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此曲是李德載為某家茶館宣傳所作十首曲之一。元朝市井經濟發達,茶樓酒肆繁盛,而文人沉抑下層,秦樓楚館之作多有,似這等生意文字雖不多見,亦不足怪。此曲首二句專寫茶香四溢,引起人飲茶的欲望。第三句自誇烹煎之術老到,末二句再加強調,請人品嚐。整支曲簡潔明白,意思完整,既具宣傳力,又有韻味,雅中有俗,俗中見雅,正符合茶肆的環境氣氛,不失為一篇好文字。
陽春曲贈茶肆(其二)金芽嫩采枝頭露[1],雪乳香浮塞上酥[2],我家奇品世間無。君聽取,聲價徹皇都[3]。
[注釋][1]金芽嫩采枝頭露:金芽,金黃色的茶葉嫩芽。這句是說清早枝頭上還帶著露珠時,便將茶葉的嫩芽兒采下。
[2]雪乳香浮塞上酥:形容茶香。雪乳,指初沏之茶麵上的泡沫。塞上酥,指塞外少數民族用的奶茶。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李德載一五八[3]徹:猶言滿。皇都:京城。
[題解]此曲為原作十首中最末一首,可看成是前九首的概括。前麵已誇過茶葉、茶香、手藝、泉水,此曲首句再寫茶葉品質,極言其嫩,次句言茶香,極言其濃。宋·宋子安《東溪試茶錄·采茶》:“凡采茶必以晨興,不以日出。”黃庭堅詠建州餅茶的《滿庭芳》有“香泉濺乳”句,可見作者句不虛下。後麵三句順承而下,把自己的茶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也不由得人不信服了。此曲口氣似出茶肆主人之口,語言本色,而首二句又極為雅麗。
程景初程景初生平事跡不詳。散曲作品今存小令一首,套數一套。
醉太平恨綿綿[1]深宮怨女,情默默夢斷羊車[2]。冷清清長門[3]寂寞長青蕪,日遲遲[4]春風院宇。淚漫漫介破琅玕玉,悶淹淹散心出戶閑凝佇[5],昏慘慘晚煙妝點雪模糊。淅零零灑梨花暮雨。
[注釋][1]綿綿:悠長樣。
[2]羊車:羊拉之車。相傳晉武帝好色,常隨羊車所止定臨幸之所。
[3]長門:漢代宮名。漢武帝陳皇後失寵時居此。蕪:雜草。
[4]遲遲:緩慢悠長貌。語本《詩經·豳風·七月》。
[5]凝佇:佇立凝望。
[題解]怨恨淒楚,一篇情結難解的《長門賦》。曲中“恨綿綿”、“情默默”、“冷清清”、“日遲遲”、“淚漫漫”、“悶淹淹”、“昏慘慘”、“淅零零”一連串疊詞的運用,尤見元曲的鮮明特色,對強化深居冷宮的幽怨悵恨,起了巨大的渲染作用。
李致遠李致遠元雜劇、散曲作家。生平事跡不詳。仇遠《金淵集》卷二《和李致遠君深秀才》詩,說他“子亦固窮忘怨尤”,“有才未遇政何損,知爾不薦終當羞”,“一瓢陋巷誓不出,孤雲野鶴心自由”。孫楷第《元曲家考略》疑即為此曲家李致遠而作,並疑其為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李致遠一五九溧陽人。所著雜劇今存《還牢末》一種。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見《樂府群玉》;套數四套,見《太平樂府》。《全元散曲》一並收錄。《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玉匣昆吾”。
紅繡鞋晚秋夢斷陳王羅襪[1],情傷學士琵琶[2],又見西風換年華[3]。數杯添淚酒[4],幾點送秋花,行人天一涯[5]。
[注釋][1]夢斷陳王羅襪:陳王,指陳思王曹植。羅襪,典出《洛神賦》。曹植《洛神賦》寫他夢見洛水之神宓(mì蜜)妃,她行於水上,步履輕盈,體態嬌美,“淩波微步,羅襪生塵。”這裏用“羅襪”代指美人。此句意謂夢不到想象中的美人。
[2]情傷學士琵琶:學士,官職,這裏指白居易。因他曾官翰林學士。此處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詩中有句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此襲其意,言有淪落天涯之感。
[3]西風:秋風。李白《憶秦娥》詞:“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4]數杯添淚酒:數杯增添傷感的酒。範仲淹《蘇幕遮》詞:“酒人愁腸,化作相思淚。”又《禦街行》:“酒未到,先成淚。”故稱為“添淚酒”。
[5]行人天一涯:天一涯,天一方。《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萬餘裏,各在天一涯。”原句指作者和離去之人天各一方,相距遙遠。
