽75公斤級總成績、挺舉第一,抓舉第二;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75公斤級冠軍;2009年10月19日,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舉重女子75公斤級比賽中,以275公斤的總成績獲得冠軍。

艱苦訓練

1998年,在大慶市業餘體校跟隨教練齊錫富練舉重的曹磊在參加全國比賽中被省隊教練劉洪琦“相中”,於當年進入省隊。

全國九運會後,黑龍江省體育局製定“充實調整、夯實基礎、穩步發展、重點突破”十運周期16字方針“輸送戰略”。將比較好的運動員、尖子選手輸送到國家隊進行訓練,為國家隊輸送和培養人才。2002年1月國家隊調整,該訓練中心將16歲的曹磊和牛麗娜送到國家隊進行訓練。

進入國家隊後,曹磊在訓練方麵並非一帆風順。先在八一隊跟隨國家隊教練高凱文訓練,當時因腰傷於5月回省隊休整。7月返回國家隊由陶惠負責訓練。10月國家隊臨時解散,於11月初正式接到國家隊歸隊調令,張誌芳主任經與國家隊商量,12月歸隊的曹磊又易主蔡俊成教練進行訓練。此後,2004年9月至去年全運會結束又由國家隊主教練李順柱進行訓練。去年12月又正式轉到國家隊,由總教練馬文輝進行訓練。得益多方關懷和支持

在國家隊的幾年訓練中,曹磊和牛麗娜成績在穩步提高,曹磊先後獲得過63公斤級年度冠軍,69公斤級全國十運會第四名。在澳門舉行的第四屆東亞運動會69公斤級比賽中她不但奪金,而且還兩破東亞運動會紀錄。牛麗娜也有上佳表現,在2003年世界青年錦標賽中奪得桂冠。她們之所以能創造佳績,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多的傾注了省體育局和訓練中心領導在精神和物質等方方麵麵給予全方位關懷、支持和保障。

省體育局局長趙英剛、主管局領導張力軍和張誌芳主任每年都親自前往國家隊多次探望。為了她們選擇更適合自身訓練的教練,張誌芳主任不厭其煩地與國家隊多次商議協調做大量工作。對於在國家隊期間的訓練、營養和參賽經費等,省體育局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訓練中心班子成員根據曹磊身高及自身特點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她的發展前景。全運會後決定讓曹磊向75公斤級挺進,這正好與總教練馬文輝的想法不謀而合。諸多方麵成就了曹磊今天的輝煌。以事業為重專心訓練,按說,二十三四歲正是談戀愛的年齡。然而,為了自己心愛的舉重事業,為了國家的榮譽,為了參加2008北京奧運會,為了2009年全運會,1983年出生,身高170米,因其身材高挑勻稱而長的又十分漂亮而被眾多對象追逐,被稱為國家女舉“一枝花”的曹磊,卻始終將愛情的大門牢牢鎖住。

性格穩重而有些內向的曹磊,全部心思用在訓練上。一路跟隨著她走過來的張誌芳主任對曹磊有很高的評價,她是一名心裏素質不錯,技術動作比較穩定的運動員。雖然訓練量和強度在省隊時較為欠缺,但通過在國家隊的幾年訓練,從不適應到適應,進步十分顯著。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曹磊同時又是訓練十分刻苦認真而又有毅力的一名選手。在總教練馬文輝剛剛接手訓練時,因為不適應,曹磊一邊哭著,一邊堅持訓練,終於挺過了最為難熬的一關。

人物特寫

曹磊的父親曾是舉重和摔跤隊員,或許是繼承了父親的運動基因,9歲時,跟隨父親練習田徑的她就獲得了秦皇島市運動會的全能金牌。不久被當地一位舉重教練看重,建議她改練舉重,聽聞此消息曹爸爸立即找來一墩布把指導女兒做舉重動作,結果發現女兒領悟能力極強,曹磊就這樣走進了鋼鐵世界開始了和杠鈴的“親密接觸。”

最初曹磊是69公斤級隊員,2002年因成績突出被招進國家女子舉重隊,此後成績穩步提高,先後包攬了2003年世青賽、2004年全國錦標賽抓舉、挺舉和總成績全部三項冠軍。2005年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後,考慮到曹磊的自身特點以及以後的發展前景,國家隊決定讓她升級改打75公斤級。

