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用對人,才能做對事(1 / 3)

給人以用武之地

有些老板總是抱怨公司裏能人太少,他恨不得想使自己的部下變成能殺能闖的“猛將”。

不用說,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如果公司裏的每一個人都是精華薈萃,技藝超群,老板的命令,就沒有威力啦!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哈佛認為,隻要你能很好地掌握他們的特點,把他們放到最能發揮其作用的位置上,你的公司就會變成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團結一致的公司。

在二次大戰中,由於戰爭的需要,臨時招募了許多各行各業的人參軍打仗。有這樣一支小分隊奉命駐守在一個小島上。他們當中有大學教師、機械工程師、政府機構的辦事員,也有泥瓦匠、小飯館老板、裁縫鋪的學徒,還有消防隊員、小提琴手、汽車修理工等等。他們一到島上,就都行動起來了。有的用撿來的木條、幹草搭起了簡陋的帳篷,有的用自製的工具支起了爐灶,還有的忙著施展烹飪手藝,人人都演出自己的拿手戲,在各自擅長的方麵盡情地發揮。一頓豐盛的晚餐過後,還舉辦一場熱鬧的晚會,大家有說有笑,有唱有跳。

幾天過後,小島遭到敵人的攻擊。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大學教師和小飯館老板便顯得手足無措,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消防隊員和汽車修理工則能夠臨陣不亂,熟練地使用手中的武器,對敵人進行了狠狠的打擊。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教師受過高等教育,掌握的知識較多,可以說是比較有才華的人了,可是一打起仗來,他卻不如一個隻念過幾年書的消防隊員。這就是所謂未在其位,能力就不能得一施展,“英雄無用武之地”即是如此。

美國哈佛大學的經營管理學者提醒經營者,你的公司就好比這個小分隊,也是由各色各樣的人組成,他們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身為老板,你就要能做到對部下的特點、能力,甚至個人的性格了如指掌,做到適才適所,使內在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惟有如此,你的公司才可能會高人一籌。

但是,這裏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部下要深刻了解,明察秋毫,不能憑自己的認識來盲目做出安排。

湯姆是剛從財經學校畢業的大學生。他儀表堂堂,口才出眾,而且交際能力很強。被老板一眼看中,聘任為公關部的副經理。然而在與顧客打交道的過程中,由於湯姆缺乏誠懇的態度和實幹精神,又經常言過其實,故而給公司的形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幾個月後,就與老板不辭而別啦!

可是要真正做到“人得其位、位得其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用人上,基本的原則是讓員工誠實、肯幹、能吃苦。即使把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放在一個很好的位置,由於他敷衍了事,粗枝大葉,也不能結出累累碩果。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一位合格的現代企業領導必須懂得取長補短、以長製短的用人原則,而力戒長短不分,以短為長的盲目行為,這樣才能發揮員工在企業中的位置和作用。

俗話說得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人有所長,也有所短。如果一個領導的手下個個都是天才,都是人才,多才多藝,完美無缺,這個領導也就太好當了!事實上完美的人才是不存在的,也正是這一點缺陷考驗著一個領導用人的才幹:一個不合格的領導,隻會用人之短,而不會用人之長;一個優秀的領導,則會用人之長,而不會用人之短。這種差別是領導用人的重要原則,不可違背。

善於管理的領導應當知道下屬的優點和缺點,並在適當的時候和恰當的位置上運用其人,這樣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了。在這裏,我們先從性格出發,來分析下屬的行為特征,從中分辨出下屬的“長”與“短”,以便給領導用人起到參照作用。

1.性格堅毅剛直的下屬,長處在於能夠矯正邪惡,不足之處在於喜歡激烈地攻擊對方;

2.性格柔和寬厚的下屬,長處在於能夠寬容忍耐他人,不足之處在於經常優柔寡斷;

3.性格強悍豪爽的下屬,稱得上是忠肝義膽,卻過於肆無忌憚;

4.性格精明慎重的下屬,好處在於謙恭謹慎,卻經常多疑;

5.性格強硬堅定的下屬,起到穩固支撐的作用,卻過於專橫固執;

6.善於論辯的下屬,能夠解釋疑難問題,但性格卻過於飄浮不定;

7.樂善好施的下屬,胸襟寬廣,很有人緣,但交友太多,又難免魚龍混雜;

8.清高耿介、廉潔無私的下屬,有著高尚堅定的情操,卻過於拘謹約束;

9.行動果斷、光明磊落的下屬,勇於進取,卻疏忽小事,不夠精細;

