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菩薩心腸,霹靂手段(3 / 3)

3.允許下級盡情發泄

上司工作有失誤,或照顧不周,下屬便會感到不公平、委屈、壓抑。不能容忍時,他便要發泄心中的牢騷、怨氣,甚至會直接地指責、攻擊、責難上司。麵對這種局麵,你最好這樣想:

他找到我,是信任、重視、寄希望於我的一種表示。

他已經很痛苦、很壓抑了,用權威壓製對方的怒火,無濟於事,隻會激化矛盾。

我的任務是讓下屬心情愉快地工作,如果發泄能令其心裏感到舒暢,那就令其盡情發泄。

我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聽其訴說。即使很難聽,也要耐著性子聽下去,這是一個極好的了解下屬的機會。

如果你這樣想,並這樣做了,你的下屬便會日漸平靜。第二天,也許他會為自己說的過頭的話或當時偏激的態度而找你道歉。

4.善於容人

盡力排除以往感情上的障礙,自然、真誠地幫助、關懷他。不要流露出勉強的態度,這會令他感到別扭。不感激你不合情理,感激你又說不出口,這樣便失掉了行動的意義。

不能在幫助的同時批評下屬。如果對方自尊心極強,他會描繪你的施舍,非但不能化解矛盾,還會鬧得不歡而散。

得饒人處且饒人,很快忘掉不愉快,多想他人的好處,才能團結、幫助更多的下屬。

5.戰勝自己的剛愎自用

出於習慣和自尊,領導喜歡堅持自己的意見,執行自己的意誌,指揮他人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而討厭你指東他往西的下屬。

上下級出現意見分歧時,用強迫的方式,要求下屬絕對服從,雙方的關係便會緊張,出現衝突。戰勝自己的自信與自負,可用如下心理調節術:

轉移視線、轉移話題、轉移場合,力求讓自己平靜下來。

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分析利弊,令下屬選擇。

多方征求大家的意見,加以折中。

假設許多理由和借口,否定自己。

6.發現下屬的優勢和潛力

作為上司,最忌把自己看成是最高明的,最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下屬則毛病眾多,一無是處。對下屬百般挑剔,看不到長處,是上下級關係緊張的重要原因。

研究下屬心理,發現他的優勢,尤其是挖掘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潛能,肯定他的成績與價值,便可消除許多矛盾。

7.排除自己的嫉妒心理

人人都討厭別人嫉妒自己,都知道嫉妒可怕,都想方設法要戰勝對方的嫉妒。但惟有戰勝自己的嫉妒才最艱巨,最痛苦。下屬才能出眾,氣勢壓人,時常想出一套高明的主意,把你置於無能之輩的位置。你越排斥他,雙方的矛盾就越尖銳,爭鬥可能導致兩敗俱傷。此時,隻有戰勝自己的嫉妒心理任用他、提拔他,任其發揮才能,才會化解矛盾,並給他人留下舉賢任能的美名。

8.不必一味退讓,必要時可反擊製勝

對於不知好歹的人,必要時必須予以嚴厲的回擊,否則不足以阻止其無休止的糾纏。和藹不等於軟弱,容忍不等於怯懦。優秀的領導精通人際製勝的策略,知道一個有力量的人在關鍵時刻應為自己維持自尊。惟有弱者才沒有敵人。凡是必要的爭鬥,都不能回避。在強硬的領導者麵前,許多矛盾衝突都會迎刃而解。偉人的動怒與普通人發脾氣的區別在於是否理智地運用它。

心平氣和地談談

了解了自己的缺點,就應該及時去改正,而不是擺領導架子,依舊我行我素。否則,隻會更增加一些下屬的憤怒。

一些下屬對你的領導工作心存不滿,你是可以看出來的,如見到你之後總是表情十分冷淡,有時對你竟不予理會。作為領導,你自然會感覺很沒麵子,心裏多少會有一些不暢。但是,你要善於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

你可以找一找你下屬辦公室裏的其他下屬,通過他們間接地了解一下情況。因為他們經常在一起工作,彼此會了解得多一些,容易獲得一些比較真實的情況。

你可以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直接找對你有意見的下屬談一談。

由於不了解究竟下屬對你為什麼有意見,在什麼地方、哪個環節有意見,所以你有可能有一點兒著急,想迅速從他那裏得到答案。

但是,你還是需要忍耐一下,放鬆心情,以一種恰當的方式,與下屬心平氣和地交換一下思想、看法。

你不能這樣說:“你為什麼對我這樣?我究竟在什麼地方惹著你了?你必須給我講明白才是!”