果不其然,升級別後曹磊的成績突飛猛進,2006世錦賽以150公斤和268公斤奪得挺舉、總成績兩金;2007年世錦賽麵對女舉大級別傳統強國俄羅斯隊兩名選手的夾擊,抓舉成績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於挺舉比賽中上演驚天大逆轉,最終以158公斤、286公斤斬獲挺舉、總成績兩項冠軍,平了總成績世界記錄,2008亞錦賽暨奧運選拔賽以121公斤、155公斤和276公斤包攬三金,曹磊憑借在國內外大賽中的突出表現最終如願搭上北京奧運直通車。

因身材高挑勻稱、麵容姣好,曹磊被公認為是中國女子舉重隊的“一枝花”,在奧運備戰期間,她又遇到了新的問題:針對該級別對手情況,若想增大北京奧運會上奪冠機會,需增加絕對力量來保證專項技術的穩定性,唯一的方法是通過科學訓練使體重達到77公斤。隻有這樣,曹磊的絕對力量方可上來,經過大強度訓練,待比賽時體重將自然回落。

為圓北京奧運冠軍夢,當時體重僅有731公斤的曹磊,毫不猶豫開始了增肥計劃,每餐“胃口大開”,把“吃”當成任務來完成,在最短時間內讓體重躥升到了77公斤。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75公斤級決賽如期而至,曹磊的體重為7316公斤,是最輕的參賽選手。抓舉比賽結束後,曹磊的成績為128公斤,高出第二名達9公斤之巨,並打破奧運會記錄;挺舉三把試舉兩把成功,成績為154公斤;最終以282公斤的總成績打破該級別奧運會記錄,昂首站在了北京奧運會75公斤級的最高領獎台上。

每一個奧運冠軍都會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曹磊也不例外。她的母親在她備戰期間去世,她的父親和家人一直沒有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她,就是怕她的訓練受到影響。在場的親戚說,直到奪冠的那一刻曹磊都還不知道自己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們一直不敢告訴她這個消息,大家都瞞著她,她現在終於拿到這枚奧運會金牌了,總算可以告慰她母親的在天之靈了。”曹磊的一位親戚說。

奧運會結束之後,曹磊將可以帶著她的金牌來祭奠她的母親,盡管她沒能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麵,但是她母親看到這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應該可以安眠了。

劉春紅

劉春紅,1983年1月出生,山東省煙台市人。中國著名舉重運動員。2001年全運會6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成績三項全國紀錄;2002年亞運會6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成績三項世界紀錄;2003年亞錦賽69公斤級抓舉/總成績兩項世界紀錄;2003年世錦賽6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成績三項世界紀錄;2008年北京奧運會6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成績三項世界紀錄。

轉折與轉行

對小時候最多的記憶不過是跟在哥哥身後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似乎那些快樂就像遙遠的影像會依稀閃現在春紅的印象之中。

直到8歲那年,與表哥的一次玩耍中,一把上了膛的汽槍,被年幼無知的表哥當作玩具扣動了扳機,距離隻有一床之隔,子彈正中她的右腿根部。笑聲就在那一聲槍響時嘎然而止。當時大夫對春紅的母親說,傷口如果再往右一點就會傷及腿筋導致殘廢;如果再偏左一些就正中動脈以致失血過多,後果將不堪設想。春紅還記得她是被七八個人按在手術台上,媽媽留在空曠的走廊裏,開始還能隱約聽到她的呻吟聲,再往後便悄無聲息了。這些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是一個不可預知的災難,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是一場漆暗的惡夢。

兩年後招遠體校來小學選拔柔道隊員時,教練一眼便看中了天生一副好身材的劉春紅。這時的她已經徹底痊愈並恢複了往日的笑容,而且無礙於日後她從事舉重這種特別需要腿部力量的體育項目,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半年後,在煙台市體校的一次交流中,劉春紅以85公斤的深蹲成績震驚四座。這個契機成為了她日後進入舉重界的轉折點。雖然換專業是聽從教練的安排,不過她也有自己的純真想法:這個專業不錯!比起柔道來不用練跑步嘍。緊接著她又在“希望杯”中嶄露頭角,第一次參加比賽就以領先第2名10餘公斤的成績一鳴驚人。各隊教練更是蜂擁而至,有教練對她說:“跟我訓練吧,肯定能出成績。”她卻固執地說:“我不認識你,我就跟項東老師練。”以至於省隊的馬文輝教練親自出馬,上門接來這名入室弟子才算皆大歡喜。這其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插曲。

