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卡許又經受了第二次考驗。經過幾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熱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須服安眠藥才能入睡,還要吃些“興奮劑”來維持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他開始沾染上一些惡習——酗酒、服用催眠鎮靜藥和刺激興奮性藥物。他的惡習日漸嚴重,以致對自己失去了控製能力。他沒有出現在舞台上,而是出現在監獄裏了。到了1967年,他每天須吃一百多片藥片。
一天早晨,當他從佐治亞洲的一所監獄刑滿出獄時,一位行政司法長官對他說:“約翰尼·卡許,我今天要把你的錢和麻醉藥都還給你,你比別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幹的事。看,這就是你的錢和藥片,是把這些藥片扔掉還是去麻醉自己,毀滅自己,你選擇吧!”
卡許選擇了生活。他又一次對自己的能力作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回到納什維利,找到他的私人醫生,醫生不太相信他,認為他很難改掉吃麻醉藥的壞毛病,醫生告訴他:“戒毒癮比找上帝還難。”
卡許並沒有被醫生的話所嚇倒,他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他決心“找到上帝”,盡管這在別人看來幾乎不可能,他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奮鬥。他把自己鎖在臥室,閉門不出,一心一意就是要根絕毒癮。為此,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經常做惡夢。後來他在回憶這段往事時說,他總是昏昏沉沉,好像身體裏有許多玻璃球在膨脹,突然一聲爆響,隻覺得全身布滿了玻璃碎片。當時擺在他麵前的,一邊是麻醉藥的引誘,另一邊是他的奮鬥目標的召喚,結果他的信念占了上風。九個星期以後,他睡覺不再做惡夢,又恢複到原來的樣子了,他努力實現自己的計劃,幾個月後,他重返舞台,再次引吭高歌。他不停息地奮鬥,終於又一次成為超級歌星。
卡許完成了醫生認為的“不可能”的事。實際上,世界上有許多所謂“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發生。
美國傑出的發明家保爾·麥克裏迪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幾年前,我告訴我兒子,水的表麵張力能使針浮在水麵上,他那時才十歲。我接著提出一個問題,要求他將一根很大的針投放到水麵上,但不得沉下去。我提示他要利用一些方法,譬如采用小鉤子或者磁鐵等。他卻不假思索地說:“先把水凍成冰,把針放在冰麵上,再把冰慢慢化開不就得了嗎?”這個答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是否行得通無關緊要,關鍵是:我即使絞盡腦汁冥思上幾天,也不會想到這上麵來。經驗把我限製住了,思維僵化了,這小夥子倒不落窠臼。
我設計的“輕靈信天翁”號飛機首次以人力驅動飛越英吉利海峽,因此贏得了214000美元的亨利·克雷默大獎。但在投針一事之前,我並沒有真正明白我的小組何以能在這場曆時18天的競賽中獲勝。要知道,其他小組無論從財力上還是從技術力量上實力遠比我們雄厚。但結果是他們進展甚微,我們獨占鼇頭。
投針的事情使我豁然醒悟:盡管每一個對手技術水平都很高,但他們的設計都是常規的。而我的秘密武器是:雖然缺乏機翼結構的設計經驗,但我很熟悉懸掛式滑翔以及那些小巧玲瓏的飛機模型。我的“輕靈信天翁”號隻有70磅重,卻有90英尺寬的巨大機翼,用優質繩做張索。我們的對手們當然也知道懸掛式滑翔,他們的失敗正在於懂得的標準技術太多了,被一些已知東西限製住了,要獲得創造性的成功就必須敢於打破常規,善於在“不”字上下工夫。
通過發明家保爾·麥克裏迪的故事,我們應該受到啟發,許多“不可能”之所以把我們嚇倒,隻是因為我們沒有仔細地考慮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