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韓琦在故鄉築了別墅,因名為“晝錦堂”。

[6]“月鉤”句:這句是化用周密《一萼紅》“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詞意。

[7]磷火:由骨殖分解出來的磷化氫,在空氣中會自動燃燒,在墓地中多見。王充《論衡·論死》:“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為磷。”喑喑:泣不成聲。《方言》:“啼極無聲,齊、宋之間謂之喑。”

[題解]這首曲子是作者登臨懷古之作。作者對曆史,對人生的思索是“多少豪雄,幾許消沉。”在此基礎上發出了“今日何堪?”的沉重疑問和歎息。曲子結尾的三句描繪了一幅幽深而暗淡的場景,使作者深沉而悲切的思索,淒愴而痛苦的感受在此凝結成一個幽暗而耐人尋味的意境,使讀者與作者一起思索,其悲涼而惆悵的感覺悠悠不盡。

而這正是作者所要達到的目的。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喬吉八一惜芳春秋望千山落葉岩岩瘦[1],百尺危闌寸寸愁[2]。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葉不禁秋[3]。

[注釋][1]岩岩:勁挺清瘦貌。

[2]百尺:極言其高。危闌:高聳的欄杆。

[3]眉葉:喻指女子的蛾眉。

[題解]時值深秋,人倚高樓。望千山落葉,層岩消瘦,更使人柔腸寸斷,情思悠悠。而樓外的楊柳葉,又宛然是倚樓人的愁眉。那“不禁秋”的既是盛極而衰的自然景物,又是流年歎逝的女子心境,兩者融彙,因通感而相應合,所望之愁自然無法排釋。

賣花聲悟世肝腸百煉爐間鐵,富貴三更枕上蝶[1],功名兩字酒中蛇[2]。尖風薄雪[3],殘杯冷炙[4],掩青燈竹籬茅舍。

[注釋][1]枕上蝶:化用莊子夢中化蝶,醒後不知是蝶是人典故。

[2]酒中蛇:用晉樂廣杯弓蛇影典。

[3]尖風:形容風寒冷刺骨。

[4]炙(zhì):烤肉。此泛指菜肴。

[題解]一個鼎足對,三句即景語,冷峻中透出清醒、真是勘破世態時的徹悟,曆盡滄桑後的大覺。肝腸曾經百煉,像爐間鐵那麼堅硬、火熱,然而人生的富貴功名,在現實中隻不過是枕上的飛蝶、杯中的蛇影,虛幻而不能捉摸。因此在風雪之夜以殘杯冷炙填肚後,他便在竹籬茅舍中遮掩了青燈。小令感悟語在前,寫景語殿後,突出了題旨,交代了環境,不落俗套,警新可喜。

滿庭芳漁父詞江聲撼枕,一川殘月,滿目遙岑[1]。白雲流水無人禁,勝似山林。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喬吉八二釣晚霞寒波濯錦[2],看秋潮夜海熔金[3]。村醪窨[4],何人共飲,鷗鷺是知心[5]。

[注釋][1]遙岑:遠山。岑,小而尖的山。

[2]濯錦:洗濯錦緞,形容映出霞光的江水。

[3]熔金:指日落入海,如金被熔化。

[4]村醪:村酒。窨(yìn):窨藏。此指陳釀久藏。

[5]鷗鷺:暗用《列子·黃帝》鷗鷺忘機典。

[題解]臥枕舟中,聽滿江潮聲,觀一川月色,又有遠山供目,那種悠閑,那份情趣,像白雲流水般地自在,確實能讓隱居山林的人自歎不及。而晚霞濯錦、落日熔金的絢麗,獨飲陳酒、結伴鷗鷺的疏曠,又讓人陶醉沉浸。這是作者二十首《滿庭芳·漁父詞》中的一首,以優美的景色襯托閑適的心情,宛如一首悠揚的漁歌,唱出了作者熱愛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心聲,具有典型的理想主義色彩。

