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1]贈珠簾秀[2][一枝花]輕裁蝦萬須,巧織珠千串[3];金鉤光錯落[4],繡帶舞蹁躚。

似霧非煙,妝點就深閨院,不許那等閑人取次展[5]。搖四壁翡翠濃陰,射萬瓦琉璃色淺[6]。

[梁州]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7],鎖春愁不放雙飛燕。

綺窗相近,翠戶相連,雕櫳相映,繡幕相牽。拂苔痕滿砌榆錢[8],惹楊花飛點如綿。愁的是抹回廊暮雨瀟瀟[9],恨的是篩曲檻西風剪剪[10],愛的是透長門夜月娟娟[11]。淩波殿前[12],碧玲瓏掩映湘妃麵[13],沒福怎能夠見?十裏揚州風物妍[14],出落著神仙[15]。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雲盡日懸。你個守戶的先生肯相戀[16],煞是可憐[17],則要你手掌兒裏奇擎著耐心兒卷[18]。

[注釋][1][南呂]一枝花:這是南呂宮常用的套數。通常由一枝花、梁州第七(或簡稱梁州)、尾聲三曲組成。如在三曲後還要加寫幾支曲子,尾聲即改稱隔尾(《不伏老》就是這樣的)。唐人傳奇《李娃傳》中的李娃,藝名一枝花。這套曲調大約就是從說唱一枝花的歌曲中傳承下來的。

[2]本篇贈著名雜劇女演員珠簾秀,曲中巧妙地運用了借喻、諧音和雙關語等藝術手法。

[3]蝦萬須:即蝦須,陸暢《簾》詩:“勞將素手卷蝦須,瓊室流光更綴珠。”這二句說珠簾子是用蝦須串起珍珠做成的,暗指珠簾秀。

[4]金鉤:指懸掛珠簾的吊鉤。錯落:指金鉤的光彩互相交錯照映。

[5]妝點就:打扮好,裝飾好。取次展:隨意展看。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關漢卿二三[6]“搖四壁”二句:意思是說珠簾搖動起來,四壁好像披上翡翠的陰影,它放射出的光彩使琉璃瓦都黯然失色。

[7]侯家、謝府:泛指顯貴的人家。紫帳:紫羅帳。紅蓮:紅蓮幕,比喻珠簾的華貴、高雅。

[8]拂:指珠簾擺動、拂拭。砌:台階。榆錢:榆樹未出葉以前,枝條間生出的榆莢,形似錢而小,俗稱榆錢。

[9]抹回廊:雨淋濕長而曲折的走廊。抹,塗抹。瀟瀟:形容風雨聲。

[10]篩曲檻:西風穿過長廊彎曲的欄杆。剪剪:形容風輕微而帶有寒意。韓《夜深》詩:“惻惻輕寒剪剪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11]透:照徹。長門:漢代有長門宮,這裏泛指官室門戶。娟娟:美好的樣子。

[12]淩波殿:即淩波宮,唐代宮室名。這裏泛指水池邊的殿堂。

[13]玲瓏:形容池水明澈的樣子。湘妃:傳說舜南巡時死去,後葬在蒼梧山,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水邊痛哭,悲淒的淚水滴在竹上成斑紋,稱湘妃竹。用湘妃竹做的簾子稱湘簾。

[14]妍:美好。杜牧《贈別》詩:“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化用小杜詩亦暗切“珠簾”,讚她麗質特出。

