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用對人,才能做對事(2 / 3)

日本的索尼也曾因選用“怪才”,而創下輝煌業績。起先索尼的計算機在市場上落後於人很多。隻有及早拿出新產品、新設計,才能後來居上。按常規,讓科研部門研製新產品至少需要兩年時間,顯然不利於市場競爭。於是索尼領導出人意料的決定,在企業內進行公開招標。結果三位被認為“怪才”的職工中標。盡管不少人反映,他們自尊心太強,點子太多,清高而不合群,但索尼的管理者卻放手讓他們“組閣”。課題、經費、時間、設備一切他們自主決定。結果隻用了半年,印有“索尼”商標的NEMS型微型計算機便出現在商店裏,其性能高於同類產品,價格卻便宜一半,索尼占據了大片市場。一年以後,索尼又推出高速度大型計算機,其研製速度使其他計算機公司大為驚訝。

這就是使用“怪才”所獲得的奇效。

無論是對於領導者,還是對管理者,使用“怪才”,都必須具有超常的度量,要有珍惜人才之心,同時也要注意尊重“怪才”之“怪”,要注意自己的目標是使“怪才”的“才”得到發揮。

如何使用好專家

現代化生產力的力量源泉已經從“物理空間”轉向了“知識空間”。就是說,發展現代化生產力,關鍵已不是增加物質投入或資金投入,而是增加入的知識、增加技術投入。

因此,現代企業的競爭,主要是,或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即技術專家的競爭。在現代企業中,競爭在人才方麵已發展到了相當白熱化的程度。

在美國,培養一個專家需要4萬美元,而引進了一個專利或引進一個專家就等於節省4萬美元。所以,對於專家,美國的老板完全采取買方的立場。1949年至1972年,美國吸收各國的高級專家達到20萬人。1973年後,移居到美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每年幾達六千名以上。在美國的11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32名是外國移民,還有11名是獲獎後移到美國居住的。美國所以能吸引外國專家,是因為它采取了一係列優待專家的政策和措施。他們用高薪、獎金、專利、資助等辦法,優待多種專業人才,特別鼓勵他們大顯身手。正是這種被吸引來美國的人才,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社會利益。

所謂專家,就是知識人才。知識人才和一般的體力人才是絕對不一樣的。知識人才並不直接生產“東西”,他們生產的是構思、資料、點子、觀念和創意。正是這些人為企業設定目標,創造新的技術設計,控製經濟規律,製作新的法則,開拓新的經濟領域,建立新的利益基礎。所以用好這批人才,是任何機構,特別是現代企業成功的關鍵。

對於從事現代創業活動的人來說,下麵的這一觀念應牢固地建立在自己的腦海中:“在現代企業活動中,信息是資源,時間是金錢,簡化是效率,人才就是資本。”

所以,對於現代企業來說,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打好用人的戰爭是其他一切成功的基礎。

這就要求每一個企業家都必須自己就是善於用人的專家,要求他能夠有效地發揮專家的優勢。因此,對於企業用人來說,有效地使用專家,是用人之道這個核心的核心。

要用好專家,就必須懂得專家的一些共性,掌握他們的心理。

專家就是那些在某一方麵學有專長的人。這些人之所以在某一方麵能夠學有專長,一般都有“十年寒窗”的辛苦,有“頭懸梁,錐刺骨”的奮鬥,吃過許多享樂者沒有吃過的苦頭。

這種奮鬥的經曆,一般來說培養了他們相對獨立的性格和見解。這種獨立的性格和見解,既是這些人的資本,也是企業創造性活動所應依賴的創造性源泉。這些人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沒有堅強的性格,就不可能在某方麵有見地,因此,也就不會為企業帶來實際的效益。但同時,這種獨立的性格和見解,又是管理起來比較艱難的原因。

另一方麵,這些人的才華,使他們有懷才抱質之感,對他們所做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的回報率要求比較高。過去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這種觀念已相當落後了,但這其中卻說明了這樣的一種道理:懷才抱質之士都有遠大的誌向,尋求較高的社會回報。這回報的高度期望,既可能是指社會地位,也可能是指金錢和物質;既可能是榮譽,也可能是成就感的滿足……但也可能是所有這些方麵的全部。