滿庭芳漁父詞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幾年罷卻青雲興[1],直泛滄溟[2]。

臥禦榻彎的腿疼,坐羊皮慣得身輕[3]。風初定,絲綸慢整,牽動一潭星[4]。

[注釋][1]青雲興:指升官發財平步青雲的興趣。

[2]滄溟:大海,此指江河湖泊。

[3]兩句用《後漢書》載披羊裘垂釣的嚴光與東漢光武帝同榻共臥,以足加其腹上的典故。

[4]絲綸:指垂釣的絲線。兩句本秦觀《滿庭芳》詞:“絲綸慢卷,牽動一潭星。”

[題解]小令前後各三句寫景,中間四句抒懷,十分有效地表達了漁父悠然自得的情致。

入手三句以秋江暮色為背景,紅林青山,色彩豔麗;接著“幾年”兩句交代泛舟江湖原因,“臥禦榻”兩句用典,以示去意已決、不屑出仕,豪爽痛快;結拍三句以近景收束;風定時的慢整釣絲,牽動了映在水中的滿天繁星,靜中寓動,極富逸趣。而日常口語的運用,也使其縣有散曲俊爽豪辣的獨特風味。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喬吉八三水仙子怨風情眼中花怎得接連枝[1]?眉上鎖新教配鑰匙[2]。描筆兒勾銷了傷春事[3]。悶葫蘆鉸斷線兒[4],錦鴛鴦別對了個雄雌[5]。野蜂兒難尋覓,蠍虎兒幹害死[6],蠶蛹兒畢罷了相思[7]。

[注釋][1]連枝:連理枝的簡稱。

[2]眉上鎖:形容愁眉緊鎖。

[3]描筆兒:指閨房中的描眉用筆,女子多用來書寫文字。

[4]悶葫蘆句:指音訊全無,像斷了線一般。

[5]錦鴛鴦:繡有鴛鴦的錦被。別對:指那人已別有新歡。

[6]蠍虎兒:壁虎。害:生病。

[7]畢罷:停止,拋卻。思:諧音“絲”。

[題解]此曲以博喻見長——八句連用八個比喻,曲曲寫出一個女子“怨風情”的心曲:她得知與情郎結合無望,不由愁眉不展;提筆寫信給他,卻毫無音訊,一打聽,他已另有新歡,無法找尋,而自己則白受了煎熬,最終決意不再想他。其構思新奇巧妙,既有民歌傳統的言此意彼,又有元代散曲的風流調笑,可謂化陳出新,別具情韻。

折桂令隔樓所見,對望終日。其媼若厭者,遂下簾以蔽之。織湘江一片波紋[1],窣下閑愁[2],隔斷詩魂。非霧非煙,影娥池上[3],香夢無痕。拍畫欄纖舒玉筍[4],啟紗窗推曬羅裙。飽看嬌春[5],倩得南薰[6],卷起梨雲[7]。

[注釋][1]織湘江句:指以湘竹編織的簾子。

[2]窣(sū):垂落。

[3]影娥池:漢武帝在長安台榭下作池沼,月影漏入,宮娥泛舟嬉弄。

[4]玉筍:喻指女子纖指。

[5]嬌春:取江淹《別賦》:“羅與綺兮嬌上春”意,指美女。

[6]倩:請。南薰:夏日南風。

[7]梨雲:喻湘簾[題解]從題和曲的閃爍其辭中,人們細心尋繹,還是可以比較清楚地得知作者在一個偶然場合中見到和不忘的,是一個令人動心的美人。小令先寫湘簾垂映中所見的倩影,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喬吉八四隱隱約約,非霧非煙,既像池中映現的娥影,又像追尋無痕的香夢。正當作者神情恍惚時,隔樓的小窗被推開了,女子伸出纖細白潤的雙手,晾曬著羅裙。然而這種心領神會後,“其媼若厭者,遂下簾以蔽之”,不能不使終日對望的作者頓起請來南風,卷起湘簾,再次“飽看嬌春”的癡想。這是一個生活剪影,溫馨中帶著遺憾。

山坡羊冬日寫懷離家一月,閑居客舍,孟嚐君不費黃齏社[1]。世情別,故交絕。床頭金盡誰行借[2],今日又逢冬至節[3]。酒,何處賒[4]?梅,何處折?