[15]出落:長成。多用來讚美青年人的容貌體態。神仙:美如仙女。

[16]守戶先生:看守門戶的人。當時珠簾秀已委身他人,這裏用“守戶”隱指其人,譏其委瑣屑小,配不上她。

[17]煞是可憐:非常可惜。

[18]奇擎:托舉著。這句說如此珍貴的“珠簾”你必須加倍地珍惜。是作者尋知己而不得,極端苦悶的表白。

[題解]這篇套曲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朱簾秀的名字隱含在珍珠門簾的繡織之中,是一篇非常婉曲而又形式特別的抒情贈答之作。《一枝花》曲吟詠珍珠簾的外形,從其附屬點綴之物、狀態和光華三個方麵展示了珠簾的優美。其中暗寓著對朱簾秀這個名演員妝扮可人、舞姿儀態優雅、容貌美豔照人的讚美歎賞。《梁州》曲主要寫珍珠簾內的風情與苦悶,實際上是隱寫作者與朱簾秀曾經有過的歡愛,抒寫分手以後對她孤苦寂寞的同情牽掛,並表述了衷心的慰問與伴著美好回憶的殷切思念。《尾》曲寫對於珍珠簾外守門人的期待與叮嚀,委婉地述說了作者對已為他人婦的朱簾秀一如既往的無限關懷和深深痛惜。全篇借詠物以抒情,句句切合珍珠簾的形象,字字飽含著對知心人的熱愛、追慕、思念、同情、安慰、祝願等複雜而深摯的感情。情思綿邈,蘊藉含蓄。

白樸白樸(1226—1285?)字仁甫,又字太素,號蘭穀先生,原籍(yù玉)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移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他是金樞密院判白華的第二個兒子,生於金末。七歲時,蒙古兵南下,攻陷金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適其父外出,母子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白樸二四在戰亂中失散,他由其父親的好友元好問攜之北渡避難,後又受到元好問的教育和培養。由於少年時有過國亡家難的不幸遭遇,他入元後不願出仕,遷家金陵(今江蘇南京),常鬱鬱不樂,多有滿目山川之感,過著一種放情山水,以詩酒自適的生活。後以子貴,贈嘉議大夫,掌禮儀院太卿。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著有雜劇十六種,今存《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三種。他的詞曲以清麗婉約見長,部分作品亦有豪放雄渾之氣。有詞集《天籟集》二卷,清初楊友敬掇拾其散曲附於集後,曰《摭(zhí職)遺》。現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數四套。

沉醉東風漁父黃蘆岸白蕷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1],雖無刎頸交[2],卻有忘機友[3],點秋江白鷺沙鷗[4]。傲殺人間萬戶侯[5],不識字煙波釣叟[6]。

[注釋][1]黃蘆岸白蕷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黃蘆、白蕷(pín),皆為生長於淺水中的植物。蓼(liǎo),草名,秋日開花,呈淺紅色,故稱紅蓼。薛昭蘊《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這兩句是講漁父所接觸到的景物。

[2]刎(wěn穩)頸交:刎頸,割頸。意謂同生共死的朋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3]忘機友:不講心計,坦城相交的朋友。李白《下終南山過斛(hú胡)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這兩句言漁父所接觸的人物。

[4]點秋江白鷺沙鷗:鷗鷺忘機,典出《列子·黃帝》,雲:“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意謂漁父無機巧之心,故與鷗鷺相交。

[5]傲殺人間萬戶候:殺,同“煞”,很、甚的意思。傲殺,很看不起他們。萬戶侯,古代貴族封邑以戶口計算,漢初功臣封侯,大者“食邑萬戶”(享有一萬戶地方的田賦收入),叫萬戶侯。這裏泛指官高位尊者。

[6]煙波釣叟:煙波,水波浩渺迷的樣子。唐代崔顥(hào浩)《黃鶴樓》有句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煙波釣叟,在煙波浩渺的江上垂釣的老翁。唐人張誌和,曾隱居江湖,不複出仕,自號“煙波釣徒”。

[題解]這支小令的曲眼是“忘機”,即排除人世一切機心對主人公平靜心情、恬淡生活的幹擾,退出爭逐,遠離煩囂,不受傾軋、擠逼和殺戮的威脅,自自在在地生活。它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卻有對於詩意化、自然化人生的追求。它包含著元代(尤其是前期)知識分子被迫遠離政治舞台的失落意緒,這當然是他們不幸的一麵;但也使他們有機會、有精力去發掘自然美的深刻內涵,探究到藝術化人生的奧秘,因而又是幸運的。

