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示弱可以封殺嫉妒,逞強隻會帶來敵意
悟懂做人的玄機,要使別人對你放鬆警惕,造成親近之感,隻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跡地在他人麵前暴露某些無關痛癢的缺點,出點“小洋相”,表明自己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這樣就會使人在與你交往時鬆一口氣,不與你為敵。
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不滿或嫉妒。事業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難免的,在一時還無法消除這種嫉妒心理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少到最低程度。
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於處世。
交際中,必須善於選擇示弱的內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麵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平常之處,表明自己實在是個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別人麵前多說自己失敗的記錄和現實的煩惱,給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並非萬事大吉”的感覺。對眼下經濟狀況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適當訴說自己的苦衷:諸如健康欠佳、子女學業不佳以及工作中諸多困難,讓對方感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鬧過笑話、受過窘困等。至於那些完全因客觀條件或偶然機遇僥幸獲得名利的人,更應該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是“瞎貓碰上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個別接觸時推心置腹的交談,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示弱有時還要表現在行動上。自己在事業上已處於有利地位,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麵,即使完全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也要盡量回避退讓。也就是說,平時小名小利應淡泊些,疏遠些,因為你的成功已經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標,不可以再為一點微名小利惹火燒身,應當分出一部分名利給那些暫時處於弱勢中的人。
曾有一位記者去拜訪一位政治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醜聞資料。然而,還來不及寒暄,這位政治家就對想質問的記者製止說:“時間還長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記者對政治家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大感意外。
不多時,仆人將咖啡端上桌來,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燙!”咖啡杯隨之滾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後,政治家又把香煙倒著插入嘴中,從過濾嘴處點火。這時記者趕忙提醒:“先生,你將香煙拿倒了。”政治家聽到這話之後,慌忙將香煙拿正,不料卻將煙灰缸碰翻在地。
平時趾高氣揚的政治家出了一連串洋相,使記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覺中,原來的那種挑戰情緒消失了,甚至對對方懷有一種親近感。
這整個的過程,其實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當人們發現傑出的權威人物也有許多弱點時,過去對他抱有的恐懼感就會消失,而且由於受同情心的驅使,還會對對方發生某種程度的親密感。
示弱能換來更多人的支持;逞強隻能增加更多的敵人。示弱是比逞強更實用的做人方法。
8.關鍵時刻,背個“黑鍋”擋擋災
世界永遠存在差別,有強勢就有弱勢。而猜疑是兩者之間永遠也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而大多數情況下,容易出現在強勢者的心理,比如你的上司、領導等。你有才華固然不是壞事,但要適當的顯露,否則,難免觸動強者敏感的觸角,心生猜疑,那你以後的待遇不會好到哪裏去。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寧可相信這樣一個辛辣的“謬誤”:背個“黑鍋”蓋住鋒芒,擋住猜疑,自取其辱未嚐不可。
樹大招風,在大功重賞麵前,或身居高位之後,更要善於“低頭”,切莫妄自尊大,以免功高蓋主,引火燒身。
一個人擁有高智商、強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說,這是上天賜予的良好天賦。有了它,便可以在社會競爭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然而,由於事物的複雜多樣,環境的不斷變化,在某些時候,利與弊會不知不覺地轉換。這樣,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以清醒的頭腦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對方和周圍環境,掂量你的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憑經驗辦事。
《陰符經》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訴我們,善於伏藏是製勝的關鍵。一個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以戰勝對手,甚至還會招來殺身之禍。
而伏藏又可分為兩層:一是藏拙,這是一般意義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點,不給對方可乘之機;而另一種,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下麵這兩個故事就是自己背上“黑鍋”以“藏巧”的範例。
戰國末期,秦國老將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討伐楚國,秦始皇親自到灞上為王翦大軍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個要求,請求秦始皇賞賜給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園林。
秦始皇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為然地說:“老將軍隻管領兵打仗吧,哪裏用得著為貧窮擔憂呢?”
王翦回答說:“當國王的大將,往往立下了赫赫戰功,卻得不到封侯。因此,趁著大王還寵信我的時候,請大王賞給我良田美宅,好作為我的子孫的家產。”
秦始皇聽後覺得這點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帶領軍隊先進函穀關,心裏還惦記著地產的事,接連幾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賞賜地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