[注釋][1]孟嚐君:戰國時齊公子,以好客著稱。黃齏(jī):切細的鹹菜。社:集聚,此指供養食客。

[2]金盡:指用盡家資。

[3]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曆十一月中。

[4]賒(shē):拖欠,先借後還。

[題解]作為客遊生活的實錄,小令寫出了作者拮據孤獨的切身感受。在離家一月的閑居生活中,他因世態人情的淡薄而陷入了無依無靠的窘境。床頭金已散盡,沒有借貸的可能,但恰巧又到了冬至節,因而不得不憂愁地感歎酒沒處賒、梅無處折,其寒傖窘困,可想而知。所貴者在窮困絕望的情況下,猶不失賒酒折梅的名士情致,令人讚歎;而其不為困境所屈的風骨,也宛然自在。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半天風雨如秋,怪石於菟[1],老樹鉤婁[2]。苔繡禪階,塵粘詩壁,雲濕經樓。琴調冷聲閑虎丘[3],劍光寒影動龍湫[4]。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5],山鎖吳愁[6]。

[注釋][1]於菟:虎的別稱。

[2]鉤婁:枝幹屈曲貌。

[3]“琴調”句:虎丘寺塔基本是晉司徒王癒的琴台。

[4]“劍光”句:傳秦始皇掘吳王殉葬寶劍,有龍躍出成池[5]胥魂:傳伍子胥死後,魂化為濤神。

[6]吳愁:指吳為越所滅。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喬吉八五[題解]虎丘在今江蘇蘇州西北,因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葬此,有虎踞丘上三日而名。作者在風雨中登虎丘,自然要對景感懷,於是怪石、老樹、苔繡、塵粘、雲濕,無不帶有歲月風霜的滄桑感;而“琴調冷”、“劍光寒”,更有曆史陳跡今安在的悲涼。末兩句寫醉眼所見,與首句相應,為“千古恩仇”的浩歎,為忠臣伍子胥的追懷,烘托了一個淒迷的氛圍,凸現出風雨中人愴然獨哀的心境。

蘇彥文蘇彥文生卒年及生平事跡均不詳。《錄鬼簿》說他曾寫過一些“極佳”的散曲,但現在留傳下來的,卻隻有下麵這一篇套曲了。

鬥鵪鶉[1]冬景[鬥鵪鶉]地冷天寒,陰風亂刮。歲久冬深,嚴霜遍撒。夜永更長[2],寒浸臥榻。夢不成,愁轉加。杳杳冥冥,瀟瀟灑灑。

[紫花兒序]早是我衣服破碎,鋪蓋單薄,凍的我手腳酸麻,冷彎做一塊,聽鼓打三撾[3]。天那,幾時捱的雞兒叫更兒盡點兒煞[4]。曉鍾打罷,巴[5]到天明,地波查[6]。

[禿廝兒]這天晴不得一時半霎,寒凜冽走石飛沙,陰雲黯淡閉日華[7]。布四野,滿長空、天涯。

[聖藥王]腳又滑,手又麻,亂紛紛瑞雪舞梨花。情緒雜,囊篋乏[8]。若老天全不可憐咱,凍欽欽怎行踏!

[紫花兒序]這雪袁安難臥[9],蒙正回窯[10],買臣還家[11]。退之不愛[12],浩然休誇[13]。真佳,江上漁翁罷了釣槎[14],便休題晚來堪畫[15]。

休強嗬映雪讀書[16],且免了這掃雪烹茶[17]。

[尾聲]最怕的是簷前頭倒把冰錐掛,喜端午愁逢臘八[18]。巧手匠雪獅兒一千般成,我盼的是泥牛兒四九裏打[19]。

[注釋][1]鬥鵪鶉:曲牌,屬北曲。

[2]夜永更長:夜永,即夜長;更長,即夜深。

[3]撾:敲打,這裏作量詞用。鼓打三撾,就是更鼓打了三下,即已三更。

[4]更兒盡點兒煞:指夜盡天明。古代一夜分為五更,一更分為五點。

[5]巴:巴望。

[6]地:平白無故地。波查:磨折,受苦。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蘇彥文八六[7]日華:日光。

