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生勢必有得失,在得失之間及時選擇
選定一把椅子!你不可能魚和熊掌兼得,除非天下人的智慧和運氣都集中到你一個人身上。想多坐幾把椅子,結果往往是一把也坐不成。
一位在澳洲從事環保工作的女士,為了搶救當地的珍稀森林,單獨與某大財團對抗,不斷與之進行談判,要求該財團絕不能對當地的稀有森林進行砍伐。當時雙方立場都很強硬,不肯退讓一步,但這位女士決不退縮,獨居在大樹上,置個人性命安危於不顧也要保護環境資源。她不止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在樹上住了兩年,不論刮風、下雪、風吹、日曬、雨淋,她都在樹上度過,毫不妥協。
在廣大民眾和輿論的聲援支持下,兩年後伐木公司終於讓步,規劃出稀有森林保護區,承諾絕不砍伐這塊保護區的任何一棵樹。當這位女士從樹上下來,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時,雖然步履蹣跚,需要別人攙扶,但她的臉上卻顯露出令人感動的神采。
對她全心保護森林的行為,有人認為幸好是伐木公司讓步了,這兩年的付出也算值得。但我的想法是,這位勇敢的女士一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她心中得失早就已經置之度外,她才能夠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這也是她的選擇。
什麼是失?什麼是得?別人是無法給你答案的,你必須自己問自己,因為對價值的認定是因人而異的。對某些人來說,能讓更多的人快樂,幫助更多的人,是最有價值的;但對某些人來說,探究真理,明辨是非才是最有意義的;而有的人則喜歡追求美的事物,為藝術獻身。
要想擁有一個精彩的人生,首先要體悟到,生命中的得失是必然的,人不可能隻有得沒有失,也不會隻有失而沒有得。有了這樣的體悟,才能衝破層層心卡,開啟新的人生。雖說人生有些事情可以重新再來,但我們必須了解,人生在世,總有各自的利害關係,各有情境、物欲等的牽絆。牽絆越多,得到的也許就越多,但可能失去的也越多,正所謂“福兮禍之所伏”。所以人生勢必有失有得,難以圓滿。
我們常常會對一些擁有名望、權勢之人,或是那些被傳媒捧紅的歌手、明星心生豔羨。尤其是在年輕迷惘的歲月,常有一種莫名的衝動將自己推進崇拜偶像的行列,總覺得他們好有魅力,禁不住為他們發狂。對我們來說,這些人享盡別人對他們的寵愛,擁有了不起的“得”,他們得到了所有人給予的關愛。當我們將焦點放在別人的“得”時,總會很自然地認為他們的人生詞典中沒有“失”這個字。其實他們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還要多,起碼失去了自由,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的甚至於失去了健康和正常的生活。
有一位日本當紅的藝人就曾經感慨地說:“那些真正收入高的人,每天都非常忙碌,他們即使有廣大庭園和豪華住宅,也沒有什麼時間可以好好享受。”因為想要擁有高收入,就必須拚命工作,自然就沒有閑暇的時間可供自己支配。雖說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但忙於賺錢以至於沒有時間去享受掙來的一切,不也是枉然。
不論是國王還是乞丐,是男還是女,上天都給了每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為了金錢而喪失了寶貴的時間,連做自己喜歡的事,或是同喜歡的人分享收獲和快樂都沒有空,這樣的人生真的幸福嗎?相比之下,在有限的時間裏,能悠閑地和自己的親人朋友共度假期,或是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如藝術創作或是旅行等,珍惜人生的每分每秒,用生命去享受它、充實它,是不是更快樂、更幸福呢?
有人選擇為了地球的潔淨、社會的安寧、人類生存的權利,全心全意地投入與奮鬥,化小愛為大愛,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社會、國家或理想,試問他們是失是得?有人雖身居高位,是所謂的政界首腦、富商巨賈,但為了自身利益,擴張自我權勢,而穿梭在買官晉爵、拉幫結派、爾虞我詐的活動中,為保住自己的地位,獲得更多財富而貪贓枉法或行賄受賄,這樣的人生是失是得?
答案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沒有人能夠左右你,所以你一定要經常與自己對話,問問自己:“現在我選擇的道路,真的是即使失掉其他的東西,也不會令我感到後悔嗎?我現在追求的東西有價值嗎?我現在的生活方式,會讓我失去什麼,或獲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