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勇者無畏,冒險方能定乾坤1(1 / 3)

冒險是一切成功的前提,沒有冒險就沒有成功。

一個機會的來臨往往也伴隨著一些風險和利益的喪失,這往往是機會對你的考驗。敢於承擔一些風險的人,機會就會降臨在他的身上。在這個世界裏,冒險所獲得的回報,是豐富和令人欣慰的。一旦你認準了一件事情,義無反顧地去做的時候,你的生活會更豐富、充實,更激動人心。

1.做事會算計的人不怕冒險

冒險,是對機遇的一種探索,也是對成功的一種嚐試,不敢冒險的人往往難以抓住機遇取得成功。做事會算計的人不怕冒險,因為他們對冒險的成功幾率、風險變數早已算計得天衣無縫了,那麼也就無所畏懼。

不經過無數次的冒險,人類不可能從茹毛飲血的社會,進化到今天能夠坐在中央空調的房子裏品嚐咖啡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說,冒險是成功的向導,沒有冒險精神,你便一事無成。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鄭和七下西洋,諾貝爾發明炸藥,哥白尼創立天體運行論,這些曆史上的著名事件,都開始於冒險。沒有冒險精神,人類就沒有創造,就沒有社會改革。隻有帶著沉重的風險意識,敢於懷疑並打破過去的秩序,通過冒險而取得勝利後,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我們身邊,隨時隨地都要冒險。如果你想騎馬趕路,就得拋開可能發生任何意外的想法。為了趕路,你隻有冒險,除非用兩腳徒步,否則別無他法。然而走路也有跌傷或因倦極而倒的情形。有人認為,這種情形隻有在馬是唯一交通工具的時代所抱的樂觀想法,殊不知,在我們這樣發達的社會,出門一步就危機重重。

假如你恐懼於交通事故的頻繁而不敢出門的話,就隻有終日沉悶地待在家裏了。但是,待在家裏,仍然沒有絕對的安全。隨著活動方式的增加,危險性也就成比例地產生。這麼說來,難道就不能活動了?打破沉悶,尋求新奇刺激,這是現代人的共同呼聲。現代人再也不安心過平平庸庸、千篇一律的生活了。古時“君子不近危處”的說法,已完全不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

對一個奉獻自己的人來講,生活是一種光榮的冒險事業。一早從床上跳下來就充滿著戰鬥力,麵對可能使你沮喪的人或環境,那你是走在勝利的路上了。因為隻要你敢於對問題采取積極的態度,你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隻要你使出更大的心力,勝利就會提早來臨。

你也許會問,如何冒險?第一點是你要承認積極進取的生活可以改變人生整個的麵貌。大多數人都是憂慮、恐懼的犧牲者:怕生病、怕過苦日子、怕失去現有職業、怕失敗。但你必須了解勇氣之中就含有憂慮和恐懼成分,主要重點在於如何去克服它。當你敢於向憂慮和恐懼進攻,那就說明你已經控製了憂慮和恐懼,不再為其所控製了。

人為什麼要冒險?因為你不冒險就永遠不會有勝利。每一個人心裏都希望自己成為某種人物,能達到某種境界。但問題出在,大家總是坐等機會的到來,機會是不會光臨守株待兔的人的,隻有敢闖敢冒險的人才能抓到機會。

冒險首先要求的是勇敢精神,但不是盲目冒險。做事會算計的人首要的是目的明確,在目標召喚下勇敢地去做、冒險地去做。

要求永遠不犯錯,正是什麼也做不成的原因。因此,你需要改掉的是一整套的習慣。首先,遇到有小事要決定的時候,練習“快動作”。譬如說,決定看哪一部電影,寫什麼信,要不要買某一件外套。電影隻用五分鍾決定,信用一小時,外套用兩三小時。

強製自己在某一時限內做決定,決定好了就不要改變(不要寫了信又撕掉,買了外套又退回店裏)。或許會覺得做這件事太莽撞,太不顧慮後果,這種想法正是問題的真正所在。事情過了幾天,說不定會意想不到地對自己的決定感到滿意。

當然比較重大長遠的事不能如法炮製,不要在有限的多少小時或分鍾之內迅速決定婚姻、生子、投資之類的問題。不過,平時多采用快動作,可培養麵臨重大事項時的決斷力。

許多畫家就是以這個方法給自己實現求新及犯錯的機會,譬如畫一張平麵立體感的畫,三分鍾內完成,假如效果好,自然很不錯;假如不好,也可免得自以為完美無缺。就好像一封信始終不寫因為還沒想到恰當的措辭,萬一永遠想不起來,不是永遠也寫不成了嗎?有一次,但維爾地方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賤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元可以買到100雙襪子。

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製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全部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材!

約翰·甘布士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和商店拋售的貨物,並租了很大的貨倉來貯貨。

他妻子勸說他,不要把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購入,因為他們曆年積蓄下來的錢數量有限,而且是準備用做子女教養費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麼後果便不堪設想。

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後又安慰她道:

“三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

甘布士的話似乎兌現不了。

過了十多天後,那些工廠賤價拋售也找不到買主了,便把所有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上的物價。

太太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不由得焦急萬分,抱怨起甘布士。對於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發。

終於,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行動,穩定了但維爾地方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裏的廠商複業。

這時,但維爾地區因焚燒的貨物過多,存貨欠缺,物價一天天飛漲。約翰·甘布士馬上把自己庫存的大量貨物拋售出去,一來賺了一大筆錢,二來使市場物價得以穩定,不致暴漲不斷。

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他妻子又勸告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為物價還在一天一天飛漲。他平靜地說:“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後悔莫及。”果然,甘布士的存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了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

後來,甘布士用這筆賺來的錢,開設了五家百貨商店,業務進展順利。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巨子了。

在這裏應當說,冒險精神不是探險行動,但探險家的行動必須擁有足夠的冒險精神。所以,鄭和下西洋、張騫出使西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都具備人類最偉大的冒險精神。沒有這一點,成功與他們無緣。

然而,劃時代的探險行為不是時時發生,也不是每一個冒險家都會碰到的機遇。正因為這樣,日常生活中、科學實驗、軍事行動及工商活動等所要的冒險精神更有普遍意義,更值得人們思考、體驗。

2.勇氣和行動是一致的

做事缺少勇氣就如衝鋒陷陣的士兵沒有槍一樣,但做事不拿出行動就如同有了槍卻沒有子彈一樣。兩種情況都不可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唯有勇氣與行動並存,你才可能所向披靡。

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孩子苦惱,都已經十五六歲了,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他去拜訪一位禪師,請求這位禪師幫他訓練他的小孩。

禪師說:“你把小孩留在我這裏3個月,這3個月你都不允許來看他。3個月後,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訓練成一個真正的男人。”

3個月後,小孩的父親來接回小孩。

禪師安排了一場空手道比賽來向父親展示這3個月的訓練成果。被安排與小孩對打的是空手道的教練。教練一出手,這小孩便應聲倒地。但是小孩才剛倒地,便立刻又站起來接受挑戰。倒下去又站起來……如此來來回回總共16次。

禪師問父親:“你覺得你小孩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氣概?”“我簡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裏受訓3個月,我所看到的結果是他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父親回答。禪師說:“我很遺憾你隻看到表麵的勝負。你沒有看到你兒子那種倒下去立刻又站起來的勇氣及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氣概!”

這個故事給“勇敢”下了一個定義,那就是勇敢就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就是一種敢作敢為的勇氣。我們還知道,當人們有勇氣去麵對一件事情的時候,並不意味著他馬上就會去做,而是可能思前想後,顧慮重重。這都不是勇敢的表現,勇敢就是想到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