[8]囊篋乏:口袋裏沒有錢。囊篋:口袋和小箱子。

[9]袁安難臥:典故見喬吉《水仙子·詠雪》。這句說,雪這麼大,天這麼冷,袁安怕也睡臥不能安穩了。

[10]蒙正回窯:呂蒙正,北宋初年人,曾三次做宰相。他少年時家境貧寒,住在洛陽城南破瓦窯中,靠進城替人寫字作文過活。這句是說,下那麼大的雪,呂蒙正也該回到破窯中去了。

[11]買臣還家:朱買臣,西漢人,做過丞相長史等官。他少年時家貧,靠賣柴度日。

這句說下那麼大的雪,朱買臣也該回家去了。

[12]退之不愛:韓愈,字退之,唐代大文學家。因諫阻唐憲宗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侄孫韓湘來送行,韓愈寫了一首詩給他,詩中有“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句子。句意說雪擋住了他的去路,所以退之不愛。

[13]浩然休誇:故事傳說,唐代詩人孟浩然愛雪,曾說詩思在灞橋風雪中的驢子背上,所以雪天騎驢到灞橋欣賞梅花。這句說,雪這麼大,孟浩然也不要再誇有詩意了。

[14]釣槎:魚船。這句是因柳宗元著名絕句《江雪》而來。《江雪》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句,這裏說,雪這麼大,天這麼冷,就是這位漁翁也不釣魚了。

[15]便休題晚來堪畫:晚唐詩人鄭穀有詩:“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這裏是說,雪這樣大,天這樣冷,就不要說什麼晚來堪畫了吧。

[16]映雪讀書:相傳晉朝的孫康好學而家貧,沒有錢買燈油,冬夜利用雪的反光讀書。這句是說天氣太冷,不要勉強映雪讀書了。

[17]掃雪烹茶:用的是宋人筆記《綠窗新話·黨家婢不識雪景》的典故。內容是說太尉黨進是個粗人,不懂得用雪水煮(烹)茶的雅事。這裏是反其意而用之,意思說,就免了什麼掃雪烹茶的雅事了吧。

[18]喜端午愁臘八:端午代指夏天,臘八代指冬天。

[19]泥牛兒:即土牛或春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表示春天來到,農事即將開始。四九:農曆把冬至以後的八十一天分為九九,認為“九盡寒盡”。四九約在立春前幾天,陰曆春節前後。這句連同上句說,盡管能工巧匠能在冬天做出上千種雪獅子來,但我盼望的還是立春。

[題解]這套曲子一掃曆來文人雅士賞雪賦詩的情趣,著意寫嚴寒大雪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不便。表達了自己盼迎春天的情懷。

第一、二支曲子主要寫寒夜難過。感受真切,細膩。

第三、四支曲子主要寫白天的情景,寫大雪給饑寒交迫的窮人帶來的痛苦和不便。

第五支曲子一句一個典故,集中否定了曆來文人雅士關於大雪的種種美好印象和說法。第六支曲子(即尾聲)正麵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怕、喜、愁、盼,總起來說就是希望冬天快一點過去,春天早一點來到。

這套曲子寫嚴寒大雪中的感受、體驗活靈活現,非常真切,沒有親身的經曆是難以寫出的。由此似乎可以推斷作者本身就是貧寒文人,而不是達官貴人。

在藝術上,這套曲子結構嚴謹分明,語言表達通俗活潑,用典似乎是信手拈來,但並不牽強附會。這些特點,使該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為一套雅俗共賞的好作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蘇彥文八七品。

劉時中劉時中名致,號逋齋,石州寧鄉(今山西中陽)人,因曾依姚燧居於江西龍興(今南昌,古稱洪都),故自稱“古洪劉時中”。生卒年不詳,約成宗大德中(1302)前後在世。曾遊宦湖南、江西、河南等地,做過浙江行省都事。工度曲,散曲今存小令七十四支、套數四篇。一說元代有兩個劉時中,作套曲《上高監司》者是另一潦倒文人,生活年代與鍾嗣成大體相當。待考。

朝天子邸萬戶席上[1]柳營[2],月明,聽傳過將軍令。高樓鼓角戒嚴更[3],臥護得邊聲靜[4]。橫槊吟情[5],投壺歌興[6],有前人舊典型[7]。戰爭,慣經,草木也知名姓[8]。

