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各特
1771年8月15日,司各特出生於愛丁堡的蘇格蘭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位律師。他因幼時患病而被送往祖父的農莊養病,祖母和姑姑給他講了許多充滿傳奇色彩的蘇格蘭曆史故事和民間歌謠,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培養了他對蘇格蘭曆史的濃厚興趣。1783年,他第一次進入愛丁堡大學讀書。在讀書期間,他經常參加一些學者和教授組織的集會,並在集會上見到了著名詩人彭斯。1786年,司各特在父親的律師事務所當見習生。由於辦案的原因,他接觸過一些下層民眾,還聽他們講起過關於蘇格蘭俠盜紅酋羅伯隊伍和1745年詹姆士黨起義的故事,為今後的創作積累了素材。
1789年,司各特第二次走進愛丁堡大學學習法律。在蘇格蘭法課程中,他對蘇格蘭社會風俗習慣的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1792年,司各特大學畢業,成為律師。1799年被任命為塞爾扣克郡副郡長,並開始了文學活動。1802年和1803年,他連續搜集整理出版了兩本《蘇格蘭邊區歌謠集》。1805年,司各特創作了第一部敘事長詩《末代歌者之歌》,這部浪漫主義長詩表現了16世紀蘇格蘭兩個古老家族的生活和恩怨,給作者帶來了廣泛的聲譽。1806年,他被任命為愛丁堡高等民事法庭庭長。1808年,他出版了他最優秀的長詩《瑪密恩》,它講述了在1513年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弗洛登戰役中,殘忍的英國貴族瑪密恩最後陰謀敗露,喪命戰場的故事。1810年,他的第三部長詩《湖上夫人》問世,受到熱烈歡迎。一直到1813年為止,司各特共創作了8部長詩,成為著名的詩人。英國王室甚至想要授予他“桂冠詩人”的稱號,被司各特婉言謝絕了。
從1814年開始,司各特轉向了曆史小說的創作。1814年,他匿名發表了第一部曆史小說《威弗利》,描寫了1745年蘇格蘭詹姆士黨人的起義經過。這部小說轟動一時,在6個月內重印了3次。此後,司各特的創作進入了旺盛期。他先後創作了27部曆史小說,還有一些中短篇小說,主要表現的是蘇格蘭、英格蘭以及歐洲一些國家的曆史事件。主要作品有:《清教徒》(1816年)、《羅伯·羅伊》(1818年)、《密德洛西恩監獄》(1818年)、《艾凡赫》(1819年)、《肯尼沃斯城堡》(1821年)、《昆丁·達沃德》(1823年)、《十字軍英雄記》(1825年)等等。同時,司各特還創作了一些傳記,如《小說家列傳》(1821年-1824年)、《拿破侖傳》(1827年)等。1820年,司各特曾被英王授予從男爵的稱號。
1825年,英國發生了經濟危機。1826年,司各特的出版公司合股人破產,司各特為了償還巨額債務而拚命創作,這使他的後期創作顯得草率。過度的緊張寫作也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1832年9月21日,他因中風病逝於家鄉阿伯茨福德。
和曆史小說家司各特處於同一個時代而創作風格截然不同的女作家簡·奧斯汀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她以女性的敏銳視角關注著周圍小小的世界,以輕鬆、細膩的筆觸生動地再現了恬靜舒適的田園生活和其中紳士淑女的愛情、婚姻。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通過傲慢的男主人公達西和心存偏見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喜劇故事,反映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的婚姻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深刻的諷刺和揭露。小說語言簡潔明快,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喬治·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女小說家。《安吉堡的磨工》是她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瑪塞爾男爵夫人是一位有著崇高社會理想的貴族女人,她厭惡腐化墮落的上流社會生活,毅然放棄了榮華富貴,和機械工人列莫爾結合。主人公磨工格南·路易是個正直善良、勤勞勇敢的年輕人,他讚成用勞動去獲得財富。路易和有錢人的女兒羅斯真心相愛,但是卻因為貧窮而被羅斯的父母拒絕。最後經過一番努力,路易不僅得到了金錢而且獲得了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