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說到我的一點簡單而幼稚的感覺。咱們的祖先,一般地說來都是愛國的。每每聽見說中華立國悠久,難道這淨是碰碰運氣麼?在我們的年代,卻使我們更能夠發揮愛國的熱情,大大的超過古人,而且能夠比他們認識更清楚,應該更加能夠堅持下去。三五千年來,中國的曆史充滿了苦難。不錯,從苦難裏孕育著光明,這是偉大的。但我們得問這苦難,誰受了去,誰擔荷得最多、最重,這無疑是勞動人民了。所以現在中國的光榮該歸於他們;偉大也是他們努力的結果。光榮雖不分彼此,照在我們知識分子身上卻是很薄的。毛主席說過:“中國的人民,是勤勞、勇敢、聰明的。”這幾個形容詞用得個個非常恰當。在狂風暴雨中堅忍不撓。終於站了起來,我們要認識中國的偉大,首先要認識人民的所以偉大。我們也必須先站穩了人民的立場,然後方可進一步站到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去。
[附記]
本文對於“語文”無全稱語言文學,因為“語文”二字指語言文字呢,還是語言文學呢,有時會發生混淆。我曾經碰到這樣的實例;所以在本文不用簡稱。近來有許多名詞實在太長,不能不簡略,但亦以不發生疑惑為限。假如有混淆的可能,還似乎以用全稱為妥。這是我的私見。
學習憲法草案的感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公布了,六萬萬人歡騰鼓舞著,這真是天大的喜事。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以後,這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人民的憲法。我榮幸地曾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所組織的憲法草案初稿座談會,很早就得到認識它、研究它的機會,願意談一談我自己學習的感想。
我初步認識了真正的民主。我不是學政治法律的,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議製度那一套所知本來很少。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我不過十一二歲。到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不過十八九歲,那時所憧憬的是賢本主義革命的口號:“平等自由”。大家嚷嚷著的“德先生”,他的全名便叫“德摩克拉西”。從這名稱裏,也就看出了當時一般的知識分子、青年學生的傾向。雖然那時俄國的十月革命已震動了全世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研討和實踐已在中國的土地上萌芽了,對我個人說來還是比較生疏的。
憲法草案初稿的座談會,每星期都有兩次,地點離我住處很近,攜帶著文件去開會,仿佛兒時夾著書包上學一般,心裏非常高興。這是真的學習。會上充滿了“暢所欲言”的民主精神,而所學習的,不是別的,乃是即將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討論通過的國家的根本大法,像我這樣對政治社會的知識向來很淺的人,得益自然特別的多。
不但學習文件而已。大家還充分討論。提出意見來,以備憲法起草委員會的參考。這就我來說,極興奮,極感動。
自己慚愧,實在懂得太少了。像我這樣懂得很少的人也來參加憲法草案的討論,事情雖似微漚般的渺小,但從意義上說。卻像滄海一般,非常深長的。翻開曆史。幾時有過嗬!
在我們這小組裏,同誌們大都是文藝工作者,對於法製不怎麼內行。但會場上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說對了固然好,說錯了也沒人笑話。大家都努力地學習和鑽研。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曆史的發展及最近的實在情況高度的結合;它鞏固了中國人民革命已經取得的偉大成績,並為新中國更偉大的建設和全國人民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它是中國近代革命的宏偉的一篇史詩。它隻有一百多條,這樣的簡單明了,而對於中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卻無所不包,對於兄弟民族、婦女、青年、兒童,也無不照顧,真所謂“巨細不遺。毫發無憾”的了。那真是一首史詩。
雖然依我們看來,這般的完美了,但是中央人民政府還廣泛地在全國範圍內證集大家的意見、預備將來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使它更加完善,使它成為六萬萬人民的集體創作。像這樣徹底民主的憲法,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它在國際上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大事,因為它也給了世界和平人類以莫大的鼓舞。
祝京市文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