這種不客氣的語氣,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舒服,從而不與你配合,對你默然不理。這樣一來,你的問話也就得不到什麼結果,欲速則不達。

“我感覺自己的工作中有些失誤和不足,希望有人能給參謀參謀,幫我解決一下難題。有時間的話,今天能不能和我聊聊天。要麼這樣吧,我請你吃晚飯,不知意下如何?”這樣一說,對方也就會解除戒備狀態,很可能會賞你一個麵子,至少會找出時間來與你談心。

談話過程中,要學會旁敲側擊,不要一下子就切入正題,造成對方不自然,使談話無法進行下去。

隻要你做到坦誠相待,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透露給對方,相信對方也會對你訴說衷腸的。因為作為上司,能以坦蕩的胸懷對待下屬,大多數下屬是會被感動的。他們對上司的要求,有時並不是太高。

僅僅依靠一次感情聯絡是不夠的,你也不能奢求下屬第一次交談就把所有的心聲全部吐露給你,這在實際之中,往往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一次交談沒有結果,或者沒有達到你滿意的程度,你也不要太灰心,更不能放棄。

你要相信,隻要友善地與對方保持經常的接觸和交流,你與對方的關係也就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

當了解到你引起對方不滿的原因時,先要分析一下,這個原因本身是不是包含由你自己的缺點所造成的因素。如果有,就應該敢於去改正它,而不要因為自己是領導,礙於麵子而掩蓋缺點。如果是其他原因,則要視情況而采取辦法。

自己的缺點如果已經被對方誠懇地提出來了,而你又不想去改正,那麼前麵的一切思想交流將前功盡棄。

下屬對上司的言固然很重視,但更重視上司的行。空口無憑,如果你不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中,說了又有什麼用?如果你還對自己的缺點無動於衷、遮遮掩掩、閃爍其詞,那隻能是欲蓋彌彰,結果更壞。

在互相理解、充分交流之後,有必要再做一些增進感情的工作。就像一種慢性疾病在治愈之後,仍需要用一定的時間加以調養、鞏固療效一樣。

你要選擇一些適當的時機,比如你的下屬要結婚了,你不妨在大喜之日帶上一份賀禮,親自前去表示一下祝賀。上司的到來,一定會使他備受感動、倍加感謝的。原本還殘存的一點兒心理隔閡,也會隨著你的到來而徹底消除。

許多增進感情的工作,都需要平時抓緊一切時間去做,並要瞅準機會去做。不要在你認為下屬對你的工作有影響時,再去做增加感情的工作,那時候已經遲了,也會讓下屬認為你是一個隻顧眼前利益的人。

不被下屬怨恨,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處理好自己與下屬的關係。

別錯過動之以情的機會

領導若是遇到虛偽狡詐的人,就應該用真誠的心意來打動他;若是遇到凶惡殘暴的人,也要用溫和的態度來感染他;如果碰到邪惡自私的人,就用道義節操來激勵他,那樣的話,天下人就都受到感化了。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的情意能夠令奸惡之人從善,能夠化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或許可以說惡人皆為小人,但不可以說,小人都是惡人。

有些時候,有的人,因為某些原因,出於某種目的,做出為君子所不齒的事,我們便說他為“小人”,但這樣的“小人”卻又與其他小人不同。

應該說,沒有地地道道、徹頭徹尾的小人。人皆心存善根,隻是在社會競爭中,為了生存或是為了一時之利而做出損人利己的事來。

況且,人都是有情感的。

以情動人,不僅僅適合對君子,同樣也適合對小人。尤其是做領導的人,若能運用好此術,不但能使小人改過,而且很可能會令小人為你出力效勞。

有些勢利小人,趨炎附勢,欺強淩弱。對付這樣的小人,作為領導,根據不同對象和不同情況,可以適時采用此戰術,以情動之。

以情動人,用真誠去感化不是惡人的小人不但能夠使領導得到一顆心,更重要的是在旁觀者看來,會覺得領導肚量寬廣,有人情味,自然而然會對你產生敬意,也就會對你產生幾分信賴,當然就會肯為你出心出力,幫助你成就事業。

毋庸置疑,以情動人,要動真情。隻有真摯的感情才能真正使人心動。尤其是作為領導對待下屬,更需用真情才能起作用。

一般認為,上級對下級,領導對下屬,大多是命令與被命令,指派與被指派的關係,很少會有人想到真情之事。

換句話說,在一般人頭腦中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偏見,都認為領導對下屬都冷冰冰的,很少熱情。

固然,做領導不是做普通員工,需要講究與群眾打成一片,但這絕非就意味著要對下屬個個笑容可掬,整日溫情脈脈。那樣,不但使領導得不到民心,甚至會使他威儀頓消,令出不行,禁出不止。

而做領導的也絕非沒有情,領導也是人,能讓他動情的,他自然會動真情。

更多的情況是領導動情並不被別人承認,人都以為,領導一般不會動情,即使偶爾動情也無非出於權術,拉攏人心,所以,很多情況下人們對領導的“情”都抱有懷疑態度,這自然也有領導自身原因。

的確,有的人是純粹出於私利目的,而企圖以“情”動人,演貓哭耗子的假戲。這樣的所謂“情”怎會感動他人。別說是假情,就是真情,也往往會招人懷疑。

由此可見,要想打動別人,非得動真情才行。

也許有人會說,對待君子,以誠相待,以情相悅這很好理解,也說得過去,可對小人,卻也以真心換心,豈不是向狼作揖,與虎謀皮嗎,這不是犯傻嗎?

