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的睾丸在被切除後仍不斷進行放療,他奇跡般恢複了健康。而且在治療期間,他還努力練車,他的自行車越練越好,他從全省冠軍成為全國冠軍到世界冠軍,獲獎無數,曾連續七次獲得環法自行車賽世界冠軍。
還有一位26歲的法國姑娘患了子宮癌,切除子宮兩個月後,癌細胞轉移到卵巢,又趕緊把卵巢切除了,可幾個月後競又轉移到結腸。她接連做了八次手術,全身都是刀疤。幾個化療療程下來,她的頭發全掉光了。她吃不下東西,吃了也會全吐出來。她骨瘦如柴,最後徹底絕望了。她覺得上帝對她不公平,自己這麼年輕就得了絕症,還不如死了算了!有一天她的一個朋友來看她,驚訝地發現她好像變了個人,完全失去了原來的模樣。她說我已經絕望了,你能告訴我怎樣才能死得更快一些嗎?朋友勸慰她說,你千萬別死,生命非常珍貴,人生很有意義,你想一想你這一輩子讓你最高興的事吧。
姑娘想起了三年前她在海濱滑水、遊泳的情形。藍天白雲,微風徐徐,海鷗在海上飛翔,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那時候感覺最快樂。於是姑娘決定和她的朋友再去體驗一下當時的感覺。可這時候她連站都站不起來了,一站起來就摔倒,這是因為她臥床太久的緣故。
為了體會三年前的幸福感受,她重新練習走路,又接著練滑水。其間,她遇到一位同樣身患癌症的小夥子,他們倆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她的滑水技巧日益精湛,她的身體也越練越好。很長一段時間後,醫院讓她去複查。化驗結果讓醫生大吃一驚,她的一切生理指標都正常了。兩年後,這個姑娘獲得了世界女子滑水冠軍。
人如果有了精神的力量,就會變得很強大。拿破侖有一句名言:“在世界上隻有兩種力量,一個是劍,一個是精神,歸根到底,人類的精神力量會戰勝劍的力量。”不管是預防疾病還是治療疾病,如果我們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並采取科學的方法,那就一定能克服困難。樂觀者總是從正麵的、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他有希望,願意努力;而悲觀者,總是從負麵的、消極的角度去看待事物,這樣的人沒有希望,前途也是在灰暗的。
態度悲觀的人容易得病,就算沒得病的時候,他也是在文章開頭所說的“健康的病人”。對健康起最關鍵作用的,恰恰是心理,說得更嚴肅一些,其實一個人的一切就取決於心態,心態一變,整個世界就會在你心中發生徹底的改變。換個角度想問題,你會覺得世界太美了,生活多麼美好,多麼有意義,多麼值得你去創造、去欣賞。
老子認為,一個人心態好,通達樂觀,一切都會變得美好。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如果把健康元素按照百分比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遺傳占15%;環境占17%,其中社會環境占到10%,自然環境7%;接下去就是醫生占8%;自己占60%。遺傳的15%和環境的17%是我們控製不了的,而其中的60%是個人因素,我們自己可以控製。所以說,健康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裏。
學會享受自己的生活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人民以自己的食物為香甜,以自己的衣服為美觀,以自己的習俗為歡樂,以自己的居所為安逸。
老子希望百姓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享受生活。過去很少有人敢放心地享受生活,因為那是資產階級思想,是要受到批判的,怎麼能享受呢?人家日日夜夜苦幹,可你卻來享受,所以應該批判。可現在不一樣了,既要好好幹工作,同時也要享受美好的生活。
實際上,做好工作也是一種享受,讓大家都來享受生活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因此,在21世紀,我們需要把越來越多的文化、思想、道德、心靈這些精神因素注入到健康的範疇內,而不要以為健康隻是營養好、肌肉發達,那隻是最低層次的健康,我們應該追求更高層次的健康,那就是心靈的健康。心靈的健康能促進我們機體的健康,更能幫助我們積極地對待生活,樂觀地享受生活。
下麵這個故事說明了享受生活的重要。
五官科的病房裏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的時候,甲說,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首先去敦煌,然後去拉薩,乙也表示讚同。結果出來了,甲得了鼻癌,乙長的是鼻息肉。甲列出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的原版《二泉映月》;成為一名大學生;要寫一本書……凡此種種,一共有27條。在這份生命的清單後麵他這樣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27個夢想。”
當年,甲就辭去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成人高考,成為一名大學生。這期間,他登上了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而且還在一家牧民家裏和他們住了一個星期。現在,甲正在實現出一本書的夙願。有一天,乙在報紙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像,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沒有回答,因為在醫院裏他所講過的一切,早就已經因為患的不是癌症而被拋到腦後去了。