[題解]這首曲子以“晚秋”為題,但主要不是寫晚秋景色,而是寫作者傷秋的情懷,抒發美人遲暮與行旅天涯的痛苦。其中“數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一聯,雖是化用前人詞意,但也頗有出新,生動別致地刻寫了淒苦之情和秋意蕭瑟之感,很有藝術魅力。
紅繡鞋晚春楊柳深深小院,夕陽淡淡啼鵑[1],巷陌東風賣餳天[2]。才社日停針線[3],又寒食戲秋千[4],一春幽恨遠。
[注釋][1]啼鵑:啼鳴的杜鵑。
[2]餳(xíng形):飴糖,一種用麥芽或穀芽熬煎製成的軟糖,古人寒食節製此。《玉燭寶典》:“寒食為大麥粥,引餳沃之。”
[3]才社日停針線:才,方才。社日:古祭社神的日子,有春社、秋社之分。這裏指春社,近春分前後。停針線,古代荊楚一帶的習俗,社日,群眾結宗會社,於樹下殺牲口祭社神,婦女則停止針線活計。張籍《吳楚歌辭》:“今朝社日停針線。”《墨莊漫錄》: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李致遠一六〇“唐宋婦人社日不用針線,謂之忌作。”
[4]寒食戲秋千:見王元鼎[正宮·醉太平]《寒食》。
[題解]這首曲寫晚春景致風俗。在惋惜時光流逝快的同時,突然發出“一春幽恨遠”的感歎。讀起來,令人覺得空穀來風,很有些不知所感。這一點,把作者含蓄蘊藉的寫作特點推到了極端。
落梅風斜陽外,春雨足,風吹皺一池寒玉[1]。畫樓中有人情正苦,杜鵑聲莫啼歸去[2]。
[注釋][1]風吹皺一池寒玉:寒玉,清冷而淨潔明亮的水。李群玉《引水行》:“一條寒玉走秋泉。”這句話是從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句意化出。
[2]杜鵑聲莫啼歸去:杜鵑,鳥名。辛棄疾《添字浣溪沙》有句雲:“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題解]這首曲子寫閨怨。前三句描寫戶外春天景色,沒有展開,而隻是選擇了“春雨足,風吹皺一池寒玉”這一點來寫。“風吹皺一池寒玉”雖是化用馮延巳“風吹皺一池春水”句,但換“春水”為“寒玉”,已暗示出情緒的大大不同。第四句果然寫出了主人公的“情正苦”與之相應,最後一句“杜鵑聲莫啼歸去”寫主人公心理活動頗為婉轉曲致。
照理說,主人公思念遠方親人,正應讓杜鵑催歸。但反過來想,正因為遠方的人兒不能歸來,那聲聲杜鵑的啼叫不更增添了主人公內心的煩惱與痛苦之情嗎?所以要“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唐金昌緒《春怨》)這裏所揭示的心理活動是完全一樣的。
這首曲子寫得含蓄委婉,細心品味,意味深長。
朝天子秋夜吟梵宮[1],晚鍾,落日蟬聲送。半規涼月半簾風,騷客情尤重[2]。何處樓台,笛聲悲動?二毛斑,秋夜永[3]。楚峰,幾重?遮不斷相思夢。
[注釋][1]梵宮:指佛寺。
[2]半規:規,圓形,半規即半圓。騷客:詩人。屈原代表作名《離騷》,後因以騷客、騷人稱詩人。
[3]“二毛”句:年紀大了感到秋夜漫長。二毛:指頭發花白。永:長。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李致遠一六一[題解]這首曲子的主人公以詩人的身分出現,在深秋的夜晚觸景生情,抒發了深深的相思離別之情。就寫法來看,這首曲子語言典雅,含蓄委婉,體現了作者一貫的風格特色。
王氏王氏生平不詳。大都(今北京)歌妓。散曲今存套數一首。
石榴花帶鬥鵪鶉寄情人看了那可人江景壁間圖[1],妝點費工夫[2]。比及江天暮雪見寒儒,盼平沙趁宿,落雁無書。空隨得遠浦帆歸去。漁村落照船歸住,煙寺晚鍾夕陽暮,洞庭秋月照人孤。愁多似山市晴嵐[3],泣多似瀟湘夜雨[4]。少一個心上才郎,多一個腳頭丈夫。每日價茶不茶飯不飯百無是處[5],教我那裏告訴?最高的離恨天堂,最低的相思地獄。
[注釋][1]可人:使人滿意。
[2]工夫:功夫。
[3]嵐:山中霧氣。
[4]瀟湘:瀟水和湘水,均在湖南。
[5]價:襯字。
[題解]本篇摘自《粉蝶兒》套曲。原套敷演雙漸蘇卿故事。曲中“少一個”兩句,即是蘇小卿被迫嫁給茶商馮魁的怨語。此曲將“江天暮雪”、“平沙落雁”等“瀟湘八景”景名巧妙織入,翻新出奇,充滿詩情畫意;而抒寫“離恨”、“相思”直白生動,“天堂”、“地獄”對比強烈,銘心刻骨,為文人所難道。
