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柳棉:即柳絮。
[題解]午睡醒來,珠簾半卷。但見院落中荼花競相開放;蜘蛛網上掛著飛落的柳絮,燕子嘴上粘著花瓣。好一片初夏閑居的美景!末句流露出淡淡的惜春情緒,同時以聲寫靜,與“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同致。
孫周卿孫周卿元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太平樂府》選其曲,注為“古邠人”,當是今陝西省邠縣一帶人。孫楷第《元曲家考略》則考其為古汴(今河南開封人),以為“邠”為“汴”誤。從其散曲作品可知,他曾漫遊江南,客居江西、湖南等。近人根據傅若金《綠窗遺稿序》:“故妻孫氏蕙蘭,早失母,父周卿先生。”推斷他即是這邠人的孫周卿。
傅若金為江西新喻人。周卿有[折桂令]《題琵琶亭》,他曾到過江西潯(巡)陽,將其女嫁與若金亦有可能。《全元散曲》依《太平樂府》收錄其小令二十三首。內容多寫朋友贈答、山居自樂等。《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150人之中。
水仙子山居自樂(四首之一)西風籬菊燦秋花[1],落日楓林噪晚鴉,數椽茅屋青山下[2]。是山中宰相家[3],教兒孫自種桑麻[4]。親眷至煨香芋[5],賓朋來煮嫩茶[6],富貴休誇。
[注釋][1]西風:秋風。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孫周卿一二六[2]椽(chuán傳):傳也。相傳次而布列的意思。見《釋名·釋宮室》。
[3]是山中宰相家:山中宰相,原指陶弘景,見馬致遠[雙調·清江引]《野興》(其二)。此處是作者自稱,以示其自得其樂。
[4]教兒孫自種桑麻:桑麻,在此代指農事,農作物。陶淵明《歸田園居》(其二):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孟浩然《過故人莊》:“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本句從楊惲《報孫會宗書》“長為農夫以沒世矣,是故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點化而出。
[5]煨(wēi微):烹調法,用微火慢慢地煮。也指將生的食物放在帶火的灰裏使燒熟,本句當為此意。
[6]賓朋:賓客朋友。
[題解]這首曲子表現自得其樂的隱居情趣。前麵幾句描繪了一幅山村生活的風俗畫;“親眷至煨香芋,賓朋來煮嫩茶”兩句展示了純樸高雅的山居情調。最後一句“富貴休誇”,短短四個字,言簡意賅,充滿傲岸之氣,且發人深思。
作者同類型的曲子還有好幾首,從所寫的內容來看,他大約也是一個仕途不得意而隱居的人。
水仙子山居自樂(四首之四)朝吟暮醉兩相宜[1],花落花開總不知[2]。虛名嚼破無滋味[3],比閑人惹是非[4]。淡家私付與山妻[5],水碓裏舂來米[6],山莊上線了雞[7],事事休提[8]。
[注釋][1]朝吟暮醉:朝,早晨。暮,傍晚。這裏是互文修辭的運用。意謂整日裏吟詩飲酒。宜,適宜,恰到好處。
[2]花開花落總不知:花開也好,花落也罷,總也不知道。這句是說,萬事萬物的興衰成敗,進退是非等,都漠不關心,聽其自然。
[3]虛名嚼破無滋味:嚼破,咀嚼透,品味透。意思是如果看透了的話,名聲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4]比閑人惹是非:沒有必要像閑人那樣去為了名聲而招惹是非。
[5]淡家私:些微家產。山妻:古自稱其妻的謙詞。李白《贈範金卿》之一:“隻應自索漠,留舌示山妻。”杜甫《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理生那免俗,方法報山妻。”
[6]水碓(duì兌):利用水力舂米的器具。
[7]線了雞:即閹了雞。
[8]休提:休問,不用管。
[題解]此曲亦寫隱居之樂,而憤世之慨與自歎身世之情卻溢於言表。“不知”、“休提”,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孫周卿一二七失望之極。而對自食其力的山居生活,也似乎興趣不大,這都透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蟾宮曲自樂草團標[1]正對山凹,山竹炊粳[2],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山溜響冰敲月牙[3],掃山雲驚散林鴉。山色元佳[4],山景堪誇。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注釋][1]草團標:元代俗語,即草房、茅棚。
[2]粳(jīng):稻的一種。
[3]山溜:山泉、山溪、冰敲月牙,喻水聲清脆,好像敲擊著新月形晶瑩的冰塊。
[4]“山色”句:是說山色本來就很美麗。元,同“原”。
[題解]古人寫詩,在作法上都強調緣情體物。這首小令,在體察細致、描寫精到方麵,頗具特色。全曲句句寫的都是山裏的事物,例如:山民的茅舍、山凹、山竹、山水、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山雲、山色、山景、山外、山下,都離不開一個“山”字。然而,又不僅僅限於寫山,它主要通過山林之樂,抒發出對當時混濁的社會和世俗陋習的厭棄之情。開頭三句分別寫山民的住、吃、喝問題,描繪了他們的古樸生活。
