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誠信待人,是成大事者的基本做人準則。無論你是誰,做人做事,都應講“誠信”二字。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在事業上用這種習慣來工作,方可在競爭中取得勝利。“誠”是一個人的根本。待人以誠,就是信義為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能感化萬物,也就是所謂的“心誠則靈”。相反,心不誠則不靈,行則不通,事則不成。一個心靈醜惡,為人虛偽的人根本無法取得人們的信任。
明代詩人朱舜水說得更直接:“修身處世,一誠之處更無餘事。故曰:‘君子誠之為貴’,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舍誠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盜名矜得計哉?”所以,誠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隻有做到內心誠而無欺的人,才是能自信、信人並取信於人的人。假如你要幹大事,就要做到誠摯待人、光明坦蕩、寬人嚴己、嚴守信義。隻有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從而為事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十分注重講信用,守信義。諾言能否兌現往往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守信的重要依據,清代顧炎武曾賦詩言誌:“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表達了自己堅守諾言的處世態度和內在品格。可以說,中國人曆來把守信作為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質,主張言必行,行必果。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範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交情很深,學業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天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麵……”說著,流下淚來。範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弟,不要傷悲。兩年後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
落葉蕭蕭,籬菊怒放,轉眼就到了兩年後的秋天。張劭突然聽見天空一聲雁叫,牽動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說完趕緊回到屋裏,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天空雁叫,範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他媽媽不相信,搖頭歎息:“傻孩子,山陽郡離這裏千餘裏路,範式怎會來呢?”張劭說:“範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不會不來。”老媽媽隻好說:“好好,他會來,我去備點酒。”其實,老人並不相信,隻是怕兒子傷心,寬慰寬慰兒子而已。
約定的日期到了,範式果然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舊友重逢,親熱異常。老媽媽激動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淚,感歎地說:“天下真有這麼講信用的朋友!”範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為後人傳為佳話。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動幫助別人辦點事,這種精神當然是可貴的。但是,辦事要量力而行,說話要注意掌握分寸。因為諾言的能否兌現不僅有自己努力程度的問題,還有一個客觀條件的因素。有些在正常情況下是可以辦到的事,後來由於客觀條件起了變化,一時辦不到,這種情況是有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別人麵前,不要輕率地許諾。有的事,明知辦不到,就應向別人說清楚,要相信別人是通情達理的,是會原諒的,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在別人麵前逞能,輕率許諾。這樣不但得不到友誼和信任,反而會失去朋友。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輕許諾言,等到事情有了十足的把握再說也不遲。
能履行自己諾言的人會受到敬重,輕易許諾又不能履行就會受到別人的鄙薄,給自己增加了許多精神負擔。
誠信是人本身素質的一種體現,是每個人生活事業中的墊腳石。它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有誰願意拋棄誠信。與自己的前途未來過不去?誠信,猶如一襲華麗的晚裝,襯托出你高貴的氣質。伴著這晚裝。無論身在何處。你都會在人群中脫穎而出。遍行天下山山水水。
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大生於小,多起於少。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因此,有“道”的聖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因此,有道的聖人總是看重困難,所以就終於沒有困難了。在現實生活中講信用,守諾言,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己的尊重。因此我們反對那種“言過其實”的許諾,也反對使人容易“寡信”的“輕諾”;我們更反對“言而無信”的醜行!
示弱以待,至柔至堅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中;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認識到“無為”的益處。“不言”的教導,“無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趕上它的了。
某縣新到任了一位縣長,血氣方剛,上任之初就宣布要讓這個縣在兩年之內脫貧致富。於是這位上任的新官把三把火燒成燎原之勢,大刀闊斧,撤換班底,推行改革。這位縣長頗具才華,但因年輕氣盛,因而,遭到縣委書記等人的抵製,整個藍圖成了他的獨角戲。別人非但沒有發揮的餘地(包括那位縣委書記),反而被他視為障礙。最終戲越唱越難,隻好掛印走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種自視頗高的人。他們銳氣旺盛,處世不留餘地,辦事咄咄逼人。他們雖然也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熱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這種人卻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屢遭挫折。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太鋒芒畢露了,不懂得隱藏自己的才華,從一點一滴做起。
莊子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修理房屋,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選擇挺直的樹木來砍伐;水井也是湧出甘甜井水者先幹涸。有一些才華橫溢、鋒芒太露的人,雖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所以聰明的人都懂得如何來自我保護。
在現在的生活中,處處會遇到糾紛和競爭。然而在事業和競爭中為了取勝,當然不可以弱示人。但在特定情況下公開承認自己的短處,有意暴露某些方麵的弱點,往往是一種有益的處世之道呢!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不滿或嫉妒。事業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客觀存在的。在一時還無法消除這種社會心理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少到最低限度。
上古有一種很會鼓動翅膀的鳥,與別的鳥毫無出眾之處。別的鳥飛,它也跟著飛。傍晚歸巢,它也跟著歸巢。隊伍前進時它從不爭先,後退時它也從不落後。吃東西時不搶食、不脫隊,因此,很少受到威脅。它所奉行的就是明哲保身術。這種生存方式顯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細想想,這樣做也許是最可取的。凡事預先留條退路,不過分炫耀自己的才能,這種人才不會犯大錯。
蜥蜴是恐龍的同類,恐龍滅亡了,蜥蜴卻存活下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恐龍體積過於龐大,不便保護自己。蜥蜴小巧靈活,雖然纖弱,卻便於隱藏自己,從而得以生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上萬物均有此共性。作為人,也不例外。生活中向人示弱,可以小忍而不亂大謀,工作中向人示弱,可以收斂觸角並蓄勢待發。強者示弱,可以展示你的博大胸襟,弱者示弱,可以讓你變得愈發強大,在未強大之前,可以不讓你四麵受敵、傷痕累累。