張鳴善張鳴善元雜劇、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錄鬼簿》列他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小傳雲:“揚州人,宣慰司令史。”《錄鬼簿續編》亦載有張鳴善:“北方人,號頑老子。有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張鳴善一六二《英華集》行於世。蘇昌齡、楊廉夫拱手服其才。”孫楷第《元曲家考略》以為實係一人:
張擇,字鳴善。祖籍山西平陽(今山西臨汾),流寓揚州,曾任宣慰司令史,至正初任提學,又為憲郎,元亡後,稱病辭官,隱居吳江。著有雜劇三種,皆已失傳。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正宮·脫布衫小梁州]一首,見《太和正音譜》;[中呂·齊天樂]七首,見《樂府群珠》;[雙調·水仙子]四首,一首見《輟耕錄》,另三首見《詞林摘豔》;《詠雪》(失宮調)一首,見《堯山堂外紀》;套曲二套:[中呂·粉蝶兒]和[越調·金蕉葉],皆見《詞林摘豔》。《全元散曲》一並收錄之。《太和正音譜》評其曲:“如彩鳳刷羽,藻思富贍,爛若春葩,鬱鬱焰焰,光彩萬丈,可以為羽儀詞林者也。誠一代之作手,宜為前列。”將其列於元曲家第九位。
水仙子譏時鋪眉苫眼早三公[1],裸袖揎拳享萬鍾[2],胡言亂語成時用[3]。大綱來都是哄[4]。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5],兩頭蛇南陽臥龍[6],三腳貓渭水非熊[7]。
[注釋][1]鋪眉苫眼早三公:鋪眉,展眉。苫(shān山,又讀shàn扇),動的意思。鋪眉苫眼,朱居易《元劇俗語方言例釋》謂亦作“苫眼輔眉”,釋作“裝模作樣,目空一切,擺臭架子”。三公,舊時輔助君主帝王掌握軍政權要的高級官員。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宋仍有三公之名,但已沒有什麼實權了。各代名稱各異,在此用以代指高官。原句是說裝模作樣的早已是三公。
[2]裸袖揎拳享萬鍾:裸袖揎(xuān宣)拳,元代俗語,捋起袖子,露出拳頭,一副準備打架的樣子。也指蠻橫無理的流氓。鍾,古代計量單位,六斛(hú弧)四鬥為一鍾(十鬥為一斛)。享萬鍾,意謂享用萬鍾之多的俸祿,極言其俸祿的優厚。《孟子·告子上》:“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原句是說蠻不講理、會吵會鬧的人能享受萬鍾的俸祿。
[3]胡言亂語成時用:成時用,為當時社會所重用,一解作成為當時社會的有用人才。此句意謂滿口胡說八道之人,反倒在當時社會吃得開,受重用。
[4]大綱來都是哄:大綱來,元人俗語,一作“大剛來”、“待剛來”、“大岡來”。有總是、總而言之、一言以蔽之的意思。《黃粱夢》一折[混江龍]:“當日個曾逢關尹,至今遺下五千文,大剛來玄虛為本,清淨為門。”哄,哄騙,胡鬧意。原句是說,總而言之,全都是哄騙。
[5]五眼雞岐山鳴鳳:五眼雞,五隻眼的怪雞。或雲即“烏眼雞”、“忤眼雞”,好鬥之雞。岐山鳴鳳: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東北,為周朝的發源地。《國語·周上》:“周之興也,癭癮鳴於岐山。”注“癮,鳳之別名。”故後人又稱“岐山”為“鳳凰堆”、“鳳凰山”。原句是說五眼怪雞竟成了岐山上的鳴鳳。
[6]兩頭蛇南陽臥龍:兩頭蛇,傳說中狀似兩頭之蛇的不祥怪物,見之者必死。賈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張鳴善一六三誼《新書·春秋》記楚人孫叔敖“為嬰兒也,出遊而還,憂而不食。母問其故,應而對曰:
‘今日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日矣。’”南陽臥龍,指諸葛亮,他曾隱居於南陽(湖北襄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原句意謂兩頭蛇那樣的不祥怪物竟然被當成了諸葛亮那樣的賢才。
[7]三腳貓渭水非熊:三腳貓,事物不盡完美者,不完善的東西。宋人《百寶總珍集·解賣》:“物不中謂之三腳貓。”俗稱各種技藝僅知皮毛,隻會敗事,不中用的家夥為三腳貓。渭水非熊,見查德卿[雙調·折桂令]《懷古》。