這種對社會回報的過高期望,是用好專家的又一方麵難題。

從更具體的方麵來說,有才能的專家,在性格和習慣方麵與常人有著諸多的差異。這使他們有可能在別人看來有些“怪”。有時他們或者不太和群,有時他們憤世嫉俗,有時他們不修邊幅,不記小節,“汪洋恣肆”以圖個性的張揚……這又增加了用好專家的另外一重困難。

但是,對於那些長於用人之道、深悟用人之機的人來說,所有這些問題和困難,都能迎刃而解。因為他也懂得知識人才的另外一些長處。

知識人才是最懂什麼叫“知遇之恩”的人。

知識人才是事業心最強的人。

知識人才是能自覺、自律地完成創造性工作的人。

知識人才是能憑借其智慧和技能帶來財富的人。

一個深通用人之道的人,一般會做出如下簡單、但是正確的判斷:

如果此位專家能創造更多的效益,給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如果此人有本公司所不可或缺的有用專長,那他罵幾句人,多喝幾杯酒,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如果此人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長,他要求相當的地位和榮譽,那不是很應當的嗎?

因此,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隻要自己的整體目標能夠借助於知識人才而得以實現,那他就應該用別的代價來換取這種知識人才的貢獻。

因此,對於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來說,要用好專家,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這些人用起來怎樣怎樣的困難,而是首先應該考慮用這些人能帶來的利益和效用,這些人有無能帶來成功的長處。

為了很好地、有效地發揮專家的長處,並帶來利益,許多成功的企業管理者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但是都沒有走出上麵說出的這條總的原則。

對待老職員的訣竅

一般情況下,雇員的年輕化使管理人員較易於控製,因此年輕雇員是非常吃香的;尤其是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的跡象,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就越見提高。

事實上,年齡也成為個人條件之一。年屆30歲開始,每過一年,個人條件的水平線便逐漸低落。一般主管認為年紀大的雇員有以下的缺點:

1.體力衰退:年紀漸長,體質相對地有衰退現象。視力與腦細胞記憶力衰退,是最明顯顯示老化的器官。

2.薪資偏高:由於每年按百分率加薪,一位年屆50的下屬,薪金比年屆30的下屬高出許多。他們做同樣的工作,年輕者的體力比老年者佳,工作可能更出色,造成下屬薪金不平衡的情況。

3.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前用的算盤現在已被電子計算機所取代。單靠儲存文件資料已經落後,電腦早已大派用場。年紀漸老,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較低;公司若花錢讓他學習,又距退休日子太近,徒然浪費資源。

4.缺乏衝勁:高齡員工本身有自知之明,認為如何拚命公司也不會重用他,因而出現因循苟且的工作態度。由於工作方麵沒有疏漏,公司方麵難以有借口將之解雇。

以上種種原因,都對高齡下屬非常不利;中齡下屬亦不見得好多少。

所謂中齡下屬,即是由35歲至50歲之間。

中齡下屬曾經曆過一段掙紮期,一般已認為目前已是穩定階段。他們一般會有以下的特征:

1.服從上司指示。由於在商場輾轉多年,深知市場的需要,也了解自己的能力;在久亂思安的心情下,對上司的指令均顯得較為服從。

2.多做兼職。年輕時代的玩樂時期已過,要求高一層次的享受。為了使自己或家人生活較佳,多做兼職是唯一的賺錢方法。

3.注意實際。他們不願將時間耗在人際關係之上,同事之間的相處多是隻建立於辦公室內。

大多數主管均選用年輕雇員工作,卻不考慮高、中齡下屬也有其優點。有些主管甚至刻意忽視這類下屬,暗示他們自動辭職,此舉未免顯得目光過於短淺了!

高、中齡的下屬是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的,他們的優點和潛質是否能盡為所用,則須看主管的管理能力的高低。

一個員工在一個行業裏工作多年,他必對該行業有很多認識,他可能是一本活的字典,有著豐富的寶藏。但由於年紀大了,或者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由於缺乏新鮮感,衝勁和鬥誌減退了,表現固然平穩,但較難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上級應借助一些機會或場合當眾稱讚這些員工,但另一方麵,也要私下向他們提出公司的要求,鼓勵他們力求上進。

高、中齡下屬的經驗是年輕下屬所沒有的。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從而省時省力。因此除了在言語上的稱讚和鼓勵外,更應留意提供給他們晉升的機會,使他們真正能發揮自己的經驗和知識。

