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侍衛長弗比斯輕薄的愛。弗比斯是愛斯梅拉達唯一心愛的男人,他風流瀟灑,英俊健美,在伽西莫多劫持愛斯梅拉達時,弗比斯英雄般地救了她。基於對英雄的愛慕,愛斯梅拉達死心塌地地愛上了他。而弗比斯呢?實際是個輕薄的花花公子,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隻是逢場作戲,對女性的玩弄與占有。對他來說,美麗卻貧窮的愛斯梅拉達絕不是他的夢中情人,而對表妹拂勒赫小姐,弗比斯愛的是她的名門出身與嫁妝。因此當愛斯梅拉達落難無辜地被黑暗勢力迫害致死時,弗比斯根本不看她一眼,與貴族小姐完婚了。因此,弗比斯的俊美掩蓋著心靈的空虛與醜惡。
第二是副主教克洛德獸欲的愛。克洛德與愛斯梅拉達的矛盾是小說的主要線索,貫穿始終,他們是對立的力量。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骨子裏卻是衣冠禽獸。他對愛斯梅拉達的美色垂涎三尺,表現出瘋狂的愛戀,但這是一種獸念。在勾畫克洛德的卑劣靈魂時,作者運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一方麵寫他的靈魂是醜惡的,品行是卑下的;另一方麵也說明克洛德的獸欲意念的強烈與西方宗教的禁欲主義分不開,克洛德既是施惡者,也是受惡者。
第三是伽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純正而自卑的愛。敲鍾人伽西莫多外貌奇醜:體殘,背駝,胸凹,眼突,耳聾,腳跛,其整個身軀沒有一個地方一個器官是正常的,作者對“鍾樓怪人”傾注了無限的同情,其人性的光輝讓人產生一種醜到極處卻是美到極處的文學感受。在這樣殘缺的身軀裏隱藏著最真最美的東西,當他在格雷勿廣場受到嘲弄、侮辱,口渴得要命而純潔如天使的愛斯梅拉達不計前嫌送水給他時,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流出一滴眼淚”,便在心靈深處產生了一種最強烈的愛情,冒著生命危險救她,保護她,安慰她,照顧她。如果說英俊的弗比斯的愛是虛情,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愛是獸欲,庸俗無聊的甘果瓦的愛是假意,那麼伽西莫多的愛是一種寶貴的真情。特別是當意識到自己被克洛德利用並使愛斯梅拉達死去時,他殺死了養育自身的克洛德,這表明了他人性的正義。因此,伽西莫多的形象是《巴黎聖母院》眾多形象中最具美學價值的形象,外表醜陋無法淹沒靈魂的純潔。
另外,還有一個男人與愛斯梅拉達糾纏。這就是詩人甘果瓦——一個能編會寫,知識豐富的知識分子。他誤入乞丐王朝,按乞丐王朝的法律應當處死,愛斯梅拉達出於不讓有才學的詩人無辜丟命的目的表示願意與他結婚,而並非愛上他。甘果瓦雖然知識豐富,卻是一個“心靈本來就是混沌,無決斷,且複雜的人”,如此平庸之輩不可能激發愛斯梅拉達純潔的愛。就甘果瓦來說,對愛斯梅拉達的救命之恩知而不報,這就說明這個人無情無義,當愛斯梅拉達受難時他還協助敵人陷害救命恩人,他不但是懦夫、庸人,還是一個無靈魂無品行的卑鄙惡人,因此甘果瓦對愛斯梅拉達的感情是一種幹癟的無品行的愛,顯示了他的自私、平庸和無恥。
雨果通過描寫四個處於不同地位、不同階級的人對愛斯梅拉達的內容不同、方式不同的愛,在強烈對照中揭示了美與醜、善與惡、形式與內容、靈魂與軀體、情與欲之間的內在矛盾。(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