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做生意離不開對商機的追逐,從我們舉出的這些例子中不難看出,商機的捕捉,就在於你善於觀察生活,善於發現別人忽略的東西,善於在尋常事中發現不尋常的出口。隻要你捕捉到了商機,再輔之以勇氣和努力,那麼,你就會是商海中的新星!

商品定價的學問

價格是顧客購買產品最敏感的話題,不少商家就是因為產品價位的不合理而失去了大批的顧客。商業定價策略之一就是利用人們購物心理進行定價。廠家定價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的成本,在成本之上加上一定的利潤以確定價格,最後出售給消費者。

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一些商場的商品定價往往都以9結尾,比如199、599等等,為什麼商品的價格不取一個整數呢

這首先是心理上的作用,比如199感覺好象便宜了,不到200;消費者以為自己買了一個一百多的東西,說出去好像很劃算;如果定在20l,那就是二百多了,感覺好像虧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商場搞促銷,買滿多少送多少或者減多少,當價格不是整數的時候,實際上要達到最優的情況是不可能的,總是要多買一些,比如買滿200送100,那麼199的東西就不符合,還要再買。比如有些商場是買200減80元現金,但是偏偏把商品定在599,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很多顧客為了湊夠200的整數,多減一些,就會多買東西,可是最後算下來並不劃算。

與此相反的是禮品的定價。很多禮品的定價都帶個零頭,比如80l,1055等等,為什麼不把零頭抹掉,直接定個整數就得了呢這個在營銷上有個專門的名詞。叫立地定價法,就是在產品定價時把價格定位在某一價格區間的最低位置。例如我們經常見到的10、106、212等以0或特別小的個位數為末位數的價格。這種價格定位的好處是能夠滿足消費者提升檔次但又不願意承擔更高費用的心理。可以簡單概括為寧做鳳尾不做牛頭的心理。

如果你買這樣的商品送人,價位上會讓你感覺有零頭送禮既實惠又有麵子。如果你打算買兩盒保健品送普通親友,既想實惠又不想掉了麵子,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這種定價的產品。保健品禮品裝一般都是兩盒一個禮袋,如果兩盒保健品價格是199元,你一定會覺得很窩心,明明加2元錢就送了200多元的禮了,偏偏沒少花錢卻丟了麵子。對於禮品而言,立地定價法是最好的定價方法。

另外,中國人向來有砍價的習慣,如果能砍些價下來,既買了實用也買了開心。但對於賣家來說,是最不願意被砍價的。那麼這時能有個折中價是最好的。砍零頭就是賣家最好的借口,也是不善於砍價的買家最樂意接受的折中方式。一件308元的商品,在買家剛開口要砍價的當口,賣家就極不情願但又很爽快地讓掉零頭,這時候一般買家就不好意思再砍價了。

除了這兩種常見的定價策略外,從便宜和貴兩方麵來看,也有兩種定價方式。對於一種商品來說,如果定價太高,肯定買的人就少了,於是商家想出很多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街頭有很多一元店、兩元店,這種小店用的就是同價銷售術。最開始,英國有一家小店,生意蕭條很不景氣。一天,店主靈機一動想出一招:隻要顧客出1個英鎊,便可在店內任選一件商品(店內商品都是同一價格的)。這可謂抓住了人們的好奇心理。盡管一些商品的價格略高於市價,但是仍然招徠了大批顧客,銷售額比附近幾家百貨公司都高。在國外,比較流行的同價銷售術還有分櫃同價銷售,比如,有的小商店開設1分錢商品專櫃、l元錢商品專櫃,而一些大商店則開設了10元、50元、100元商品專櫃。對於消費者而言,大多都嫌討價還價太麻煩,還是一口價簡單方便。因此這種定價法就風行了。

對於一些很貴的東西而言,沒有什麼東西能比顧客對價格更敏感的了,因為價格即代表他兜裏的金錢,要讓顧客感受到你隻從他兜裏掏了很少很少一部分,而非一大把。價格分割是一種心理策略。賣方定價時,采用這種技巧,能造成買方心理上的價格便宜感。比如,商家將商品分割,用較小的單位報價。例如,茶葉每公斤10元報成每50克0.5元,大米每噸1000元報成每公斤1元等等。巴黎地鐵的廣告是:“隻需付30法郎,就有200萬旅客能看到您的廣告。”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較小單位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例如,“每天少抽一支煙,每日就可訂一份報紙。”“使用這種電冰箱平均每天0.2元電費,隻夠吃一根冰棍!”報價時用小單位就是這種方法的秘訣。

還有很多商品,商家看準了顧客好麵子的特點,便故意定高價使得顧客在購買的過程中覺得特別有麵子、有身份感。例如,某地有一商店進了少量中高檔風衣,進價400元一件。該商店的經營者見這種外套用料、做工都很好,色彩、款式也很新穎,在本地市場上還沒有出現過,於是定出1350元一件的高價,居然很快就賣完了。這種定價方法能夠讓商家在短期內獲利,但是很難持續。如果你推出的產品很受歡迎,而市場上隻你一家,就可賣出較高的價。不過這種形勢一般不會持續太久。暢銷的東西,別人就會群起而仿之,因此,要保持較高售價,就必須不斷推出具有個性的獨特產品。除非你的產品真的物有所值,否則遲早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成為消費者唾棄的商品。

