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決定做一件大事時,心裏一定會很矛盾,麵對這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擾,現實就是,隻有你勇敢地去做了,你才可能做好,如果你沒有這份勇氣,你就永遠不會成功。
詹姆士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大約二十幾歲,有妻子和小孩,收入並不多。他們全家住在租來的一間小公寓裏,夫婦倆人都渴望有一棟自己的新房子。他們希望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比較幹淨的環境,小孩有地方玩,這也是一份產業嘛。
買房子的確很難,必須要有錢支付分期付款的首付才行。有一天,當詹姆士簽發下個月的房租支票時,突然非常地不耐煩,因為房租跟每月分期付款差不多。
詹姆士就跟妻子說:“下個禮拜我們就去買一棟新房子,你看怎樣?”
“你怎麼突然想到這個?”他妻子問,“開玩笑,我們哪有能力?可能連首付都付不起。”
但是詹姆士已經下定決心:“跟我們一樣想買一棟新房子的夫婦大約有幾十萬,其中隻有一半能如願以償,一定是什麼事情才使他們打消這個念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買一棟房子,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要想辦法。”
到了第二個禮拜他們真的找到一棟兩人都喜歡的房子,樸素大方又實用,總價是12000美元。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湊出12000美元。詹姆士知道無法從一般銀行借到這筆錢,因為這樣會妨害他的信用,使他無法獲得一項關於銷售款項的抵押借款。
後來他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直接找承包商談談,向他私人貸款呢?他真的這麼去做了。承包商開始很冷淡,由於他一再堅持,終於同意了。他同意詹姆士把120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1000美元,利息另外計算。
現在詹姆士要做的是,每個月湊出1000美元。夫婦兩個想盡辦法來省,一個月可以省下250美元,但還有750美元要另外想辦法。
這時詹姆士又想到另一個點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釋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興他要買房子。詹姆士說:“老板,你看,為了買房子,我每個月要多賺750美元才行。我知道,當你認為我值得加薪時一定會加,可是現在我很想多賺一點錢,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應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老板對於他的誠懇和雄心非常感動,真的找出許多事情讓他在周末工作10小時。詹姆士和他的妻子因此歡歡喜喜地搬進新房子了。
有許多被動的人平庸一輩子,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萬無一失以後才去做。當然,我們需要追求完美,但是人類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完美以後才去做,隻能永遠等下去了。成功的人並不意味著在問題發生以前就能把它們統統消除,而是一旦發生問題時,有勇氣克服種種困難。下麵我們分析一下詹姆士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實現他的目標的。
第一步,詹姆士的決心燃起心靈的火花,因而想出各種辦法來完成他的心願。
第二步,他的信心因而大增,下一次決定什麼大事時更容易、更順手。
第三步,他提高家人的生活水平的願望,如果一直拖延,直到所有的條件都解決時,很可能永遠買不起了。
無論是那個小孩,還是詹姆士,我們都可以把他們看做是某種意義上的成功者,不管結果如何,他們是做過了,即使會有失敗,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況且結果究竟怎樣,我們誰也不知道。
3.會算計的人總能在絕境中起死回生
通往成功的路向來是崎嶇不平,充滿荊棘的,困難和阻撓會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你麵前,而能戰勝這一切的就隻有勇氣。
1914年12月9日的晚上,西橘城規模龐大的愛迪生工廠遭遇大火,工廠幾乎全毀了。那一晚,老愛迪生損失了200萬美元,他許多精心的研究成果也付之一炬。更令人傷痛的是,他的工廠保險投資很少,每一塊錢隻保了一角錢,因為那些廠房是鋼筋水泥所造,當時人們認為那是可以防火的。
查爾斯·愛迪生當時24歲,他的父親已經67歲。當查爾斯緊張地跑來跑去找他的父親時,他發現父親站在火場附近,滿麵通紅,滿頭白發在寒風中飄揚。查爾斯說:“我的心情很悲痛,他已經不再年輕,所有的心血卻毀於一旦。可是他一看到我卻大叫:‘查爾斯,你媽呢?’我說:‘我不知道。’他又在叫:‘快去找她,立刻找她來,她這一生不可能再看到這種場麵了。’”
第二天一早,老愛迪生走過火場,看著所有的希望和夢想毀於一旦。卻說:“這場火災絕對有價值。我們所有的過錯,都隨著火災而毀滅。感謝上帝,我們可以從頭做起。”三周後,也就是那場大火之後的第21天,他製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留聲機。
所以,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你都應該冷靜接受人生所有的一切。處理問題時,控製你的情緒,以持續不斷的工作熱情來迎接最後的勝利,並且永遠不要形成自己反對自己的局麵。
戴高樂曾經說過:“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隻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這句話一點也沒錯。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鍾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隻見原來屹立在這裏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著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度的刺激,已使他麵無人色,渾身不住地顫抖著……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弗雷德·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五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四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助手。五具燒得焦爛的屍體,令人慘不忍睹。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麵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重建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困境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船,船上並沒有裝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秘的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裏逃生、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大無畏的勇氣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戰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機遇——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隨著當時許多歐洲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開礦山、修鐵路、鑿隧道、挖運河都需要炸藥。於是人們又開始親近諾貝爾了。他把實驗室從船上搬遷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溫爾維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遝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脫災難。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蕩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著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爆炸,整個輪船葬身大海……
一連串駭人聽聞的消息,再次使人們對諾貝爾望而生畏,甚至把他當成瘟神和災星,如果說前次災難還是小範圍內的話,那麼這一次他所遭受的已經是世界性的詛咒和驅逐了。
諾貝爾又一次被人們拋棄了,不,應該說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災難給了他一個人。麵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反顧,永不退縮。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