10.冷靜沉著,機警縝密的下屬,善於探究小事,細致入微,卻稍嫌遲滯緩慢;

11.性格外向的下屬,可貴之處在於為人誠懇、心地忠厚,不足之處在於太過顯露,沒有內涵;

12.足智多謀,善於掩飾感情的下屬,長於權術計謀,他們狡詐機智,富有韜略,在下決斷時卻常常模棱兩可,猶豫不決;

13.性格溫柔和順的下屬,行事遲緩,缺乏決斷,因此這種人常常遵守常規,卻不能執掌政權,解釋疑難;

14.勇武強悍的下屬,意氣風發,勇敢果斷,但他們從不認為強悍會造成毀壞與錯誤,視和順忍耐為怯弱,更加任性妄為;

15.好學上進的下屬,誌向高遠,他們不認為貪多務得、好大喜功是缺點,卻把沉著冷靜看做是停滯不前,從而更加銳意進取,因此這種人可以不斷進取,卻不甘心落後於人;

16.性格沉著冷靜的下屬做起事來深思熟慮,他們不覺得自己太過於冷靜以至於行動遲緩,因此這種人可以深謀遠慮,卻難以及時把握機會;

17.性情質樸的下屬,他們的心地癡頑直露,行事直率,因此這種人可以使人信賴他們,卻難以去調停指揮,隨機應變;

18.富有謀略、深藏不露的下屬,善於隨機應變,取悅於人,因此這種人往往不易顯露其真實的想法,常常表裏不一。

以上18類僅僅是一個概括,不可能包容所有人,但是,其中已經大體表明這樣一個基本道理:下屬各有性格特征,皆有長短,關鍵在於領導如何根據工作的特性去精心安排下屬。一位下屬的優點在企業領導是調控下屬的核心,其職責是合理搭配下屬的優缺點,否則就是不稱職的。因此,善於發現下屬的優點和缺點,並揚長避短,是一位企業領導不可忽視的用人之道。假如你是一位企業領導,不妨用歸納法逐個分析下屬,分別找出他們的長處和短處,使其各有所用。

用人特長的五個方法

揚長避短用人方略的運用,重點在於充分揚長。雖然揚長與避短是用人過程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麵,但其中揚長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主導方麵。因為人的長處決定著一個人的價值,能夠支配構成人的價值的其他因素。揚長不僅可以避短、抑短、補短,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揚長能夠強化人的才幹和能力,使人的才幹和能力朝著用人目的所需要的方向不斷地成長和發展。

1.按特長領域區別任用

主觀和客觀的局限性,決定了任何人隻能了解、熟悉和精通某一領域的知識或技能,因此人在知識和技能方麵的特長具有明顯的領域性特征。一個人不管他在知識和技能上伸展得多麼突出,成長得多麼卓越,也隻能在他所適應的領域具備特長,一旦離開他適應的領域來到不適應的領域,這些知識或技能上的特長就可能不會顯示出優勢,失去特長的意義。

用人必須根據人的特長領域性,堅持區別對待、因人而用的法則。用人時應該注意先要了解和弄清楚使用對象的特長是什麼,這種特長適用於哪個領域,按照人的特長派用場,使工作領域與人的特長對口。工作領域和人的特長二者中,應把考慮的重點放在人的特長這一方,要因人而用,不要削足適履,人為地強求人家改變或放棄自己的特長勉強去適應工作。

善於用人的老板,總是針對人的領域特長安排適宜的工作,分派適合的任務,以發揮人的特長優勢。

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從浙東得到“四賢”。他根據他們各自術業的專攻,予以不同使用。劉基善謀,讓他留在身邊,參與軍國大事;宋濂長於寫文章,叫他主理文化;葉琛和章溢有政治才幹,便派他倆去治民撫鎮。

拿破侖也很注意按人的特長去用人,他所組成的政府,立法、財政、內政大臣都是學有專長的著名學者擔任。按照特長領域性去用人,常常會收到最佳的用人效果。

2.按特長的變化而用

人的特長雖然隻適用一定的領域,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的特長還具有轉移性,可以從這一領域向另一新的領域發展,發展的結果往往是新領域特長超過原領域特長。這種特長轉移的現象在人類的創造發明活動中可以找出許多的例子,如新聞記者休斯發明電爐,獸醫鄧洛普發明輪船,畫家莫爾斯發明電報,軟木塞的經銷商人吉勒特發明安全刮臉刀,記賬員伊斯曼發明新的照相技術等。