這也正是元散曲中許多同類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強大感染力的根本原因。本曲從漁夫生活勞動的優美環境描寫入手,很快引出了主題。接著以鄙視富貴的爽朗一笑表現了主人公精神境界之高——他確有對於人生“真諦”的透徹領悟。至此,作品的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白樸二五抒情已達到高峰。最後,又托出主人公遠離凡俗和超絕塵世的形象來,作為一支完美樂曲的最後一個強音,提高了作品的感召魅力。

慶東原[1]忘憂草[2],含笑花[3],勸君聞早冠宜掛[4]。哪裏也能言陸賈[5]?哪裏也良謀子牙[6]?哪裏也豪氣張華[7]?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8]。

[注釋][1]慶東原:雙調中的曲牌,常用以抒發豪放感情。

[2]忘憂草:即萱草,古人認為它可以使人忘憂。

[3]含笑花:一種常綠灌木,初夏開花,呈象牙黃,有香蕉味。

[4]冠宜掛:即“掛冠”。《後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逢蔭)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後以指辭官而歸故裏。

[5]能言陸賈:劉邦謀士,著有《陸賈新語》。《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稱其“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這句問:那能言善辯的陸賈在哪裏去了呢?下麵兩句句式一樣。也,句中襯字,無義。

[6]良謀子牙:即薑子牙。西周初,輔佐文王、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為齊國始祖。

[7]豪氣張華:字茂先,範陽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晉的大文學家,著有《博物誌》和《張司空集》。曾力勸武帝排除眾議,定滅吳之計,統一後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加強了對東北地區的統治,惠帝時,曆任侍中、中書監、司空等高職,後被趙王倫和孫秀所殺。

[8]千古是非心兩句:張升《離亭燕》:“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這裏的意思是說,千古的是是非非,不過成為漁人樵夫晚間的閑談之資而已。

[題解]這首小令的主題是否定功名事業的。在元代知識分子失卻進身之路的情況下,這種思想十分普遍。雖然難免招致得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譏議,但也能反映出當時知識界的憤鬱不平,反映出他們追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平衡的努力終有所得。本曲繼承古典詩詞的比興傳統,從草木名稱切入正題,謂及早辭官才是忘憂含笑的正當途徑。然後舉出三個頗有功名、很有名望的古人作為例證,既然連他們的一切建樹都早已蕩然無存,執迷於積極事功的人還不是自找煩憂嗎?最後點出正題:所有英雄豪傑的是非成敗,連同他們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都不過是後世漁父樵夫的談資而已,它的價值究竟有多高,不是十分明顯嗎?

喜春來題情從來好事天生儉[1],自古瓜兒苦後甜。你娘催逼緊拘鉗[2],甚是嚴[3],越間阻越情[4]。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白樸二六[注釋][1]好事:指男女間的愛情。《牆頭馬上》第二折:“幾時得好事奔人來。”儉,少,不足。

[2]你娘:即親娘。拘鉗(qián前):拘束、壓製、管教。

[3]甚是:《太平樂府》作“苗是”。此從《樂府群珠》和《全元散曲》。

[4]間阻:間隔、阻撓。情(xiān先),高興,適意。《方言》:“青齊呼意所好為。”情即言情投意合。全句是說,家人越是從中管束阻攔得嚴,兩人越是情意纏綿。

[題解]這首曲子以女子的口吻寫情愛追求,先以打比方開始,寫好事多磨,瓜兒先苦後甜,然後再轉入正題,寫愛情越是受阻越是愛得厲害。結尾頗具有哲理性。全曲感情熱烈,語言質樸,像一首大膽潑辣的民歌,與作者那些清麗婉約風格的作品有所不同。

姚邃姚邃(1238—1313)字端甫,號牧庵,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大德五年(1301)為江東廉訪使,九年(1305)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後任翰林學士承旨。他的文學創作以散文著稱,是元代著名的古文家,當時人拿他與唐代韓愈相比,作品有《牧庵文集》50卷。在散曲創作方麵,當時人拿他跟盧摯並稱為“姚盧”,其風格典雅婉麗,是士大夫裏散曲創作成就較高的一位。散曲作品現存小令29首,套數1套。

