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蘊藏著的五行生成數,象征著自然界萬物的生成及終止,與人體髒腑的生理特征密切相關。
(一)“天一生水”與腎為水髒
水為河圖生數“一”,水為至陰,為生命之源,萬物之祖。故水為天之始數,腎水居北方屬坎卦。腎水並非純陰,一陽爻含於兩陰爻之間,兩真水含藏一真火,因此腎陽極其寶貴不能耗散。腎水蟄藏,故腎為封藏之本,《內經》說:“年四十,陰氣自半。”表明中年人保腎精的重要意義。腎為藏精之所,精為氣之母,足少陰腎經“挾舌本”,其精氣上注於舌,舌下金津、玉液為腎水之上源,唾為腎液,故從中年起應保精吞津以救腎水。腎陰為五髒陰之根本,腎陰關係著全身陰陽的平衡,因水為天數之始,萬物之基,故顧護腎陰(精)為永葆生命的第一要義。腎為天一之水,水生木,肝屬木,故肝腎有重要的同源關係,養腎水以濟肝之陰對老年病學極有意義。坎卦腎水,離卦心火,坎離交泰、水火濟既,是人體生命學中的重要環節 ,故養生家極力推崇取坎填離、填精補腦,認為是返老還童的手段。氣功家以坎離交通、氣運心腎(小周天)進行修煉。理論在於人體出生之後乾卦由純陽卦變為兩陽含一陰的離卦,坤卦由純陰卦變為兩陰含一陽的坎卦。故道家創立取坎填離、乾坤交媾的理論即以坎中之陽填離,而使離卦恢複為乾卦,以離中之陰返濟腎水,使坎卦返還為純陰卦。由此而償濟人體日愈耗損之腎陰而達還童養生之目的。也說明水不僅在自然界,而且在生物界,人體生命科學中皆為至關重要的物質。啟示保護腎陰(精)在人體生命科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地二生火”與心為火髒
河圖第二位數為火,火位正南方,屬離卦。火為日,象征陽氣,為水之動源。有水火,陰陽才能氣化,萬物始能衍生,故火代表著溫熱陽性。火氣通於心,故人體心火應離卦,火生土,脾應土,故心脾有著密切關係。《尚書·洪範》曰:“火曰炎上,”故火常易耗散。人體之火除心火(君火)之外尚有命門相火,肝腎龍雷之火等,無論君、相之火皆以內斂為宜,忌諱浮越。又心主藏神,故中國曆代生命學家皆注意斂神寧火以潛陽固陰,《周易》提出“潛龍勿用”,“亢龍有悔”即示稚陽應護、盛陽宜潛,於生命學中有重要意義。《內經》十分重視心的作用,提出:“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靈樞·口問》)“失神者死、得神者生。”(《靈樞·天年》)“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素問·靈蘭秘典》)總之,認為心主對人體生理、病理影響極大。
中國曆代養生家皆注意心神內守,寧斂心火,如孔子“坐忘”,老子“虛無”,莊子“養神”“守一”,佛家“禪定”修習,道家“煉己”修心等皆為內斂離火的靜功,內斂離火,保護心神在人體生命學中有著重要意義。
(三)“天三生木”與肝為風髒
木為河圖三之數,木代表新生,標誌著萬物之萌動,象征著生命之始。故《周易》八卦以震卦應春,方位向東。震屬雷,《易·說卦》曰:“雷動也”,“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震為雷”。人體肝屬木秉風雷之性,故肝為人體升發之髒,在人體生命科學中有重要意義。肝氣旺者意氣風發、欣欣向榮,肝氣虛者萎靡不振、消極頹廢,故人體生命力的旺盛與衰減與肝的鼓動很有關聯。風雷對大自然陰陽寒溫的調節 有很大的作用,同樣,肝對人體陰陽氣血皆有著重要的作用。肝能調節 血量,故《黃帝內經》稱之曰:“肝為罷極之本。”此外,肝藏魂,又有調節 心神的作用,可見肝在人體中的意義是很大的。保養肝髒的關鍵在於木性升發,故應助其溫升,因此,早晨應練導引動功以助肝氣溫升,從而對全身陽氣的升發皆有裨益,這是有其理論依據的。木喜調達忌惡鬱,故調節 情誌,保持心情舒暢是養肝的關鍵。中國老壽星們幾乎百分之百都是樂天派,他們到老還眼明手快,目為肝之竅,目明說明肝氣未衰。《靈樞·天年》篇說:“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說明肝氣是最早衰老的“髒氣”,因肝屬風木之髒,應雷震之卦,故剛勁主動易於耗損,足見少動怒,調暢情誌,保護肝氣在人體生命科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老壽星之所以眼明肝不衰,就是因為樂觀豁達宜於肝氣條達,因此延緩了衰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