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善於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給別人(1 / 3)

成大事離不開眾人

人人都企盼成功,人人都在尋求通往成功的捷徑。那麼到底成功有無訣竅?這個問題不知使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傷透腦筋,作為一個領導,麵對手下千軍萬馬,你怎樣做到成功地統率部下?

做一個領導者,成功當然有路可循。隻要你有心開發創造,集眾智努力耕耘,也就是要活用眾人的智慧,尋得力量源泉,因而才能扭轉乾坤,登上成功者的寶座。試想,如果每個人都雇用比我們更差的人,那我們就會變成一家侏儒公司;相反,如果我們都能雇用比自己更好的人,我們就變成了一家巨人公司。

劉邦,一介布衣皇帝,出身卑微,卻能白手起家,締造海內一統的偉大功業。原因何在?他成功的根本在於網羅各處人才,不但知人善任,更能因材器使,使人各盡所長。他能活用天下人才,使他們竭盡所能為他做事,因此得以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可以說,他最擅長的是用人唯賢的禦將之術,常勝過自己的人,別看他表麵上昏庸無能,實際上卻暗藏玄機,隻求人才,不問階級與資格,因此得道多助,成大功,立大業。

因此,要成功,就必須活用眾人智慧,學會以下幾點:

1.藏起鋒芒,給屬下表現的機會

鄭板橋“難得糊塗”一語甚是精彩,它道破聰明主管的做人功夫。你裝你的糊塗,這就給了部下表現機會,誰不想在上司麵前邀功請賞,他必然會貢獻出忠言與智見,你隻需從中細辨真偽即可,這樣也好上下一心,齊心合力,共創大業。

2.鼓勵下屬多嚐試

部下每天反饋回來的建議會很多,盡管不能一一采納,但千萬不要告訴他們說不行,一棍子打死,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領導者應抓住時機,決不能澆熄其熱情的熊熊烈火,適當鼓勵引導,壯大他們智慧的火花,一而再,再而三,星星之火必可燎原,最終必有一個令你滿意的好點子。

3.敢於承認部下比自己強

中國人最怕說自己不行。更不願承認別人行,到頭來隻是整個企業都不行。因此大膽啟用有能力的部下,讓他們各盡所能,因為你的目標隻有一個:建功立業。用眾人的智慧建成你的功業,何樂而不為?

因此,做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切記,通過讀心了解眾人,然後活用大家的智慧,大膽啟用比你強的人,這樣建功立業方指日可待。

放手讓別人去幹

如果想做到公司管理得有條不紊就要有層次。現代管理有著明顯的層次分別。像一個公司中有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各層次都分有與之相對應的職責和權利:決策層負責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和生產任務的布置;管理層負責計劃管理和組織生產;執行層負責具體的執行操作。如果企業老板不能正確對待這一管理中存在的客觀事實,便會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有一名廠長見到工人遲到就訓斥一番,看到服務員的態度不好也要批評一頓。表麵上看他是一位挺負責的領導,而實際上他卻違背了“無論對哪一件工作來說,一個員工應該接受一個老板的命令”這樣一個指揮原則,犯了越權指揮錯誤。員工的出勤本來是車間主任的管理範圍,服務員的態度好壞是公司辦公室主任的管理範圍,廠長的任務則是製定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生產規劃,他管理的人員應是各車間及職能科室的負責人。

作為老板,管得過多過細往往會打破正常的管理秩序,使管理處於紊亂狀態,影響公司的效益。對於員工來說,一會兒老板說個東,一會兒主任道個西,前後指令不統一,令出多門,交叉重複,會令他們無所適從。管理應具有層次,而企業領導在管理中應體現出這種層次,避免“越俎代庖”的現象發生。

聰明人喜歡自己思考,獨立行事,隻有懶蟲、笨蛋才會愛事無巨細地完全受命於人。如果企業的老板越權指揮,包辦一切,什麼都不放心,從企業的經營策略到車間的生產計劃,再到窗戶擦得是否幹淨,他全管,這就恰好適應了那些懶蟲的心理習慣:他們不願動腦,不願思考,隻需伸手,便可完成工作了,出了問題也不承擔責任。而此時正好有老板事事都包攬,誰不喜歡這樣的“好”老板?