憑闌人[1]寄征衣[2]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3]。

[注釋][1]憑闌人:此曲牌源於諸宮調。句式為:七七、五五,四句四韻,共二十四字,句法和情調都似詩中絕句與詞中小令,宜於抒發幽情與寫景詠物。本曲押“寒山”韻。

[2]征衣:遊子在外時的衣服。許渾《塞下》:“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征衣。

[3]妾身:古時妻子自稱。

[題解]在這首小令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閨中思婦的形象,對她的成功刻畫,既未借助動作描寫,也未依賴語言描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心靈深處,去展示這位思婦矛盾而痛苦、複雜又細膩、善良且美好的情懷,從而將這位閨中少婦體貼思念丈夫的那種純真摯愛的情感極其傳神地、維妙維肖地展現了出來。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姚邃二七普天樂[1]浙江秋[2],吳山夜[3],愁隨潮去,恨與山疊。塞雁來[4],芙蓉謝,冷雨青燈[5]讀書舍[6],待離別怎忍離別?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些些[7]!

[注釋][1]普天樂:曲牌,又名黃梅雨。

[2]浙江:江名,即錢塘江,因為通海,秋天多潮。

[3]吳山:在錢塘江北岸。

[4]塞雁:秋後從塞北飛來南方過冬的大雁。

[5]青燈:即油燈,發光青微,所以稱青燈。

[6]讀書舍:即書齋。

[7]寧耐些些:寧耐,忍耐;些些:即一些兒的意思。

[題解]此曲被周德清選入《中原音韻·正語作詞起例》,題作《別友》,寫離別之愁苦。周氏評雲:“第八句是務頭”,此句《陽春白雪》作“待離別怎忍離別”。末句忽轉為曠達之語,實際正是愁極而反自我安慰之語,把感情推向高潮。周氏又雲此曲“造語、音律、對偶、平仄皆好”。“看他用‘疊’字與‘別’字,俱是入聲作平聲字,下得妥貼,可敬”。

陽春曲失題筆頭風月時時過[1],眼底兒曹漸漸多[2]。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3],無日不風波[4]。

[注釋][1]筆頭風月:指寫作生活。風月,年華之意。一謂指筆頭所描繪之景色。杜甫《日暮》詩:“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2]兒曹:兒女輩,指晚輩青年。張元幹《賀新郎》詞:“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3]人海闊:指人事紛繁。人海,指人間。司空圖《與李生論詩》:“鯨人海涸,魑魅棘林高。”

[4]風波:指人事險惡。白居易《除夜寄微之》:“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仔細諳。”

[題解]這首曲子是對人生世態的感歎。作者設問自答,有感而發,對自己的經曆和處境作了總結式的概括:“人海闊,無日不風波。”使讀者讀來,分明感到是一個飽經滄桑的中年人的沉重歎息。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姚邃二八趙孟趙孟(fǔ府)(1254—1322)字子昂,號鬆雪道人、水精宮道人。宋末元初詩人作家、書畫家、散曲家。宋太祖之子秦王趙德芳之後。四世祖賜第湖州(今浙江省吳興縣),故為湖州人。十四歲時,以父蔭補官,為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後,家居力學。

“文章書畫,人號三絕。”至元二十三年(1286)得程詎(jù巨)夫薦舉,仕於元,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出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曆江浙等地儒學提舉。延佑中,累擢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至治二年(1322)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國公,諡文敏。趙孟以宋宗室而仕於元,頗遭時人及後世譏議。然而,他博學多才,詩文清奇,見稱於當世;書畫卓絕獨步,享譽古今;尤以書法名揚天下,書稱趙體,畫變南宋畫院格調,開元代之畫風。著有《鬆雪齋集》,其子趙雍編集。其散曲今存小令[黃鍾·人月圓]一首、[仙呂·後庭花]一首,皆見《鬆雪齋樂府》,《全元散曲》並收錄之。而其載於《堯山堂外紀》

卷七十、《詞苑叢談》卷十一、《曆代詩餘》卷百十九、《堅瓠(hù戶)癸集》卷二、《顧曲麈談》卷下的散曲“趙管唱和”廣為流傳,卻未收入。(按:趙孟妻管道,工書法,擅畫墨竹、梅、蘭,人稱管夫人。)《太和正音譜》列他於“詞林英傑”150人中。《元史》卷一七二有傳。