四、五、六等三句“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繼續寫山民的生活。七、八、九、十四句,寫出了美麗的山景,山泉、山溪的野趣和山雲、林鴉的詩意。以上寫的都是眼前之景。結句“山外晴霞,山下人家”,寫到山外和山下,巧妙地抒發了作者此時此地的思想感情,不難窺見作者對現實的憤懣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這中間也摻雜了逃避現實的不健康情調。
水仙子舟中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1],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2],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3],一笑琅然[4]。
[注釋][1]吹老:吹落。這句是比喻雪像吹落的梅花一樣。
[2]詩豪:寫詩的豪興。這句是說詩情很濃,就像要與紛飛的大雪一爭高下一樣。
[3]繳纏:糾纏。
[4]琅然:笑聲爽朗的樣子。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孫周卿一二八[題解]寫“舟中”的詩詞曲作品,一般以寫夏日月夜的較為常見,而這首曲子則是寫冬天大雪紛飛下在洞庭湖舟中的情景。曲子開頭兩句寫“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給人以常見的孤寂冷清之感。但以第三句把雪花比作梅花作為過渡,以下句子出乎讀者意外,一掃前麵的孤寂冷清之感,以詩豪與風雪,雪與風、詩與雪的爭先、鏖戰、繳纏,寫出了一派生氣與活力,結尾“一笑琅然”,更是豪興不減。整首曲子的格調樂觀向上,豪興天成,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顧德潤顧德潤元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字君澤,一作均澤,道號九仙,一作九山。
鬆江(今屬上海市鬆江縣)人。約與鍾嗣成同時,曾任杭州路吏,後遷平江。曾自刊《九山樂府》、《詩隱》二集,售於市肆。賈仲明“吊詞”稱:“君澤德潤住雲間,路吏杭州稱九仙,遷平江首領驅公案,樂府共詩集開板刊,售文籍市肆停安。情恬淡,心懶坦,九仙在塵環。”與錢惟善、朱曦顏相交,年輩亦相若。錢惟善稱讚他是“風流見逸才”,“歌章大雅聲”(《送顧君澤移平江》);朱曦顏稱讚他是:“謔浪笑傲,睨世而不廢嘯歌者”(《顧君澤讚》)。《錄鬼簿》列他入“方今才人相知者。”散曲今存小令八首、套數二套,俱見《太平樂府》。《全元散曲》一並收錄。《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雪中喬木”。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述懷蛛絲滿甑塵生釜[1],浩然氣尚吞吳[2]。並州每恨無親故[3]。三匝烏[4],千裏駒[5],中原鹿[6]。
走遍長途,反下喬木[7]。若立朝班,乘驄馬,駕高車[8]。常懷卞玉[9],敢引辛裾[10]。羞歸去,休進取[11],任揶揄[12]。
暗投珠[13],歎無魚[14]。十年窗下萬言書,欲賦生來驚人語,必須苦下死工夫[15]。
[注釋][1]蛛絲滿甑塵生釜:這句用《後漢書·範冉傳》的典故。範冉字史雲,曾被任命為萊蕪長,他不願赴任,“推鹿車,載妻子”,“窮居自苦,言貌無改”,老百姓歌唱道:“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2]浩然氣尚吞吳:浩然氣,即孟子所說的至大至剛的正大剛直之氣。吞吳,借用杜甫《八陣圖》詩“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極言其氣之盛。以上兩句是借範冉自喻。
[3]並州每恨無親故:化用唐劉皂詩:“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更渡桑幹水,卻望並州是故鄉。”(《旅次朔方》)抒發遊宦思鄉之情。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顧德潤一二九[4]三匝烏:借用曹操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表達漂泊不得其所的心情。
[5]千裏駒:喻大有作為的人。
[6]中原鹿:喻競爭而奔走功名的人。
[7]反下喬木:用《詩經·小雅·伐木》詩句:“出自幽穀,遷於喬木。”這裏是反其意而用之:人們通常的願望是“出自幽穀,遷於喬木”,但現在的情況,是“走遍長途,反下喬木。”
[8]朝班:高級官員朝拜時的位次。這句與下麵“乘驄馬,駕高車”兩句都是說在朝廷做官。
[9]常懷卞玉:楚人卞和曾為獻玉而遭刖刑。這裏作者引以喻自己懷才不遇。
[10]敢引辛裾:三國時辛毗敢於扯住魏文帝的衣裾而犯顏直諫。這裏作者仍引以自喻。
[11]羞歸去,休進取:既沒有勇氣像陶淵明那樣辭官歸隱,也不企望在仕途上有什麼進取了。
[12]揶揄:嘲笑,捉弄。
[13]暗投珠:明珠暗投,指貴重的東西落到不識貨的人手中,喻懷才不遇。
[14]歎無魚:孟嚐君的門客馮諼彈鋏而歌:“長鋏歸來兮,食無魚!”感歎自己懷才不遇,未受到重用。這裏依然是引以自喻。
[15]十年窗下萬言書:指自己也曾曆經了寒窗十年苦讀。以下幾句連起來大意是說:不怨天,不尤人,隻怪自己尚沒有苦下死工夫。這當然是自嘲之語、憤激之辭了。
