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悲劇的誕生(2)(3 / 3)

在萊比錫期間,尼采偶然在一家書店買到叔本華的巨著《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他立刻被這位已逝6年的憂鬱智者迷住了,他狂熱地喊著:“我發現了一麵鏡子,在這裏麵,我看世界,人生和自己的個性被描述得驚人的宏壯。”尼采深受叔本華那種獨抱孤懷的精神的感染,但他並沒有染上悲觀色彩,雖然叔本華所感受到的時代痛苦,同樣地積壓在尼采的肩膀上,後來尼采發現叔本華的悲觀思想可以用希臘藝術來醫治。當時同樣吸引尼采的還有大名鼎鼎的劇作家瓦格納。這位天才以音樂的形式表現著叔本華的思想,當時瓦格納之所以吸引尼采,不僅由於他的偉大性,同時也因尼采深愛音樂之故。在尼采和瓦格納相識的3年中,他的處女作《悲劇的誕生》出版。在書裏尼采說,隻有瓦格納的音樂可以拯救現代的文化的危機。尼采把一個藝術理想置於瓦格納的歌劇上麵。為此瓦格納將尼采視為知己,他在讀完《悲劇的誕生》之後,對尼采叫喊著:“我從來沒有讀過一本像這樣好的書,簡直偉大極了!”可是1876年夏季,瓦格納在拜壘上演他的新作《尼布龍根的指環》,尼采認為整部劇都充滿了基督教的色彩、墮落的氣氛,瓦格納的歌劇變成人類的軟化劑!從此尼采與瓦格納關係破裂了。

1879年,尼采結束了巴塞爾大學十年的教授生涯,從此開始了他的沒有職業、沒有家室、沒有友伴的孤獨的漂泊生涯,也同時開始了他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哲學家的生活,一個獨創的哲學家。1882年,尼采與一位叫露·莎樂美的年輕俄國少女結識。在漸漸熟識之後,尼采對這個女孩子心懷好感,希望與之永結連理,但莎樂美卻不想結婚。加之他的妹妹嫌惡莎樂美,她的幹預使尼采與莎樂美的關係最終破裂。這期間他寫作出版了他的大部分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快樂的科學》、《道德的係譜》、《偶像的黃昏》、《曙光——對道德偏見的反思》等。這十年可以說是尼采哲學活動的“黃金時代”。

1889年1月3日,尼采走在街上,看到一個馬車夫在殘暴地鞭打一匹馬,這個神經脆弱的哲學家便又哭又喊,撲上前去,抱住馬脖子,瘋了。數日後,他的朋友奧維貝克把他帶回德國去。病曆記載:這個病人喜歡擁抱和親吻街上的任何一個行人,孤獨使他瘋狂,他也終於在瘋狂中擺脫了孤獨。1900年8月25日,這位生不逢時的思想大師在魏瑪與世長辭。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本以散文詩體寫就的傑作,以振聾發聵的奇異灼見和橫空出世的警世之語宣講“超人哲學”和“權力意誌”,橫掃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麵麵,譜寫了一曲自由主義的人性壯歌。在這本書裏,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讓“超人”出世,於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

《善惡的彼岸》是尼采另一部偉大的著作。尼采在該書中力圖界寫“善”與“惡”這兩個相對的詞,力圖區分不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覺到人們為使古代道德準則和現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他認識到人們經常在道德理論和社會實踐之間做出妥協。他的目的是確立道德與需要之間的關係,為人類行為構造一個可操作的基礎。所以,《善惡的彼岸》是尼采對一種新道德體係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觸及了其哲學的許多最深層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