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設計
1.活動關鍵詞
(1)主題詞:親情友情師生情
(2)名人名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隻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鄭振鐸
★母親是傘,是豆莢;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是莢裏的豆子。
——席慕容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母愛,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爾基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愛因斯坦
★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馬克思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歐陽修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
★友情在過去的生活裏就像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點光彩。
——巴金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斯大林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
★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後道尊。
——歐陽修
(3)案例庫:孟郊詩《遊子吟》的故事、“管寧割席”的故事、毛澤東尊師故事等。
2.活動安排
(1)前期準備:請同學們搜集相關“親情、友情、師生情”的資料,布置專人表演小品、朗誦、相聲等文藝節目。
(2)運用媒體:多媒體。
(3)課堂種類:討論與表演。
(4)主題構思:讓學生充分了解父母為自己所付出的辛勞,知道該怎樣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知道怎樣交朋友,交什麼樣的朋友;知道老師的品質和尊師的內涵。
活動與實施
1.活動目標
(1)明確目的:通過此次班會,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家長的期望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愛的體現,構建自己的過濾器,即要吸納父母意見中合理部分,又要調整自己的目標,變成本人對自己的希望,並堅持不懈地為之努力、奮鬥。
(2)認識目的:通過開班會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理解萬歲”的語義。
2.要點互動
方案(一)
(一)切入主題背景
甲: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大家好!歡迎你們參加初三(10)班舉辦的主題班會“我們理解您的愛”。我們邀請了幾位家長來作為我們的特邀嘉賓,請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當孩子踏入初三——人生的首個十字路口時,站在孩子身旁的父母們都懷著不一樣的心態,為孩子編織著美好的夢。可以這麼說,每位學生都生活在父母熱切期待之中,隨著中考的日期臨近,我們的感受發生了許多的變化,請聽一下同學們是如何說的。
乙:你清楚父母對你有什麼期望嗎?
同學1:父母希望我考上重點高中,然後考大學。
乙:你認為他們對你的期望值高嗎?
同學1:我認為隻要通過我的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乙:非常感謝!
主持人問同學2、同學3相同的問題。
乙:那麼,家長對我們的期望是否也是這樣的呢?請看(播放采訪家長的錄像)
甲:通過幾位同學的發言和對家長的采訪,可以看出許多同學並不能完全理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實際上這些期望大都是出於他們對子女“愛之深、望之切”的骨肉之情。他們將自己未曾實際的願望都寄托在我們身上。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家長的期望呢?該怎麼做才能把家長的期望與自己的實際相結合,既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又被家長認可呢?接下來請看發生在我們班裏的一件真實的故事。
(二)真情流露
話劇:
(考試卷發下來了,王曉婷心裏起伏波動著,因她付出的與所得到的不相符。)
王曉婷心裏琢磨:怎麼辦呀?又考壞了,回家肯定又會被罵一頓。總是這樣,反正我也不在乎了。我努力過了,考不好,也無能為力了;但我愛唱歌,可以在這方麵發展一下,但找誰呢?咦,對了,去找教我們音樂的劉老師。
王:劉老師,我想同您商量點兒事?
劉:請說吧。
王:我打算在唱歌這方麵發展一下,因為我從小就對唱歌非常感興趣,希望您能給我輔導一下。
劉:準備在這方麵發展,對嗎?說真話,並不容易的。因想在這方麵發展的人實在是多,況且你還是個女孩子,就更難了。
王:但我已決定了,我每次考試的成績都不是非常理想,不是我不努力,也許我自身的水平還不能與父母親的期望值平衡吧?相差太遠了。因此,我要選擇一條切合實際的路,我先給您唱首歌,您先聽一下。
劉:那行吧。
王:“我思念有一年的夏天,一場大雨將你留在我身邊,望著你那被淋濕的臉,還有一片樹葉貼在頭發上麵。”
劉:挺不錯的。你的音質很好,極具可塑性,可你未受過專業訓練。對了,我有位朋友在電視台工作,我可以請他給你指導一下。
王:謝謝您!那我等您的消息。
(放學回家)
王:媽媽,有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要告訴您!
