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湛(1 / 1)

拚音:zhàn

繁體:湛

湛氏來源

1.出自姒姓,起源於夏代早期。上古夏朝時,有個斟灌氏國,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諸侯國。其他在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北四十裏斟灌店。太康失國後,東夷族人寒浞又代羿稱王。派遣澆率兵攻滅斟灌氏國。原斟灌氏族人為避害,便約定把原國姓斟灌二字合並,各取一半,合成一個湛字,即去鬥去雚為姓,遂成湛姓。子孫沿襲,傳延至今,已有四千餘年。《百家姓》注:湛“係出姒姓,夏同姓諸侯斟灌氏,其後子孫去鬥去雚,合二字為湛氏。”

2.以地名命姓。相傳,春秋時居住在湛(今河南寶豐一帶)的人,以地名為姓,稱為湛氏。後代沿襲至今。湛,水名,源出河南寶豐縣東南,東經葉縣,至襄城縣境,入於北汝河。

湛氏遷徙分布

上古時期,有古國斟灌氏族,是大禹氏族的一支,建立斟灌氏古國(今山東省壽興縣東北),後來斟灌氏受到敵人攻擊,國人逃亡,相約取“斟”和“灌”的各一半為自己族人的姓氏,這就是“湛”姓的由來。大禹是姒姓氏族,因此,湛姓起源於姒姓,是大禹的後代。這支姓氏已經流傳四千多年,是源遠流長的一支姓氏。另有一說,古代有一個地方叫“湛”(今河南省寶豐一帶),居住在那裏的人以“湛”為姓。按,湛姓後來南遷,在豫章郡發展成望族,世稱豫章望。

湛氏曆史名人

湛賁:宋長史茂之十二世孫。本家毗陵,後為宜春人。貞元中登第,嚐以江陰縣主簿權知無錫縣事,後為毗陵守。

湛溫:五代時光州人,仕閩。王延翰時為禦史大夫、國子祭酒。王審知養延稟與延翰有隙,遣使來探虛實。延翰命溫往餞,且鴆之。溫懼爭鬥,道貌岸然經高安山西嶺,飲鴆自斃。國人哀之,名其嶺為祭酒嶺。

湛然:唐代佛教天台宗高僧,常州晉陵荊溪(今屬江蘇省宜興)人。

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甘泉都,學者稱甘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