人月圓[1]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喚卿卿[2]。緩歌金縷[3],輕敲象板[4],傾國傾城[5]。幾時不見,紅裙翠袖[6],多少閑情[7]。想應如舊,春山澹澹,秋水盈盈[8]。

[注釋][1]人月圓:宮調之一。燕南芝庵《唱論》:“黃鍾宮,富貴纏綿。”人月圓,黃鍾宮的一個曲牌名稱。此曲與詞全同,蓋自吳作此詞以後,北人喜歌之,遂以人曲。句式是上片七五、四四四,下片四四四、四四四,共十一句四韻,即第二、五、八、十一句皆須葉韻,三組四字句,宜作鼎足對。

[2]消得:值得。柳永《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卿卿:男女間的一種親昵稱呼。《世說新語·惑溺》:“王安豐(戎)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複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溫庭筠《溫飛卿詩集》四《偶題》:“自恨青樓無近信,不將心事許卿卿。”

[3]緩歌金縷:緩歌,慢歌。金縷,曲調名,即《金縷曲》,《賀新郎》之別名。張元幹《賀新郎》:“舉大白,歌《金縷》。”

[4]象板:我國民族樂器中,用以打拍子的一種板。有的形似象牙,亦有的鑲以象牙,故稱之曰“象板”。

[5]傾國傾城:也作“傾城傾國”。班固《漢書》九七上《外戚傳》,李延年曾起舞而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後人因用“傾國傾城”來形容絕色之女子。

[6]翠:綠色。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趙孟二九[7]閑情:閑散的心情。

[8]春山澹澹,秋水盈盈:春山,比喻美人的眉毛。澹澹(dàndàn淡淡),恬靜的樣子。劉向《九歎·湣(mǐn敏)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淵。”《注》:“澹澹,不動貌也。”一雲,澹澹通“淡淡”,淺淡的顏色。秋水,比喻美人的眼波。白居易《箏》

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盈盈,清澈的樣子。《文選·古詩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一雲,盈盈,美好的樣子,多指人的風姿、儀態,詩人多用以形容美人之眼神、眉色等。王實甫《西廂記》二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cù促)損他淡淡春山。”

[題解]這首曲子回憶美人舊歡。上片寫作者記憶中的美人,從外貌到歌舞,把人與花,色與香融在一起。下片寫作者現在想象中的美人,從閑情到媚態:春山澹澹,秋水盈盈。上下兩片合成一個整體,一位具有傾國傾城美貌的女子便婷婷玉立於讀者眼前了,作者依然不愧是以文字描畫的高手,塑造美的形象的大師。

後庭花[1]清溪一葉舟,芙蓉[2]兩岸秋。采菱誰家女,歌聲起暮鷗。亂雲愁,滿頭風雨,戴葉歸去休[3]。

[注釋][1]後庭花:曲牌,它與詞牌“後庭花”有淵源關係,是由陳後主宮庭宴樂中的一支曲子《玉樹後庭花》發展而來的。

[2]芙蓉:荷花的別名。

[3]休:語尾助詞,無義。

[題解]清溪、小舟、荷塘,秋意淡淡;篷舟唱晚,采菱女一曲清歌,驚喚起白鷗羽羽——多麼柔美明麗,充滿水鄉情致。“亂雲愁”一句,情景陡變,“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如特寫鏡頭,將采菱女以綠荷為傘,遇雨而歸的情狀描繪得生動逼真,透出多少天然真趣。作者筆墨流走,將水鄉的景色風情,刻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態,靈秀清逸,生趣盎然。同為大畫家、大詩人,這支小令與王維的《山居秋暝》一山一水,或可比讀。

王實甫王實甫名德言,實甫其字,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詳,約1241年前後在世。賈仲明《淩波仙》吊詞稱他:“風月營密匝匝列錦旗,鶯花寨明排劍戟,翠紅鄉雄糾糾施謀智。”可見他出入風月場的一麵。賈還說他“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又可知他當時即以詞章之美受人推服。著有雜劇十四種,今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而《西廂記》在當時即已被評為“天下奪魁”之作。朱權《太和正音譜》謂實甫之曲“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散曲今存小令一首、套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王實甫三〇數兩篇,另有殘套一篇。

