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討論如何通過語言文學的教學以啟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思想,這兒有個先決問題,得先問什麼才算是正確的愛國主義。假如我們這思想根本欠正確,就提不到怎樣去啟發學生們了。簡單說來,應是愛國主義跟國際主義好好的結合。
換句話說,我們要有祖國的觀點,要有階級的觀點。對咱們一般知識分子說來,階級的觀點是比較生疏的。然而必須掌握了這個觀點,那我們一切的愛國的表現方不至落空,也不會引導學生走向錯誤的路上去。表麵上看,“祖國”和“國際”範圍有大小,似乎兩回事,殊不知正是一件事的兩麵。橫看世界,且更重要,在解決民族國家的問題先須解決階級問題;反過來說,如不能用鬥爭的方法解決了階級問題,最後消滅了階級,則民族與民族間,國與國之間的隔閡即不能消除,甚至於相互殘殺。同理,努力發揚愛國主義的思想,固然很好,卻可能的隨時隨地發生偏差,什麼狹隘的民族主義哩,什麼國粹主義哩,非曆史的觀點哩。這些偏差自然必須避免的,但我們如逐個逐個的回避他們起來,實在也夠麻煩的。譬如一邁步就怕走錯,那誰敢上路呢。我們並無須逐個的避免,逐點去矯正他們,我們隻把握住要點,自然不至於迷失路途。這亦未始不近乎常識,我們應當如何熱愛我們的國家,我們又如何應當熱愛包括全世界的勞動人民哩。即就本國的範圍說來,階級觀點,對於愛國思想的教育亦非常扼要。我們雖然愛國,雖然很愛國,卻不能無所別擇。我們絕不應當無條件的歌頌中華的一切。我們甚而至於不妨愛我們的山河大地。花草蟲魚;但我們絕不該讚美以往的反動統治階級。所謂獨夫民賊嗬。我們必須認清勞動的人民,工人跟農民,才是中國的真正主人。這合乎咱們的常識。在曆史上豈不正是這樣嗎?
再說到本題。如何通過語言文學的教學,來啟發青年們的愛國思想呢?當然也不妨用口號之類來宣傳,但單單口號並不夠用。如聲聲地愛國而不曾切實聯係到實際,便會落在空洞的主義教條上去。就語言文學這些課程,從選材上來看,共分三種:
(一)凡說中國有什麼偉大的,可愛的,可敬的,都能夠幫助愛國思想的教育。愛國也是一種感情,跟找愛人一樣,對象雖小大不同,愛則無別。如不能具體地感覺著(即所謂感性的認識)中國有什麼可愛的。譬如穿衣吃飯是外國的好,月亮也是美國特別的亮,外國人吃雞蛋所以兄弟也吃雞蛋,就是尊拳也不如洋人的五根雪茄煙哩。那還說什麼!愛國豈非一句空話嗎?上文已說,這熱愛雖衝著整個的中國來的,卻不是盲目無別,我們至少也該把住這人民的觀點。(二)凡高揚中國人民大眾的歡樂的,申訴以往被壓迫的人民大眾的痛苦哀愁的,即是能表現人民的生活實況的。都能幫助愛國思想的教育。這在古典文學中也有些材料,可以節取。(三)凡今日正確地在思想上作領導的文字,表麵上不一定跟愛國主義有關,也都能夠幫助愛國思想的教育。這個理由,在上文已詳說了。
在語言跟文學的教學上,分五點來說:(1)應該充分仔細地解釋中國語言、文字、文學的優點,也不必諱言它的缺點。但如過分強調一些缺點,也是錯誤的。(2)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本國的語言文字。語法研究固須配合實例來說明,此外更須多誦讀古今人的模範文字。(3)多方麵引證來發揮上麵所說三種教材裏的愛國精神。(4)文學應該是最正確使用語文的範例,所以練習與創作文藝也能增進對於本國的了解。從翻譯工作裏可以得到中國與他國語言文字比較的認識。(5)積極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斷提高自己和學生的政治水平,這好像跟語文教學無關,但必須這樣才能解決根本上的問題。
就消極方麵來看,無論語言文學的教學也罷,提倡愛國主義也罷,總不免時時發生偏差以至於錯誤的。錯誤也說不盡嗬。既不能備細列舉;縱然一一舉出了,上文已說過,實際上也回避不了這麼許多咧。但一切的錯誤都從根本上來。好像許多錯誤,實在隻有一個錯誤。這自然也不是說膠執著馬列主義的教條便能夠解決一切的問題,要知道這樣,就大大的違反了馬列主義。所以應用在實際上去,還盡多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