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做人難,處世難1(2 / 3)

我們通常把違心說話、違心做事,看成是一種世故、一種懦弱、一種人格破損和刁鑽處世。其實,這是很不公正的。許多時候,它可以是智慧,也可以是一種善良。

如果說世界是一個矛盾複合體,那麼處於這個複合體中的人,必然會領受許多外部世界與內部世界、物質客體與精神自我的不協調和不統一。矛盾的錯綜決定了人們在解決它時出現大量“二律背反”(指規律中的矛盾,在相互聯係的兩種力量運動規律之間存在的相互排斥現象,自然界存在的兩種運動力量呈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為了外部世界的那些需求,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自我的抉擇,於是,產生了說違心話和做違心事的行為。

許多時候,我們在做著自己並不想做的事,說著自己並不想說的話,甚至還很認真。因為懾於壓力、屈於禮儀、拘於製度、限於條件,我們進了不想進的門,陪了不想陪的客,送了不想送的禮,笑了不想笑的人或事……

人都想自由自在,都想隨心所欲,但是,世界從來不是看你的眼色行事的,倒是相反,我們每個人都在被動地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因為,我們不僅有自身還有環境,不僅有現在還有未來,不僅追求實現自我還在追求安全、友愛和形象。奉獻出自己的一部分心願換取平靜、換取尊嚴、換取良好的環境還是十分必要的,盡管你對這種自我背棄並不很樂意。

有一對情侶,一個脆弱,一個誠實。忽然有一天誠實的一個得知脆弱的一個患了絕症,如果直言相告必然加速脆弱者的死亡。於是,他平生第一次編出一段絕症可治、治愈不難的謊言,這可是一個最不願說謊的人對一個最需要誠實的人說的謊啊,那滋味不是可想而知嗎?順應對一個麻木的人倒也無所謂,可對於一個清醒的人,那是怎樣一種痛苦啊!所以,違心在多數情況下無異於折磨和受刑。

當然,並不是所有違心都有痛苦,恰當時也可以使人生一麵風光。如果,你的上司十分喜歡聽好話,偏偏你又不得不指正一下他的差錯,這時你開門見山直言要害當然既省時間也符合你痛快為人的個性,但是,那樣無論是對單位還是本人都將很糟。如果你試著先講一通上司的成績,再講出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盡管那些優點是勉強的,有些還不單屬於他一個人,然而,卻使上司既改了差錯又讓他對你刮目相看,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就是我們自身,出於片麵和執迷,也並不是處處都在為自己著想,給自己設路障、捅婁子的事也常有,違著自己的心願接受一下旁觀者的點撥和訓導,也可能有別番風光。

有位年輕人小時候很不想讀書,迫於父母的強製和周圍的壓力,才不得不違心於書本之中。後來,18歲考上計算機專業,畢業後,他分進一家化輕公司工作。公司隻缺財會人員,經理要他改行為單位解難,他很愛自己的專業,出於無奈,服從了需要。誰知後來他在會計與電腦的交叉點上又開發出了會計電算化軟件,不僅專業未丟,還成了單位的技術骨幹和後備幹部。可見,違心也有利己的時候,至少利於糾正主觀偏見、克服個人膨脹、和諧全局。

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僅要自己快樂,同時也要身邊的人快樂,世界如果因為你的服從和委屈而有了風光,也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當然,這風光也不會無限。如果你處處由別人支配,事事處於無自我狀態,把自己規範成一缽盆景,隻要別人喜歡,別人滿意,自己扭曲成怎麼奇怎麼怪都可以,那還談得上什麼風光不風光呢?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的環境、製度、禮儀、習俗無不作用並製約著你。我國台灣作家羅蘭早有所告:“我們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能夠成天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自己所想過的生活。”隨著社會文明的深化,人際間的縱向聯絡隻會日趨淡漠,但橫向間的聯係會加強。如果你在交際中沒有妥協、忍讓和遷就的準備,那隻能處於四麵楚歌之中,縱使有三頭六臂,也將牽製得你疲憊不堪而無法前進。所以,雖然妥協、遷就都有“不得不”的那種心態,但仍不失為人際間的“潤滑劑”。

幾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能力、智力和貢獻做出偏高的估計,為了保護這種偏高帶來的進取心和期望值,我們,特別是領導都應當多看他人的優點少說他人的缺憾。當然,這一多一少,可能會偏離了真實,顯然也有了違心的成分。但是,這確實是促成並發展企業凝聚力和激發員工工作熱情的成功經驗。隻要優點是存在的,都應挖掘;隻要缺憾無損大體或可通過暗示而改正,都應避諱。其實,為了群體和未來,我們都有過獻身和忍受。為了增強實現目標的合作,我們都不應以自己為中心;為了避開更大損失都有過委曲求全;為了爭取人心我們甚至都有過“這樣想卻去那樣做”的經曆,都曾扮演過“兩麵派”。為了融洽和順利,違心應當允許。