[題解]這是一首當時非常有名的曲子。曲的開頭,從“鋪眉苫眼”、“三公”寫起,用一“早”字,寫出他們躍居高位的迅捷。二句寫出他們俸祿優厚的情狀。三句“胡言亂語成時用”,寫出一種極不正常的情況。四句用“大綱來”三字,集中而概括地點明了元貴族統治下朝政的腐朽、社會風尚的惡劣,飽含著辛辣諷刺之意。這還不夠,作者在第五句中,用“誰是”作問,寄寓了令人警省的情思,把作者對國家前途的關切之情,一筆寫盡。最後三句針對上句的疑問,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對元代社會的良莠不分、美醜倒置的現象作了進一步的揭露;那蛇蠍心腸、陰險毒辣和淺薄無知的人,竟然被視作諸葛亮、薑太公呂尚這樣的名相賢臣,這對當時社會黑暗的揭露,是入木三分的。在寫作方法上,這三句運用民間俗語,構成鼎足對,語意深遠,情趣橫生,難怪曆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普天樂愁懷雨兒飄,風兒颺[1]。風吹回好夢[2],雨滴損柔腸[3]。風蕭蕭梧葉中[4],雨點點芭蕉上[5],風雨相留添悲愴[6],雨和風卷起淒涼。風雨兒怎當?雨風兒定當,風雨兒難當。
[注釋][1]颺:“揚”的異體字。作“吹動”講。
[2]風吹回好夢:風兒將美夢吹醒了。馮延巳《鵲踏枝》:“濃睡覺來慵(yōng擁)不語,驚回好夢無尋處。”
[3]雨滴損柔腸:柔腸,溫和柔軟的心腸。辛棄疾《蝶戀花》詞:“不道柔腸,近日無腸斷。”歐陽修《少年遊》:“那堪疏雨滴黃昏,又特地憶王孫。”可與此句參照理解。
[4]風蕭蕭梧葉中:蕭蕭,風聲。《戰國策》荊軻《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徐再思[水仙子]曲:“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5]雨點點芭蕉上:參看前句注。又可參照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和洪適《虞美人》“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斷江南路”理解。
[6]怎當:怎樣對待。定當:定要對待,此處可理解為一定要禁受。難當:又難以令人忍受。三句話將主人公矛盾、複雜的愁緒,刻畫得十分細膩傳神,淋漓盡致。
[題解]這首曲子非常別致。就內容說,題目為《愁懷》,但曲中卻並沒有具體寫愁,而是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張鳴善一六四通過反複寫風風雨雨,寫作者對風雨的獨特感受,從而把讀者也帶進“風雨”的情境之中,這樣來曲折地表達自己悲愴淒涼的愁懷。就形式說,這首曲子每句均以風雨起頭,風雨二字始終貫穿全篇,而風、雨的排列次序有所變化。這樣回環往複,反複詠歎,有助於情緒的盡情抒發,也使整首曲子如珠玉一串,具有和諧的形式美。結尾的三句疊韻反複,更是造成一種獨特的音樂美感,餘音繞梁,言有盡而意無窮。
普天樂嘲西席[1]講詩書,習功課。爺娘行孝順,兄弟行謙和。為臣要盡忠,與朋友休言過。養性終朝端然坐[2],免教人笑我風魔[3]。先生道學生琢磨,學生道先生絮聒[4],館東[5]道不識字由他。
[注釋][1]西席:家庭教師。
[2]終朝:整天。端然:端正。
[3]風魔:瘋狂。
[4]絮聒:羅嗦。
[5]館東:學生家長。
[題解]全曲共十一個句子,可以分作兩個層次。第一層是“西席”即教書先生對學生的訓誡內容:關於孝順,關於謙和,關於忠君,關於諒友,以及關於自己的修身養性,等等。從這些訓誡內容及其口吻,讀者可以想象到教書先生的唾沫飛濺和苦口婆心。
第二層寫先生的叮囑,學生的評價和館東的態度。先生自以為頭頭是道地講了頂頂重要的倫理綱常大道理,要學生課下好好琢磨;學生壓根兒就沒有聽,討厭他的喋喋不休,沒完沒了;館東則純粹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由他去吧!”讀到這裏,教書先生的尷尬和難堪就可想而知了。於是授課內容的莊重,授課態度的認真,一下子跟授課效果的無謂和糟糕形成了一種不協調,對“西席”的嘲諷意味也便在一種喜劇氛圍中產生了。不過,曲題雖是“嘲西席”,而從深層意蘊上看,倒是對封建科舉教育的一個極大諷刺。
普天樂詠世洛陽花[1],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2]。花倚欄幹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3]。月有盈虧[4],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花謝了三春[5]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