此言差矣。我們的觀念中有一個模式不能突破,那就是總以為小人就不能相處,就應避而遠之。可是,你也得想想,真正君子有幾個?捫心自問,我們自己就沒有小人之念嗎?又有誰敢站出來,拍著胸脯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就是君子,十足的君子,沒有半點兒小人之心?

而領導,更不應該盲目排斥一部分人。昔者孟嚐君甚至收納雞鳴狗盜之徒,緣由為何?小人也有長處,短處固是人所不齒,但畢竟可以揚其長,避其短,擇而用之。

再者說,領導不僅僅要領導好人,更要學會使用小人。如果籠統地劃分,人可以分為君子和小人兩種的話,那麼,領導隻會領導君子或隻會領導小人,都算不得好領導,因為他起碼是失去了一半的力量,有一半資源他不曾開發。

說這麼多,無非是想證明,適時對小人動之以情是有必要的,也是不必懷疑其正確性和有用性的。

也許你會說,這“以情動人”本身不就是一種權術嗎?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說它是,是因為筆者介紹給你的的確是一種籠絡人的方法,說它是權術不為過;說它不是,是因為這裏所言“以情動人”之“情”是發自肺腑,出自內心的,絕不是“黃鼠狼給雞拜年”那種。是真心誠意,因而說這又不是權術。

簡言之,法本無定法,無法即是有法。以情動人便是與小人交往的無法之法。

可謂,該動情時就動情,輕輕鬆鬆做領導。

情可動人,也容易傷人,用此方法不但要選準對象,而且更要謹慎,濫用此法,恐怕會引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也有可能團結一部分人的同時,打擊挫傷了另外一部分人的熱情。

用情去感化人,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會更激怒小人,事倍功半甚至無功有禍。

因此,此方慎用。

不聽話就“順著毛摸”

不知你是否養過貓狗之類的寵物,如果沒有,應該也看過寵物的主人如何愛撫它們。

愛撫寵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順毛輕輕地撫摸它們,每當主人有這個動作時,貓就會眯起眼睛,並發出滿足的叫聲。狗就快樂地搖起尾巴,甚至回過身來舔你的手你的臉,作為對你的回應。如果逆著毛摸呢?貓狗因為感覺不舒服。就算不咬你抓你,也會不高興地跑開!

人其實也是如此,喜歡別人順著“毛”摸!如果你能這麼做,那麼必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且能讓別人受到你的影響。

人當然沒有一身的“毛”讓你撫摸,人的“毛”就是一個人的性情、脾氣、觀念,也就是每個人心中的“自我”!你如果能順著對方的脾氣和他交往,不去違抗他,他當然會和你成為好朋友!

不過,這裏並不是要你做個凡事順逆之人,做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如果你真的如此,那你就成為別人的影子了。“順著毛摸”隻是方法,而不是目的,你如果能成熟地運用這個方法,別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你的影響,甚至接受你的意誌。那麼,如何順著毛摸呢?

1.傾聽

大部分人都有發表欲,如果他在社會上已有一些成就,更有不可抑止的發表欲,當他滔滔不絕的時候,你就做一個傾聽者;一則你的傾聽可讓對方滿足發表欲,他一滿足,對你就不會有惡感;一則你可在傾聽中了解他的個性和觀念。然後,你要順著他的談話,發出“嗯,啊”的“讚同聲”,還可以在恰當的時機提出一些問題讓對方說明。這麼做,對方一定過癮極了,不知你正順著毛在愛撫他哩!而你沒說什麼話,就了解了這個人。這一招,對熟朋友和初見麵的人都管用!

2.不要辯論

如果對方說的話你不能同意,你也不要提出辯駁,除非你們是好朋友。但如果你知他的交談另有目的,則不宜和他辯論,因為有些事情並不能辯得明白,而且很可能越辯越氣,最後不歡而散;如果你辯倒對方,那更有可能造成關係的中斷!總之,要記住,辯論不是你的目的。

3.稱讚

人人都喜歡被稱讚,“稱讚”其實也是一種“順著毛摸”式的愛撫。稱讚什麼呢?你可稱讚他的觀念、見解、才能、家庭……反正對方有可能引以為榮的事情都可以稱讚,這種作法所費不多,效果卻非常驚人,所以也有人把“稱讚”稱為“灌迷湯”!

4.引導

這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你一番“順著毛摸”的功夫另有目的,尤其需要“引導”這最後的步驟。也就是說,你要在對方已經“滿足”時,才把你的意思顯現出來,但顯現的方式還是要“順著毛摸”,不要讓對方感到不快,例如你應該這麼說“我很同意你的觀點,不過……”或“你的立場我能了解,可是……”,先站在對方的立場,再提出自己的立場,這樣就可以像大禹治水一般,把對方的意誌引到你希望的地方去!

“順著毛摸”,可以用在平時與人相處,可以用在說服別人,也可以用在帶領下屬,效果可說是事半功倍。脾氣再大、城府再深、主觀性再強的人也吃不消這一招。因此,當你硬來不行的時候,不妨試試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