當然,這都不包括虛其表麵,用以心計(除非對付敵人)的那種“違心”,因為,那是超出道德規範、蓄謀策劃的行為。以說假話、使絆子為第二職業的王熙鳳對浪蕩丈夫賈璉納尤二姐為妾是醋意刻骨的,但出於她的刁鑽卻能違心說出萬千甜蜜來,一會兒“大恩人”,一會“好妹妹”,口裏全是自怨:“怨不得別人,如今隻求妹妹疼我!”“隻求妹妹在二爺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留我個站腳的地方兒,就叫我服侍妹妹梳頭洗臉,我也願意的!”待將尤二姐騙及身邊,設套逼死了她還假意哭道:“狠心的妹妹!你怎麼丟下我去了?辜負了我的心!”那一言一行做得“和美非常,竟比親姐還勝幾倍”。

這裏,王熙鳳隻用暫時的做作來隱蔽禍心,以達到深層的極欲,有道德的人固然不能為,而易輕信的人也不能在交際中少了防範。

違心,有自我壓抑,也有融合群體的親和力,可以是軟弱者的自保,也可以是奸詐人的煙幕。它像一杯白開水,可以放糖漿,可以放檸檬、放橘汁,也可以放毒藥!

如何讓違心違在情分上,又符合天理良心,正是現代人必須悟出的玄機。

4.別人都站著,你就別坐著

一次禰衡竟當眾頂撞黃祖,罵他“死老頭,你少囉唆!”黃祖氣憤到了極點,一怒之下把禰衡給殺了。禰衡死時隻有26歲,他的殺身之禍,全因其個性所致。從根本上說,社會是消弭個性的。保持個性無可厚非,但過分地張揚個性,無疑將自己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赤裸裸毫無遮掩,無異於把肉放在砧板上,任人宰割了。別人都站著的時候,你不要一個人坐著,雖然這有些心計或城府之嫌,也缺少了很多性情樂事或瀟灑,但總不至於將自己置於危險之境。

個性是個人之本。人有個性才有魅力。個性表現得越充分,個人魅力越大。個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但是,不恰當地張揚個性,對人並非有益,尤其是在社會眾生中,其危害更深不可測。

從根本上說,社會是消弭個性的。試想,我行我素,率性瀟灑,人家怎麼會痛快呢?對你的親人、朋友或那些較寬容的人來說,也許他們還能接受你的這種個性和行為,但是對社會大眾來說,你無疑犯眾了。

在人群中過分張揚個性,這樣不好。你把自己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赤裸裸地毫無遮掩,這無異於把肉放在砧板上,讓人家想怎麼剁,就怎麼剁,這不是愚蠢至極嗎?是的,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你把自己暴露在你毫不知曉的各色人等麵前,你不知道他們是些什麼人,你不知道他們在怎麼想,你也不知道他們將怎樣做,你毫無遮掩,將自己置身在他人的十麵埋伏之中。很多人不知道這種凶險和厲害,青年人尤甚。他們愛我行我素,我講我話,率性而為,極力標榜自己的個性,欲與他人不同,而且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那些很個性化的東西。這樣,他們便把自己張揚成了諸如嬉皮士、卡通一代這樣的人物,個人很過癮,有時還能成為文化和藝術,不亦美哉!不過,並非全都如此得意,因個性十足而吃虧上當,遭人宰殺的比比皆是。三國時的才子禰衡就是一例。

禰衡年少才高,目空一切。二十來歲時便躋身在名士權貴之中。而且禰衡很瞧不起那些人,把他們視為酒囊飯袋,行屍走肉。禰衡眼裏,舉世無才。漢獻帝初年間,孔融上書薦舉禰衡,大將軍曹操欲召見他。禰衡不知道天高地厚,出言不遜。曹操心中不快,最後給他封了個擊鼓小吏,以羞辱他。禰衡也因此更忌恨曹操。一次曹操大會賓客時,命禰衡穿鼓吏衣帽擊鼓助樂,禰衡竟然當眾裸身擊鼓,以羞辱曹操,掃他們的興。曹操對之深以為恨,但曹操聰明,不願親手殺禰衡而壞了自己禮賢下士的名聲。他把禰衡送給荊州牧劉表。不久,禰衡又因倨傲無禮而得罪了劉表。劉表也聰明,不殺禰衡,把他打發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裏去。禰衡在黃祖那裏,仍是率性如前。一次,禰衡竟當眾頂撞黃祖,罵他:“死老頭,你少囉唆!”黃祖氣極,一怒之下把他殺了。禰衡死時隻有26歲。禰衡的殺身之禍,全因他的才氣和性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