[注釋]此曲寫了文人進退兩難的境地。作者倍受坎坷,沉抑下僚,而誌氣不滅,這就是一對尖銳的矛盾。追求理想,因此“羞歸去”,對現實又失望,因此說“休進取。”最後寄希望於苦讀。此曲不頹廢而又感慨深沉,在元曲中亦屬少見。
醉高歌過攤破喜春來[1]旅中長江遠映青山,回首難窮望眼[2]。扁舟來往蒹葭岸[3],人憔悴雲林又晚[4]。
籬邊黃菊經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慳[5]。破清思晚砧鳴[6],斷愁腸簷馬韻[7],驚客夢曉鍾寒。歸去難,修一緘[8],回兩字寄平安[9]。
[注釋][1]醉高歌:屬中呂宮曲牌之一。此曲又名[最高樓]、[醉高樓]。除獨用外,可帶[喜春來]、[攤破喜春來]、[紅繡鞋]等曲。攤破喜春來:《中原音韻》[中呂]既收[喜春來]一調,又收[攤破喜春來]一調,可見二者不同。蓋[喜春來]為本調,攤破乃用本調煞尾。此調不獨用,惟與[醉高歌]合用為帶過曲。
[2]回首難窮望眼:窮,盡。意謂回首向長安眺望,難以看到邊際。
[3]蒹葭(jiānjiā兼加):蒹,荻葦;葭,蘆葦。蒹葭,這裏指蘆葦。《詩經·秦風·蒹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顧德潤一三〇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4]憔悴(qiáocuì喬脆):困頓、萎靡不振,無精打采的樣子。
[5]囊底青蚨逐日慳:青蚨(fú扶),傳說中蟲名。錢的代稱。慳(qiān牽),吝嗇,這裏是“缺少”、“減少”的意思。原句是說口袋裏的錢越來越少。
[6]破清思晚砧鳴:破,打破,打斷。清思,清閑的思路。砧(zhēn真),搗衣石。晚砧鳴,黃昏時的搗衣聲。句言黃昏時的搗衣之聲打斷了清閑的思路。
[7]簷馬韻:屋簷下所掛鐵片,風吹動而發聲,舊稱鐵片為鐵馬。韻,和諧之聲音、音節。句謂風吹動簷前鐵馬發出有節奏的響聲。馬致遠[壽陽曲]:“雲籠月,風弄鐵,兩般兒助人淒切。”鐵,即簷間鐵馬。
[8]修一緘:緘(jiān肩),本指將信件封口,因以代指信件。句謂寫一封信。
[9]回兩字寄平安:《酉陽雜俎續集》十:“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這便是報平安的出處。岑參《逢入京使》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題解]這首曲子寫旅途所感,通過旅途所見景物,表達作者的哀愁和生活上的拮據。曲子前半(醉高歌)寫遠景和大環境,勾畫了一幅蒼茫的長江黃昏圖。曲子後半(攤破喜春來)寫近景和身邊環境,抒發作者的思鄉情緒和失意落魄感。整首曲子情景相生,意境生動,很有表現力。
曹德曹德元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字明善。衢州(今浙江省衢縣、常山一帶)人。
曾做過衢州路吏、山東憲吏等小官。性耿直而超脫。元順帝時,太師伯顏擅權,曹德任山東憲吏,時在都下,曾作[清江引]二首以諷之,並張貼於京城午門之上。伯顏懷恨,圖形通緝,明善避禍於吳中僧舍數年。惠宗至元六年(1340),伯顏事敗身死後,明善方複入京。曹德與馬昂夫、任則明等相交,年輩亦相若。散曲作品今存小令十八首,皆見於《樂府群玉》,《全元散曲》一並收錄。《錄鬼簿》列他入“方今才人相知者”,說他“有樂府,華麗自然,不在小山下”。《太和正音譜》將其列入“詞林英傑”150人中。
清江引(其一)長門柳絲千萬結[1],風起花如雪[2]。離別複離別,攀折更攀折[3],苦無多舊時枝葉也[4]。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曹德一三一(其二)長門柳絲千萬縷,總是傷心樹[5]。行人折嫩條,燕子銜輕絮[6],都不由鳳城春作主[7]。
[注釋][1]長門:本為漢宮殿名。漢武帝皇後陳阿嬌失寵後,被禁閉在長門宮內。此用以代指伯顏專權的元京師。千萬結:這裏隱有愁腸百結的意思。
[2]風起花如雪:風起柳絮紛飛,如漫天飄舞的飛雪。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蘇軾《少年遊·閏州作·代人寄遠》:“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3]離別複離別,攀折更攀折:攀折,折柳枝。古代習俗,朋友送別時折柳枝以相贈。
[4]苦無多舊時枝葉也:敦煌曲子詞《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或謂此句從周邦彥《蘭陵王》“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語意點化而來,寓意更為深遠。或雲舊時枝葉,在此喻指朝廷中的舊臣。暗含有老臣無多,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的意思。或雲暗指無辜受害者之多。
[5]傷心樹:本指有著許多傷痕的樹,這裏暗喻皇後被迫害後的傷心。
[6]“行人”二句:行人、燕子暗指迫害皇後的伯顏及其黨羽。
[7]都不由鳳城春做主:鳳城春指皇帝,鳳城指京城。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善吹簫,鳳降其城,所以稱為丹鳳城,後來便用鳳城來泛指京城。這句與前兩句連起來是說,長門柳絲被“行人”、“燕子”糟蹋,而“鳳城春”卻做不了主。暗指皇後被伯顏等人誣陷殘害,元順帝卻做不了主。據《元史》記載,當“伯顏執皇後伯牙吾氏幽於別所”時,皇後大呼:“陛下救我!”而順帝卻無可奈何地順著伯顏的口氣回答說:“汝兄弟為逆,豈能相救耶!”