在剛進入省隊的日子裏,年紀尚小的春紅,明顯不適應省隊嚴格專業的氣氛,時不時地偷偷懶、撒撒嬌。馬教練早已看出這小妮子的心思,欲擒故縱地放她回市體校修整一段時間。另一邊則著手安排省體校的老師繼續留意劉春紅的發展。第二年,劉春紅自然而然地被選拔到省體校,沒過多久便進入到僅一牆之隔的省隊。她哪知這些都是馬教練一片苦心經營的結果。

與其他對省隊充滿向往的隊員相比,春紅畢竟還是一個孩子,她留戀著煙台。煙台的日子、煙台的師長,以及煙台的味道。不過4年後再次遠離家鄉來到千裏之外的國家隊時,春紅當初模糊的意識已經逐漸變得清晰:“既然我選擇了這條路,就不會再走回頭路。”

我叫“不緊張”

台下是個“開心果”,台上神情也是鎮定自若。劉春紅比賽很是放鬆。可她說:“其實心裏還是緊張的,隻是表麵上裝出來不緊張。”

從2001年開始,春紅幾乎成了破記錄的專業戶。每場比賽必會出現驚人之舉,但也並非全都毫無懸念。阿拉木圖的亞錦賽就是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曆。

在抓舉比賽中,春紅輸給對手25公斤,以後的比賽中,春紅與對手的成績交錯上升,難以拉開,讓人冷汗層層出。拚到最後,她才在總成績上反超對手25公斤。

劉春紅第一次參加大型比賽時,就一舉打敗了當時的女舉王牌林偉寧,許多人事後對她講,要是派你出戰奧運會,肯定能拿獎。劉春紅對此倒不以為然,她自謙資曆淺、年齡小、經驗不足。但一次次輕而易舉的成功後,也讓她重新審視自我的實力。由於進軍雅典奧運會的名額舉重隊隻有4個,中國國家隊內部和殘酷淘汰賽在所難免。

雖然名單定奪前,劉春紅的呼聲一直很高,但是否會入選也並沒有完全的把握。7個級別4個名額意味著不僅僅同一級別內部之間要進行競爭,各級別之間也要競爭。劉春紅當時的想法是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受傷,參加好每一次考核,以平常心待之。

她終於如願以償地去了雅典。

“教練規定賽前不能多想”,但這怎麼能是規定得了的呢。比賽被安排在了下午。上午,春紅按照教練的指示上樓休息,聽著催眠音樂卻精神地望著天花板沒有任何睡意。賽前教練關心地問:“睡著了嗎?”“睡得挺好,你呢?”“我也是。”待到大局已定時,教練才吐露真相:“我上午沒睡著。”劉春紅也從實招來:“我也是,躺了一上午。”隻不過劉春紅是因為前一天休息得太好,上午精神得睡不著。

來,擁抱一下吧

俗話說,沒有遺憾是不完美的。

以前看到電視上的例行公事,似乎都是在成功之後運動員從台上衝下來與教練員來個熱烈的大擁抱,才算圓滿結束出征。

春紅也曾設想過如此這般的大結局,這也是她被無數鏡頭感動過的場麵,按常規,奧運會上運動員一般都會拚滿6把,而在雅典,當春紅的對手,匈牙利運動員衝刺失敗時,馬文輝教練對春紅說,冠軍拿到手了,不用舉了。這倒讓已是熱情高漲的春紅稍稍一愣,多年盼望的勝利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到手了?她有些失落地向回走。

還是馬教練提醒她:“來,擁抱一下吧!”她這才想起來還有這樣一個重要的動作呢。此前馬教練還曾開玩笑地說“唐功紅可不能衝下來抱我,要不我會被壓倒”時,春紅也在旁邊幸災樂禍地幫腔:“她可以把教練抱起來呀!”但當唐功紅實現那最後驚人一舉時,一切都顯得如此順理成章。而春紅的稍許遺憾是否會在她的唐姐那一輕輕的擁抱中得到彌補呢?

