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最高司令、後來擔任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感慨地說:
毫無疑問,諾曼底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兒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毀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隻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米,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羅斯福等人建議發起的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辟,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麵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地攻克了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在這次登陸作戰中,美軍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本進行全力作戰,從而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進程。
第四次蟬聯美國總統
在崢嶸歲月裏,頻繁而雜蕪的總統事務使羅斯福一直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狀態。自1943年冬季起,羅斯福的健康狀況明顯地每況愈下。
身心交瘁的他有時迷糊在辦公桌上,有時流露出不願過問此事的表情。
總統身邊的人近幾年接二連三地病倒或去世,白宮籠罩在沉鬱的暮氣之中。
政治年輪又轉到了1944年大選年。羅斯福清楚地記得四年前自己在克利夫蘭的那次演說。
這一次羅斯福確實渴望停下來休息。他寫信給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羅伯特·漢尼根說:“我的靈魂總在呼喚我回到哈得孫河畔的老家去。”
在大選來臨之際,一份有著6000多名煉鋼工人簽名的請願書這樣寫道:
我們知道您很累,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不能讓您退職。
另一封信更深深地震動了羅斯福的內心:
當前世界憂患重重,請不要把我們撇下不管。上帝將您放在世上這個地方,就是要您做我們的北鬥星。
羅斯福的內心波瀾難平:險惡的戰爭已是曙光在前,但戰後國際風雲必將詭譎莫測,所有同時代的人都遠不及他那般洞悉美國政府或世界政治的才能,軍事策略和盟國外交都是他經手操辦的,何況那個寄托著威爾遜式的夢想的聯合國尚在未定之天,曆史將在他身後對他作出怎樣的評價呢?
1944年7月11日,羅斯福在致漢尼根的信中說:
假如人民命令我繼續擔任這項職務,進行這場戰爭,我就像一個在火線不能離開崗位的士兵一樣無權退下來。
就我自己來說,我不想再競選了。到明年春天,我就做了12年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了。
一周後,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召開,羅斯福此時正在聖迭戈,欲從那裏乘船到珍珠港。
羅斯福在聖迭戈海軍基地的一節火車車廂裏廣播了接受提名的演說,提出了他的競選主題。“1944年我們的任務是什麼?”他說道:
第一,贏得戰爭,迅速贏得戰爭,以壓倒優勢贏得戰爭。
第二,成立世界性的國際組織。
第三,為我們即將回國的戰士和為所有的美國人建立一種經濟體係,它將提供就業機會,帶來像樣的生活水平。
為此,羅斯福在著手製定的一項新的經濟權利法案中提出了這樣的藍圖:
人們有權從事有益的有報酬的職業;
人們有權掙得足夠的收入,以便提供充分的衣食以及娛樂;
每個農民都有權種植和出售農作物,其收益足以使他和他的家庭過著像樣的生活;
每個商人,不論大小,都有權在不受國內外不公平的競爭和壟斷者控製的氣氛中進行貿易;
每個家庭都有權擁有像樣的住宅;
人們有權享受適當的醫療;
人們有權得到適當的保護,在經濟上不必擔心年老、疾病、事故和失業;
人們有權接受良好的教育;
所有這些權利意味著安全。戰爭勝利後,我們必須準備落實這些權利,去實現使人民過幸福美滿生活的新目標。
在從聖迭戈海軍基地乘船到珍珠港的途中,羅斯福同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商討今後太平洋的戰略。
大會首輪投票就通過了對羅斯福的提名,但在副總統候選人上爭奪激烈。鑒於羅斯福的健康問題已是有目共睹,許多代表認為選擇一個競選夥伴就等於選擇一個下屆總統。
由於廣泛的反對,羅斯福才勉強地舍棄了現任副總統華萊士,爾後艱難而讓人意外地從三名人選中擇定來自密蘇裏州的參議員、謙遜其實而又性情暴躁的哈裏·杜魯門。
羅斯福總統與杜魯門關係一般,杜魯門在主持參議院軍事調查委員會工作時,顯示了精明強幹的領導才能。總統打消了幾乎沒有思想準備的杜魯門的顧忌和畏難情緒。
共和黨選出了一名溫和而富有才智的人,他就是年僅42歲卻已有十年紐約州州長資曆的托馬斯·杜威。麥克阿瑟將軍經慎重考慮已於5月間自行宣布退出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