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幸福是靈魂的事(3)(1 / 2)

當然,消費和享受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有時兩者會發生重合。但是,它們之間的區別又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純粹泄欲的色情活動隻是性消費,靈肉與共的愛情才是性的真享受;走馬看花式的遊覽景點隻是旅遊消費,陶然於山水之間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電視、報刊、書籍解悶隻是文化消費,啟迪心智的讀書和藝術欣賞才是文化的真享受。要而言之,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靈參與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謂“靈魂的愉悅和升華”的因素。否則,花錢再多,也隻能叫做消費。享受和消費的不同,正相當於創造和生產的不同。創造和享受屬於精神生活的範疇,就象生產和消費屬於物質生活的範疇一樣。

以為消費的數量會和享受的質量成正比,實在是一種糊塗看法。蘇格拉底看遍雅典街頭的貨攤,驚歎道:“這裏有多少我不需要的東西嗬!”每個稍有悟性的讀者讀到這個故事,都不禁要會心一笑。塞涅卡說得好:“許多東西,僅當我們沒有它們也能對付時,我們才發現它們原來是多麼不必要的東西。我們過去一直使用著它們,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它們。”另一方麵呢,正因為我們擁有了太多的花錢買來的東西,便忽略了不用花錢買的享受。“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可是每天夜晚守在電視機前的我們哪裏還想得起它們?“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在人人忙於賺錢和花錢的今天,這樣的閑人更是到哪裏去尋?

那麼,難道不存在純粹肉體的、物質的享受了嗎?不錯,人有一個肉體,這個肉體也是很喜歡享受,為了享受也是很需要物質手段的。可是,仔細想一想,我們便會發現,人的肉體需要是有被它的生理構造所決定的極限的,因而由這種需要的滿足而獲得的純粹肉體性質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變的,無非是食色溫飽健康之類。殷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但他自己隻有一隻普通的胃。秦始皇築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隻有五尺之軀。多麼熱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頤之快也必須有間歇,否則會消化不良。多麼勤奮的登徒子,他的床第之樂也必須有節製,否則會腎虛。每一種生理欲望都是會饜足的,並且嚴格地遵循著過猶不足的法則。山珍海味,揮金如土,更多的是擺闊氣。藏嬌納妾,美女如雲,更多的是圖虛榮。萬貫家財帶來的最大快樂並非直接的物質享受,而是守財奴清點財產時的那份欣喜,敗家子揮霍財產時的那份痛快。凡此種種,都已經超出生理滿足的範圍了,但稱它們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們至多隻是一種心理滿足罷了。

我相信人必定是有靈魂的,而靈魂與感覺、思維、情緒、意誌之類的心理現象必定屬於不同的層次。靈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所尋求的是真摯的愛和堅實的信仰,關注的是生命意義的實現。幸福隻是靈魂的事,它是愛心的充實,是一種活得有意義的鮮明感受。肉體隻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給人帶來的至多是一種淺薄的優越感,也談不上幸福感。當一個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幸運兒仍然為生活的空虛苦惱時,他聽到的正是他的靈魂的歎息。

1995.1

可持續的快樂

如果一個年輕女性來問我,青春不能錯過什麼,要我舉出十件必須做的事,我大約會這樣列舉:

一,至少戀愛一次,最多兩次。一次也沒有,未免辜負了青春。但真戀愛不容易,超過兩次,就有贗品之嫌。

二,交若幹好朋友,可以是閨中密友,也可以是異性知音。

三,學會烹調,能燒幾樣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藝本身,而是從中體會日常生活的情趣。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幾年大旅行一次,增長見識,拓寬胸懷。

五,鍛煉身體,最好有一種自己喜歡、能夠持之以恒的體育項目。

六,爭取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門專業知識或技能,掌握足以維持生存的看家本領。盡量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如果做不到,就以敬業精神對待本職工作,同時在業餘發展自己的興趣。

七,養成高品位的讀書愛好,讀一批好書,找到屬於自己的書中知己。

八,喜歡至少一種藝術,音樂、舞蹈、繪畫都行,可以自己創作和參與,也可以隻是欣賞。

九,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它可以幫助你學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與自己談心。

十,經曆一次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敗。隻要不被打敗,你就會變得比過去強大許多倍。不經曆這麼一回,你不會知道自己其實多麼有力量。

開完這個單子,我再來說一說我的指導思想。我的指導思想很簡單,第一條是快樂。青春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快樂是天經地義。我最討厭那種說教,什麼“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價值就在於為將來的成功而苦苦奮鬥。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為了未來而犧牲現在是最壞的一種,它把幸福永遠向後推延,實際上是取消了幸福。人隻有一個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隻能是在青春期。有一些享受,過了青春期誠然還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樣的。譬如說,人到中老年仍然可以戀愛,但終歸減少了新鮮感和激情。同樣是旅行,以青春期的好奇、敏感和精力充沛,也能取得中老年不易有的收獲。依我看,“少壯不享樂,老大徒懊喪”至少也是成立的。倘若一個人在年輕時並非因為生活所迫而隻知吃苦,拒絕享受,到年老力衰時即使成了人上人,卻喪失了享受的能力,那又有什麼意思呢。尤其是女性,我衷心希望她們有一個快樂的青春,否則這個世界也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