嚴重的打擊

劉春紅的體重在同級別中偏大,她需要賽前嚴格控製體重。

從比賽的前幾天開始,她就得通過食譜的精挑細選、控製飲水、蒸桑拿等各種方法,將體重降下一兩公斤到五六公斤不等。比賽所用的電子秤可以精確到001的差距,這001對舉起的重量沒有幫助,但是關鍵時刻論輸贏時,它就顯得很重要了。

2002年的世錦賽挺舉春紅就是輸在體重上。“別提多後悔了,有時候想那就是少吃一口肉就行的感覺。”

與體重上的失利相比,心理上的落敗則是更沉重的打擊。就在這次大賽上,向來沒有心理負擔,舉重若輕的春紅由於賽前比較緊張,肌肉調節不好影響動作不到位,導致3次抓舉均告失敗。而一同前往的隊員們成績都很理想,惟獨春紅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劉春紅“覺得世界一下子都變了,這舉重練不下去了”。

因緊張而帶來的壓力一直持續到回國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在隊友們現身說法的幫助下,她才逐漸從無地自容的陰影中走出來。麵對國外對手實力逐年增加,時不時會冒出匹黑馬的形勢,春紅越來越清楚地覺得,實力都不相上下,就看誰能發揮得更穩定了,所以一定要保持樂觀輕鬆的心態。

不過,當春紅將從容和平靜一直保持到獲獎後時,便引起了很多疑問:“你怎麼獲了奧運冠軍還是這個樣子?”春紅反問道:“那應該是什麼樣子?”

她想起第一次參加全國錦標賽奪冠後的情景。獲獎的第二天,她穿著牛仔褲和休閑服與隊友嚼著口香糖,在街上閑逛時碰上了馬教練。馬教練當眾狠狠地批評了她,春紅當時難以接受,鬱悶了許久。現在她明白,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有時候張揚並非本意,但在旁人看來就是心高氣傲。

春紅最喜歡看武俠小說,不光是被其中的英雄氣概所感染,更看重主人公高強的武功之下隱藏著謙遜待人、藏而不露的風範。

喜歡家的感覺

要問這個國家女子舉重隊的金字招牌最怕什麼?“怕黑。”劉春紅靦腆地笑了笑,“從小就怕黑,現在讓我一個人在屋子裏也不願意,尤其是停電時還是有些害怕。我喜歡和大夥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日子。”

在招遠體校時,春紅總選擇步行回家。盡管一個人要走上40多裏,但經過一個個相連的村莊,路遇些相熟的人們,招呼著,玩耍著,就進了家門,這看上去漫長的路途倒成了愜意的休閑。

小時候什麼事情她都願意與哥哥講,哥哥是她最依賴的人。那時兄妹倆同在招遠體校,學習摔跤的哥哥也是成績突出,但是考慮到家中的實際狀況,最終哥哥提出來讓更有發展前途的春紅繼續學習,而自己則挑起了家中的生活重擔。

這一直令春紅念念不忘,如今哥哥已成家立業,在她獲得奧運冠軍前夕,春紅已榮升為姑姑了。她笑著說:“聽上去都做長輩了,其實我才19,沒多老嘛,就是升級得快了點。”可惜大喜的日子她又缺席了。

隊員們習慣於放假前就琢磨這個假期去哪兒玩,可春紅隻要有一天假也要立馬往家裏跑。聽說難得回一次家的春紅回來了,鄉親們會奔走相告。我猜想,鄉親們一定會說:“春紅又漂亮了。”可春紅答曰:“他們隻會說我又長壯了。”

都說春紅像是煙台的蘋果一樣惹人喜愛,她與生俱來的親和力令對麵的人似乎可以呼吸到青春的動感。春紅自我評價:“我嘛,性格像媽媽,力氣像我爸。”春紅的媽媽曾經是文體委員,爸爸則是老實本分的內向人。春紅從他們身上承襲了山東人的特點,總有使不完的力氣,充沛過人的精力。

如果說舉重隊是個家,那麼馬教練就像是家長。“幾天看不到馬教練,就會像缺點什麼,會很想念他。”春紅自從13歲跟隨馬文輝教練,一直不離左右。“她習慣了馬教練訓練時的一板一眼,也習慣了平時休息時和他開玩笑。還習慣了跟他唱那種能提士氣的老歌。

宿舍裏6個隊員全部來自山東,不僅全說山東話,而且訓練時總會自己找些樂趣,有時春紅會向大級別的姐妹誇誇海口,老實敦厚的唐功紅習以為常後也會回敬她:“好啊,你要是舉得起來,我給你買糖吃!”

未來還有夢

春紅最大的夢想是可以“圓占旭剛師哥未完成的夢想。”女舉中還沒有過連續兩屆參加比賽的先例。

由於各種原因,女舉隊員獲獎後一般就不再訓練了,“我想突破這個常規,我會出現在下一屆比賽。會一直練下去,直到我實在是練不動為止。”

美好的評價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雅典奧運會上,中國軍團不缺金牌,卻恰恰缺少像劉春紅和唐功紅這樣能夠打破世界紀錄、含金量更高的金牌。所以,談到這兩個選手,一直跟她們戰鬥在一線的山東省體育局局長於學田評價很高:“劉春紅的優勢非常明顯,可以說是打敗了整個世界,在該級別比賽中難覓對手;說到唐功紅,她在比賽時前兩把發揮得並不好,但她那種勢在必得、‘寧願死在賽場,也不敗在賽場’的拚勁兒征服了1825公斤的重量,也征服了所有的人,她們都是山東的驕傲!”

