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林曾對學生講:“你們可知道什麼是一條漢子嗎?一個多麼高多麼大的男子漢,就要有多麼高多麼大的支撐架。但這個支撐架全部都是由苦難、辛酸、羞辱、失落、空虛和孤獨組合起來的。你得踢著石頭打著狗,你得忍無可忍地一忍再忍,難舍難分地一舍再舍……”
保持個性固然是正確的,沒有個性便沒有創造力,沒有主見,沒有獨立的人格,也就不會有深邃的思想,但成功者往往能在保持個性的同時,學會適當的順應,否則容易導致“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涼。而唯有能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實力,尋找機會,再展宏圖。
8.給自己定位,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鞋子夾不夾腳隻有腳趾頭最清楚,別人的判斷是沒有用的。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行,要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和不能幹什麼。能給自己準確定位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才能取得成功。
喬·吉拉德1929年出生在美國一個貧民窟,他從懂事起就開始擦皮鞋、做報童,然後又做過洗碗工、送貨員、電爐裝配工和住宅建築承包商等。35歲以前,他隻能算一個全盤的失敗者,朋友都棄他而去,他還欠了一身的外債,連妻子、孩子的吃喝都成了問題,同時他還患有嚴重的口吃,換過四十多個工作仍然一事無成。為了養家糊口,他開始賣汽車,步入推銷生涯。
剛剛接觸推銷時,他反複多次對自己說:“你認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他以極大的專注和熱情投入到推銷工作中,隻要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遞過去,不管是在街上還是在商店裏,他抓住一切機會,推銷他的產品,同時也推銷他自己。三年以後,他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銷售員,誰能想到,這樣一個不被看好,而且還背了一身債務、幾乎走投無路的人,竟然能夠在短短的三年內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至今還保持著銷售昂貴產品的空前記錄——平均每天賣6輛汽車!他一直被歐美商界稱為“能向任何人推銷出任何商品”的傳奇人物。
喬·吉拉德做過很多種工作,屢遭失敗。最後他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銷售員,他認為自己更適合、更勝任做這項工作。
成為你自己,就是要知道你能做什麼,你想做什麼,你的優勢是什麼。否則,你將在眾多人的參考意見中無所適從,在輿論的“壓力”下,走投無路,就會有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惆悵。目標的迷失與滿腔的熱情無處揮灑,這種境況是最愁煞人的。事實上,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問題不是要說服自己是不是聰明,隻要不是先天的弱智,人的智商大抵是相近的,而是要確切地明了自己在哪方麵聰明,並且實現自己某方麵的聰明潛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事,最喜歡的事。每天都有許多事可做。但有一條原則不能變,那就是無論你做的是什麼,那一定要是你最擅長的事。
一位機械師已經做了二十幾年的機械工作,可他一直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總是想轉行,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已經做了二十幾年的機械工作,如果突然換一份其他工作,需要從頭再來會感到很不適應,盡管他不喜歡,卻無法拋開累積二十多年的機械專業知識。
他想改變,但又拋不開過去的包袱,自然無法突破,這是個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繼續做下去也不會有興趣,就應該果斷地做出決定:轉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畢竟是令人興奮的,也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最終取得卓越成就。
對很多人來說,發現自己擅長做什麼事,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因為他們寧可相信別人,也不願相信自己,其實那些事業有成的人從不看輕自己,他們總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
社會上的大多數人,總是羨慕那些事業有成之士,盲目地效仿別人去做某件事,從未了解自己是否擅長。他們不能認清自己的專長,了解自己的能力,結果自然是徒勞。
每個人都有許多能力,但總是有一種能力是最擅長的。隻有找準最擅長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調動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並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獲得成功。
反之,那些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事的人,總是在別別扭扭地做著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事,以致工作中沒有足夠的熱情,不能脫穎而出,更談不上成就大事了。
要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況,要讓自己更有自信,要讓自己做事更有成效,我們就必須做出更好的決定,采取更好的行動。
很多年前,一位名人講過一句話:“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會有所成就。”
1888年,法國巴黎科學院發起關於“剛體固定點旋轉”問題有獎征文。有趣的是,征文規定作者除提供論文外,還必須附一條格言。因為,知識和人格是科學事業騰飛的雙翼。在許多應征的論文中,有篇論文所附的格言格外顯眼,極富哲理:“說自己知道的話,幹自己應幹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