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一內在的自我就是人的精神,由對過去的沉湎與對未來的期望所構成。人無法去塑造或是控製它。因為,它就是人本身,一直在指揮,從未去服從。它隻是存在著,而不去進行理智的分析。若是我失去了記憶與希望這些珍寶,忘懷了過往的努力與苦楚,那大腦還不如死去!因為內在的自我無法承受這一切!它的歡樂與靜默受肉體的悲傷、痛苦與煩憂。但這正如微風拂起深深湖水的一層漣漪罷了。
而一旦涉及靈魂更深的思想,真正去研究、洞察、爭論、權衡與表達的,是外在的思想。但是內在的自我擁有選擇的權利,知道哪些會讓自己歡喜,為什麼我們會走入歧途,為什麼會猜疑、鬥爭、性情暴躁、憤憤不平,是因為很多人都是活在心靈的膚淺層麵上。世上的狠毒不幸,源於看不清真正的人生安放於何處。當我們淺層的思想處於強烈與旺盛之際,是很容易犯錯的。世上最不快樂的人,幾乎都是聽從淺層思想的建議去反抗內在心靈呼喚的人。我們要更多地活在深刻、磐實與讓人舒顏的事情上,更多地追隨直覺與信念去生活,而不是憑爭論與計劃去活。誠然,過多地活在淺層意識之中,隻是在浪費時間,延遲自身的進步。我們必須要敢於相信內在心靈的平靜,不要讓我們的理智與想象嚇唬自己。那麼,心靈就會實現真正的平衡。有時候,被動也是一種明智選擇,接受淡然的印象,篤信內心那顆強大與不受侵擾的心靈,就可滌蕩生活的煩憂。
就在昨天,我與一位睿智與性情溫和的醫生進行談話。這位醫生是我多年以來的知心朋友。他將他與一位科學界傑出人士就生命起源與演變的談話告訴我。“他對我說,”我的朋友說。“他可能將生命的起始追溯到原生質的腹狀物,那時,細胞隻是在不斷地進行自我複製,隻此而已。”聽他講完,我發現最原始的衝動——生命這股不可摧毀的力量。人無法再繼續上溯了。但生命的力量就在那裏,任何思緒都無法將其遺忘,而是始終在那裏——不生不滅,一如上帝的思想。
今天,在散步之時,這些話語進入我的腦際。這就是上帝的思想嗬!這一思想洋溢在我的四周,彌漫在樹林與四野之間,在空氣與光線之中遊蕩,在生命這一巨大的偉力之中!我屬於其中,深陷其中,與之一道運轉。我的不情願、羞怯、對死亡的預期,所懷揣的欲望與野心,都隻不過是一縷浮雲!我所擁有的每一種力量與能量,都是一種天賜,一種隻有上帝能夠創造與轉移的,一種無法摧毀、無法破壞的力量。難道我不應在這般思緒,如此豐富的閱曆,激蕩心胸的美感、興趣、情感與能量之中感到歡愉嗎?“是的,應該大喜特喜。”內在的心靈如此喊道。當你一頁頁地翻開上帝啟示錄之時,就會看到:安靜不語地前進,拋開遺憾,洗滌與淨化人生,保持樂觀的心態,滿懷希望。內在的心靈會說:“這是你所能感受到的無限欲望,一種擁抱一切的情感,全身心去愛,若你願意去接近它的話。”
我想說,這是心靈真誠的訴說,因為我發現這要比我所能想到的任何話語都更為宏大。
因此,我想,人的意念能幫助一個人。人可以決定將生活中那些讓人心情低落的瑣事或是惱人的憂慮都統統趕走。當然,煩惱還是無法規避的。但人可以對此一笑而過,不在其中逗留,不要深陷其中。人必須要順其自然,但不能因此而羈絆,不能過分地索取,互相指摘,不能因此而內心不滿,讓羨慕嫉妒之心泛起,或是裝作一本正經。人很容易覺得自己錯失良機,很容易怨恨同胞們的成功,很容易覺得自己沒有獲得公平的機會。但這些都是錯誤的衡量方法,這隻是淺層自我所編織的一張欺騙之網,正如蜘蛛在窗格玻璃上所編造的網一樣。每個人都有閱曆人生的機會。物欲要求越簡單,欺騙我們的欲念就越少。來到這個世上,我們是要去學習的,而不是好為人師,是要去洞察自身的損失,而不是算計自己所獲的東西。
“是的,”讀者們可能會說。“這對一位生活舒適與有所成就的人而言,當然可以在一個平靜的鄉村小舍裏,饒有興致地寫下這些內容,也許這些都是很容易的。但他到底就真的知道人生的艱難與痛苦嗎?”麵對這些質疑,我隻能極為坦承地說,我的人生也充滿了許多悲劇成分——悲傷、失敗、長久以來揮之不去的疾病、絕望、恐懼與苦楚。我覺得,隻有貧窮這一人類苦痛是我所沒有承擔過的。但我並沒有就因此而覺得生活舒適或是一帆風順。我可以很謙卑地說,唯一讓自己感到安心的是,在上帝宏大而仁慈的雙手下,雖然其中曆經許多進退維穀的窘境,麵對著失敗與錯誤,但我總感覺自己並不孤獨。現在,我更多感到的,隻是一種興趣,而沒有什麼快樂可言。因為我脆弱的內心相信,每個人身處這片烏雲壓頂的天空下,在度過莫測的日子之時,還是會有豐富的人生與偉大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