兩個姑娘不僅在國家隊師從同一個教練,她們在家鄉煙台市隊的啟蒙教練也是同一個人——向東。26日,向指導也手捧鮮花出現在歡迎的人群中。提到兩個弟子,向指導總有說不完的話。

劉春紅最初練的並不是舉重而是柔道,“這姑娘腿短,練柔道嫌柔韌性不足。在她11歲那年,人家連續向我推薦了兩次,我發現她的缺點到了舉重這裏反而成了優點,再加上她的悟性很好,腿部力量足,所以,春紅真算是一個練舉重的天才。”

從1995年開始,劉春紅在向指導門下苦練三年,隨後進入省隊,繼而進入國家隊。相比之下,唐功紅和向指導的師徒緣分要淺一些,但她卻給向指導留下了“能吃苦”的印象。1993年夏天,唐功紅拜在向指導門下,1994年上半年,她就因為身體條件突出被威海基地選中,由此也走上了通往奧運冠軍的征途。

煙台市一下子出了兩個奧運冠軍,市體育局局長段大偉對此感慨良多。“這兩塊金牌都來自重競技,這是我們煙台的重點項目,但最終能夠有今天的成績,還要得益於咱們省市縣多級隊伍間的密切配合和良好的人才輸送紐帶。”他給記者打了個比方,“縣隊負責選苗子,市隊負責打基礎,省隊可就是錘煉技戰術、幫運動員不斷提升的地方了。層層都負起自己的責任,相信我們會有更好的未來。”

8月13日在奧運會女子舉重69公斤級比賽中,中國選手劉春紅以抓舉128公斤、挺舉158公斤、總成績286公斤的成績,奪得冠軍。

在抓舉比賽開把舉起今天最高的120公斤後,連續兩度向世界紀錄發起衝擊,並兩次刷新世界紀錄,並將最終成績鎖定在128公斤。

挺舉比賽中,劉春紅舉起開把145公斤後,連續衝擊149、158公斤成功,創下了一場比賽打破五個世界紀錄的佳話。

這是中國舉重隊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得的第六枚金牌,也實現了曆屆奧運會“五金”的突破。此前陳燮霞、龍清泉、陳豔青、張湘祥和廖輝已經在北京奧運會上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了五枚金牌。

陳豔青

2008年8月11日,江蘇姑娘陳豔青再一次奪得58公斤級女子舉重冠軍。這個幾度複出幾度奪金的姑娘,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陳豔青的家,在蘇州西山,這個太湖邊小島的半山腰上,有個江南古鎮特有的名字,西山堂裏陳巷。

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有著江南特有的淳樸氣息。祖祖輩輩的人們靠打漁、種果樹為生,過著田園般的寧靜生活。在陳豔青獲得雅典奧運會冠軍後,西山島上的人們也還是過著雞犬相聞的日子。和島上的任何一個農民一樣,陳豔青的父母和他們沒有任何不同。

回到西山的陳豔青,也和任何一個農家女兒一樣,挖山芋、采橘子樣樣農活都幹。陳家爸爸說:“再艱苦的日子都挺過來了,我們還是幾十年如一日。”

光宗耀祖女兒比我有用啊

“我們家是祖祖輩輩的農民,每天隻管走進走出、忙前忙後地幹活。我不會說話,隻讀過四年書,也沒那個膽量說。她媽媽也不識字……”初次見麵,陳豔青的爸爸陳祖富看上去有些緊張,但從他的微笑裏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對客人由衷的歡迎。就像陳爸爸後來敞開內心所說的那樣:“我隻是個最最底層種田的農民,女兒拿了冠軍,別人能看得起我們農民人家,我就從心底裏感到滿足了。”

那棵為小女兒種的石榴樹

西山腳下,陳巷的建築都是從明清留傳下來的老房子,黑瓦白牆。永遠藏著秘密的西山、斑駁的石板路、飽經風霜的老牆,就是奧運冠軍童年所有的故事。陳家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一個二層的小樓。隻是大門還保留著江南人家最傳統的高大櫸木門。跨過高高的門檻,進得大門抬頭就見一個大大的“喜”字。這是陳祖富特地請鎮上的人寫的歡迎陳豔青回家的喜帖,端正的楷書不由透著喜氣。