[注釋][1]邸萬戶:不詳。作者另有《中呂·山坡羊·與邸明穀孤山遊飲》一曲,從曲中的“詩狂悲壯,杯深豪放”、“意悠揚,氣軒昂”的描寫來看,似為一人。

[2]柳營:指細柳營。《史記·絳侯世家》:“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周)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至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

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後以“細柳營”為軍紀嚴明、戰鬥力強的代稱。

[3]嚴更:警戒夜行的更鼓。

[4]邊聲靜:指邊境很寧靜,沒有戰事。邊事指邊塞上的風聲、馬鳴聲、笳鼓聲等。

[5]橫槊吟情:形容文武雙全的儒將風度,這裏暗指曹操。蘇軾《前赤壁賦》:“方其(指曹操)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6]投壺:古代宴會時的一種娛樂。《禮記·投壺》篇說,以壺口為目標,用矢投入,以投中多少決勝負,負者要罰酒。這句是暗指嶽飛。《宋史·嶽飛傳》說嶽飛“雅歌投壺,恂恂如書生。”

[7]典型:模範,樣板。這裏指曹操、嶽飛。

[8]“草木”句:極言將軍的聲譽。黃庭堅《送範德孺知慶州》:“乃翁知國如知兵,塞垣草木識威名。”此用其意。

[題解]邸萬戶即作者好友邸元謙,字明穀,萬戶為元代置三品世襲軍職。此曲作於邸駐軍杭州時,約在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曲中以戒備森嚴的描寫把駐軍比作漢代名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劉時中八八將周亞夫的細柳營,以記吟詩投壺的雅事稱揚邸萬戶不失曹操父子當年的才情,最後又把他比作唐代名將張萬福,稱頌他的身經百戰、威名遠揚,用典貼切,風格豪邁,使人讀曲便能想見其作為武將的威嚴和儒雅;而全曲爽朗明快的語言和節奏,也正與內容相得益彰。

醉中天花木相思樹[1],禽鳥折枝圖[2]。水底雙雙比目魚[3],岸上鴛鴦戶。

一步步金廂翠鋪[4]。世間好處,休沒尋思[5],典賣了西湖[6]。

[注釋][1]相思樹:結有紅色種子的樹。

[2]折枝:棄根幹而隻畫枝葉花果。

[3]比目魚、鴛鴦:皆喻結伴成對、男女恩愛。

[4]廂:借用作“鑲”。此句形容鏤金錯彩。

[5]沒尋思:不假思索。

[6]典賣句:用宋諺“典賣西湖”語,隱含對前朝誤國君臣的嘲諷。

[題解]曲寫西湖之美,一上來連出四組畫景:先是花木,遠眺中相依相偎;次是禽鳥,近觀處如折枝圖卷;再是水底,細看有遊魚成雙結對;末是岸上,人家鱗次櫛比男歡女愛——到處是一片花團錦簇的祥和景象。“一步步金廂翠鋪”既總括前文,又化靜為動,有移步換景之妙。結語在“世間好處”後冷出宋代時諺,暗示宋朝已亡,極具嘲諷意味。由此反思,則全曲所寫之景或非作者當時親見而隻是追憶,也未可知。

折桂令再過村肆酒家癓雙丫十八鬟兒[1],春日當壚[2],嫋嫋腰肢。徙倚心招[3],依稀眉語[4],記得前時。探錦囊都無酒資[5],恨郵亭不售新詩[6]。可惜胭脂[7],轉首空枝。千裏關山,一段相思。

[注釋][1]癓(duǒ):鬆垂。雙丫:雙鬟:古代未嫁女子的發式。

[2]當壚:指賣酒。壚,置酒壇上的土墩。

[3]徙倚:徘徊。心招:用心招徠。

[4]依稀:隱約。眉語:用眉目傳意。

[5]錦囊:用李賀典,指詩囊。

[6]恨郵亭句:暗用陶轂出使南唐在郵亭(官舍)與歌妓秦弱蘭歡聚作詞為別事。

[7]胭脂:以紅花喻指美女。此暗用“人麵桃花”典。

[題解]生活中的一次偶然相遇,往往當初並不怎麼介意,可事後卻留下了一縷難以抹去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劉時中八九的記憶。當年崔護因討水喝而有過這樣一段經曆,如今作者也在一次路過的村肆酒家中傾心於一位妙齡女郎,以至使他多年後再次途經時,不禁浮想聯翩,惆悵不已。

