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羅素順利地通過了獎學金考試,進入劍橋大學攻讀數學,並以不錯的成績通過了考試,但他從第四年起改學哲學,因為他對這裏的教學方法和製度很反感。他考試之後幾乎把數學書全賣了,並且下決心再也不搞數學。不過,照羅素後來的觀點來看,他研究哲學的第一步就走錯了方向。從劍橋大學畢業後,羅素和一個比他大5歲的出身平民家庭的美國姑娘愛麗絲結了婚。這樁婚事引起了他那貴族家庭的極力反對,他們使用了各種手段來阻撓這種非“門當戶對”的結合,包括安排羅素到英國駐巴黎使館工作,以達到使年輕伴侶分離的目的。但是羅素衝破重重阻力,在沒有一個家人參加的情況下舉行了婚禮。然而這次婚姻並不是羅素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事實上,羅素一生共結了4次婚。有人因此而批評羅素對待感情的態度,也有人認為羅素是在追求真正的愛情,至於到底怎樣,也許隻有羅素自己最清楚。
羅素生前曾經出訪過許多國家,甚至包括蘇聯和中國。作為一個學者,羅素的一生應該是平靜的,但是這種平靜卻為戰爭所打破,他被卷進了急風暴雨般的政治鬥爭中,這是因為羅素堅持正確的反戰立場,勇敢地投入反抗鬥爭而遭到一連串的迫害,例如被劍橋三一學院開除,英國政府不發護照給他,使他不能去哈佛講學,這使得他生活很艱苦。他從事反戰活動,常有遭到警察逮捕的危險,但他從不躲避。最後他因為在一篇反戰文章中攻擊了美國而被判處6個月的監禁,但是羅素並沒有讓這6個月白白過去,他在獄中完成了《數理哲學導論》的寫作,並醞釀寫作《心的分析》。對於監獄中的生活,羅素顯得無所謂,甚至樂觀,但他內心深處十分痛苦,他在監獄中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對自由的渴望與追求。
羅素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即從1938年到1944年整整6年,都是在美國度過的,在這遠離故土、漂泊異鄉的6年中,他經曆了不少艱難困苦。在他走投無路之際,百萬富翁巴內斯請他為自己設立的藝術基金會講哲學史,不過巴內斯這人脾氣古怪,不久就無理地解除了聘約,羅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贏了官司,但是,直到後來羅素回到英國才得到了賠償費。不過,羅素的講稿後來整理發表,成了這部很有名氣、流傳很廣的《西方哲學史》。
1944年,羅素由美國返回祖國。回國之後,他的地位有了極大的改善,成為一個處處受歡迎的人,再加上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使得他的名氣大增。但是,隨著氫彈的出現,他與英國政府的“蜜月”之旅也走到了盡頭,1961年,他再次被判監禁。
1970年2月2日晚,羅素平靜地與世長辭,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8歲。
羅素不僅是一個哲學家,還是一個文學家,而羅素的純文學能力——以一種流暢的文風表述的譏諷和諷刺的天才——在《智力垃圾素描:關於組織和個人的蠢行有趣的目錄冊》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這本書對存在於許多宗教信仰、民族主義者的自我吹噓和性行為的概念中的不一致性和非邏輯性進行了詼諧的揭露。它充分體現了羅素思想中的最優秀的特性和這位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數學家對文學藝術的鑒賞力。
在諸多版本的西方哲學史中,挪威G·希爾貝克和N·伊耶合著的《西方哲學史》也享有較高的聲譽。本書通過對諸多哲學傳統的比較來顯現西方哲學的特點,通過對哲學曆史的敘述來揭示哲學思維的特點,結合社會政治和科學人文背景來展開各個哲學學派的發展脈絡,尤其是結合人類的現代處境來討論一些重大的哲學問題。全書內容覆蓋像羅爾斯、羅蒂和哈貝馬斯這樣的當代哲學大師的哲學討論,既具有可讀性又具有學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