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據此指出:亞裏士多德在他《政治學》一書裏的基本假設,與任何近代作家都大大不同。依亞氏看來,國家的目的乃是造就有文化的君子,亦即把貴族精神與愛好學藝結合在一起的人,這種結合以其最高度的完美形式存在於伯裏克利時代的雅典,但不是存在於全民中,而隻是存在於那些生活優裕的人們中間。到伯裏克利的最後年代,它就開始解體了。沒有文化的群眾攻擊伯裏克利的朋友們,而他們也就不得不以陰謀、暗殺、非法的專製以及其他並不很君子的方法來保衛富人的特權。蘇格拉底死後,雅典民主製的頑固性削弱了,雅典仍然是古代文化的中心,但是政治權力則轉移到了另外的地方。在整個古代的末期,權力和文化通常是分開來的:權力掌握在粗暴的軍人手裏,文化則屬於軟弱無力的希臘人,並且常常還是奴隸們。這一點在羅馬光輝偉大的日子裏隻是部分如此,但是在西賽羅以前和在馬爾庫斯·奧勒留以後則特別如此。到了野蠻人入侵以後,“君子們”是北方的野蠻人,而文化人則是南方的精細的教士們。這種情形多多少少一直繼續到文藝複興的時代,到了文藝複興,俗人才又開始掌握文化。從文藝複興以後,希臘人由有文化的君子來執政的政治觀,就逐漸地流行起來,到18世紀達到了它的頂點。
但各種不同的力量終於結束了這種局麵。首先是體現於法國大革命及其餘波的民主製。自從伯裏克利的時代以後,有文化的君子們就必須保衛自己的特權而反對群眾,而且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就不再成其為君子也不再有文化。工業文明的興起帶來了一種與傳統文化大為不同的科學技術,群眾的教育也給了人們以閱讀和寫字的能力,但並沒有給他們以文化,這就使得新型的煽動者能夠進行新型的宣傳,就像我們在獨裁製的國家裏所看到的那樣。因此,好也罷,壞也罷,有文化的君子的日子是一去不複返了。我們在傳統中國的曆史及其向現代中國轉換的過程中,大致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景。(何懷宏)
伯特蘭·羅素是20世紀英國最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社會活動家,又是邏輯分析方法和現代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他於1872年5月18日生於蒙茅斯郡拉文斯克洛夫特。羅素出身於一個古老而又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曾祖父是貝特福德公爵六世,為皇家寵臣,他的祖父約翰·羅素爵士在維多利亞時代是著名的首相。盡管擁有這樣高貴的出身,羅素的幼年生活卻充滿悲劇。當他2歲時,他的姐姐和母親因白喉而去世。在他5歲時,他的父親也去世了。羅素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他祖父母的家——彭布羅克邸宅中度過的,這是一座美麗、幽靜的花園,是由英國女王贈給他祖父母的。羅素的祖父在他還不滿7歲時去世,他的教育、生活由他祖母一手照管。因此,羅素的性格發展受他祖母影響很大。他祖母家的生活是清教徒式的,極為嚴格簡樸,盡量禁絕舒適和享受。羅素每天早晨要以冷水淋浴,大人從來不給他水果,他也從來喝不到啤酒。不過,羅素在他祖母家的智力環境是很不錯的。他從小由外籍保姆和教師教德文、法文、意大利文,因為彭布羅克邸宅的規矩是,當外國客人到訪時,必須用客人的語言進行交談。羅素的祖父還有一個藏書極為豐富的圖書室,他經常長時間藏身於其中,廣泛地吸收文學、曆史方麵的知識。
羅表羅素(1872~1970)羅素從小性格內向,感情深藏不露,喜好窮究底蘊地深思,並對傳統見解大膽質疑。有一次,別人告訴他地球是一個圓形球體,他不相信,就在花園裏偷偷地挖洞,他要看他能不能通到地球的另一麵。他的保姆告訴他,他睡覺時有天使在他旁邊守候,他於是假裝睡著,然後突然睜開雙眼,希望能看到天使。當然,這兩個試驗,他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