十二月過堯民歌[1]別情自別後遙山隱隱[2],更那堪遠水粼粼[3]。見楊柳飛綿滾滾[4],對桃花醉臉醺醺[5],透內閣香風陣陣[6],掩重門暮雨紛紛[7]。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8],不銷魂怎地不銷魂[9]?新啼痕壓舊啼痕[10],斷腸人憶斷腸人[11]。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12]。

[注釋][1]十二月過堯民歌:這支小令由同屬於[中呂]的[十二月]和[堯民歌]兩支曲子組成,稱做“合調”或“帶過曲”。[十二月]共六句,通常皆為四字句,這裏上三下四的七字句,前麵的“自別後”、“更那堪”等等,均屬襯字。後支的[堯民歌],共七句七韻,其句式為:七七七七、二五五,句句皆葉,多用連環句法。兩調皆為快唱曲,較適合於表現久別後的懸念思盼之情。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評此曲“對偶、音律、平仄、語句皆妙”。

[2]遙山隱隱:形容遙遠的山巒隱隱約約、不甚分明的樣子。

[3]更那堪遠水粼粼:更那堪,如何能再忍受得了。遠水粼粼,遠處的水流清澈波動的樣子。

[4]見楊柳飛綿滾滾:飛綿,飛舞的柳絮。滾滾,在此形容柳絮滾動飄飛的樣子。

曾布妻《菩薩蠻》詞:“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5]對桃花醉臉醺醺:醺醺(xūnxūn勳勳),醉態十足的樣子,此處用以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6]透內閣香風陣陣:內閣,內室、深閨。句言花香陣陣襲入,透入內閣深處。

[7]掩重門暮雨紛紛:重門,庭院深處之門。暮雨紛紛,暮雨下個不停。李清照《念奴嬌》:“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

[8]怕黃昏:黃昏暮景,極易引起人的傷感之情,故雲。宋人趙令疇《清平樂》:“斷送一生憔悴,隻消幾個黃昏。”忽地:忽然。

[9]銷魂:傷心。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怎地:怎的,怎麼會,怎麼可能。

[10]新啼痕壓舊啼痕:新的淚痕重疊在舊的淚痕上,極言相思苦楚,啼淚不斷。

[11]斷腸人:比喻十分悲痛的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斷腸人在天涯。”

[12]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摟帶,即縷帶,衣帶。言女子因相思而憔悴消瘦。

《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柳永《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題解]這首帶過曲寫離情別緒,纏綿幽怨,與《西廂記》風格接近。

在藝術表達上,前曲(十二月)寫景,句句用疊字(隱隱、粼粼、滾滾、醺醺、陣陣、紛紛),景中寓情;後曲(堯民歌)抒情,大多用連環句法,情中又有景。上下連貫,妥貼自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王實甫三一然而不露雕鑿痕跡,表現出作者純熟的藝術技巧。

滕賓滕賓(一作滕斌,生卒年不詳)字玉霄,黃岡(今屬湖北)人。元武宗至大年間(1308—1309)任翰林學士,出為江西儒學提舉。後棄家入天台山為道士。他為人風流倜儻,不拘禮法,其談笑遊戲之作,為當時人傳誦。著有《玉霄集》,散曲作品現存小令15首。

普天樂[1]柳絲柔,莎茵細[2]。數枝紅杏,鬧出牆圍[3]。院宇深,秋千係[4]。好雨初晴東郊媚,看兒孫月下扶犁。黃塵意外[5],青山眼裏[6],歸去來兮[7]。

[注釋][1]普天樂:中呂宮常用曲牌。

[2]莎茵細:綠草細柔如毯。莎:莎草,亦稱香附子。

[3]“數枝”二句:宋祁《玉樓春》詞:“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葉紹翁《遊小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從此中化出。

[4]“院宇”二句:是從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亂紅飛過秋千去”等詞句中融彙出來的。

