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會議(2 / 2)

“網絡故障,很難辦啊。沒處說理去……”這種以技術故障展開的製裁,真不好下手。

李達回憶著前幾天收到的資料,感覺有點被壓得喘不上氣。年前網絡上就出現一種聲音,認為漢學院是國外勢力摧毀國家正常教育體係的走狗。漢學院依靠網絡解決了上學難、上學貴、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等大量體製性問題,但同時也把全民教育攬到了一個不被國家控製的單一機構上。這種擔心也是很正常的。大學依靠學生來營利,現在沒人去讀,大量大學就得關門。這對一個國家體製的打擊與影響,沒人敢預測。依靠考試產業吃飯的人,從此也沒了著落。

“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的私人專用網絡。這樣總沒‘技術問題’了吧。”

“國家肯定不讓。基礎通訊是不可能讓私人介入的,即便是以教學為目的。我們的技術一旦建成,免費就會把電信、網通擠垮,國家會讓?不免費,國家根本不會給你營業執照。手機市場都無法開放,你還指望基礎網絡?”

“這情況還真讓李林給猜到了。還好當初建立了情報研究室來對付這些亂七八糟的事。要不漢學院早被國有化了。”被害妄想是李林那代人的標致,結果卻保全了漢學院。

“索馬裏計劃真是有先見之明。要追求自由首先得有獨立於世的資本”後麵之句話是《老子》所言的一句。漢學院教育中,很多先秦古典文集被作為常識普及(非教學)。

索馬裏建國計劃是李林死前最後一筆數額巨大的定向捐款。雖然兩大機構均於李林創建,但社會化後,李林或任何一人再無絕對控製能力。唯一能產生確定性影響的,就是定向捐款。即有指定用途的捐款。

“我說幾句。‘技術故障’這東西,政府裏反對的人也挺多的。關鍵是這些人多有漢學院背景。他們成了推動高層下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地方上對漢學院支持的聲音更大一些,所以政策上也有些動搖。”這位看來是政府成員“國內政治貴族化太嚴重。漢學院一類草根成員基本進入不了政府決策層。特別是一些學曆規定,在漢學院學曆不被承認的情況下,漢學院的優秀學生基本排除在外”

“漢學院的學曆製度與國家現行學曆不接軌,教育部也無法找到相應的學曆進行替換。這個東西,我們在XXX號會議上已經討論過。當時討論結果:漢學院學曆體製符合終身教育需要,無需更改。”根據會議規程精神,推翻一個討論結果的成本必需高於製定一個新結果。此規定是防止隨意製定討論結果,降低會議效率。所以每一個定論的得出非常困難,但執行起來很容易。這與國內有很大的不同。

漢學院是基於網絡進行授課的。麵向所有華語地區,學員的國家承認學曆有高有低。有些沒有經過係統教育或時間不充足無法進行全日製學習的學員(低學曆)往往擁有很高的成績。因為教育體製、評分標準、考核內容與國家標準存在很大差異,這些人在進行國家同等學曆考試時成績卻很低。承認漢學院學曆,就意味著出現雙軌製。這在社會運行中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加上社會上,漢學院濫發文憑的負麵宣傳也比較多。國家麵對一個私人機構也不可能不考慮社會影響。致力於讓漢學院學曆被國家承認的群體發起了是否更改漢學院教育體製的討論,最後還進入了表決環節。

表決失敗後,這群人轉向讓社會承認漢學院學曆。這群人中有公司高管、有私人老板,他們形成一個商業認證聯盟。漢學院是一個鬆散學術組織,對於此類私人行為是沒有管製權力的。

此商業認證聯盟正是現在“技術故障”的導火索。在公開場合,一個拿著國家認證學曆的人競爭不過一個網絡學曆的人,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技術故障”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決策。根據資料,對於學曆之爭,政府內部都沒達成統一認識。包括受漢學院影響較少的高層,意見也是非常混亂。但在統一意見之前,也不能放任不管。於是出了一個非官方的壓製策略。

這是一個讓漢學院退讓的政治信號,也是中國特色。特別是麵對沒有法定代表人的網絡群體。

經過漫長的會議,情報研究所還是決定暫時放下這個問題。把主要經曆集中在索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