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巴黎聖母院(2)(3 / 3)

名家導讀

《巴黎聖母院》意在描繪15世紀巴黎的生活和習俗,它是一部富於宏偉而有益的想象的創作。……好像一個科學家從一根脊椎骨重新塑造一個完整的動物,雨果的頭腦以大教堂為起點,構想出年代久遠已消逝的巴黎的全貌。那些遠古年代的信仰和迷信、習俗和藝術、法律和人類的情緒及熱情,以一種壯闊而遒勁的筆觸給我們描繪得栩栩如生——雖然並不十分精密,卻具有一種令人信服的魔力。

——丹麥文學史家勃蘭兌斯《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能夠為巴黎聖母院構築筋骨、鑄造靈魂,使其成為道義與良知的象征,成為純潔與善良的所在,成為信仰與追求的寄托,成為對“惡”的鞭撻和對“美”的謳歌的形象化的見證,就因為雨果是一個非凡的作家。

——青年作家艾斐

聆聽聖母院的鍾聲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巴黎聖母院》是其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典範作品。讀完這部巨著,書中一個個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不斷地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純潔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陰險刻毒的克洛德、放蕩無情的弗比斯……然而,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還是那聖母院的敲鍾人——伽西莫多。同時,雨果對伽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聖母院》一書的寫作特色。

誇張的描寫是這部書的特色之一。在《巴黎聖母院》中,伽西莫多有著醜到極點的相貌:幾何形的臉,四麵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把一個世界文學中外貌最醜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在了讀者的麵前。這種誇張並不是“無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種鋪墊。雨果通過誇張為後文的強烈對比做好了準備。

因此,強烈的對比便成為《巴黎聖母院》的另一個寫作特色。雨果塑造的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伽西莫多一種“美麗”,一種隱含的內在美。伽西莫多的外貌醜陋,但是他的內心卻是高尚的。他勇敢地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斯梅拉達,用“聖殿避難”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聖母院中,伽西莫多無微不至地照顧愛斯梅拉達。這種無私的奉獻和副主教膨脹的私欲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雨果通過對比,使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兩種性格更加凸顯,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同時,這種“表裏不一”的缺陷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當時社會存在著的不足——伽西莫多的“美麗”根本不為人所認識,甚至承認。難怪伽西莫多會在鍾樓上絕望地疾呼“天厭棄啊!人就隻應該外表好看啊!”

最後,戲劇性的場麵也是《巴黎聖母院》吸引我的一個原因。作為一部浪漫主義著作,戲劇性的場麵既給我們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間和自身內心的矛盾衝突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幕幕場景栩栩如生,我仿佛身臨其境。誇張的描寫、強烈的對比、戲劇性的場麵烘托,以上的這些寫作特色使得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當之無愧地成為浪漫主義作品的典範。(尚尚)

伽西莫多被副主教克洛德收養,對伽西莫多來說,克洛德是他的“再生父母”,他對他隻有唯命是從。然而,為何伽西莫多在愛斯梅拉達的問題上對副主教有了一絲“叛逆”之心呢?——副主教得不到愛斯梅拉達就要將她處於死地,而伽西莫多卻誓死保護著她。你對伽西莫多這個人物形象是怎樣理解的呢?