前六句追記當時所見,當壚女發鬆腰細,眉目間似有無限情意;後六句寫那時既未留詩相贈,如今又人去店空,令人難以為懷。全曲以對前塵舊影的追記傳寫,奏出了一首深隱的心曲,委婉而幽怨。

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飲微風不定,幽香成徑,紅雲十裏波千頃[1]。綺羅馨,管弦清,蘭舟直入空明鏡[2]。碧天夜涼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

[注釋][1]紅雲:喻指盛開成片的荷花。

[2]空明鏡:形容清澈明淨的湖麵。

[題解]題中的牧庵,是元人姚燧的號,洛陽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西湖秋景,曆來為詩人詞客所豔稱。最著名的,恐怕首推宋人柳永《望海潮》的“重湖疊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此曲所寫,正是秋夜泛舟歡飲之景,除“紅雲十裏”外,更有美女相隨,清音相伴,明月如水,碧湖似鏡,正所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兼備,無法不令人沉醉結拍一組扇麵對寫湖天一色,難分彼此,既是實錄,又是幻覺,空靈清澈,晶瑩剔透,展示了西湖之夜迷人的神韻。

四塊玉嘲烏衣巷祿萬鍾,家千口。父子為官弟封侯,畫堂不管銅壺漏[1]。休費心,休過求,癕破頭[2]。

[注釋][1]銅壺漏:古代以滴漏計時的銅製器具。

[2]癕(diān):跌。

[題解]這又是對那些熱衷於斂財致富、一味貪求名利並醉生夢死者的一聲當頭棒喝。

曲以“嘲烏衣巷”為題,實際則借古諷今,對當時一些高居“畫堂”之上的鍾鳴鼎食之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無情的警告。身在“畫堂”而“不管銅壺漏”,豪華奢侈,盡情享受,真的到了不計朝生暮死的地步。結尾三句,以明確決然的語言,對此作了嚴厲的告戒,冷雋精辟,令人拍手叫好!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劉時中九〇雁兒落過得勝令送別和風鬧燕鶯,麗日明桃杏[1]。長江一線平,暮雨千山靜。

載酒送君行,折柳係離情。夢裏思梁苑[2],花時別渭城[3]。長亭[4],咫尺人孤零;愁聽,《陽關》第四聲[5]。

[注釋][1]麗日明桃杏:桃花、杏花在春天的陽光照耀下更加明豔了。

[2]梁苑:又叫兔園,漢代梁孝王劉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商丘縣東。梁孝王好客,常常請一些著名的作家住在園中。這句說,做夢也向往去梁苑那樣的地方作客,實際上是寫思念曾經聚在一起今日又相送的文友們。

[3]渭城:今西安市西北,因唐代詩人王維寫過一首著名的送別詩《渭城曲》而出名。這裏代指送別的地方。

[4]長亭:古時大路口的亭子,人們常在此送別。

[5]《陽關》第四聲:指王維《渭城曲》的第四句: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在甘肅省敦煌西南。

[題解]這是一首寫送別的曲子。前四句(雁兒落)寫送別時的景色,後麵(得勝令)寫送別時的心情。寫景色的四句由近及遠,勾畫出了一幅明麗的江南春色圖。寫情的部分由鋪敘到心理;由視覺形象到聽覺形象。使情緒由平靜舒緩逐漸到達高潮,表現了送別時複雜的情感。