[注釋][1]洛陽花:指牡丹。古人謂洛陽牡丹甲天下,宋歐陽修曾作《洛陽牡丹記》,以記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張鳴善一六五其盛。梁園:漢時梁孝王於大梁(今河南開封)築兔園以饋賓客,相與遊樂其中,世稱梁園。關漢卿《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
[2]皓月須賒:皓月:明亮的月亮。賒:本指買物而緩付款。李白《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這裏反用其意,不用一錢買,也須賒。
[3]月曾把酒問團圓夜: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4]月有盈虧: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盈虧:此指圓缺。
[5]三春:指農曆三月,或指整個春天。
[題解]這首曲子表達的內容與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些相似,都是以時光流逝,月亮陰晴圓缺,花落花開等自然界規律類比聯想人生的無常,抒發作者的人生態度和體驗。
在藝術表達上,這首曲子的結構很有特點:前六句都是一句花一句月,第七、八句由並說花、月而過渡到“想人生最苦離別。”最後三句又分別寫花、月、人。這種結構,環環相扣而前後呼應,整齊而又富於變化,很見藝術匠心。
普天樂[1]既待舍之藏[2],何用沽諸價[3]。清閑活計,冷淡生涯。采靈芝西海邊[4],看黃菊東籬下[5]。樂樂陶陶無牽掛。三般兒到處裏堪誇[6]:或是向東籬看花,或是在東門種瓜[7],或是去東裏為家[8]。
[注釋][1]此曲僅《元明小令鈔》注為張鳴善作。
[2]舍之藏:《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3]沽諸價:即待價而沽,語出《論語·子罕》。
[4]西海:神話傳說中西方的大海。
[5]“看黃菊”句:陶淵明《飲酒》(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6]三般兒:指下三句所述之事。
[7]東門種瓜:謂隱居。典出《史記·蕭相國世家》:“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
[8]東裏:古地名。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產居處,在今河南省新鄭縣城內。
[題解]歎世、譏世、罵世,是元散曲的重要主題,與之相關的另一重要主題是樂隱。隱居本是傳統題材,但不同時代的旨趣並不相同。以陶淵明為代表的隱逸詩人追求的是躬耕自食、樂以忘憂的自我超脫;以孟浩然為代表的隱逸詩人是以退求進,以隱逸求出仕,想走迂回式的終南捷徑;元代追求隱逸的詩人卻不是為了待價而沽,他們一方麵沒有出路,一方麵看破紅塵,所以是被迫退居林下而與統治者合作。他們的“樂隱”是無可奈何狀態下的其樂陶陶,其“樂”中包含了深刻的痛苦和憤激,這是我們讀此類元曲時尤須細加體味的。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張鳴善一六六楊朝英楊朝英元後期散曲作家。字英甫,號澹齋。青城(今山東高青縣,一說指四川青城)人。生卒年不詳。曾做過郡守,三年後改遷部郎,與曲家貫雲石、阿裏西瑛相唱酬。編有《陽春白雪》、《太平樂府》兩部散曲集,元人散曲多賴其書得以流傳。今存小令二十七首,見《太平樂府》、《陽春白雪》,《全元散曲》一並收錄之。《太和正音譜》說他的詞“如碧海珊瑚”。楊維楨《周月湖今樂府序》將他與關漢卿、庾吉甫、盧摯並論,謂四人之作品最為奇巧。
水仙子自足杏花村裏舊生涯[1],瘦竹疏梅處士家[2]。深耕淺種收成罷,酒新癰,魚旋打[3],有雞豚竹筍藤花。客到家常飯,僧來穀雨茶[4],閑時節自煉丹砂[5]。
[注釋][1]杏花村:多以之指賣酒處。
[2]處士:指未出仕或不願意出仕的人,即隱士。
[3]酒新癰魚旋打:旋,旋即,剛剛的意思。意謂酒剛剛濾出,魚剛剛打上來。
[4]穀雨茶:指穀雨時節采摘的嫩茶。
[5]丹砂:也叫“辰砂”或“朱砂”、“丹沙”等。一種無機化合物,分子式HgS,是煉汞的主要礦物,紅色或棕紅色,無毒,可治皮膚病,亦可作顏料。《史記·孝武紀》:“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管子·地數》:“上有丹沙者,下有黃金。”