與此相反,有些商家尤其是生產大眾化產品的商家,往往采用低價定價法,這種策略則先將產品的價格定得盡可能低一些,使新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所接受,優先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由於利潤過低,能有效地排斥競爭對手,使自己長期占領市場,這是一種長久的戰略,適合於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對於一個生產企業來說,將產品的價格定得很低,先打開銷路,把市場占下來,然後再擴大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對於商業企業來說,盡可能壓低商品的銷售價格,雖然單個商品的銷售利潤比較少,但銷售額增大了,總的商業利潤會更多。不過這種商品隻適合一些中低檔商品,對於高檔商品及追求生活品質的客戶則不適用。

對於一般商品來說,價格定得過高,不利於打開市場;價格定得太低,則可能出現虧損。因此,最穩妥可靠的辦法是將商品的價格定得比較適中,消費者有能力購買,推銷商也便於推銷。如何避免過高定價和過低定價,保證定價的合理呢這就可以應用安全定價法。安全定價通常是由成本加正常利潤構成的。例如,一件T恤衫的成本是50元,根據服裝行業的一般利潤水平,期待每件T恤衫的能獲20元的利潤,那麼,這件T恤衫的安全價格為70元。安全定價,價格適合,也使得廠商可以長期維持在一個價格銷售,免去了市場對價格敏感的麻煩。

對於一些日用品而言,折中定價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種定價法就是產品定價時直接以5、50、4、6等中間數字作為產品的末尾數字來定價。此類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較弱,一般更關注產品本身帶給自己的感受,不願意受到他人意願的指使。例如很多飲料的終端零售價很多都定位為1.5元,2.5元,3.5元,還有4.5元和5元。折中定價的商品相對消費者的經濟能力而言,屬於小件商品,這種產品定價一般對青少年比較有效。青少年往往追求個性獨立但又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他們消費願意追趕流行但又不願意受金錢約束。他們會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商品時對高位數字很在意,但對價格零頭缺乏關注。飲料就是一種典型的青少年消費品。但奶製品的定價往往很少用數字5為後位數,這是因為奶製品的購買人群多為家長尤其是成年女性。這類人對價格十分敏感,會對產品零售價、容量、單位含量均價等詳細計算和比較。因此不適用於折中定價。除了飲料外,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快餐、小吃或者某些餐廳的菜單,也是以5為定價末尾數字。快餐自不必說,5元和6元快餐是最常見的。如果我們留意餐廳的菜單,我們會發現菜價中最後一個數字很少有l、2或8、9的。

價格是消費者直接付出的代價,畢竟消費者的經濟實力是分三六九等的,如果不仔細研究定價的學問,就會錯失市場。該高則高,該低則低,講究定價的學問,才能讓商品受市場的歡迎。

尋求差異化發展道路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生存,要麼具有成本優勢,要麼實行差異化戰略——有差異才能有市場,才能在同行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各行各業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開發產品時就必須立足創新,在運作過程中營造差異化優勢,實現業務、產品和價格的優化組合,開創全新的市場格局。同時還要不斷推出獨具特色的新產品,開發潛在的消費需求,尋求新的“顧客”增長點。

丁先生開了一家糕點店,生意卻一直冷冷清清。因為糕點這個行業,競爭本來就十分激烈,加上丁先生當初在選擇店址上出現了一些失誤,把店開在一個偏僻的胡同裏。所以,不到半年時間,店麵就快支撐不下去了,丁先生萬般無奈,不得不想著結束生意。

有一天,丁先生在店裏碰到一個給男朋友買生日蛋糕的女客人。當員工問她想在蛋糕上寫什麼字時,女客人囁嚅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我想寫上‘親愛的,我愛你’。”

丁先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女客人的心思,原來她想寫一些很親熱的話,但是又不好意思讓旁人知道。丁先生很快意識到這裏麵蘊含的商機:有這種想法的客人肯定不止一人,而現在每個蛋糕店的祝福詞都是千篇一律的“生日快樂”之類。為何不嚐試用些個性化的祝福語呢

於是,丁先生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再多買一些專門用來在蛋糕上寫字的工具,給每個來買蛋糕的顧客贈送一支,這樣客人就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寫一些祝福語,即使是寫一些隱私的話也不怕被旁人看到。”

沒想到廣告一出,立馬顧客盈門,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中,顧客比平時增了兩倍,大家都是被“寫字的筆”召來的。從此店裏的生意蒸蒸日上,客戶量奇跡般地增長。老板趁熱打鐵,又開了幾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大。

蛋糕店多了,這一家卻開出了不一樣的特色。“不走尋常路”,差異化經營,才能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壯大。

在企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如果沒有獨特的做法,是很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這就要求企業在策略、服務、產品、營銷等諸多方麵擺脫隨大流的被動情況,成為領導潮流的先驅。也隻有那些先驅者,才是受益最大的。

“腦白金”通過狂轟濫炸的廣告搶占了保健品市場的頭把交椅,把這三個字牢牢地印刻在消費者的腦海裏,幾乎成了保健品的代名詞。

不管大家平時怎麼奚落它搞笑的廣告,在真正購買保健品時,卻發現還是不自覺地把它當成了首選。有一個平時對腦白金很是不屑的先生對買保健品,到了商店,卻很自然地將手伸向了腦白金,當朋友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麼時,他說:“我也不知道,好像腦子裏就有個印象似的,腦白金就是保健品,送禮就送腦白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