挺拔的樹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受到傷害。示弱是一種經營人生的策略,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生策略往往被許多人忽略。我們都喜歡逞能而不甘示弱。但冷靜下來,不難發現,在高手如林的社會競爭中,我們常因為忽略了示弱,無形中拉長了抵達成功彼岸的直線距離。
擁有謙虛謹慎的做人態度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因為他始終不自以為偉大,所以能夠成就他的偉大。
托爾斯泰也是以謙遜聞名的,他雖然很有名,又出身貴族,卻喜歡和平民百姓在一起,與他們交朋友,從不擺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作長途旅行時,路過一個小火車站。他想到車站上走走,便來到月台上。這時,一列客車正要開動,汽笛已經拉響了。托爾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著,忽然,一位女士從列車車窗裏衝他直喊:“老頭兒!老頭兒!快替我到候車室把我的手提包取來,我忘記提過來了。”原來,這位女士見托爾斯泰衣著簡樸,還沾了不少塵土,把他當作車站的搬運工了。
托爾斯泰趕忙跑進候車室拿來提包,遞給了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說:“謝謝啦!”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硬幣,“這是賞給你的。”
托爾斯泰接過硬幣,瞧了瞧,裝進了口袋。
正巧,這位女士身邊有個旅客認出了這個風塵仆仆的“搬運工”就是托爾斯泰,就大聲對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賞錢給誰了嗎?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呀!”
“啊!老天爺呀!”女士驚呼起來,“我這是在幹什麼事呀!”她對托爾斯泰急切地解釋說:“托爾斯泰先生!托爾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麵兒上,請別計較!請把硬幣還給我吧,我怎麼會給您小費,多不好意思!我這是幹出什麼事來啦。”
“太太,您幹嗎這麼激動?”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做什麼壞事!這個硬幣是我掙來的,得收下。”
真正偉大的人不自以為自己偉大,他是很謙遜的。謙遜是成功人士必備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時能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於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對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麵前不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麵前不文過飾非,能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改正。
謙遜永遠是一個人建功立業的前提和基礎。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擔任什麼職務,隻有謙遜,才能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幹。因為謙遜的品格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滿,不斷前進可以使人能冷靜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批評,謹慎從事。否則,驕傲自大,滿足現狀,停步不前,主觀武斷,輕者使工作受到損失,重者會使事業半途而廢。
有一個自認為很博學的博士畢業後到一機關上班,成為那裏學曆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有兩位同事,也在釣魚。“聽說他倆也就是本科生學曆,有啥好聊的呢?”這麼想著,他隻是朝兩人微微點了點頭。不一會兒,兩位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似地跑到對麵上廁所去了。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不深?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不久二人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飛回來了。過了一會,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那兩位,憋了半天後,心想:“我就不信這本科生學曆的人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隻聽“撲咚”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兩位趕緊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反問道:“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而我卻掉水裏了呢?”兩位同事相視一笑,其中一位說:“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樁子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不了解情況,怎麼也不問一聲呢?”
具有謙遜品格的人不喜歡裝模作樣,擺架子,盛氣淩人,能夠虛心向群眾學習,了解群眾的情況。美國第三屆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提出:“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傑斐遜出身貴族,他的父親曾經是軍中的上將,母親是名門之後。當時的貴族除了發號施令以外,很少與平民百姓交往,他們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傑斐遜沒有秉承貴族階層的惡習,主動與各階層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當然不乏社會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園丁、仆人、農民或者是貧窮的工人。他善於向各種人學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有一次,他和法國偉人拉法葉特說:“你必須像我一樣到民眾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們的菜碗,嚐一嚐他們吃的麵包,隻要你這樣做了的話,你就會了解到民眾不滿的原因,並會懂得正在醞釀的法國革命的意義了。”由於他作風紮實,深入實際,他雖高居總統寶座,卻很清楚民眾究竟在想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這樣,他就在密切群眾關係的基礎上,進而造就他成為一代偉人。
謙遜的品格,還能使一個人麵對成功、榮譽時不驕傲,把它視為一種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力量,而不會陷在榮譽和成功的喜悅中不能自拔,把榮譽當成包袱背起來,沾沾自喜於一時之功,不再進取。居裏夫人以她謙遜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獲得了世人的稱讚,她對榮譽的特殊見解,使很多喜歡居功自傲、淺嚐輒止的人汗顏不已。也正因為她的高尚品格的影響,以後她的女兒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學研究之路,並再次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令人敬仰的兩代人三次獲諾貝爾獎的家庭。
任何人都不喜歡驕傲自大的人,這種人在與他人合作中也不會被大家認可。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在某個方麵比其他人強,但你更應該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強項上,隻有這樣,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膚淺和無知。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是某個領域行家裏手,所以你必須保持謙遜,你看到自己的短處,這樣才會促使自己不斷地進步。
謙虛謹慎是做人的一種態度,是一種美德,能使人學到他人的長處,使人冷靜思考。這對一個人的立身創業至關重要。唐代史學家吳兢在《貞觀政要謙讓》中說:“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病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孟。”謙虛謹慎,低調做人,恭敬和氣,心淡人靜,知進知退,便會富有人緣,獲人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