四塊玉官況甜,公途險。虎豹重關整威嚴[1],仇多恩少皆堪歎。業貫盈[2],橫禍滿,無處閃[3]。

[注釋][1]虎豹重關:喻指官場層層嚴密設防。整:振作。

[2]業貫盈:謂作惡多端,罪行累累。

[3]閃:逃避,躲藏。

[題解]名利的誘惑和官場的險惡,往往會使人迷失本性。然而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勘不破其中的隱情,以至於上演了一幕幕由“甜”涉“險”、迷途難返的人生悲劇。這首小令以明快犀利的語言,深刻揭示了“虎豹重關”的“威嚴”、“仇多恩少”的“堪歎”,並對作威作福、惡貫滿盈的人作出了難免橫禍、無處躲閃的明確警告。它像一聲警世鍾,能令人震聾發聵;又像一帖清涼劑,專治官場熱昏病。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劉時中九一阿魯威阿魯威一作阿魯灰,阿魯翬,又稱魯東泉。字叔重(又作叔仲),號東泉,蒙古族人。生卒年不詳。是元代後期著名的詩人和散曲作家。延佑、至治間,曾任延平路總管和泉州路總管。泰定年間,入為翰林侍講學士,譯《世祖聖訓》、《資治通鑒》等選講,致和元年(1328),同知經筵事。惠宗元統元年(1333),寓居江南,後居杭州(《元曲家考略》)。至元二年(1336),因事得罪。與虞集、張雨等人友善,並有唱和。虞集有“問訊東泉老,江南又五年”(《寄阿魯翬學士》)的詩句,張雨有《水龍吟·賀東泉學士自壽之作》詞雲:“古來宰相神仙,有誰似得東泉老。”散曲作品令存小令十九首,見《陽春白雪》,《全元散曲》一並輯錄之。《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鶴唳(lì立)青霄”。

折桂令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1]。紫蓋黃旗[2],多應借得,赤壁東風[3]。更驚起南陽臥龍[4],便成名八陣圖中[5]。鼎足三分[6],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注釋][1]“有釃酒”二句: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當曹操“破荊州,下江陵”,揮師順流東下時,“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不失英雄本色。

[2]紫蓋黃旗:指雲氣,古人附會為王者之氣的象征。這裏指東吳孫權建立王業。

《三國誌·吳書·孫皓傳》記刁玄說:“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

[3]赤壁東風:《三國誌·吳書·周瑜傳》:“周瑜用部將黃蓋計,以輕便戰船數十艘,載著滿灌油脂的幹柴,外蓋帷幕,詐稱投降。等到接近敵船時,放起火來,恰巧這時東南風大起,向西北延燒,曹兵大敗。杜牧《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4]南陽臥龍:《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又諸葛亮《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5]成名八陣圖:《三國誌·諸葛亮傳》:“推演兵法,作八陣圖。”據說諸葛亮曾於永安縣(今四川奉節東南)永安宮前的平沙上,聚石壘成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陣。吳蜀在江陵(今湖北宜昌東)會戰,蜀兵敗退,吳軍統帥陸遜追逐至此,看到了八陣圖,驚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就退了兵。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6]鼎足三分:指魏、蜀、吳三方對峙,猶如鼎之三足。

[題解]此曲追慕古賢,大有欲一展宏圖之意。首句問題提得突兀而豪邁,以下以三國為例,回答了這個問題,說明隻有馳騁天下才算得英雄。曹操、孫權、諸葛亮都各點一筆,“驚起”二字既概括了諸葛亮受命出山的轉變,又與“臥龍”的形象吻合,很有氣勢。

此曲大有蘇軾“大江東去”和辛棄疾“何處望神州”遺風,但並未著眼於赤壁之戰的成敗,而是三方一視同仁,傾心向往,風格確如“鶴唳青霄”。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阿魯威九二落梅風失題千年態[1],一旦空,唯有紙錢灰晚風吹送[2]。盡蜀鵑血啼煙樹中[3],喚不回一場春夢[4]。

[注釋][1]千年態:“態”,鈔本《陽春白雪》作“調”,此從元刊本。《雲溪友議》載王梵傑詩:

“世無百年人,擬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關,鬼見拍手笑。”千年態,即指千百年來人情世態。

[2]紙錢:舊時迷信,祭祀時燒化給死者的紙做假錢。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可參閱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六《紙錢》。

[3]盡蜀鵑血啼煙樹中:盡,盡管,即使,縱使。蜀鵑血啼,相傳蜀王杜宇,魂作化杜鵑,因稱杜鵑為蜀鵑。又傳說杜鵑啼聲哀怨淒苦,以致滴血。參見關漢卿[雙調·大德歌]《春》“子規啼,不如歸”條。煙樹,煙霧縈繞於樹林間。