其實,這是一個多少帶有感傷色彩的故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患有一種癌症,不是嗎?那就是死亡,誰也不可能抗拒。但是我們之所以沒有像患鼻癌的甲那樣,列出一張生命的清單,拋開一切多餘的東西去實現夢想享受生活,也許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還會活得更久。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差別,使我們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平日的勞碌折磨了我們的一切感官,而死亡卻帶給了甲對人生和生命價值的真正體味。
現代社會工作的節奏是快四步,不僅肉體疲勞,精神也會疲憊不堪。適當地休息,就好比軍隊剛剛打了一場惡仗,休整一下,以利再戰,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們需要享受生活,需要休息,需要一個完整香甜的睡眠,一段輕鬆舒緩的音樂或者一份精致可口的飯菜……
與自然規律相協調
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能輔助萬物的自然生成發展,而不敢輕舉妄動。
四季更替,寒暑分明,人們在這樣一種變化莫測的大環境中生活,為了更好地保持健康的體魄,少生病,或不生病,必須遵循自然界的規律。老子為我們總結有一條基本原則,就是順應自然規律,養生首要。
人類以自己柔弱的軀體,麵對威力無窮的大自然,可謂“順者昌,逆者亡”,企圖“人定勝天”還為時過早。自然界的變化讓我們體會最真切者,莫過春夏秋冬的更替,以致寒熱溫涼對人體的影響,前些日子的驕陽似火與近日的秋風送爽,人們的感受大不一樣。
中醫學在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中,處處強調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稱“天人相應”,告誡說“要順四時而適寒溫”。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受四季氣候變化的影響,於是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樣隨時影響人體,人體的五髒六腑,四肢九竅,皮肉筋骨血脈等的功能活動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
人們順應自然界養生就能健康少病長壽,反之則可能患病天亡。前人為了更好地順應自然,常以“節氣”來指導人們衣食住行和農事勞作。至今,中醫看病還時刻不忘節氣,在養生保健方麵認為在春夏陽氣當旺之季,要保護體內陽氣,以免陽虛致病;秋冬陰氣當旺之季,要注意體內真陰的保護,以適應來春陽氣之發動,《內經》稱之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養生固本的一大原則,不可違背,否則必然會損傷正氣,導致病害。
以秋季為例,古人說“春華秋實,倉積容滿”,秋季是收獲的季節。秋三月還需分孟、仲、季三個不同階段,立秋、處暑為第一階段,此時暑氣未消,秋陽餘炎;白露、秋分為第二階段,此時金風送爽,玉露初凝;寒露、霜降為第三階段,此時碧空如洗,大雁南飛,是“陽消陰長”逐步轉涼過程。人們在秋季的起居也應隨著陽光的收斂,燥氣的影響調整睡眠時間,《內經》中說秋季應該:“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有研究發現,腦血栓或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在秋天堅持晨練有明顯的防治作用,有利於減少血栓形成,可改善腦功能和智力,這可能與秋季空氣中負離子含量較多有關。
順應自然規律首先應該順應四時,順時養生即順應四時氣候,陰陽變化規律,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麵綜合調養的養生方法。其宗旨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道家的無為養生法
弗為而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不為妄為就能自然成功。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養好生命,人才能長壽。然而,危及人類生命的殺手比比皆是:飲水、空氣、食物等生存條件被破壞和汙染,人們普遍運動失衡,各種災難性疾病殘害著人們。
我們如何養生才好呢?讓我們聽聽中華民族智慧之神——老子揭示的真諦:“弗為不成。”意思是:人學地,不妄為,不違背規律,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也就是說,做事做到自然狀態,就是達到了最高境界。由此,我們可以悟出:無為養生,是養護人生的最高境界!無為養生,辭海中沒這詞條,辭源中沒這詞條,中外藥典等各類醫養類著作中也沒有無為養生的闡述。無為養生是一個全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