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主題設計與組織(九)(1 / 3)

主題設計

1.關鍵詞點擊

(1)主題詞:情緒調節方法主人

(2)名言堂:

★心誠色溫,氣和委婉,必能動人。

——古語

★不尊重別人感情的人,最終隻能引起別人的討厭與憎恨。

——戴爾·卡耐基

★行動是調節情緒的關鍵。

——森田正馬

★得饒人處且饒人。

——《紅樓夢》

★心啊,我的心,不要苦惱,你要忍受命運的打擊。冬天奪走的東西,新春又會還給你。

——海涅

(3)案例庫:完璧歸趙、塞翁失馬、臥薪嚐膽。

2.活動設計

(1)活動準備:請同學們收集好有關“情緒”方麵的小故事及“情緒調節方法”等資料。

(2)媒體擷英:錄音機、磁帶、工具書、CAI

(3)課堂類型:表演與討論

(4)活動構想:通過活動了解情緒,並學會調節情緒,發揮其積極促進作用,避免消極破壞作用,讓情緒為我所用,從而提高學習與生活的效率。

組織與實施

1.目的認識

(1)目的:通過典型事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表現,從思想上認識到情緒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並學會控製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2)認識:了解消極情緒所產生的不良後果,培養學生自省意識,從而改善自我心理,提高個人的全麵素質。

2.互動要點

方案(一)

(一)情景導入

甲:諸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的班會主題是如何駕馭情緒。(投影或板書出現題目)首先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情緒四兄弟。(表演略)

乙:剛才同學們欣賞的是小品《情緒四兄弟》。

甲:這樣我們請同學們評評理,你們覺得他們四種情緒當中哪種最重要呢?

(同學積極討論發言,列舉四種情緒的優劣。)

乙:有人說,喜當然好,心情愉快,精神抖擻。但是我認為喜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大意失荊州”“喜不自勝”,“樂極生悲”。

甲:同樣哀也有哀的好處,不是有個成語叫“哀兵必勝”嗎?

乙:對!有時候發怒也未必就是壞事:景陽岡上武鬆一怒之下居然把凶猛的老虎打死了,如果和顏悅色地和老虎談條件,恐怕早就被老虎吃了。

甲:所以無論喜怒哀樂都沒有嚴格的好壞之分,關鍵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用,產生了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請看下麵幾則小故事。

(二)古為今用

欣賞:《完璧歸趙》、《塞翁失馬》、《臥薪嚐膽》等曆史故事。

(主持人朗讀故事內容或者多媒體Flash展示)

甲:你認為藺相如當時的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乙: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出現的回答有:(1)當時的情緒是怒,怒是一種消極情緒。(2)當時的情緒是怒,但應該是一種積極情緒,因為完璧歸趙是一種積極的結果。(3)當時的情緒是怒,但應該是一種積極情緒,因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可以相互轉化,當時的怒已經轉化成積極情緒了。

甲:藺相如當時需要怒,隻有怒才能震懾秦王,才能贏得完璧歸趙的機會。所以,藺相如當時“怒”的情緒是積極的,是合乎常情、合乎常理的,他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發揮了怒這種情緒的積極、促進作用。

乙:《塞翁失馬》的故事告訴我們:改變對引起不良情緒的事物的看法,以及改變我們的不良情緒。不良情緒的產生,通常是由於我們隻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麵。如果能換位思考,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好的一麵,我們就會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從而豁達起來。

甲:很多人在生活中總結的心理暗示法就是運用意誌控製情緒的有效方法。遇到易衝動的事,想一想,看一看,用“忍”、“不怒”、“莫生氣”等字眼或類似的名言警句以控製自己的衝動情緒;有人用拉一下套在手腕上的牛皮筋的方法,提醒自己不要魯莽。林則徐就曾為控製自己易怒的脾氣,在堂屋中懸掛寫有“製怒”大匾。

(三)歸納小結

甲:同學們是否意識到剛才的曆史故事中還隱含著三種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的方法。(學生討論,主持人乙小結)

乙:第一則《完璧歸趙》中,藺相如用的是“合理發泄法”,第二則《塞翁失馬》用的是“認識改變法”,第三則《臥薪嚐膽》則用了“意誌控製法”。

甲:下麵我再向大家介紹兩種控製情緒的方法:“注意轉移法”和“情緒升華法”。(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一:在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同學們分別介紹了自己調節情緒的方法。小王說:“每當我苦惱時,總努力讓自己去想些曾使自己高興的事情。”小李說:“我受到委屈時經常找老師傾訴,控製不住時就會獨自大哭一場。”

(讓學生一一分析,然後主持人歸納得出或由學生說出:小王用的是注意轉移法——把注意力從導致你情緒不佳的事情上移開,如轉移話題、做感興趣的事等)

甲: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待到消極情緒穩定下來,再認真思考,平心靜氣地解決矛盾,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小李用的是“合理發泄法”,就是找一個合適的場合,以合適的方式將消極情緒發泄出去。請看第二則材料。

材料二:(奔馬圖下字幕):徐悲鴻悲憤於日寇的入侵,以自己的畫筆創作出名畫《奔馬圖》,鼓舞中國軍民的士氣,徹底殲滅侵略者。

甲:請問徐悲鴻用的是什麼方法?(情緒升華法)

乙:(小結)我們可以將一些苦悶、憤怒、憂愁等情緒與頭腦中的閃光點、社會責任感聯係起來,將其轉化為積極而有益的行動,從而振作精神,激勵我們奮發向前。

甲:(補充)詩人歌德為擺脫自己苦悶的情緒,寫成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冼星海在國難當頭時,滿腔激憤,寫成了攝人心魄的《黃河大合唱》,振奮起中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曹植為表達自己的憤怒的情緒,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

乙:司馬遷雖然受宮刑,但仍堅持寫《史記》,屈原的《離騷》是在被流放的悲痛心情下完成的。

甲:誰能再舉一些這方麵的例子。

(學生舉例)

(四)學以致用

甲:作為學生,我們也經常會碰到各種不順心的事情,給我們帶來負麵影響。例如考試沒考好我們該怎樣麵對?

下麵請看小品《考試之後》(小品略)

甲:感謝五位同學精彩的表演,我想請同學們來談談他們分別運用了什麼方法來控製情緒?

(學生回答)

甲:(小結)第一個用了注意轉移法;第二個用了情緒升華法;第三個用了合理發泄法;第四個用了認識改變法;第五個用了意誌控製法。

(五)互相學習

甲:哪位同學還能談談你有什麼方法來調節情緒。

(學生討論)

1.情緒低落時懶。越懶,心情越不好,形成惡性循環。這時做一些較劇烈的運動,如跑步、做操、幹活兒、高聲歌唱、放聲大叫等,可以把體內積聚的怨氣、怒氣等不愉快情緒宣泄出來,從而讓苦悶的心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