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失去對生活的把握。對於熱衷忙碌且又精力充沛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過分高估自己工作,而低估與別人關係的價值。但是,除非它能讓人擺脫無聊,增強與鍛煉自身的品格,否則,日常有序的工作也並非充滿價值的,。沒人能免於單調乏味的工作。而另外,乏味的工作是沒有任何價值可言的。《福音書》陳述的最為清晰的一個原則,就是我們不能因沉湎於生活的細節,失去更為宏大與高遠的視角。一個完全沉浸於工作的人,以致無法忍受任何一點的幹擾,這樣的人就好比吝嗇鬼,隻是想念著自己的金錢罷了。過於勞碌之人與吝嗇鬼都深受一個扭曲的“美德”的折磨:他們一開始覺得這是節約,最後都變成了一架機器。

通常而言,打斷隻不過是讓人性的浪潮湧進有序的人生罷了。我們今天所麵臨的危險,就在於每個人都想變成“專家”。而這種過分追求“專業”的做法,意味著心靈失去了應有的平衡。一位忙碌的父親沒有時間去關心自己孩子的事情,無論他出於多麼崇高的動機,或是因為多麼重要的工作,他還是沒有履行父親的職責,而且是完全失職了。賀拉斯曾說,當一季的傻瓜也是很有趣的。其實,這既有趣,還能培養與他人友善的關係,讓別人感受自己的友愛,這完全是基督教義的基本要求。我記得一位很傑出的校長總是急著去認識新的學生。而要是往屆的學生去拜訪他,他卻不安地坐在椅子上,嘴裏哼著,左右搖擺,不時盯著手表,手裏還拿著報紙,給別人一種他的寶貴時間正在被浪費的感覺。所以,別人也不敢再來第二次了。某天,我也收獲了一個深刻的教訓,我希望自己以後能銘記於心。劍橋大學一位同事對我說,某位大學本科生想就一個小問題征詢我的意見。我說:“為什麼他不來找我?”同事回答說:“他也想啊,但是他害怕打擾到你。”我很感激那位年輕學生的禮貌與周到的考慮。但我將這視為是一個重要且富有價值的批評。我可不想因為別人幾句“勤奮”之類的讚美而犧牲掉本應有的人性。

整個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必須讓自己明白,被人打斷不一定是壞事,而要視之為與這個世界交往的有趣紐帶。我們必須予以歡迎,而不要去抱怨。我們必須去養成決不讓自己過分沉湎於工作,或是做事匆忙、脾氣暴躁的習慣。要記住,無論我們的工作或是職業多麼重要,首先,我們是人。無論多麼熱烈地去追求任何理想,都不能取代生活中日常的義務、責任以及應有的禮節。

“人精神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自己的工作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 ——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