淳樸忠厚的陳祖富,是一個瘦小精幹的能手。不僅家裏的農活操持得好,還能做一手不錯的木工活。陳家門廳的牆角裏堆著一捆柴火,還有剛剛從田裏挖出來的山芋,帶著泥土。每段柴都砍得一樣粗細長短,整整齊齊地擺著。院子的一角搭著葡萄架,旁邊是一顆結滿了果實的石榴樹。幾隻肥胖的家雞在悠閑地踱步。陳祖富說,這棵石榴樹是專門為陳豔青種下的,因為她最愛吃石榴。

這個女兒不比兒子差

陳豔青是家裏的小女兒,她的兩個姐姐都已經出嫁。房子就是她1998年獲得亞運會冠軍後翻新的。堂屋的條案上,擺放著陳豔青從希臘世錦賽上得來的冠軍獎杯,牆上披著婚紗的二姐甜甜地笑著。四年前陳豔青正是在二姐的婚禮上接到教練從蘇州打來的電話:“快準備準備去國家隊報到!”

從5月18日陳豔青動身去北京,到8月16日深夜在雅典一舉成功。短短三個月,對陳家來說,仿佛穿越了一個世紀:“真是心花怒放,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沒有什麼激情洋溢的話語,但作為一個父親為女兒的驕傲,已經足夠深深打動每一個人。

情到深處,陳祖富承認,他對小女兒還是懷著一份深深的歉意:“豔青練了這麼多年,就差一塊奧運會金牌了。悉尼奧運會的時候是我給了她太大壓力,落選後對教練、對她、對我們全家就像晴天霹靂。回到家裏,豔青每天跟著她媽媽上山挖山芋、采橘子,糊裏糊塗地過了一個月。”說起往事,陳祖富用力吸了口煙,“孩子從小沒有好吃、好穿,做父母的對她沒有好好照顧,有時候雖然說話重了點,但做父親的,哪有不知道女兒心的?在生豔青前,已經有了兩個女兒,當時家裏窮特別希望有個兒子能做自己幫手,沒想到生下來還是女兒,也算天意了。不過這個女兒不比兒子差。聽到豔青拿到奧運會冠軍之後在電視裏說她終於光宗耀祖,我和她媽媽的眼淚都掉了下來。女兒比我有用啊!”

除了舉重陳豔青最擅理財

周末的蘇州街頭,一輛紅色的“愛麗舍”轎車正向西山方向絕塵而去。駕駛座上坐著的是一位嬌小的蘇州姑娘,一頭烏黑的長發在風中輕舞飛揚。此刻,陳豔青正從自己就讀的蘇州大學開車回西山島上的家看望爸媽。紅色,是陳豔青鍾愛的顏色。

賣舊車24小時轉手

這款“愛麗舍”的車型剛好適合嬌小的陳豔青,也是她奧運會奪冠後得到的獎勵。但她還是更喜歡自己的第一部坐駕,那是一部火紅色的“千裏馬”。“當時我衡量再三,幾乎花了自己所有的積蓄買了那輛車。”那是陳豔青這麼多年,第一次下決心獎給自己一份禮物。

就讀於蘇州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陳豔青,是個天生有理財頭腦的人。拿到“愛麗舍”的車鑰匙,當天她就決定把開了多年的“千裏馬”拿到二手市場上賣掉。“像這樣的車一般隻能賣5萬元左右。我請朋友把信息發布到網上,人家一看是奧運冠軍的車,第二天中午就來看貨了,最後以55萬元成交。辦理手續的時候,兩個小時就辦完了,一般都得差不多兩天才能辦完。前後不到24小時,我的車就轉手了。”

陳豔青笑稱“奧運冠軍”四個字是她的無形資產。雖然獎金還沒拿到手,但她已經擬定了一套理財計劃。“我不想都存進銀行,到時候還得向我們財經學院的老師谘詢、請教一下。也許我會以我的名字開一家健身俱樂部,我想會有不少客人吧。”

穿便裝就像裹粽子似的

坐在江蘇女子舉重隊10平米的單人宿舍裏,眼前的陳豔青就是一個典型的蘇州姑娘。書桌上放著同學們歡迎她重回課堂的禮物——漂亮的玻璃瓶裏裝著全班女同學親手疊的1001顆幸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