[題解]這首曲子寫隱居田園生活的閑適自得。開頭兩句點出村居的環境風物,清幽閑雅。三至六句寫自享勞動成果的滿足和喜悅,洋溢著豐衣足食之樂。最後三句寫交往和賦閑的樂趣,所結皆高潔之士,來往無利祿之徒,遠俗慮而求清靜達到了題目所標榜的“自足”境界。
陽春曲失題[1](一)浮雲薄處癲朧日[2],白鳥明邊隱約山[3]。妝樓倚遍淚共彈[4],凝望眼,君去幾時還[5]?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楊朝英一六七[注釋][1]本曲《樂府群珠》題作“閨思”。
[2]癲朧(tónglóng童龍)日:意指太陽初出時似明不明,朦朦朧朧的樣子。
[3]白鳥明邊隱約山:白鳥,鷗。隱約山,指遠山。意謂白鳥飛得遠了,晴光反射,陰色反而明顯了。杜甫《雨四首》有“白鳥去邊明”句。
[4]妝樓:女子居住處。柳永《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彈(tán談):此處指心情傷痛,用手彈淚。
[5]幾時還:什麼時候回來。
[題解]此曲寫佳人登樓望遠盼歸的情景。首二句為眼中所見之景,由於盼歸心切,所以所見皆為遠景,遠至朦朧隱約。第三句寫女子情態,末二句直抒情懷。整支曲雖隻選取了一景一情,卻寫得細致傳神,簡練味永。
陽春曲失題(二)沈腰易瘦衣寬褪[1],潘鬢新皤鏡怕看[2]。月明千裏報平安[3]。音信慳[4],歸夢繞巫山[5]。
[注釋][1]沈腰易瘦:六朝時文學家沈約,因為在仕途上不得意而鬱鬱寡歡,他在寫給徐勉的信中說自己年來多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言其腰瘦帶寬之甚。見《南史·沈約傳》。後因稱腰圍消瘦為“沈腰”或“沈瘦”。李煜《破陣子》:“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武漢臣雜劇《李素蘭風月玉壺春》第三折:“我為你沈腰寬減了形骸。”
[2]潘鬢新皤(pó鄱):見亢文苑[南呂·一枝花]。
[3]月明千裏報平安:六朝時謝莊《月賦》有句雲:“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裏兮共明月。”本句當從此化出。
[4]慳(qiān牽):欠缺,缺少。陸遊《懷昔》:“澤國氣候晚,仲冬雪猶慳。”
[5]巫山:泛指男女歡會之處。用宋玉《高唐賦》楚襄王“巫山雲雨”典。
[題解]此曲寫遊子相思之情。首二句寫容顏憔悴,青春逝去,而思歸不得。第三句寫書信報平安,末二句寫音信少,隻得夢中歸去。此曲寫得淒涼無比,憔悴、老去、寫信、歸夢幾件事又是並列的,互為因果,因而纏綿悱惻,韻味悠長。
梧葉兒客中聞雨簷頭溜,窗外聲,直響到天明[1]。滴得人心碎,聒得人夢怎成[2]?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楊朝英一六八夜雨好無情,不道我愁人怕聽[3]。
[注釋][1]簷頭溜,窗外聲,直響到天明:簷頭的水滴,窗外的雨聲,一直響到天明。這三句是從溫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化出。
[2]滴得人心碎,聒(guō鍋)得人夢怎成:這是從李煜《長相思》“秋風多,雨如和,簾外芭蕉三兩棵,夜長人奈何”及曾瑞[南呂·罵玉郎帶感皇恩采茶歌]《閨中聞杜鵑》
的“無情杜宇閑淘氣……聲聲聒得人心碎”等詞曲意中化出。
[3]不道:不顧,不理會。向癳《虞美人》詞:“西風吹起許多愁,不道沈腰潘鬢不禁秋。”《董西廂》一:“一向癡迷,不道其間是誰住處。”
[題解]這首曲寫夜雨嘀嗒響個不停而帶給遊子的煩惱和憂愁。曲境近於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清江引秋深最好是楓樹葉,染透猩猩血[1]。風釀楚天秋,霜浸吳江月[2]。
明日落紅多去也[3]。
[注釋][1]猩猩血:喻楓葉紅透了,像猩猩的血一樣紅。
[2]釀:醞釀。楚天:這裏泛指南方的天空。吳江:即吳淞江,這裏泛指南方的江河。
[3]落紅:指凋落的楓葉。
[題解]這支曲子,用色彩鮮麗的景物來寫離情別緒,很有特色。首句“秋深”二字點明季節,“最好是楓樹葉”六字,寫出當時的景色。二句接寫楓葉的顏色。三句疊進一層,“風釀楚天秋”,是對首句“秋深”的細描。四句“霜浸吳江月”,承上寫出深秋的優美景物。這兩句對偶工整,一“釀”、一“浸”極妙,對秋意、秋色作了恰到好處的比喻。結句“明日落紅多去也”抒發了秋光雖好、時日無多的感慨。
水仙子燈花占信又無功[1],鵲報佳音耳過風。繡衾溫暖和誰共?