這些特長轉移的人,往往是難得的優秀人才。他們之所以發生特長轉移是因為創造性思維活躍,敢於衝破習慣的束縛,善於進行創新活動,具有一般人所不及的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

發現人的特長轉移之後,用人者要及時調整對人的使用,要盡可能地重新把他們安排到適合新特長發揮的工作領域,為保護新特長的發展,促進新特長的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3.把握最佳狀態,用得其時

人的特長隨著人的年齡變化、精力的變化有可能增長,也有可能衰退。這種特長的增長或衰退就是特長的衰變性。它的變化軌跡呈曲線,一般是開始向上增長,當增長到峰值期的時候,特長不再增長,保持一個階段之後,就向下衰退。

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各個人的特長衰變速度有快有慢,衰退期的到來有早有遲,特長峰值期的持續時間有長有短。

了解了人的特長的衰變性,用人就要講究用得其時,要在人的特長上升增長階段和峰值期予以重用,以便充分讓他們的特長發揮作用,不要等進入衰退期了再用。到了那時,人的特長發展階段和高峰保持階段已過,再用就很難起到揚長的作用了。

4.善於開發、挖掘和培養人的特長

人的特長具有用進廢退的性質,特長越是用它,它越能發展,越能增進它的優勢。相反,如果不用它,廢置一邊,那它得不到增進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退化萎縮。

用人應懂得人的特長用進廢退的道理,要善於在使用中開發人的特長、挖掘人的特長,促進人的特長發展。通過使用,在實踐中培植人的特長,養育人的特長,開發人的特長。發現和看到人的特長而不使用,不僅是最大的人才浪費,而且也是對人才的一種可怕的壓抑。

5.強中更有強中手

一個人的長處是相對其他人來說的,是通過比較才被人承認的。說某人在某方麵優異、能幹隻是說相對地比他人表現得更好些,更突出些,並不能就此把某人的長處看做一方麵最完美、某一領域最窮盡的事物。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就說明了特長相對性的道理。

認識了人的特長相對性之後,在挑選作用對象時老板就要堅持擇優原則,做到以特長取人,誰的特長突出,誰的才幹最好,誰的能力最強,就任用誰。

用好三種人

一個公司像一個小社會,同時也包括三種人,大部分的員工都是“等死的人”,剩下的一大半是“怕死的人”,最少的當然是“找死的人”。

公司裏“等死的人”,過著不遲到、不早退,與世無爭的生活,老板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能給多少薪水,隻要能維持正常的生活水準就行。他們對於公司裏的任何事都抱著漠不關心的態度,隻要能按時發薪,他們對誰是老板也不在乎。他們從不希望,甚至害怕老板讓他們承擔責任和賦予他們權力,因為這樣會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規律,他們盼望能安穩地在公司裏一直做下去,直到退休。

他們一般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是老板的忠實支持者,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在公司裏他們是最不受重視的,也是最易被人忽視的一個群體,但也正是他們,是老板權力最忠實的支持者,是老板權力的基礎和象征。

公司裏另一個主要群體是由“怕死的人”組成的,他們整天小心翼翼地活著,隨時提防有人來暗算他。他們從不得罪人,遇到工作時能推就推,因為任何工作都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心神,這對於他們的健康是沒有好處的,而且他們信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原則,他們從不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們從不輕易地說話,用沉默的方式來對待世界,因為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先說往往先死,何必自尋煩惱。

他們也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他們從不主動去爭取任何東西,什麼加薪、升職對於他們來說都沒有命珍貴,他們深知爭取是要靠一定的手段,不論最後成功與否都將得罪一批人,而這批人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在後麵給他來一刀子,讓他死得不明不白,所以他是從來不去樹敵的。

這種人大家又厭惡,又喜歡。厭惡是因為他們對任何事的不聞不問,毫無正義感可言,對工作不積極,給人添麻煩;喜歡是因為他從來不同別人爭什麼,別人壓根就不用把他當成自己的任何對手。

公司裏的精英是“找死的人”,他們精力旺盛,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心,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他們認為合適的任何東西。他們往往是改革的挑頭者,他們往往會帶頭去和老板爭取一些東西,如升職、加薪。而公司老板往往也是一個“找死的人”,兩個“找死的人”碰在一起,您可以想象會發生什麼事情。

一個成功的老板應該如何對待公司裏的三種人呢?這三種人是公司的組成部分,互相製約、互相均衡,缺一不可,雖然老板自己是“找死的人”,但是他也不可能對任何一種有偏向,以免打破必不可少的均衡。

對於“等死的人”,老板應對他們以充分的關心愛護,他們畢竟在公司占了最大部分,雖然不主動去找工作,但他們卻完成了公司的大部分工作,即他們的分內工作。公司的正常運作都靠他們,因為他們人數最多,不要幻想他們變成“找死的人”——因為如果公司大部分的人都去創新,那常務性的工作由誰來完成?公司的基礎何在?

