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有得必有失。任何一個人若要有所為,必定要在絕大多數方麵無所為。如同把一塊上等的木頭雕刻成一件工藝品一樣,你必須知道什麼東西是必須喪失的,才可能做成一件工藝品。否則,什麼都想保留,結果是什麼都做不成。同理,在成就事業方麵,我們隻有喪失必要的部分,才能真正擁有應得的部分。
在一次茶話會上,一位神情滯重的長者站起來對大家說:“年輕時,我也像你們一樣有一番雄心壯誌。我想成為一個在諸多方麵都有所建樹的人,我也認認真真地做了。到現在,我想對你們說,麵對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人的一生所學的不過是滄海一粟。毫不謙虛地說,我所涉獵的知識領域比在座的任何一個人都要廣,但可憐的是,我在任何一方麵都沒有獨特的建樹。
回眸我的一生,我並非不努力,而是精力過於分散,誌趣不專。我今日才透徹地明了莊子的‘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逐無涯,則殆矣’。但已太遲了。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你們:為學立業勿忘專。我想這比慣常的套話對大家更有益……。”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在選擇努力方向時也曾麵臨著取舍問題:盧西亞諾·帕瓦羅蒂在一所師範院校上學時,其家鄉意大利蒙得納市的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專業歌手收他為學生。畢業時,帕瓦羅蒂問他父親:“我該怎麼辦?是當教師還是成為一個歌唱家?”他父親回答道:“盧西亞諾,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你隻會掉到兩把椅子之間的地上,在生活中,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後來,帕瓦羅蒂回顧成功之路時說:“我選擇了,我忍住失敗的痛苦,終於成功了。現在我的看法是:不論是砌磚工人,還是作家,不管我們選擇何種職業,都應有一種獻身精神,堅持不懈是關鍵。”
為了避免失掉得失之間的準則,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項原則:在追求地位、財富及他人的尊敬時,千萬不要在不知不覺中將這些當做自己的終極目標,要避免現在所做的任何事都完全是為了個人利益;要消除對某些人持有的偏見或歧見;在乎周圍人的所作所為的同時,也要了解自己所求的是什麼?追求效率,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很多事情是需要時間來醞釀的。想要擁有權利,就必須承擔責任,要去除自以為是的毛病。
人生本就有得有失,我們一旦開步走,就隻能朝一個方向前進,不可能同時朝東南西北方向兼走。麵臨人生重要關卡時,你可要看準了、想好了;否則,隻能原地踏步或打圓圈。
所以,聰明人總是在得與失之間及時抉擇,把一切不相宜的東西都拋開。
6.打破“不可能”的常規
許多的“不可能”隻是常規理論下的結論,要善於嚐試,打破常規,成功者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
有這樣一則故事:拿破侖問工程技術人員:“這條路走過去可能嗎?”“也許吧。”回答是不肯定的,它在可能的邊緣上。“那麼,前進!”拿破侖沒有理會工程人員講的困難,下決心前進。統帥的精神鼓舞著戰士們。四天之後,這支部隊突然奇跡般出現在意大利平原上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就這樣完成了。
許多統帥都具有必要的設備、工具和強壯的士兵,但是他們缺少毅力和決心。誰不怕困難,誰就能在前進中抓住時機。拿破侖信奉“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因此創造了許多奇跡。
約翰尼·卡許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一名超級歌星。他早有一個夢想——當一名歌手。參軍後,他買到第一把吉他。他開始自學彈奏吉他,同時練習唱歌,並且嚐試自己創作一些歌曲。服役期滿後,他開始努力工作,以實現當一名歌手的夙願,可他沒能馬上成功。沒人請他唱歌,就連電台唱片音樂節目廣播員的工作也沒能得到。他隻得靠挨家挨戶推銷各種生活用品維持生計,不過他還是堅持練唱。他組織了一個小型的歌唱小組在各個教堂、小鎮上巡回演出,很快,他有了一些歌迷。最後,他灌製的一張唱片奠定了他音樂工作的基礎,吸引了兩萬名以上的歌迷。金錢、榮譽、在全國電視屏幕上露麵,所有這一切都屬於卡許。他對自己能力的堅信不疑,使他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