隔雲山千萬重,因此上慘綠愁紅。不付能博得個團圓夢[2],覺來時又撲個空。杜鵑聲又過牆東[3]。
[注釋][1]占信:問卜、預測。
[2]不付能:好不容易。博得:換得、贏得。
[3]杜鵑:又稱子規,叫聲如“不如歸去”。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楊朝英一六九[題解]這首曲寫閨中少婦思念遠行的親人。夜占燈花,朝卜鵲喜,均沒有靈驗,連一個好不容易做成的團圓夢也被驚醒了,耳邊隻聽見杜鵑“不如歸去”的一聲聲啼叫。其閨情春思深濃,口吻畢肖,心態如畫,使讀者讀來曆曆在目,異常生動。
水仙子雪晴天池一冰壺[1],竟往西湖探老逋[2]。騎驢踏雪溪橋路[3],笑王維作畫圖[4],揀梅花多處提壺[5]。對酒看花笑,無錢當劍沽[6],醉倒在西湖。
[注釋][1]“雪晴”句:積雪初晴,西湖與周圍的山皎潔晶瑩,宛若一隻玲瓏剔透的冰壺。
[2]老逋:指號稱“梅妻鶴子”,隱居於孤山的林逋。
[3]“騎驢”句:暗用孟浩然騎驢踏雪,尋梅吟詩的故事以自比。
[4]王維:唐代詩人、畫家,擅長於寫山水鬆石,繪有《雪溪圖》和《雪裏芭蕉圖》。這句是笑他沒有想通這個道理,畫什麼畫呢?還不如到此一觀西湖的自然景色。
[5]揀:選擇。提壺:倒酒。
[6]當劍沽:典當佩劍買酒。
[題解]此曲猶如一軸雪中探梅圖卷,它以雪霽新晴的冰天雪地作為整個畫卷的背景,且以“冰壺”為喻,可見詩人高雅不俗的情懷。梅之品饒幽逸之趣,淡然脫俗。“探老逋”,暗示了作者引梅以為同調的心意。作者以為這美妙無限的湖山雪景和踏雪探梅的雅趣就是富於詩意的自然圖畫,而當初王維竟未悟此理,硬要作什麼“騎驢踏雪”的丹青圖畫,堪笑他多此一舉。詩人以梅為知己,在那梅花爛漫之處把杯對酌,頓感愜意無限,於是迸發出不惜當劍沽酒、醉臥西湖的豪興,表現了趨淡遠俗、向往高潔的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
叨叨令歎世(二首)想他腰金衣紫青雲路[1],笑俺燒丹煉藥修行處。俺笑他封妻蔭子叨天祿[2],不如我逍遙散誕茅庵住[3]。倒大來快活也末哥[4]。倒大來快活也末哥,那裏也龍韜虎略擎天柱[5]。
昨日蒼鷹黃犬齊飛放[6],今日單鞭羸馬江南喪[7]。他待學欺君罔上曹丞相[8],不知俺葛巾漉酒陶元亮[9]。倒大來快活也末哥。倒大來快活也末哥,漁公把盞樵夫唱。
[注釋][1]腰金衣紫:謂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綬。青雲路:比喻高位或謀求高位的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楊朝英一七〇路徑。
[2]封妻蔭子:妻子受誥封,子孫襲爵祿。叨:猶忝,謂無功德承受。天祿:俸祿。
[3]散誕:放誕不羈,逍遙自在。
[4]倒大來:無比,非常。
[5]那裏也:猶言哪裏是、說什麼、說不上,常用在成語等之前,表否定的意思。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那裏也惡人自有惡人磨,這的是強中更遇強中手。”龍韜虎略:兵書的代稱,也指用兵的謀略。擎天柱:托住天的柱子。這裏比喻有大才幹、大本領、肩負重任的人。
[6]蒼鷹黃犬:代指打獵。李斯被殺時,對他的兒子說:想和你再回老家上蔡,牽著黃犬追逐狡兔,又怎麼可能呢?