對於“怕死的人”,要對他們加以充分的信任,使他們減少害怕心理,盡量使他們變為“等死的人”或“找死的人”。“怕死的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對工作缺乏信心和興趣,這樣的人對公司來說幾乎沒有作用,隻會把公司的作風影響得拖遝不前,互相扯皮,影響公司的工作效率。

對於“找死的人”,應該通過一些合適的方法使他們把全部能力用於為老板、為公司服務上。對於他們的缺點要設法加以彌補,以免引起公司不必要的混亂和糾紛。“找死的人”有活力、想法和信念,既可以讓公司獲得收益,也可能給公司引來麻煩,所以對這種人應采取引導的方式,讓他們盡量在老板的宏觀控製下,發揮自己的創新、冒險精神。

老板應提取三種人的優點在公司裏推廣,例如“怕死的人”重視體育鍛煉,重視身體保健,講究勞逸結合等等特長,對於保護人才很有益處。而“等死的人”的遵規守紀,甘於在基層做一些平凡小事的“老黃牛精神”也應該提倡。至於“找死的人”的積極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更是一個公司發展所必不可少的。所以老板對這三種人應該揚長避短,使三種員工在公司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共同為公司的發展努力。

注意使用“怪才”

有健全性格的人喜歡和有健全性格的人打交道,卻不喜歡性格奇異的“怪人”。

人們都知道歪瓜裂棗是最甜的、最好吃的,卻不知道性格奇異的“怪人”,往往是有特殊才能的奇異之人。在他們的怪異中往往包藏著平常人所不具備的能量,孕育著超常的構思,“怪”也往往包含著創造性。

所以注意使用怪人,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國時的龐統,不僅麵貌怪異,而且性格也與常人不同。諸葛亮知道他才學滿腹,所以把他推薦給劉備。但是劉備不僅不能接受他那醜陋的相貌,也接受不了他那怪異的性格。所以劉備隻給他了一個不太重要的縣份的縣令讓他來做。

但是龐統的怪異中有著超常的才能。他知道劉備隻讓他作縣令,是瞧不起他。所以上任後,整日睡覺、飲酒,不理政事。這樣混了三年之久。後來這事讓劉備知道了,便讓張飛等去檢查他的工作。張飛等責備龐統有負劉備主公的旨意。

這時龐統就拿出了自己的本事,一天內處理完了全縣三年內積壓起來的訴訟案,表現出了超常的才能。這事讓劉備給知道了,明白自己小看了龐統,便把龐統提拔到了更為重要的崗位。

性格的怪異除了神經不正常外,大都是由於其內在的特異稟賦造成的,這特異的稟賦使他們行事做事一般不守常規,而是表現出超常性,所以才顯得“怪”。

但是沒有特異的才能,就不會有特異的發現;沒有個性鮮明的人才,就不會產生獨具特色的商品;沒有超常的性格,也就不會有超常的創造。

因此深通用人之道的人,往往特別注意使用“怪才”。

日本的本田技術研究社,就專門招收個性不同的“怪才”。本田的職工一般分為兩類人:一種是“本田迷”,即對本田車喜歡到入迷的程度,這些人不計較工資待遇,而是想親手研製、發明或參與製造新型本田車,他們熱衷於為其所熱愛的東西奉獻;一種則是一些性格古怪的人才,他們愛奇思異想,愛提不同意見,或熱衷於發明創造。

本田自己認為,對職工必須大膽委托工作,但要提出高目標。至於如何達到,領導無須指手畫腳,而是讓這些怪才們自己去想辦法。人隻有逼急了,才能產生創造性,在美國獲汽車設計獎的本田新車型,都是那些被視為“怪才”的人發明的。

有一次,公司在招收優秀人才時,主持者對兩名應征者取舍不定,向本田請求指示。本田宗一郎隨口便答:“錄用那名較不正常的人。”本田宗一郎認為,正常的發展有限,“不正常”的人反而不可限量,往往會有驚人之舉。這種用人方法對本田公司創業不到半世紀,就發展成為世界超級企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