[題解]元末陶宗儀在《輟耕錄》一書中記載曹德寫這兩首《清江引》的事由,說是因為伯顏專權,擅殺郯王徹徹都、南昌王貼木兒不花等人,曹德便寫了這兩首曲子張貼於京城午門以諷刺,所以伯顏下令通緝曹德。又據《元史》記載,元順帝時的伯顏,因為擁戴順帝有功而專權,皇後伯牙吾氏的親屬為此不滿,發生爭鬥,伯顏殺盡皇後親屬,並幽禁皇後於冷宮,不久加以暗殺。所以,又有人認為曹德這兩首小令是為伯顏殘害皇後而作。從曲的內容,尤其是以“長門柳絲”為吟詠對象來看,說為皇後事而作似乎更妥貼一些。
以花木暗喻人事,這個傳統自《詩經》就已開始。但其要求必須是語意雙關,才能使讀者既獲得藝術享受,又能理解作者的真意。這兩首小令以長門柳絲為吟詠對象,所詠內容很符合柳絲特性,而以“長門”、“鳳城春”等字眼作為雙關的線索,準確而自然。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也以把“長門柳絲”理解為暗喻皇後更為妥當。當然,無論把被迫害對象理解為皇後還是郯王和南昌王,有一點無容置疑的,就是,這兩首小令都是借物喻人,譏刺伯顏專權的。在元散曲中,直接幹預時政的作品可以說是寥若晨星,所以,這兩首小令是值得重視的。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曹德一三二喜春來和則明韻[1]春雲巧似山翁帽[2],古柳橫為獨木橋,風微塵軟落紅飄[3]。沙岸好,草色上羅袍。
[注釋][1]和則明韻:則明,即元散曲作家任昱,其字則明。原作共三首,這裏選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2]山翁:指晉河內懷人山簡(山濤幼子),永嘉三年,出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他常戴白色頭巾,稱白接癦。
[3]落紅:本指墜落下來的花瓣,代稱落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題解]這首曲子寫鄉村野景,畫麵生動,色彩明快,充滿春天的勃勃生機。從這首曲子可以看到《錄鬼簿》評曹德散曲“華麗自然,不在小山之下”的特色。
沉醉東風村居茅舍寬如釣舟,老夫閑似沙鷗。江清白發明,霜早黃花瘦[1],但開樽[2]沉醉方休。江糯[3]吹香滿穗秋,又打夠重陽釀酒。
[注釋][1]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花:菊花。
[2]樽:盛酒的器具。
[3]江糯:江南地區特產的糯穀,又稱江米。
[題解]這支曲子題為村居,首句即用“茅舍”領起,點出環境,用“寬如釣舟”寫明住宅的簡陋。第二句用一“閑”表達了詩人對村居的樂趣。三句“江清白發明”,進一層寫出村居的時日已經不短,著意寫出久在村居之樂趣。四句用寒霜的早至,來襯出得以早賞秋菊的樂趣。第五句化用“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詩意,顯出了村居無拘無束之樂趣。
第六句抓住“江糯吹香”這具有特征性的農作物,用“滿穗秋”三字寫出田野的豐收在望,並交代了人物活動的背景。這既是景語,又是情語,借“江糯”係釀酒的最好原料,來暗寫村居往來者的開誠相見之情懷,同時為下句鋪墊。結句,進而寫出村居生活中人們情誼的深厚,使這支曲子富於感染力。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曹德一三三高克禮高克禮字敬臣,號秋泉,河間(今屬河北)人。一說濟南(今屬山東)人。至正中官慶元推官,後歸隱。與喬吉、薩都剌等人唱和。小曲享盛名,今存四首,均摹寫兒女情態之作,清新爽利。
黃薔薇過慶元貞[1]燕燕別無甚孝順[2],哥哥行在意殷勤[3]。玉納子藤箱兒問肯[4],便待要錦帳羅幃就親。
嚇得我驚急列驀出臥房門[5],他措支剌扯住我皂腰裙[6],我軟兀剌好話兒倒溫存[7]:“一來怕夫人情性哏[8],二來怕誤妾百年身[9]。”
[注釋][1]黃薔薇:越調曲牌名稱之一,與[慶元貞]合為帶過曲,無獨用者。[慶元貞]亦無獨用者。
[2]燕燕:人名。曲借關漢卿雜劇《詐妮子調風月》中的婢女燕燕的自述展開的。
[3]哥哥行:即言哥哥那邊。指《詐妮子》雜劇中的那個官家公子哥。在意殷勤:用心用意,辛勤、周到。《馬陵道》二折[脫布衫]:“則為你個為昔日同堂故友,怎惜得這殷勤盡心兒搭救。”
[4]玉納子藤箱兒問肯:言《詐妮子》劇中那個官家公子用玉納子和藤箱兒這兩件飾物贈給燕燕。問肯,是古代男家向女家求婚的一種禮節。
