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一般而言,人還是要允許一定程度的“打斷”。作為一個大學官員,我深知每天都要去處理新的問題,隨時會遇到讓人中斷手中工作的事情——一個打來的電話可能是關於商討見麵的時間,某人可能需要去借一本書,一些校對的工作需要去做,抑或某人要到圖書館裏去懸掛一些畫作——每個人都知道這些是很瑣碎的事,但人每天都要機械式地去處理這些工作,就像在下雨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撐開雨傘一樣。但是,人們全然反感的“打斷”,就是完全占用時間且消磨耐心,之後回想起來還覺得一無所獲。我記得,在家父擔任主教的時候,曾經過最讓他難以理解的,就是要將很多時間浪費在旅途中,隻是為了去履行一些社交或儀式的責任。“我能做的,隻是緘默不語了。”一天的時光就在旅途或是與人恭維中度過了,興許還有機會去做十分鍾演說呢!我想,也許家父過於低估了自己出場的作用,也許他會給在場的人帶來精神上的某種提升呢。但是,該做的緊迫事情一再押後,沒有空閑時間靜下心來或是思考一些重要的問題。因此,那些忙碌的人怎能不抱怨說:“這樣浪費時間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家父這個例子裏,每當他有空閑時間,就會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注重身體的健康。所以,我覺得日常的這些打斷對他而言其實是一種祝福。因為這強製他去休息。但是,還有一點更值得我們深思:這個世上沒有比始終以平靜、幽默的心態去麵對瑣碎煩人的見麵、訪談或是打斷,全身心投入到這些事情中去,不讓來訪者覺得敷衍了事或是感覺唐突,更能鍛煉人的自律性了。我記得,威爾金森主教曾滿臉嚴峻之色地對我某位遲到的朋友說:“你應該守時,但如果你做不到,那最好不要七嘴八舌地去找借口,否則你就犯了兩個錯誤了。既然你來了,我們就算你準時那樣,仔細與認真地討論這個問題吧。”

畢竟,很少有人的時間能如此的寶貴!活在世上,並非要一絲不落地完成自己的目標,而要不時地與人打交道,增強彼此間的憐憫之心,讓別人感到舒適自在,為人生增添幾分舒適愉悅的感覺。當然,我們不能任由別人隨意地打擾而將自己要做的工作堆放在角落裏。或是如我的一位朋友那樣,總是到處拜訪,然後抱怨社交活動讓人無暇去閱讀與思考。但是,正如我們所說的,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充滿“打斷”的世界,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想,與一些忙碌的公眾人物進行會麵的時候,發現他們無論對什麼人,都是充滿友善、可親與休閑,沒有比這更讓人覺得鼓舞與興奮的了。某天,我在一個小型商會裏遇見了一位大企業的老總。我知道他的工作,也不想占用他的時間。但見麵的氛圍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肅,而是感覺自己似乎又交上了一位朋友。這位老總舒展自然地坐在沙發上,以簡潔的語言回答我們的問題。接著,他坦率有地談論接下來提出的問題,接受別人的批評與中肯的建議。當我離開的時候,另一位拜訪者剛好進來了。我不知道那位老總是否會在心裏哀歎自己今天“人品不佳”。但他展現出來的,仍舊是友善與親切的笑容,與人友好的握手,並很有禮節地邀請我們說,要是有什麼事情還不夠清楚的話,還可以下次麵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