[7]單鞭羸(léi)馬:指苻堅之敗。前秦苻堅攻晉,敗於淝水,“單騎遁還淮北”。羸馬:瘦弱之馬。
[8]欺君罔上:欺騙蒙蔽君主。曹丞相:指曹操。
[9]葛巾漉酒陶元亮:《宋書·隱逸傳·陶潛》:“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複著之。”葛巾:用葛布製成的頭巾。漉酒:濾酒。陶元亮:淵明字元亮。
[題解]寫“歎世”的曲子不少,往往采用正麵議論或直抒胸懷的方式。楊朝英別具一格,他摒棄舊程式,而借助對比的修辭手段。第一支曲子通過汲汲榮華富貴者和修行逍遙者的對比,說明了“腰金衣紫”、“封妻蔭子”者的可笑和不足取,作者肯定的是“燒丹煉藥”、“逍遙散誕”的快樂生活。第二支曲子譏諷貪圖富貴權勢、疆土皇位者,以他們的被刑受戮、生死國滅、青史留奸與隱士漁夫的自在生活作對比,表明了作者的取舍。
這裏既有“他”之“昨日”和“今日”不同命運的對比,也有“他”和“俺”不同品性的對比,表現了作者批判社會濁惡,看破紅塵,從而走向無為任性、返樸歸真的思想,“歎世”之情純然流溢在字裏行間。
陳德和陳德和生平不詳。散曲今存小令十首。
落梅風泛剡王猷乘雪夜,訪故人,剡溪冰短篷難進[1]。凍歸來怕人胡議論,強支吾道“興來還盡”[2]。
[注釋][1]剡(shàn善)溪:水名,在浙江省。短篷:小船。
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陳德和一七一[2]支吾:指應付。興來還盡:指盡興而歸。
[題解]“雪夜訪戴”本是由《世說新語·任誕》記載的一則有關晉人王徽之(字子猷)的逸事,曆來傳為文壇佳話,以顯示文人乘興而行、興盡即返的灑脫。此曲卻作翻案文字,以嘲諷的口吻調侃王子猷的雪夜探訪不至而歸是因“短篷難進”和“凍”,為後人稱道的興盡而返是“怕人胡議論”的“強支吾”,可謂別出心裁,生動有趣。
宋方壺宋方壺元散曲作家。名子正,華亭(今上海鬆江縣)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元末明初。家境極好,嚐於鶯湖辟室若幹楹,方疏四起,晝夜長明,如洞天狀,名曰“方壺”,因以為號。見《清江貝先生集》卷五《方壺記》。據所作[越調·鬥鵪鶉]《踏青》中的“托賴著千載仁主聖明朝,齊仰賀萬萬歲吾皇大明國”句,可知已入明。《太平樂府》、《詞林摘豔》收錄有他的作品。《全元散曲》輯錄其小令十三首,套數五套。《太和正音譜》列其名於“詞林英傑”150人之中。
山坡羊道情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1]。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2]?陋巷簞瓢亦樂哉[3]!貧,氣不改;達,誌不改[4]。
[注釋][1]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青山相待,當從杜甫《後遊》“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和辛棄疾《沁園春》“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及張養浩[雙調·折桂令]“直共青山,醉倒方休”等詩詞曲意中化出。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又可與李白《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和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對照來讀。紫羅袍共黃金帶,紫羅袍、黃金帶均為高級官員的服飾。語出《北齊書·楊癴傳》:“癴自尚公主後,衣紫羅袍,金縷大帶。”原句意謂誌在隱居青山、雲山相伴,而不願做高官。
[2]管甚:管什麼,哪管他。
[3]陋巷簞瓢亦樂哉:簞(dān單),葦草編製的小筐;瓢,用葫蘆或木製成的舀水用的工具。哉,語末助詞。語出《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句借顏回的安貧樂道言自己甘守清貧以樂其趣。
[4]貧,氣不改;達,誌不改:語意從《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和《孟子·滕唐詩宋詞元曲元曲卷宋方壺一七二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化出。
[題解]這首曲子表達的,不僅僅是一般的隱逸情懷,而且還兼容了孔子讚揚顏回的安貧樂道精神和孟子提倡的“大丈夫”精神,這就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紅繡鞋閱世短病的偏逢薄幸[1],老成的偏遇真成[2],無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憐瞌睡[3],鶻伶的惜惺惺[4],若要輕別人還自輕。
[注釋][1]薄幸:一寫作“薄癵”,薄情的,負心的。《碧桃花》一折[賺煞尾]:“則要你說下言詞有準,休著我為你個薄癵王魁告海神。”
[2]老成:忠厚老實。真成:即“真誠”,真摯誠懇。
[3]懵懂的憐瞌睡:懵懂,糊塗,不清醒。憐,愛,喜歡。瞌睡,本指無精打采。這裏喻指糊裏糊塗過日子的人。
[4]鶻(hú胡)伶:鶻,即隼(sǔn損),眼光銳利的鳥。伶,明快伶俐。鶻伶,這裏指聰明伶俐者,精靈鬼。又作“鶻癶”、“胡伶”。王和卿[撥不斷]《王大姐浴房內吃打》:
“假胡伶,騁聰明,你本待洗醃癷(āzā啊紮),倒惹得不幹淨。”惺惺(xīngxīng星星):
機靈的,聰明的人。《老生兒》三折白:“我為甚說十分惺惺使九分,留著一分兒與兒孫?”《曲江池》三折[滿庭芳]:“你隻問臨川縣令,可不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