[5]驚急列驀出臥房門:意謂驚慌地走出臥房門。
[6]措支剌:形容心緒撩亂。一作“錯支剌”。《西廂記》二本三折[雁兒落]:“荊棘剌怎動那,死沒騰無回豁,措支剌不對答,軟兀剌難存坐。”《調風月》四折[得勝令]:
“燕燕不是石頭鐫鐵頭做,教我死臨侵身無措,錯支剌心受苦。”
[7]軟兀剌:軟癱無力的樣子。又作“軟答剌”、“軟剌答”。《西廂記》二本三折[雁兒落]:“軟兀剌難存坐。”溫存:溫柔體貼,殷勤撫慰。
[8]哏(gén):同狠。
[9]妾:古時女子對自己的謙稱。
[題解]此曲借用關漢卿雜劇《詐妮子調風月》小千戶企圖誘奸婢女燕燕這一情節,稍加改造,成功地塑造了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弱女子形象。小千戶沒安好心,一個勁地向燕燕獻殷勤,又用禮物來引誘她就範。麵對他的騷擾,處於婢女地位的燕燕又不能跟主人翻臉,隻能來軟的。她低聲細氣地告訴對方:一來夫人的性情很凶,二來怕毀了自己的一生。頭一句是用夫人來作警告,後一句是提醒對方越軌行為將招致嚴重後果。這兩句話均綿裏藏針,十分機智,千戶聽了恐怕會有所顧忌。本曲全係燕燕自白,又多采用當時口語,故讀來如聞其聲,讓人對其遭遇倍感同情。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高克禮一三四黃薔薇過慶元貞天寶遺事又不曾看生見長[1],便這般割肚牽腸[2]。喚奶奶酩子裏賜賞[3],撮醋醋孩兒弄璋[4]。
斷送得他蕭蕭鞍馬出鹹陽[5],隻因他重重恩愛在昭陽,引惹得紛紛戈戟鬧漁陽[6]。哎,三郎[7]!睡海棠[8],都則為一曲舞霓裳[9]。
[注釋][1]又不曾看生見長:即言還不曾生下來。
[2]便這般割肚牽腸:就這樣地牽腸掛肚。
[3]喚奶奶酩子裏賜賞:酩(mǐng)子裏,暗地裏。《西廂記》二本三折[折桂令]:“淚眼偷淹,酩子裏癝濕香羅。”原句是說喚請個老成的婦女,暗地裏給她以賞賜。
[4]撮醋醋孩兒弄璋:撮醋醋,指孕婦好吃酸食。弄璋,《詩經》:“乃生男子……載弄之璋。”璋謂圭璋,弄璋即為王侯執圭璋。後因稱生男孩為弄璋。原句是說給孕婦吃酸食,希望能生個男孩子。
[5]斷送得他蕭蕭鞍馬出鹹陽:指唐玄宗在安史之亂時匆匆忙忙逃離京城鹹陽。
[6]隻因他重重恩愛在昭陽,引惹得紛紛戈戟鬧漁陽:昭陽,皇後所居宮殿名,這裏用以代指楊貴妃。白居易《長恨歌》:“昭陽殿裏恩愛絕。”戈戟,古代兵器,此處用以代指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戰爭。漁陽,郡名,在今河北薊(jì計)縣一帶,當時為安祿山的轄區之一。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pí皮)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原句意謂,唐玄宗逃難的原因便在於過於寵愛楊貴妃,而最終引起了安祿山起兵反叛。
[7]三郎: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子,故稱三郎。
[8]睡海棠:此指楊貴妃。《太真外傳》曰: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時宿酒未醒,命高力士及侍兒扶掖而至,醉顏殘妝,釵橫鬢亂,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此用其典。
[9]都則為:都隻為。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大型舞曲名。本名《婆羅門》,是西域樂舞的一種,開元中河西節度使楊敬述引入,據說曾經玄宗加工潤色。貴妃善舞此曲。
[題解]據史料記載,楊貴妃曾認安祿山為養子。該篇上闋即言此事。又是割肚牽腸,又是暗中賜賞,還將認養說成孩兒弄璋(古生男孩稱弄璋,此指認養儀式),簡直就像親生兒子一般,言語間充滿嘲諷。楊貴妃寵愛安祿山的最終後果是導致“安史之亂”(即安祿山、史思明叛亂)的爆發。下闋由此生發,嚴厲批評了唐玄宗重色誤國,筆鋒犀利,發人深省。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高克禮一三五王仲元王仲元杭州(今屬浙江)人。與鍾嗣成有交往。所作雜劇今知有《於公高門》、《袁盎卻座》、《私下三關》三種(後一種《太和正音譜》作無名氏撰),今皆不傳。《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數四套。
