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第:下等。第,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15]“自是”句:蘇轍試直言進諫科後,雖未被黜,但卻被置之下第,授商州(今陝西省商縣)軍事推官。神宗即位初期雖召入,但又因與王安石新法意見相左,觸其怒,遷外官,後坐兄“烏台詩案”罪,謫監酒稅,五年不得調。

直至哲宗即位,任右司諫,稍後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禦史中丞等職,得以重用。從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至此共二十四年,坎坷起伏,不得重用,故言“流落凡二十餘年。”[16]及宣後臨朝: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秋,宋神宗染疾,元豐八年三月駕崩,太子趙煦即位,是為哲宗。但哲宗年尚幼,故宣仁後(神宗之母)

權同聽政,處理一切軍國大事,故言“及宣後臨朝”。[17]擢為右司諫: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蘇轍為右司諫。擢(zhuó),提拔、提升。[18]予之遭遇者再:指蘇轍哲宗時再次得到重用。遭遇,遭逢、際遇。《漢書·丙吉傳》:“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顏師古注曰:“遭遇,謂升大位也。”[19]“樂莫善於如意”二句:《荀子·勸學篇》有“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句,蘇轍化用之而成。莫善於,沒有什麼比……更好。莫慘於,沒有什麼比……更慘。

【譯文】

元符三年冬天,我蒙聖恩得以從荒僻的南方貶謫地北歸,客居在潁川,想回故鄉卻不能夠。幾個兒子憂慮地說:“父母已經老了,但居住的房子還沒有完備,是我們的責任。”於是就一起選址修建起來,過了五年就修好了。房子的南麵有修竹古柏,非常靜寂,猶如野人之家,於是又開辟房子的第四列,加上明淨的窗戶野人之家,於是又開辟房子的第四列,加上明淨的窗戶和彎曲的欄幹,作為閑居的屋子。屋子修整好後,請求給它起個名字,我說:“我,是潁水之濱的遺老,何不用‘遺老’作為它的名字呢?你們要記住:我小的時候學習詩書,大凡世人所懂的事情,我都茫然不知。到了二十三歲,正碰上朝廷尋求直言敢諫的人,有人推薦我去應詔。我采摘了道聽途說之言,議論禁中秘不能宣的事,自認為必定會因此獲罪,而有司果然認為不敬,但皇上惟獨不答應,說:‘我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聽我,如今卻要罷免他,天下的人將會怎麼說我呢?’宰相不得已,把我放到了下等,從此流落在外一共二十餘年。到宣仁後臨朝聽政之時,我被提拔為右司諫,大凡我所說的話,宣後多聽從采納,不到五年我就得以參與國政。我一生兩次得到朝廷重用,這在古人中是少有的,然而其間與世俗相隨,所做的事情中不如意的常占十分之六七,雖然號稱得誌,但實際上不是這樣。

我聽說:快樂沒有什麼比如意更好的,而快愁沒有什麼比不如意更慘的了。現在我退居在一室之間,閉門停掃,不與外物接觸。心中認為可以的事情,從來沒有不去做的;心中認為不可以的事情,從來沒有不停止的。無論是做這是不做,都從來沒有絲毫不如意的地方,我平生的快樂,從來沒有比現在的情況更好的了。你們記住:學習道並追求少犯過錯,像我現在居住遺老齋這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