[4]喚不回一場春夢:春夢,本指春日之夢。岑參《閿(wén文)鄉送上官秀才歸關西別業》:“醉眠輕白發,春夢渡黃河。”本句則喻指世事無常,富貴如煙,繁華易逝。劉禹錫《春日書懷》詩:“眼前名利同春夢,醉裏風情敵少年。”

[題解]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同時看到生與死的瞬息轉換。這支小令,即以風吹紙灰、鵑啼煙樹來突出一個“空”字,並把“一場春夢”來與“千年態”相應,寓意深沉悲痛,頗能警示人世。其中襯字“惟有”與“盡”的運用,強調凸現了主觀色彩,體現了曲作直率坦露的本色特點。

湘妃怨夜來雨橫與風狂,斷送西園滿地香[1]。曉來蜂蝶空遊蕩,苦難尋紅錦妝。問東君歸計何忙[2]?盡叫得鵑聲碎,卻教人空斷腸。漫勞動送客垂楊。

[注釋][1]西園:北宋洛陽有董氏西園,為遊覽勝地。此泛指都市園林。

[2]東君:傳說中的司春神。

[題解]傷春是詩詞常見的題材,總以纏綿悱惻擅場爭勝。此曲在鋪排景物、抒寫情懷時對其兼收並蓄,以西園雨後的暮春景色,傳遞出令人斷腸的愁緒。與詩詞貴含蓄、喜曲折不同,曲作以“斷送”、“空遊蕩”、“苦難尋”、“盡叫得”、“漫勞動”等一係列富有強烈主觀色彩的語言,表現了由春事而人事的無限悵惘,在以直露為主的散曲中別具婉約風調。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阿魯威九三蟾宮曲理征衣鞍馬匆匆。又在關山,鷓鴣聲中[1]。三疊陽關[2],一杯魯酒[3],逆旅新豐[4]。看五陵無樹起風[5],笑長安卻誤英雄。雲樹蒙蒙,春水東流,有似愁濃。

[注釋][1]鷓鴣聲:相傳其聲如叫“行不得也哥哥”。

[2]三疊陽關:即《渭城曲》。

[3]魯酒:魯國所釀味薄之酒。

[4]逆旅:旅舍。新豐:在陝西臨潼東。此用唐馬周事。

[5]五陵:在長安一帶的漢代五個皇帝陵墓。此句語本唐杜牧《登樂遊原》詩。

[題解]曲寫旅途中的愁懷,先從紀行入手,前三句突起,有如海濤天風,一時奔集。“匆匆”狀行色,“又”表明連續,“鷓鴣聲”景色淒涼。“三疊”三句補出送別情景和啟程地點,用典自況,妙在點露。“看五陵”兩句瞬間寫盡發至過程,意含對曆史的感慨和對自己為功名奔走的自嘲。未三句即景抒情,意脈承前而來,蒼涼中自含悲愴。

王元鼎王元鼎元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約與阿魯威同時,曾官翰林學士。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入“方今名公”中。《青樓集》“順時秀”條、《輟耕錄》卷一九,曾記其眷戀名藝人順時秀事。他長時期過著“有花有酒有相識,不吃嗬圖甚的”的散誕生活。

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考證其當為王元鼎,原名阿魯丁,西域人,可備一說。其散曲作品今存小令七首,皆見於《太平樂府》。另存套數二套:[商調·河西後庭花],見《詞林摘豔》;[大石調·雁傳書],見《詞林白雪》。《全元散曲》一並收錄。風格婉麗。《太和正音譜》列他入“詞林英傑”150人之列。

醉太平[1]寒食[2]聲聲啼乳鴉,生叫破韶華[3]。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畫樓洗淨鴛鴦瓦[4],彩繩半濕秋千架。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5]。

[注釋][1]醉太平:正宮常用曲牌。

[2]寒食:農曆三月初,清明前一、二天,此時春已過半。

[3]生叫破韶華:生,偏偏,硬是。韶華,指春光。這句說,春光在乳鴉的啼叫聲中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王元鼎九四過去。

[4]鴛鴦瓦:互相成對的瓦。

[5]聽街頭賣杏花:陸遊《臨安春雨初霽》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