普天樂春日多雨無一日惠風和[1],常四野彤雲布。哪裏肯妝金點翠[2],隻待要迸玉篩珠[3]。這其間湖景陰,恰便似江天暮。冷清清孤山路[4],六橋迷雪壓模糊[5]。瞥見遊春杜甫,隻疑是尋梅浩然,莫不是相訪林逋[6]。
[注釋][1]惠風和:春風和暢。
[2]妝金點翠:陽光照耀綠草地。
[3]迸玉篩珠:形容雨點如玉珠般下落。
[4]孤山路:孤山一帶。孤山在西湖裏外兩湖之間,一峰聳立,旁無聯附,為西湖景點之一。
[5]“六橋”句:六橋一帶,梅花在雨中像雪一樣,茫茫一片,模糊不清。六橋;指西湖上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等六橋。
[6]這三句是說,雨蒙蒙中孤山一帶的梅林一片模糊,看不清遊人,作者於是展開想象,說一會兒看見的是遊春的詩聖杜甫,一會兒又懷疑是那個冒雪賞梅的唐代詩人孟浩然,一會兒又想到,可能應該是那個隱居孤山,與梅鶴作伴的宋代詩人林逋吧。
[題解]蘇東坡遊西子湖,曾留下“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名句。此曲描寫西湖初春雪天的景象,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別有一番韻致:湖上白天陰雲密布,就像江天暮色,迷迷蒙蒙。通往孤山的路上行人稀少,顯得冷冷清清;六橋上積雪覆蓋,望過去也模模糊糊。末三句作虛筆。在這樣朦朦朧朧的迷人景色中,恍若置身夢境,仿佛瞥見了遊春的杜甫,又疑是踏雪尋梅的孟浩然,還有以“梅妻鶴子”著稱的林逋好像也來了。此為畫筆不到處。
普天樂旅況樹杈椏[1],藤纏掛。衝煙塞雁,接翅[2]昏鴉。展江鄉水墨圖,列湖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王仲元一三六口瀟湘畫。過浦穿溪沉江汊[3],問孤航[4]夜泊誰家?無聊倦客,傷心逆旅[5],恨滿天涯。
[注釋][1]杈椏:枝幹交錯參差。
[2]接翅:翅膀挨著翅膀。
[3]江汊:分支的小河流。
[4]航:船。
[5]逆旅:旅店。
[題解]這首曲子寫旅途的愁思,開始四句描繪的景物很有些像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的展開。接下來寫江上景色,頗富動感。最後幾句集中抒情,寫主人公的旅愁,又與《天淨沙·秋思》的“斷腸人在天涯”相似。
這首曲子藝術上的特點是句式由三三、四四、六六、七七變化,變化中又連連屬對,寓整一於變化之中。結尾三個四字句造成音節上的鏗鏘有力,收束全篇,同時又與開頭的句式相呼應,造成了全篇的和諧統一。
江兒水婦人臉上笑靨一團兒可人癧是嬌[1],妝點如花貌。打疊起臉上秋[2],出落腮邊俏。千金這窠裏消費了。
[注釋][1]癧(zhūn):盡。
[2]秋:秋水,喻神色清澈。
[題解]腮上一對小小酒窩,確實能給女人增添許多迷人魅力,而一旦要加以描繪,卻並非易事。單就酒窩的形狀而言,似乎也沒有多少好寫的,關鍵在於它給人帶來的神采風韻。本篇就是緊緊抓住了這一點。酒窩裏裝滿了嬌媚,妝點著如花似玉的美貌。
它使臉蛋更加光彩照人,更加優雅俊俏。小小酒窩,不知令多少人為之傾倒,一擲千金又算得了什麼。
大食惟寅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跡均不詳。散曲作品僅存小令1首,從這首小令來看,知道他曾與張可久交遊。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大食惟寅一三七燕引雛[1]奉寄小山先輩[2]氣橫秋[3],心馳八表快神遊[4]。詞林誰出先生右[5]?獨占鼇頭[6]。
詩成鬼神愁[7],筆落龍蛇走[8],才展山河秀。聲傳南國[9],名播中州[10]。
[注釋][1]燕引雛:曲牌,即殿前歡,又名鳳將雛、小鳳孫兒、小婦孩兒等,屬雙調。
[2]小山先輩:即張可久,字小山。
[3]氣橫秋:氣勢強橫,指張小山作品筆力縱橫,很有氣勢。
[4]心馳八表快神遊:陸機《文賦》有“精鶩八極,心遊萬仞”之說;又李白《大鵬賦序》:“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這裏借指張可久才思敏捷高遠,風神出俗。
[5]詞林誰出先生右:詞林,指詞曲藝術界。右,即上、古人以右為上。
[6]獨占鼇頭:本指狀元及第,這裏借指張可久為曲狀元。
[7]詩成鬼神愁:杜甫讚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指詩歌令鬼神也感動。這裏借以讚頌張可久的曲藝。
