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考叔果然不負莊公之望,在進攻許國都城時,手舉大旗率先從雲梯上衝上許都城頭。眼見穎考叔大功告成,公孫子都嫉妒得心裏發癢,竟抽出箭來,搭弓瞄準城頭上的穎考叔射去,一下子把穎考叔射了個“透心涼”,從城頭栽下來。另一位大將瑕叔盈以為穎考叔被許兵射中陣亡了,忙拿起戰旗,又指揮士卒攻城,終於拿下了許都。
才華出眾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終,縱觀曆史舞台,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些人的遭遇讓人痛心,但也令人深思。打江山時,各路英雄會聚一個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能耐。主子當然需要借這些人的才能實現自己獨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的才華不會隨之消失,這時他們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讓他感到威脅,所以屢屢有開國初期濫殺功臣之事,所謂“卸磨殺驢”是也。韓信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無不如此。大家讀過《三國演義》後可能注意到,劉備死後,諸葛亮好像沒有大的作為了,不像劉備在世時那樣運籌帷幄,滿腹經綸,鋒芒畢露了。在劉備這樣的明君手下,諸葛亮是不用擔心受猜忌的,並且劉備也離不開他,因此他可以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華,輔助劉備,打下一片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劉備死後,阿鬥即位。劉備去世前當著群臣的麵說:“如果這小子可以輔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當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為君算了。”諸葛亮頓時冒了虛汗,手足無措,哭著跪拜於地說:“臣怎麼能不竭盡全力,盡忠貞之節,一直到死而不鬆懈呢?”說完,連忙叩頭直至流血。劉備再仁義,也不至於把國家讓給諸葛亮,他說讓諸葛亮為君,怎麼知道沒有殺他的心思呢?因此,諸葛亮一方麵行事謹慎,鞠躬盡瘁,一方麵則常年征戰在外,以防授人“挾製”的把柄。而且他鋒芒大有收斂,故意顯示自己老而無用,以免禍及自身。這是韜晦之計,收斂鋒芒是諸葛亮的大聰明。
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用;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深藏你的拿手絕技,你才可永為人師。因此你演示妙術時,必須講究策略,不可把你的看家本領都盡數使出,這樣你才可長享盛名,使別人永遠唯你是依。在指導或幫助那些有求於你的人時,你應激發他們對你的崇拜心理,要點點滴滴地展示你的造詣。含蓄節製乃生存與製勝的法寶,在做人之道上尤其如此。
9.寧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有些人看似愚鈍魯拙,實際上卻眼明心亮,而有些人表麵上精明靈透,骨子裏卻糊塗透頂。寧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傻小子有傻福,並不隻是上天刻意的寵幸,這是對我們的一種誤導。
韓信是漢朝的第一功臣,在漢中獻計出兵陳倉,平定三秦,率軍破魏,俘獲魏王,破趙,斬成安君,捉住趙王歇,收降燕,掃蕩齊,力挫楚軍。連最後垓下消滅項羽,也主要靠他率軍前來合圍。司馬遷說,漢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來的。但是他功高蓋主,又不能謙遜自讓,加上他犯了大忌,看到曾經是他部下的曹參、灌嬰、張蒼、傅寬都分土列侯,與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難免矜功不平。樊噲是一員猛將,又是劉邦的連襟,每次韓信訪問他,他都是“拜迎送”,但韓信一出門,總要說:“我今天倒與這樣的人為伍!”自傲如此,全然沒有當年甘受胯下之辱的情形。這樣,終於一步步走上了絕路。
“裝傻”,看似愚笨,實則精明。人立身處事,不矜功自誇,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即所謂“藏巧守拙,用晦如明”。
人人都會想表現精明,裝傻似乎是很難的。這需要有傻的胸懷風度,既能夠愚,又愚得起。《菜根譚》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說老鷹站在那裏像睡著了,老虎走路時像有病的模樣,這就是它們準備捕捉獵物之前的手段,所以一個真正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刻意顯才華,這樣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古時有“扮豬吃虎”的計謀,以此計施於強勁的敵手,在其麵前盡量把自己的鋒芒收斂,“若愚”到像豬一樣,表麵上百依百順,裝出一副為奴為婢的卑恭,使對方不起疑心,一旦時機成熟,即一舉把對手結果了,這就是“扮豬吃虎”的妙用。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在衣帶詔上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警惕。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起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隻有劉備和他才是。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筷子也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到,雷聲大作。劉備從容俯拾起筷子,並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將自己的慌亂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難。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非常聰明的。
劉備藏而不露,人前不顯炫,裝聾作啞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這辦法是很讓人放心的,至少在表麵上收斂了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在世上,氣焰是不能過於張揚的。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受教於老子。當時老子曾對他講:“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寶貨,不令人輕易見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卻顯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誡人們,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將欲望或精力不加節製地濫用,是毫無益處的。
中國舊時的店鋪裏,在店麵是不陳列貴重的貨物的,店主總是把它們收藏起來。隻有遇到有錢又識貨的人,才告訴他們好東西在裏麵。倘若隨便將上等商品擺放在明麵上,豈有賊不惦記之理。不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才華出眾而又喜歡自我炫耀的人,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吃大虧而不自知。所以,無論才能有多高,都要善於隱匿,即表麵上看似沒有,實則充滿的境界。
胡適先生晚年曾說:“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有絕頂聰明而肯作笨功夫的人。”1805年,拿破侖乘勝追擊俄軍到了關鍵的決戰時刻。此時,沙皇亞曆山大見自己的增援部隊到來,便不想撤退而與法軍決戰。庫圖佐夫勸他繼續撤退,等待普魯士軍隊參加反法戰爭。此時拿破侖知道了俄軍內部的意見分歧,害怕庫圖佐夫一旦說服沙皇,就會失去戰機,於是裝出一見俄軍增援到來就害怕的樣子,停止追擊,派人求和,願意接受一部分屈辱條件。這更加刺激了沙皇,以為拿破侖如果不是走投無路,這樣傲慢的人絕不會主動求和,因此斷定現在正是回師大敗拿破侖的時機,於是不聽庫圖佐夫的意見,向法軍展開進攻,結果落進了法軍圈套,被法軍打得狼狽不堪。
所以精而不露,才有任重道遠的力量。這就是所謂“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人們不管本身是機巧奸猾還是忠直厚道,幾乎都喜歡傻嗬嗬不會弄巧的人,這並不以人的性情為轉移,所以,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機巧權變是不行的,要學會裝傻,懂得藏巧,不為人所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