媽:又考砸了吧?
王:您太厲害了,簡直就是賽諸葛啊!
媽:及格了幾門?
王:三門。
媽:你真行呀!從明天開始不用去上課了,還有什麼好上的?好吃好喝伺候著你,就讓你讀書而已,有那麼難嗎?算了,我也不想說你了。
王:(唱)“我知道這樣不好,也知道你對我的愛那麼多,我隻有不停地學,學到煩了。不是我不去用心,偏偏是這樣的成績,困擾著我的心,想得到你寬容的體諒。”
媽:那你說的好消息呢?
王:今天我給音樂老師唱了一首歌,老師說聲音具有可塑性,他要去找他在電視台的朋友,來給我指導一下,
媽:你高興啦?你們學校對這方麵還比較重視,但咱這分也得引起關注吧!
王:老師講了,一個有實力的好歌手,要有高的文化素質,未來的社會,更需要全麵發展的人才。
媽:沒錯!這點是正確的。文化知識是個人素質的量的積累,咱要通過量的積累來產生質的飛躍,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嘛。
王:我會的,請您放心!我會努力把唱歌和學習的關係處理好,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媽:媽媽對你要求很高是怕你以後沒有獨立能力,現在的社會還是很看重學曆的,那就是一個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隻有到達那裏你才可能展露出你的才華來。有一技之長也是好事,但媽媽希望你自己能握好學習唱歌兩者間的輕重。
王:我知道了,我明白為了我的未來,應如何去做了,絕不會讓您失望的。
媽:媽媽支持你的決定,希望你能在音樂殿堂取得好成績。
甲:謝謝他們的精彩表演,看完表演後同學們一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吧,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乙:你對這個小品有何想法?
同學4:這個小品讓我覺得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是可以架起溝通的橋梁的。
乙:你父母希望你未來幹什麼?你如何想?
同學4:我父母希望我做一名醫生,可我對這個職業並不感興趣,我想當名作家。看完這個話劇,我想與父母談談,讓父母明白我的想法。
同學們主動談各自感受(中心為:當自己的願望與父母的期望發生衝突時,通過選擇與父母交流的最佳方式,吸納父母期望中合理的部分,適當調節自己的目標,力求達到融洽一致。)
甲:謝謝同學們精彩的發言。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當我們還是孩提時,媽媽就無聲地為我們操辦一切。盡管那時我們還不懂事,當我們有一天真的長大了,驀然回首與媽媽共度的歲月裏,那些誤會和衝突已變得模糊起來了,體會到更深的是母親對我們期望中,所包含的那份深深的愛……(音樂起)
(三)思想對對碰
配樂散文:
我的童年是在鋼琴的陪伴下度過的,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練習時媽媽總陪著我,我的十指在琴鍵上一直重複著那些枯燥無味的動作。每當此時,媽媽冷峻的目光從不曾從我的手上移開。那時我常常抬起頭,望著她高大的身影,問道:“媽媽,我能成為鋼琴家嗎?”她說:“假如你願意的話,孩子。”“但是,媽媽,假如我不會成為鋼琴家,為何我的十指要在黑白鍵之間來回穿梭,為何那些枯燥無味的曲目要占據我遊戲的時間?”這時,媽媽眼中流露出一絲暖意,親切地對我說:“等你長大了,就會懂的。”於是,屋中又響起那單調的旋律。
隨著我邁入學校的大門,日子一天天充實起來,我需要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了,早已沒時間顧及鋼琴了。但是每天的固定時間,耳畔卻又響起媽媽讓我練習的聲音。每到此時,我總是平視著母親,不高興地問:“媽媽,我要學習,難道仍要練琴嗎?”媽媽的目光是溫和的,她說:“是的,孩子,就算是當作休息。”我疑惑地望著她,心中充滿了費解,可我還是照做了。每當掀起鋼琴蓋時,我常能看見媽媽欣慰的眼神。我真的很難理解媽媽為什麼要培養一個不會成為鋼琴家的我去學習鋼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