[8]筆落龍蛇走:李白《草書歌行》:“時時隻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指書寫筆勢奔放,如龍蛇競走。
[9]南國:指南方。
[10]中州:即中原,泛指北方。
[題解]這首曲子讚頌張可久散曲藝術的成就,使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張可久及其散曲作品在元人心目中的地位,具有較重要的文學史資料價值。從這首曲子的讚頌來看,作者多次把張可久與唐代“詩仙”李白相比擬,這一看法,或許影響了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和李開先對張可久的評價。李開先在《張小山小令序》中直截了當地說張小山“可謂詞中仙才矣,李白為詩仙,非其同類耶?”
又,作者名大食惟寅,古代稱阿拉伯為大食,所以,據此推斷係阿拉伯人,名為惟寅。如果真是如此,則從這首散曲也可見出中國人與阿拉伯人的文化交往,具有文化史資料價值。
呂止庵呂止庵元散曲作家。另有呂止軒,疑為同一人。生平不詳。散曲作品今存小令三十二首,見《陽春白雪》、《太平樂府》;套數四套,見《陽春白雪》、《詞林摘豔》。《全元散曲》收錄其小令三十三首,套數四套。《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晴霞結綺”,位列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呂止庵一三八上品。
後庭花(其一)孤身萬裏遊[1],寸心千古愁[2]。霜落吳江冷[3],雲高楚甸秋[4]。認歸舟,風帆無數,斜陽獨倚樓[5]。
[注釋][1]孤身:單身,孤單一人。萬裏:非確數,泛指離家很遠很遠。杜甫《登高》:“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元·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萬裏關山萬裏愁,一般心事一般憂。”
[2]寸心:即言心。因心位於胸中方寸之地,故稱。典出《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杜甫《偶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古愁:怨愁的深沉、永久。
[3]霜落吳江冷:這裏用的是唐人崔信明的斷句“楓落吳江冷”,而將“楓”易為“霜”字。
[4]楚甸:楚地。這裏泛指江南地區。
[5]認歸舟,風帆無數,斜陽獨倚樓:歸舟,返回的船隻。溫庭筠《夢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癠洲。”柳永《八聲甘州》: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皆可看作本曲的藍本。
[題解]這首曲子寫孤身遠遊的愁思。孤身萬裏,寸心千古,霜落江冷,雲高楚秋,這幾句把空間與時間的跨度結合起來,展示了異常開闊的境界。後三句寫“認歸舟”的情景,實際上化用前人“天際識歸舟”(謝眺),“想佳人妝樓長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等的境地,運用自然而不露痕跡,較為妥貼地表達了自己的天涯孤旅愁緒。
後庭花(其二)功名攬鏡看[1],悲歌把劍彈[2]。心事魚緣木[3],前程羝觸藩[4]。世途艱,一聲長歎,滿天星鬥寒。
[注釋][1]功名攬鏡看:攬鏡,拿起鏡子來照。句謂功業如鏡中之影,虛無著落。這裏從杜甫《江上》“勳業頻看鏡”的詩意化出。
[2]悲歌把劍彈:見顧德潤《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
[3]心事魚緣木:指不能實現的想法。心事,指功名等不順心之事。魚緣木,成語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呂止庵一三九“緣木求魚”。《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不行王道而欲稱霸天下,孟子批評他雲:“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此句講功名無著,仕途無門,心中怏怏。