[5]黃塵意外:黃塵,借指官場塵氛。唐代令狐楚有《塞下曲》詩:“黃塵滿麵長須戰,白發生頭未得歸。”這句說,官場的塵氛之氣已不在意中了。

[6]青山眼裏:青山,代指歸隱的地方。李衛公有“青山似欲留人住”句。這句說,隻有青山時時在眼裏,相看不厭。

[7]歸去來兮:借用陶淵明名句,表達歸隱思想。

[題解]柳“柔”草“細”,是春光乍顯時分的景象,出牆紅杏,點染出春的絢爛;作者工筆細膩,將初春好景寫得秀麗淡逸。庭院深寂,秋千獨係,身處其中,自然有些許出世之感,故而設想:清風明月之時,在“東郊”閑看兒孫們月下種田扶犁。“看”字寫出作者恬適閑淡、心靜旁觀的情態,最後自然導出“歸去來兮”的主題,使作者力圖渲染的歸隱之樂得到完滿的表現。

鄧玉賓鄧玉賓生平籍貫均不詳,曾官同知。所存散曲,多道家出世語。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鄧玉賓三二叨叨令[1]道情[2]一個空皮囊包裹著千重氣[3],一個幹骷髏頂戴著十分罪[4]。為兒女使盡些拖刀計[5],為家私費盡些擔山力[6]。您省的也麼哥,您省的也麼哥[7],這一個長生道理何人會[8]?

[注釋][1]叨叨令:正宮的一個曲牌名稱。此曲與[塞鴻秋]相同,惟“也麼哥”兩疊句不相同罷了。兩個五字句的末尾,一定要用“也麼哥”,為此調定格,這兩句也不必葉韻。

此調又與[折桂令]為帶過曲。其句式為:七七七七、五五七,共七句五韻。

[2]道情:散曲中的一種體式,它主要抒發返樸歸真、修心養性的情誌。《太和正音譜·樂府體式》雲:“神遊廣漠,寄情太虛,有餐霞服日之思,名曰道情。”又雲:“誌在衝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間,慨古感今,有樂道倘徉(chángyáng常陽)之情,故曰道情。”道情,原為鼓詞的一種。本道士曲,宣揚離情絕俗。後為民間說唱文藝形式之一。

[3]空皮囊:皮囊,也即皮袋,喻指人的身體、軀殼。空皮囊,即言人體就像一個空軀殼一樣。劉克莊《寓言》詩:“赤肉團終當敗壞,臭皮袋死尚貪癡。”佛、道兩家都將人的肉體看做一個“空皮囊”或“臭皮囊”。

[4]一個幹骷髏頂戴著十分罪:一個幹骷髏(kūlóu枯樓),一個幹癟的骨架。頂戴著十分罪,承受著各種各樣的磨難。此句化用《莊子·至樂》的典故,“莊子之楚,見空骷髏,(xiāo蕭)然有形,檄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yuè閱)之銖(zhū朱),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於是語卒,援髑(dú讀)髏枕而臥。”此中莊子所列各條,皆為人生之累,也即曲句中所言之“頂戴著十分罪”。黃公望[醉中天]《李嵩骷髏紈扇》:“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與此意思相同。

[5]拖刀計:本為古人戰鬥中的一種誘敵之計,假裝戰敗,拖刀而走,引敵追逐,然後,突然回殺。在此比喻父母為了兒女利益,挖空心思,費盡心機。

[6]擔山力:喻指花費極大的精力、體力,去搬掉大山。當是暗用《愚公移山》的故事。

[7]您省的也麼哥:省(xǐng醒),省悟,領悟。也麼哥,也有寫作“也波哥”、“也末哥”的,元曲中的襯字,表示感歎的語氣詞,無實際意義,在這兩個重迭句的句尾加上“也麼哥”三字,是《叨叨令》的定格。全句言:(前文所言這些),你省悟得到麼?

[8]長生道理何人會:長生道理,即長生之道。出家修道之人,主張摒除雜念,保持內心淡泊恬靜,清心無欲,方為長生不老之道。何人會,何人能夠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