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為《中外文叢》擬創刊詞(2)(2 / 2)

還有一層,比前邊所說更有關係,就是上海人對於他們的生活,並不覺得有不快或痛苦的情感(feeling)。大凡人生行為以智為動機的少,以情為動機的多;如沒有情感的色彩,做一件事都是浮表的,不是活潑有生氣的。就上海人的本心講,他們實覺得社會改造,家庭改造,思想改造,都是一堆廢話,他們絲毫不覺得現在的社會,家庭,思想,有什麼不適宜的地方。你要強迫他們去改造,說了許多改造以後的幸福,這不是做夢嗎?再進一步研究,何以這樣汙濁沉死的環境很少人覺得痛苦?這一看上海人鎮天的生活便很了然;上海無論什麼人——貧的富的都昏昏深浸在物質海裏。富的已得所求,便欣然享受去了。貧的未得所求,用種種手段——正當或不正當——去達到目的。如目的已達,便又變成富人。富人淫縱,窮人詭詐,所念念不忘總離不了物質界。人對人,除金錢以外,所謂關係竟絕無僅有。家庭及社會的改造,自然是一種廢話。大有所謂“瑟雖工,如王不好何”的空氣。我們雖保留著新運動在上海的希望,但是也不過是個希望罷了。

說到第三部分,先要申明,青年在上海的危機很多。並不僅如我所說的,不過我所要講的是很重大的一部。前邊已經說過的弊病也不再包在內。

我們先要明白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怎樣?有人說,環境足以改換氣質品性的。有人說,環境的影響隨著個人的主觀遷變的。我以為環境對人性的影響是很大,但人性也不是“遇方即方遇圓即圓”,專跟著環境走去。環境最大的影響,隻是把人的本能重新組織一下;哪一種本能和環境適宜的便充分發展;其他和環境衝突的便壓迫下去,不能循經常的進程發展,另尋條迂曲的路。本能畸輕畸重的發育,是人生一個很大的危機;因為有許多的本能盡管壓下去,但總依然存在,依然要得他的滿足。環境勢無論怎樣大,總沒法把本能消滅了。

有一種本能時時要貽累人生,對於青年尤甚,對於環境不適的青年尤甚。這叫著性的本能(instinet.fsex)。奧國心理學者Freud推究一切精神病之根柢都導源於性的本能。他這種主張未免過偏一點,沒有得多數讚許;但性的本能確最易引起精神病狂,這毫無疑義。上海的社會實最容易過量發展性的欲望。公共娛樂場無非是滿足性欲——直接或間接——的地方。在這種環境裏麵,一般的青年,有下列兩種危險。

(一)性欲被抑的危險。這種危險是會引起精神病。因為無論哪種社會——就是上海,對於性欲決無絕對放任之理,多少要有點製裁:或以經濟壓迫,或以輿論威力製止。再退一步講,沒有社會的製裁了,但挫抑難免不起於性的對方。這些危機總是難免的。

(二)性欲被縱的危險。性欲既一方被抑,而一方又被縱。繁盛的都會,娟妓遍有,佐以萬惡的金錢。於是性欲一縱不可收。結果顯出性的本能畸重的現象,或陷於自殺窮餓,或入於疾病潦倒。因他種本能既被迫不得滿足而望衝突,造出不安擾惑的心境。

性欲既很危險,上海社會又適宜於它的發展;所以多數人都困惑於此,組成有病的社會。輾轉相因,個人被社會所害,又轉而害社會。青年既多墮落,所以真成黑沉沉無邊的上海了。寫到此,天夜了,筆倦了,話也完了。

一九二○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