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雙簧道具很簡單,有一塊“醒木”,一塊大白,一根假小辮兒。表演時,用大白的一麵將左右太陽穴連同兩眼塗抹一寬白道。再用同樣方法將嘴與嘴角一帶塗抹一寬白道。然後將“朝天錐”的小辮兒戴在頭上,演員甲一拍醒木,後邊的演員乙就開始講或唱,演員甲隨之表演動作。演一段後,甲乙要有一段對白,進行鋪墊。然後再進行下一段的表演,這是傳統雙簧的表演方法。現在演雙簧可以更豐富地表演和化妝,可以吸收“傀儡戲”的表演,化妝也更真實些,如戴個帽子、眼鏡、假胡須等則更為逼真生動。
在表演時,演員乙在椅子後麵講或唱時,可將話筒握在手中,這樣聲音效果會更好。第十四節蓮花落的學習訓練
1.蓮花落的語言特點
蓮花落不用絲弦伴奏,它的伴奏主要用“七塊板”一竹板。較大型的蓮花落有時加上鑼、鼓、鈸等打擊樂器。
它可以由一個人演唱,也可以由多人演唱。演員可以化妝演唱,也可以不化妝演唱。蓮花落演唱前,經常用相聲的“墊活兒”進行鋪墊。中間也是用相聲翻“包袱兒”的手法製造舞台效果。這種形式經常是以“彩唱”為主,即演員扮演劇中各種人,用一些簡單的化妝,演唱起來很有特色,扮演各種人物活靈活現,多用“畫龍點睛、進進出出”的表演方法。
2.蓮花落的編寫
蓮花落的唱詞要求合轍押韻,並要求全段用一道轍。唱詞的句式,一般要求每句用七個字或八個字。韻腳上要“一二四六押韻,三五七九不論”,在聲調中還要求“平平仄平仄平……”。所寫的內容,可以是有情節、有人物的故事體,也可以寫沒有情節、人物的敘事體。
蓮花落唱詞的曲調是由幾種曲牌組成的,如“靠山調”、“雲蘇調”等等。所以,當采用這些曲牌演唱時,寫詞就要按照曲牌的要求進行填詞。
如果扮演劇中人進行演唱,最好要每個劇中人使用一個曲牌,這樣既能鮮明地區分人物,也能使節目豐富多彩。
3.蓮花落的表演
蓮花落一般由兩個人表演。伴奏隻用一副竹板,打板人可以由兩個演員互相“貼板兒”——甲唱時,乙給甲打竹板;乙唱時,甲給乙打竹板。蓮花落一般是“彩唱”,表演時,舞台上要有一張桌子,演員上場前則竹板、扇子、手帕、化妝用的道具放在桌子上,常用的化妝道具有頭套、老太太鬃兒、卡胡、眼鏡等等。
當演員化妝後進入角色時,本人就不能再打飯了。如果舞台上的演員需要扮演角色,“貼板兒”可另請他人在舞台後或側台打竹板,不出台表演。
竹板伴奏的節拍很簡單。基本以這種節拍為準,還可以換其他的花點打法。
蓮花落還有較大型的演唱方法。它可以由多人化妝演唱,就象演“報劇”一樣。有的還可以男扮女裝,按劇情的發展一直演完全劇。
這種大型的彩唱蓮花落,一般需要配上鑼鼓,每唱完一個段落,敲打一段鑼鼓點,顯得非常紅火。第十五節馬燈調的學習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