年輕的下屬有未知的潛力,往往令主管較為重視。然而,中年及年老的下屬對公司仍有很大的價值,主管若忽略了他們,等於放著眼前的珍寶不用,卻費勁去發掘未可知的寶藏。

一般年長的雇員由於害怕失去職位,因而對工作非常重視。他們認為效率尚屬其次,主要是每件事均有好交代,即是所謂有責任感。

獎勵和稱讚對於年長雇員非常有效,使他們覺得自己仍很能幹,因而做得更好。相反地,若肆意批評他們所做的事,他們不但不能改正過來,還會惡化下去。原因是這無疑是上司給他們明顯地表示:“你沒有用了。”這一打擊非同小可,一方麵,他們沒有改變現狀的良方;另一方麵,尊嚴受損使他們產生沮喪和失望,往後的工作質量更差。

上司不妨經常向他們表示,許多工作都要靠他才可辦好,而有些誠懇的話是很管用的。例如:“拜托你了”、“這件事全靠你了”、“我是信任你才把這件事交給你”,下屬聽後必然盡他最大努力完成工作。為了使年輕的下屬尊重高齡雇員,適當當眾表揚高齡雇員是最佳方法。有時候,與他們聊幾句,詢問一些有關過去的事,使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

對於工作態度因循苟且的高齡雇員不能采取責備的方式,更切忌當眾教訓他。應找機會到辦公室麵談,先詢問對方的健康情況,然後才詢問其家庭狀況,最後詢問他們對目前的工作是否感到滿意,並鼓勵他們就本身工作提出一些建議。整個麵談時間以先聊天、後鼓勵建議為主,不要稍露一點教訓的意思。經驗豐富的下屬,一定會知道上司的意思。

開發年輕下屬的潛力

在現代企業中,年輕人往往占企業員工的大多數,他們年富力強,有工作熱情,是企業的中堅力量。領導者如果能夠把握年輕員工的特點,善加引導,妙用手段,可以煥發其無窮的創造力,使你的企業一日千裏。

一般年輕下屬分為三類:

1.充滿事業野心。

2.做事得過且過,常想著要自立門戶。

3.隨波逐流、惟命是從,隻要求有份工作,不知理想為何物。

無論屬於哪一類型,他們都擁有一股幹勁,隻是不懂得如何自我發揮,或根本不願意發揮。身為他們的上司,引導他們發揮幹勁是不能逃避的責任。

那麼,如何幫助下屬發揮其幹勁?

1.給他們一些較重要的工作

許多上司習慣指派某些下屬做重要的工作,卻從不了解其他下屬能否擔當同類工作。演變下去,造成有些人忙得透不過氣,有些則被閑置。

2.給予下屬適當的座右銘

有些下屬過分急進,把衝動誤以為幹勁。麵對這類年輕人,應贈予一些辦事技巧的雋語給他們,讓他們知道凡事按部就班,瞄準機會再作一擊,不應亂衝亂撞,壞了大事。

3.少貶多褒

年輕人的自尊心極強,被上司稱讚就會喜不自勝;被貶則無精打采。上司應多予褒揚,他們才敢於更進一步。

對事業有野心的下屬都會盡量把自己的新意念提出,祈望得到上司的認同,肯定自己的才能。遇到此類型的下屬就等於得到一個寶藏,隻要懂得如何開采,其利無窮。

愚蠢的主管肆意地駁回下屬的建議,或幹脆擱置一旁看也不看;對於下屬來說,這是一項侮辱,表示在上司心目中自己地位等於隱形。

當你發覺有下屬主動地提出工作的意念時,應該欣然傾聽;眼神落在對方的臉上,而不是看著其他東西。

無論他的創意是否管用,也要予以鼓勵;盡管不能立刻實現,也應將他的建議收在檔案中。倘若決定采用,就要與他一起研究進行時要注意的地方。千萬不要采納甲的建議,卻拿出來與乙談,然後再交給丙去執行。如此一來,甲不願再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乙沒有大心情去分析事情的利弊,丙卻成為一副機器,隻是做而不懂建設。

年輕的人較為吃香,但如果缺乏適當的指導,使用錯誤的處事方法而不自知。結果公司得不到益處,自己的受害更大。

上司應對年輕下屬進行有步驟的指導,包括效率與素質並重的處事方法,以及鼓勵他們多學、多想、多去實踐,缺一不可。

鼓勵下屬學習不是單憑說話,而是要實際行動。例如親自傳授一些心得,開辦一些短期培訓、聘請專業人士授課、定期或不定期的演講等,使下屬了解上司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