美國有個叫漢斯的企業家在發展到幾家大百貨商場後,依舊采用小店鋪的老板作風,對公司的上上下下,關切個徹透:哪個管理者做什麼,該怎麼做;哪個員工做什麼,該怎麼做,他都布置得精微妥帖。而當他出外度假時,才出門一周,反映公司問題的信件和電話就源源不斷,而且淨是些公司內部的瑣碎小事。這使得漢斯不得不提前結束原準備休一個月的假期,回公司處理那些瑣碎的問題。

假如漢斯在企業管理中做到層次分明、職責清晰,怎麼會度不成一個安穩的假期呢?究其原因,在於他的管理有問題,滋養了部下和員工們的惰性,造成了事無大小全憑指揮的缺乏思考和創造性的局麵,以至於離了他,公司便無法正常運轉。就管理成效而言,這是一種十分糟糕的情況。

企業老板全麵管理、包辦一切的另外一個害處,是不利於調動部下和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不能盡人才之用。創造性隻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體現出來,而越權指揮的領導恰好就截斷了通向創造性的通道,使員工和部下的行為完全聽從於個人的命令和指揮。長此下來,會使他們認為想也是白想,老板一切都安排好了,即使有再新再好的創意也難見天日。個人的創造性不能在公司創業的過程中得以體現,人也就無什麼積極性可言,慢慢地人就變成機器一樣,出了問題,出了毛病,便停止工作,隻有等老板趕來修好,才能繼續運轉,沒有一點的能動性。對於那些有才華、有能力的部下或員工,他們會比普通人更加迫切地希望體現自己的價值,而工作中卻處處都得不到體現,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有一種壓抑感,積得久了,就會遞個辭呈走人,這是可以意料的事。

給員工們以相當程度的自主性,並不意味著高層領導對管理人員的紕漏、員工的錯誤等等就應該不管不問,聽之任之。問題是要采取對路的管理方法,管教合適的對象,如果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把越權指揮當做臨時的應急措施也未嚐不可,但事後一定要馬上向分工管理那件事的部下通報情況,以免造成管理上的紊亂。

在管理中,老板要和部下、員工打成一片,但在涉及具體的權利和職責,或處理公司內部中的種種問題時,老板就必須注意管理的層次,切忌越權指揮,對一個現代化的企業,企業領導更不宜全方位插手大大小小的事務。

有時你得裝糊塗

毛澤東經常喜歡引用的一句古詩是“諸葛亮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讀曆史的人都知道,呂端小事是糊塗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大事清楚。呂端算得上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有誌投身管理的人,不妨學學他。

千萬不能學時下的一些經理們。因為他們似乎患了一種綜合征,他們都存在一種不安全感,對任何事情都想弄個一清二楚,他們浪費許多時間去調查每個員工在做什麼,懷疑是否有人效率低下,是否有人工作失誤,他們擔心沒有自己的過問和參與,員工就無法將事情做好,他們完全沉溺於一些日常瑣事之中,他們似乎應了一句古話: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是許多人根深蒂固的弱點,他們希望第一個知道員工出現的錯誤,也希望員工第一個告訴自己,他們喜歡看那些長篇大論式的報告、大堆的資料和分析,他們可能每五分鍾就要接一個電話,當他們越來越多地獲取這些無用的信息時,便創造了一種沒有必要的忙碌情景。

他們認為信息就是力量,這些深感不安的經理們往往以為他們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就可以變得更加有力。作為老板,如果你真正將某一工作委托給員工去做,你應該相信他們能夠獲得充分的有效信息,並且能夠有效地完成工作。一旦你自己親自去掌握信息,自己做出決定,那麼你實際上就是解除了對員工的委托。

作為老板,你應該掌握充分信息,以便讓自己做出合理有效的決定,同時能夠監督了解員工所進行的一切,還能夠為自己的上司提供所需的信息。當你決定廢除等級製度時,你必須注重常規監督方麵的信息。很自然地,你會對員工所做的事情充滿興趣,並且要求他們按規定寫出進展報告,這種報告可以是按日、周、月,具體根據經營業務來定。應該強調的一點是,常規報告中所提供的信息應該專門針對部門的整體目標,其他所有信息可以不必考慮。誠實而論,難道你真的需要那些假日計劃、缺勤統計、每台機器工作的詳細情況嗎?你真的需要知道誰參加了會議,會上討論了一些什麼嗎?你真的必須知道他們工作中的每天、每一分鍾都在幹些什麼嗎?