[4]前程羝觸藩:羝(dī低)觸藩,成語“羝羊觸藩”。出於《易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羸,困倦的意思。意謂公羊角纏在籬笆上,進退兩難。
[題解]本曲表達仕途艱險,進退兩難的情懷。前四句分別用典,寫出了鬱鬱不得誌的滿腹牢騷,然後以“世途艱”三字一語總括,以一聲長歎否定了自己一生的理想追求和功業誌向,表現了極度的失望。結句“滿天星鬥寒”很有意境,使讀者分明感到有一個深夜不寐憂慮國事的讀書人形象煢煢獨立,其清冽的寒意襲人而來,令人悲哀。
醉扶歸有意同成就,無意大家休[1]。幾度相思幾度愁,風月虛遙授[2]。你若肯時肯,不肯時罷手,休把人空迤逗[3]。
[注釋][1]大家休:休,作“罷”講。言即大家作罷,彼此不再糾纏不清了。
[2]風月:“風花雪月”的省寫,舊多喻指男女情愛。喬吉《金錢記》三:“本是些風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遙授:虛授,與實授相對。過去任命官吏有所謂“遙授”、“遙領”,這裏借用,顯得俏皮活潑,意趣橫生。
[3]休:莫,不要。迤逗:挑逗,勾引。也寫作“拖逗”、“拖鬥”。徐再思[雙調·水仙子]《春情》:“十年迤逗十年受。”《東牆記》三:“我想來,都是這小賤人拖逗的來。”
[題解]這首小曲塑造了一個大膽潑辣,愛情熱烈的女性形象,她在關鍵時刻向對方提出了斷然的要求。曲調全用口語乃至於俗語,本色自然而性格突出。這在後期元散曲中是較為少見的。
後庭花(其一)西風黃葉疏,一年音信無。要見除非夢,夢回總是虛。夢雖虛,猶兀自[1]暫時節相聚,近新來和夢無[2]。
(其二)西風黃葉稀,南樓北雁飛。[3]妾燈前淚,縫君身上衣。約歸期,清明相會,雁還也人未歸[4]。
[注釋][1]猶兀自:尚還是。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呂止庵一四〇[2]和夢無:晏幾道《阮郎歸》:“夢魂縱有也成虛,哪堪和夢無。”這裏是借用其句,意為連夢也沒有了。
[3]:揩拭。
[4]“約歸期”三句:歸期約在清明,清明在春天,而大雁歸在秋天,也就是說,到秋天了人還未歸,失約已半年之久了。
[題解]這兩首小令寫閨中婦對遠方親人的思念盼望,第一首寫夢寐相思,第二首寫燈下縫衣,均極情深意長。尤其是第一首寫夢寐相思,層層遞進,纏綿悱惻。先說“要見除非夢”,已是無可奈何之辭;繼而說“夢回總是虛”,一轉,滿腹失望;“夢雖虛”二句再退後一轉折,說明夢雖虛但總還是夢,還能短時節相聚;最後以“近新來和夢無”再一大轉折,極言失望之痛:連夢也沒有一個了!全曲在絕望中結束。第二首曲子側重寫心上人失約,從春盼到秋,仍然音信全無,也是在絕望中結束全曲。兩首曲子均以主人公的絕望而結束,使讀者讀後深受感動。
真氏真氏(生卒年不詳)名真真。據元人陶宗儀《輟耕錄》記載,真真是南宋學者真德秀的後代,建寧(今屬福建)人。因父親在朔方(今寧夏靈武一帶)做官時犯挪用公款罪,遂賣女為償,使之淪為妓女。後因侍宴得遇當時任翰林承旨的姚燧,知道她的身世後深為同情,便為她贖了身,並嫁給翰林院的小吏為妻。真氏的散曲作品,《全元散曲》僅錄存小令1首。
解三酲[1]奴[2]本是明珠擎掌[3],怎生的流落平康[4]?對人前喬[5]做作嬌模樣,背地裏淚千行。三春南國憐飄蕩,一事東風沒主張[6]。添悲愴,哪裏有珍珠十斛,來贖雲娘[7]?
[注釋][1]解三酲:仙呂宮曲牌名。
[2]奴:古代女子的自稱。
[3]明珠擎掌:掌上明珠,形容父母對女兒的珍愛。
[4]怎生的流落平康:唐代長安的平康裏,是妓女聚居之地,後以此指妓院。怎生的:為什麼。
[5]喬:假。
[6]“三春”二句:以春草自喻,說自己漂泊無依,無可奈何。
[7]“哪裏”二句:意思是說沒有人願以重金為其贖身。據唐人劉恂《嶺表錄異》載,西晉石崇有明珠買妾事。唐人喬知之《綠珠篇》:“石家金穀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真氏一四一婷。”雲娘:唐代澧州官妓,形貌瘦瘠,這裏是以雲娘自比。
[題解]作者是良家出身的歌妓,麵對非人的生活,回想自己的身世,熱切希望有人來為其贖身從良,於是寫下了這首曲子。首句由追憶著筆,次句寫自己的生活坎坷路程。
中間五句描繪了自己的淒涼處境。“對人前”和“背地裏”是對比,準確地寫出了強顏作笑的生涯。而在“三春南國”這樣的美好環境,卻過著“飄蕩”、“沒主張”的日子,寫得真切動人。最後兩句“哪裏有珍珠十斛,來贖雲娘”,是作者的希望和心靈的呼聲。
結句和首句相照應,給人殊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