對年輕下屬切忌濫用高壓政策,因為在任何環境之下,對下屬采用高壓政策隻會培養出以下兩種性格的人:反叛性或奴隸性。

反叛性的下屬對公司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壞,效率和素質都隻是表麵性質,後遺症還多著呢。例如下屬陽奉陰違,表麵替公司工作,實則替其他公司工作,並對本身公司做出不利宣傳。奴隸性的下屬欠缺主動,惟利是圖,沒有主見,久而久之會失去對工作的敏感度,追不上工作進度。

讀懂女下屬

有人說:女人是一本書。

這話不假。

高明的領導,往往能輕而易舉地讀懂女性下屬這本書,並善加使用;而一個不高明的領導則不能。

女性的感情一般是比男性較為敏感的,她們由對方一個舉動或一句說話,便可以聯想到許多事來。例如看見上司接見麵試者,就揣測某位同事可能會被調走或解雇。

最奇怪的是,一般神經過敏的女性下屬隻是對於私人事件較感興趣,卻不能用在公事上。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但是女員工並無感到不妥,隻是一貫地保留好奇的性格。

對待想象力過強的女性下屬,上司不宜經常做出澄清,以免招致更多的話柄。在任何時候,均如常地工作,不跟她們談公事以外的事情。雖然你明知道是哪一位下屬造謠,但是絕不能因為她搬弄你的私事而對她怎樣。除非她涉及損害公司聲譽的行為,否則毋須理會,也可以說是不要與她們一般見識。

上司更應該避免跟她談私事,讓她跟隨你的作風,在她麵前批評公司以外她不認識的人,但切記不能以公司內或大家認識的人為靶,這樣才能使她自我反省。

這種人隻要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是無須過分關注的,故此平時應多注意其工作,使她能投入到工作中。

初踏足社會工作的女性下屬,均有努力的優點。除非本身素質太劣,否則她們是會努力於工作上,力求表現的。

一些小心眼的女性下屬有很優厚的潛質,其敏感的觸覺,可以發現一些別人忽略的小節。例如客戶的企圖和意願,往往是女性營業員較早預知,因而做出適當的應付方法的。

她們用心工作,對環境的要求頗高,而且容易產生排斥新人的行為。尤其是一些被認為對她們的地位有威脅的同事,更加排斥之。這種過分關注小處的作用,可能忽略了重要環節,未能為大局著想。

麵對這類下屬,身為主管應正視她們的優點,另一方麵,引導她們處理一些大問題。她們在開始時,會有逃避處理較複雜事項的心理,你不讓她們故意逃避,反而要她們多想、多做,久而久之,即能訓練下屬在處理工作時巨細無遺,效率更見提高。

電話聊天,特別是私人電話,對工作造成的影響不單隻是效率方麵,也會因為電話源被占用而影響工作進度。

無論為了什麼原因,經常用電話來聊天均不宜姑息處之。不過,偶一為之,則可能是該下屬私生活出現問題,必須靠電話與某方麵保持聯絡,例如親友生病、朋友有困難相助等。

主管應予以體諒有真正需要的下屬,但對於經常使用電話聊天的下屬,可做出以下的應付方法:

1.給她較多的工作量,並限時完成。

2.暗示公司不欣賞經常電話聊天的下屬。

3.關切地詢問她是否有難題,並勸她趕快解決,以免影響情緒。

由於女性較為敏感,日常所遇到的事情未能灑脫處理;有些則在公事上理智,私事上卻感情用事。主管應多了解下屬的性格,做出適當的引導,使他們知道公事被私務困擾是不明智的。

隻要掌握上述訣竅,讀懂女性下屬這本書應該不是難事。

不要忽視“小人物”

一個領導人樹立“四兩撥千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識,才能有所作為。要知道,人是最複雜的動物,你應該盡力去了解你的下屬中潛藏著哪些人物,他們各有哪些才能、特長,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社會關係,他們的同學、朋友都是一些什麼人,他們的同學、朋友又有一些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

不要忽視“小人物”,在他們身上不經意的投入,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也許你隻是因為一點家務事而心情不好,但卻把這種不良情緒帶到了工作中,並且不加遏製地在下屬中任意發泄,讓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為“出氣筒”、“受氣包”,當然大多數下屬隻能忍氣吞聲,但是,其中一些有個性且自尊心強的人會在某一天乘你不備重創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