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體驗
我時常覺得,物質世界的有趣一麵顯得如此美好,卻又搭配的如此不恰當。忙碌實幹之人從生活中獲得如此之少的體驗,而慵懶、低效之人則獲得很多很多。實幹之人對人類心緒的波動知之甚少,因為他們會按自己的想法對與接觸的人的思想或是性格進行更改,別人就變成了他們心中所期望的模樣,他們感覺別人也是作這樣期望的。我時常見到這種情景,一位有主子派頭的人在與性情謙和的人打交道的時候,感覺所見到的一切都逃不出自己的思想,就如太陽去對月亮的亮度指手畫腳,然後鄙視一番。一個骨子裏專橫的人,即使表麵上展現出親切和藹的樣子,在我看來他們都幾乎都缺乏對人性的了解。舉個例子吧。我認識一位老師,他是古典文學熱心的擁護者。他是興高采烈地向我舉了一個例子,說明自己的學生都對古典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證明古典文學是唯一真正能打動人類心靈的文學。他不知道,其實他所察覺到的興趣,隻不過是一個溫順且柔和的偽裝而已,學生們隻是想讓他獲得滿足感,為贏得他的認可而順從他的意願。但是我不能告訴他這些。我還記得一位性情果斷的學界名人,他能從一些思想迷糊的諂媚者身上發現一些商業能力,然後語氣堅定地說:“可憐的某某人!顯然,他沒有生意頭腦,但是他卻能抓住問題的脈絡,知道如何走上正確的道路。”
實幹之人總是專注於處理事情,將原先閃過腦海中的念頭轉化為現實,就好比駕車者大腳一踩油門,車子就迅速飛離了,難以留意刷刷而過的路邊景色與山川原貌。他們過分專心於駕駛大企業這輛“汽車”,一會兒減速,一會兒加速,努力避開其他車輛,所以,他無法知道車窗外他人的臉孔,也無從知道路旁或是街道上人們的生活。他隻需要知道阻礙自己前進的東西,但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任何阻滯或憐憫的成分。結果,他過分低估甚至忽視了所有模糊而美好的影響,雖然這些影響獨立地流動,但也許在許多年前,正是這些影響讓他大腦一時衝動,投入到現在所從事的工作。
而另外,那些低效、急躁不安或是旁觀的人則能有更多的人生觀感,這點我之前已經說過。這些人的時間與精力沒有消耗在執行各種明確的計劃與職責上。他們感受了太多迷糊的衝動,清醒地看到停滯的惰性倘若擴展,就會讓人像患了瘧疾一樣死氣沉沉。他們為自己所見的感到迷惘,一如實幹之人不會有那麼多困惑一樣。低效之人緩慢的行動更印證了這些想法,他們認為所謂的活力隻不過是河水表麵泛起的漣漪,未能讓水真正流動起來。他們不願見別人走向失敗,覺得嚐試定義自身的不嚴謹是沒有意義的。
隨著歲月的流逝,有時雙方的位置可能會發生轉變的。忙碌之人可能變成了一座“死火山”,噴發完的“火山口”讓人覺得沒有半點危險,隻是有點難以接近,也許還可能出現一些奇妙的景象。忙碌之人可能坐在那裏,因為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去批評屬下,這些事情他自己也是有份參與的。但是,低效之人有時則會蛻變成一個友善大度的人。最後,事情終於變得清晰了:他至少知道如何憐憫別人,不再期望迅速地解決所有矛盾的衝突,而是微茫地了解自己心中所需,讓自己身處有序與平和的心態,而不會過分看重事情的發展,也不會因為延遲而變得不耐煩。
有時,我們可從人們的臉孔感受到這些變化。我覺得,沒有什麼比某些人表麵上展現出破壞的氣勢,頤指氣使,一副凶神惡煞的表情,而背後卻沒有任何權威更讓人厭惡了。粗暴隻能顯得古怪粗莽,從別人身上榨取短暫且毫無意義的順服,之後就隻能被人禮貌地漠視。而另外,那些沒有什麼聲望的人,卻總能親切待人,為人謙卑,富於耐心,懷著平常心,默默地去等待,從內心裏開始改變自身粗野的外在氣質。人們可在一位鄉村老人那張飽經風霜而又疲倦的臉上看到這些。他們所做的工作正是自己希望去做的,順其自然地生活著,微笑中透露出尊嚴。這有別於那種意識到權力的笑容,似乎自我就要融成一種耐心,讓人享受其中,而非痛苦地忍受。
很難見到兩者結合起來,即一個人實幹積極的人同時也清楚實幹的不足與缺陷。假如有的話,那麼照在他臉上的,不是夕陽那一抹讓人感到疲憊的霞光,而是杲杲旭日所升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