所有這些都應建立在高度信任的基礎上。你必須信任員工,保證他們會將一些重要的問題隨時告知你。作為老板,忽略掉某些工作確實對自己和員工都十分有利。但對於那些重要的工作,你必須親自去做,如會見顧客,與員工一起談論昨晚的電視,考慮部門的長期發展規劃,與部門的其他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進行培訓等。與之相反,對於有些事情,你完全可以不去過問,你可以委托員工單獨去做,讓他們向你彙報一下結果即可。你不用考慮員工每天在如何完成他們的工作,而隻需看看他們每天做了些什麼。也就是說,對於工作中一些無關緊要或者一些細小的事情,你應該學會有效地忽略,讓員工自己去處理和麵對。

有效忽略,就是讓員工自己去完成他們的工作,而不要過多進行幹涉,相信他們如果出現錯誤或者想做出工作改進之時,會主動與你聯係,和你討論問題的解決辦法,請求得到你的支持。學會有效忽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早點回家,見到更多的家人,擁有更多的時間去鍛煉,你可以因此而放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你確實可以值得一試,你會發現,即使你對所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你的部門也不會因為你的忽略而大亂和消失。事實上,如果沒有你不時找員工去了解一些無用的信息,他們會一切正常,而且可能幹得更好。

作為老板,應時時注意那些重要的東西,對於一些小事或事情的細枝末節,不妨裝裝糊塗忽略過去算了。

聽取部屬的建議

每個公司或商店,都應該建立起樂於服務、全心投入工作的風氣。那麼,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也許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重點之一,則在於上司或前輩要樂於接受部屬或後輩的建議。當部屬提出某些建議時,應該欣然地表示:“沒想到你會想到這種事。你很認真,真不錯。”以開明的作風接納意見,部屬才會提出建議。當然,你要站在上司的立場,從各方麵考慮建議該不該采用。有時,雖然他們熱心提供了許多建議,但實際上,並不便立刻采用。在這種時候,也應該接受他的熱誠,誠懇告訴他:“以目前的情形,這恐怕不是適當的時機,請你再考慮一下。”一個公司或商店,有著包容建議的風氣,是很重要的事。如果一再地拒絕部屬所提的建議,會使他們覺得“上司根本不重視建議,以後不再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了。”結果,隻是死板地做自己分內的工作,沒有進步,也沒有發展可言了。這是很值得檢討的現象。相反的,上司應鼓動員工提出建議,確實做到積極地征求意見的態度。“提出建議,不但對公司很有幫助,且能增加工作的樂趣。請你好好地想,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這樣不斷提醒部屬,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有兩位經理,在能力方麵不相上下,但是其中一位的部屬,看起來工作精神非常充沛,業績的成長也很迅速。另一位的部屬,看起來無精打采,業績也沒什麼進展。像這種情形,可以說處處可見。為什麼同樣有才幹又熱心工作的人,部屬的成長卻有那麼明顯的差距呢?探討起來,原因一大串,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能不能聽從部屬意見”。平常善於聽從部屬意見的幹部,他的部屬一定成長得快;至於不善於聽從部屬意見的幹部,他的部屬一定成長得慢。這種傾向是很明顯的。

因為上司能聽取部屬的意見,他的部屬就必能自動自發地去思考問題,而這也正是使人成長的要素。設想:身為部屬的人,如果經常能覺得自己的意見受上司重視,他的心情當然高興,於是不斷湧現新構想、新觀念,提出新建議。當然,他的知識也會愈來愈寬廣,思考愈來愈精辟,而逐漸成熟,變成一個睿智的經營者。

反過來說,部屬的意見經常不被上司采納,他會自覺沒趣,終於對自己失去信心。加上不斷地遭受挫折打擊,當然也懶得動腦筋或下苦功去研究分內的工作了。整個人變得附和因循,而效率也就愈來愈差了。

一般說來,多數上司的工作經驗會比較豐富,專業知識也比部屬精深。所以部屬所提出的意見,在上司眼中,也許根本就不成熟,不值一顧。尤其在上司忙碌的時候,更不可能有耐心去聆聽。所以,關於上司是不是一定要聽取部屬的意見,或以什麼態度去聽取部屬的意見,這件事情恐怕還是見仁見智,很難有一致的答案的。也許部屬的意見聽起來是幼稚可笑,但上司必須有傾聽的態度。假使在態度上能注意到這點,部屬就會感覺被重視,而更主動找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

盡管部屬的意見不可取,上司也不能當頭潑冷水,而應該誠懇地說:“你的意見我很了解,但是,有些地方顯然還需多加斟酌,所以目前還無法采用。但我還是很感謝您,今後如果有別的意見,希望您多多提供。”如果上司的措辭這麼客氣的話,部屬的意見盡管不被采納,心裏也會覺得很舒坦。同時也會仔細檢討自己議案中所忽略的事,然後再提出更完整的構想。像這樣激勵,就是部屬獲得成長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