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算人算到心
無論是何等不露相的真人,也都逃不過會算計者的火眼金睛。善於算計者,總是能通過對方的外在表情,窺視到對方內心真實的想法,而找到應對之道,這是算計者比較高的境界。
我們平時做事,必須看清對象,了解對方的各個方麵,然後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攻其虛,得其實,這樣做起事來才能進退自如,成功有望。做不到這一點,就容易把本該做成的事做砸。
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說話的語氣、方式以及做事的方法也應有所區別。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對什麼人都是一視同仁則可能會被對方視為沒大沒小,無尊無賤。尤其當對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會認為你沒有教養,不懂規矩,因而他不喜歡聽你的話,不願幫你的忙,甚至有意為難你,這樣就可能阻礙了自己辦事的路子,使所辦之事遇到障礙。
練就“火眼金睛”的算計者,都懂得看對方的身份、地位來辦事。平常我們所說的“某某人會來事”,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才智上。這樣的人不隻當領導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討厭他,這樣的人辦起事來就比較容易。
所以,與人交涉事情,一定要弄清這個人的性格,依據他的性格,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惡才會對辦事有好處。
對方的性格,是我們與其辦事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與其產生共鳴,拉近距離;投其所惡,便可激怒他,使其所行按我們的意願進行。無論跟什麼樣的人辦事,我們都應首先看透他的性格,依據其性格“對症下藥”,就很容易“藥到病除”,辦事成功。
通過對方無意中顯示出來的態度、姿態,了解他的心理,有時能捕捉到比語言表露得更真實、更微妙的內心想法。
例如,對方抱著胳膊,表示在思考問題;抱著頭,表明一籌莫展;低頭走路、步履沉重,說明他心灰氣餒;昂首挺胸,高聲交談,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發,揉搓手帕,說明她心中有話,卻不知從何說起;自信而有實力的人,會探身謙虛地聽取別人講話;抖動雙腿,常常是內心不安、苦思對策的舉動,若是輕微顫動,就可能是心情悠閑的表現。
善於算計的人常常通過人體的各種表現,揣摩對方的心理,達到自己辦事的目的。
推銷員在星期天做家庭訪問,必定會注意受訪夫婦翹腿的順序。如果是妻子先換腿,然後丈夫跟著換,可認為是妻子比較有權力,隻要針對妻子進行進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當然是丈夫比較有權力,這就需要針對丈夫進攻了。
辦事之前,如果能把對方的心理算計在心,並能理解他的微妙變化,那麼我們辦起事來也將得心應手。
5.用激將法趕鴨子上架
激將法求人是一種高超技巧。使用激將法往往能夠使對方感情衝動,從而去做一些他在平常情況下可能不會做的事情。
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什麼樣的都有。有的人,你誇他他不樂,唬他他不信,這個時候,就要用話適當地激一激了。自尊心、榮譽心人人都有,你把舌頭繞個彎,用言語來刺激他的自尊心,巧妙地將他一軍,使其情緒失控,然後使他在無意識中受到你的操縱,去幹你想讓他幹的事。這樣,你就等於牽住了牛鼻子,想讓他往哪兒走,隻要輕輕一拉就行了。
激將的第一種方法是吹捧對方,極大地滿足對方的虛榮心,當對方飄飄然時,再突然提出自己的要求,並使對方感到你在懷疑他的權威的弦外之音,一旦感到權威受到了挑戰,他就會盡全力證明給你看。如果不去辦你所求的事,就會有損自己的自尊心和形象,這時他隻有硬著頭皮為你辦事。為此你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如果你在言語中,把對方美化成道德上的“完人”,讓對方沒有退路,隻有上“架子”才能成為“完人”。
第二,給對方戴上高帽子,把對方標榜為能力上的“超人”,那麼這隻“鴨子”,就沒有從架了上退下來的理由了。
激將法的第二種方法就是藐視對方的能力,使其自尊心受損,自動上“架子”。
唐天佑年間,叛臣朱全忠用計誘騙五路兵馬反對駐守太原的唐晉王李克用。叛軍中有一猛將高思繼異常勇猛,且善用飛刀,百步取人首級。後來被晉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李克用本意留他在帳前聽用,可高思繼卻執意要回山東老家過“苦身三頃地,付手一張犁”的田園生活。後來李存孝被奸臣康立君、李存信所害。朱全忠聞李存孝已死,又發兵來犯,帳前王彥章不僅勇猛蓋世,且智謀過人,晉王將士聞風喪膽,畏敵如虎。晉王問何人願意出戰,眾多王子、壯士皆啞然相對,無人請戰。晉王見狀,痛哭一場。還是長子李嗣源說道:“昔日降將高思繼閑居山東,何不請他迎敵。”晉王聞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東求將。
李嗣源來到山東鄆州農村,直奔高家莊尋高思繼。提起前事,高思繼說道:“自勇南公存孝擒我,饒了性命,回到老家,‘苦身三頃地’與世無爭,今已數年,早把兵家爭戰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見,別談這些。”李嗣源見高思繼已無出山之意,心想,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將激之”。對高將軍好言相求,難以收效,必須巧用激將之法,激其就範。於是,他就編出一通謊言,說道:“天下王侯,各鎮諸侯,皆聞將軍之名,如雷貫耳,稱羨不已。我與王彥章交兵被他趕下陣來,我對王彥章說:‘今來趕我,不足為奇。你如是好漢,且暫時停戰,我知道山東渾鐵槍白馬高思繼,蓋世英傑,有萬夫不當之勇,待我請來,與你對敵。’王彥章見我陣前誇耀將軍,憤然大叫:‘就此停戰,待你去請他來,不來便罷,若到我這寶雞山來,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醬!……’”高思繼聽此一說,不禁激得心頭起火,口中生煙,大叫家丁:“快備白龍馬來,待我去生擒此賊!”遂披掛上馬,辭家出山,往寶雞山飛馳而去。
高思繼和李嗣源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到唐營,不但晉王喜出望外,三軍將士亦是異常振奮。第二天,王彥章又來挑戰。晉王引高思繼出馬迎戰,高思繼與王彥章廝殺起來,連鬥三百回合,難分勝負,直戰到天黑,雙方見天色已晚,才鳴金收兵。這次戰個平手,但卻是唐營軍士出師以來的第一次,軍威大振,信心大增,個個摩拳擦掌,準備來日再戰。
高思繼本來已經看破沙場紅塵,決心棄武從耕,安度田園生活。李家雖對他有再生之恩,但正麵動員他出山,重返軍旅時,他卻以自己“與世無爭”加以拒絕。然而,當李嗣源用激將法“趕鴨子上架”,他的自尊心受損,則毅然披掛上馬,重返戰場,一鬥就是三百回合。可見,激將法也是一種會算計之人辦事求成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